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146-siRNA对卵巢癌细胞A2780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田辉;吴佳捷

    目的 探讨CD146-siRNA对卵巢癌细胞A2780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低表达CD146对卵巢癌细胞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RNA干扰阴性对照组,CD146-siRNA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而vimentin和fibr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CD146-siRNA抑制卵巢癌细胞A2780的上皮-间质转化.

  • 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雪冬;张林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nail、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记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探讨它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4例NSCLC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nail、上皮源性标记物E-cadherin、间质源性标记物Fibronectin的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Snail表达阳性率为40.6% (26/64),癌旁肺组织中Snail表达阳性率13.3%(2/15)(P<0.05).肺癌组织中30例观察到E-cadherin表达的缺失(46.8%),12例观察到胞浆内Fibronectin的阳性表达.Snail、E-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外侵(P<0.01)有关.结论 Snail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并与EMT的标记蛋白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而在肺癌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 趋化因子2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张帆;宋金春;沈秉正;邓君健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2(CCL2)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50 ng/ml CCL2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标志物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Western blot检测Snail、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Snail的核定位.结果 CCL2可诱导MCF-7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化,上调间质样标志物Vimentin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并增强细胞侵袭能力;CCL2处理上调EMT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且干扰Snail能够逆转CCL2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CCL2能够促进AKT、GSK3β的磷酸化,采用AKT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CCL2对Snail的诱导作用.结论 CCL2能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CCL2促进AKT/GSK3β Snail信号有关.

  • SRGN诱导乳腺癌细胞EMT改变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作者:张志杰;仇秦威;叶嘉慧;邱霓;贺智敏

    目的 研究糖蛋白丝甘蛋白聚糖(SRGN)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及SRGN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和信息检索检测SRGN在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癌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利用慢病毒shRNA干扰及过表达技术,建立稳定降低和过表达SRGN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shRNA及MCF-7-SRGN;体外Transwell实验检测SRGN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的改变;后通过West-em blot实验检测SRGN可能的表达调控机制.结果 SRGN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临床标本中表达明显增高,干扰SRGN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并且SRGN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EMT改变,TGFβ1可促进SRGN的转录表达.结论 SRGN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改变,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 浅析当前肿瘤研究新思路

    作者:郑国沛;贺智敏

    鉴于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长期脱节所致基础研究成果难以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近年以肿瘤转化医学理念为纽带的、加强并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业界共识.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通量深度测序、表观遗传学及微环境调节已在探索肿瘤标志物、阐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拟简介及展望以临床问题或临床样本检测为出发点的深度测序、表观遗传学及微环境在当前肿瘤研究中的作用及应用.

  • 没药中环阿尔廷烷型三萜的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钟庆庆;周洪雷;沈涛

    目的:对爱伦堡没药中分离获得的环阿尔廷-24 -烯-lα,2α,3β-三醇开展生物转化研究,以期获得抗肿瘤活性好、结构新颖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衍生物.方法: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将底物加入到14株菌株培养液中,27.8℃培养7d,以TLC检测产物,筛选具有转化能力的菌株;选择微紫青霉开展制备级转化试验,27.8℃培养10d,乙酸乙酯萃取后,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转化产物,以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确定其结构,并采用MTT法测定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微紫青霉对底物进行了转化,获得了两个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产率为21.15%;产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具有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为14.5和27.8 μmol/L.结论:环阿尔廷烷型三萜能被微紫青霉生物转化,产生两个新的羟基化衍生物.

  •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4-甲基-7-烯丙基氧香豆素的研究

    作者:梁艳;邓文娟;周良彬;严春艳;于荣敏

    以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醚法合成4-甲基-7-烯丙基氧香豆素(Ⅱ),对其进行生物转化研究,进一步探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体内酶系统的多样性.方法:Ⅰ在碳酸钾、碘化钾催化剂作用下与3-溴丙烯反应生成烯丙氧基产物Ⅱ,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将Ⅱ投入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共培养7d后,利用TLC和HPLC进行产物检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确认.结果:通过Williamson醚合成法成功得到目标产物Ⅱ.Ⅱ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发生了生物转化反应.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化合物: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及4-甲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何首乌毛状根酶系统具有水解酶及糖基转移酶活性,是良好的生物转化体系.

  • 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研究进展

    作者:秦晓瑜;李冠华

    固态发酵炮制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类对中药材成分进行的生化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利于下游操作等优点,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该文首先介绍固态发酵炮制中药的起源与历史,随后重点阐述固态发酵炮制在中药脱毒、增效、形成复方,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用真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固态发酵炮制技术,后对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的现代化进行展望.

  • 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刘育辰;王文全;郭洪祝

    三萜类化合物是甘草中一类主要成分,国内外对其生物转化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生物转化的不同类型,对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其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为进一步研究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提供参考.

  • 人肠内菌转化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杨鑫;丛博;王如峰;彭玉帅;刘莉嘉;赵灿;杨秀伟

    目的:以异槲皮素为转化对象对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的转化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按照先前建立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采用人源不同及人源相同但培养代数不同的肠内菌建立体外转化模型,对异槲皮素进行生物转化.结果:在24 h内,采用不同人源的肠内菌建立的转化模型均可将异槲皮素转化为槲皮素,但是转化所需的时间存在差异;而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肠内菌表现出转化效率增强的趋势.结论:本研究证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建立的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比较稳定,所得实验结果具有重现性,可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内菌转化研究.

  •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麝香草酚

    作者:董权锋;贾郡璋;朱建华;于荣敏

    目的:国内外首次使用悬浮培养的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外源性底物麝香草酚并考察其在该转化体系中的生物转化情况.方法:麝香草酚和转化体系共培养5天后,通过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其转化产物,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测定其化学结构.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测定麝香草酚在该转化系统的时效曲线,探明其生物转化情况.结果:分离纯化得到了麝香草酚糖基化产物(DMP),并测定其结构为5-甲基-2-(1-甲基乙基)酚羟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分析测定了其时效曲线,结果表明转化产物在培养物和培养基中的分布随着共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并在共培养时间为5天的情况下,产物主要分布在培养基中.结论:芳香性外源底物麝香草酚首次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成功地进行了生物转化,得到其糖基化产物;时效曲线阐明了其转化产物与共培养时间的对应关系.

  • 何首乌毛状根对倍半萜类化合物Furannoligularenone的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严春艳;马伟丽;颜雯雯;于荣敏

    目的:研究何首乌毛状根对倍半萜类化合物furannoligularenone(Ⅰ)的生物转化.方法:将外源底物Ⅰ的甲醇溶液投入到预培养9 d的何首乌毛状根,共培养后终止转化,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产物,根据产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两个转化产物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Ⅱ)和3-oxo-8-hydroxy-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Ⅲ).转化的佳共培养时间为3 d,总的摩尔转化率高为27.2%.结论:利用何首乌毛状根系统生物转化倍半萜类化合物furannoligularenone获得成功.

  •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熊果苷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荣敏;任胜芳;张章;赵昱

    应用悬浮培养的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获得目标产物熊果苷,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一株植物内生菌Coniochaeta sp.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的特异性转化含量测定

    作者:郭从亮;杨晓艳;陈子明;武双;王承潇;黄璐琦;崔秀明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的特异性转化结果,并对其转化产物进行测定.方法:选择入侵性植物内生菌作为活性转化菌株筛分目标,采用TLC、HPLC法对转化产物进行测定.结果:获得一株人参皂苷Rb1转化活性菌株,该菌株可特异性地转化三七总皂中的人参皂苷Rb1,获得人参皂苷Rd和稀有人参皂苷C-K,且发酵12 d后人参皂苷C-K的转化率高达11.62%.结论:该转化可增加三七总皂苷中稀有人参皂苷C-K的含量,该法有望成为大量获得活性人参皂苷C-K的新途径.

  • 温州地区汉族人群NAD(P)H:醌氧化还原酶1C609T基因多态性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关系

    作者:孙梅;许菲菲;陈必成;章建娜;林凡

    马兜铃酸肾病(AAN)是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AA)成分的中草药导致的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AAN的发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推测可能与参与AA生物转化的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有关.Stiborová等[1]发现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01)是催化AA还原活化形成AA-DNA加合物有效的胞液酶.我们通过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AAN患者与健康对照组NQ01 C609T基因型分布情况,旨在探讨NQ01 C609T基因多态性与从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 熊果苷的药理作用与资源获取途径研究进展

    作者:唐婕妤;彭菲

    熊果苷是一种美白化妆品添加成分,初是从植物中发现的.随着近年来对其开展的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应用市场也将越来越大.为便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对熊果苷的药理学研究进行概述,并从资源植物、化学合成、生物转化三方面获取途径对其进行了综述.

  •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物转化富硒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作者:黄峰;郭云飞;陈昱;凌钦婕;黄峙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 SeSP,从 SeSP 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SP-PB)、硒藻蓝蛋白(SeSP-PC)、硒多糖(Se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 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SP-TP、SeSP-PB 和 SeSP-PC 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 <0.05),对·O2和·OH 清除作用的 EC50明显降低(P <0.05),SeSP 中 SeSP-PB 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高,其中SeSP-PC 可能起主要作用;SeSP-PS 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 Nano-Se 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SP 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 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

    作者:郑春晓;甘艳;黄斯英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 MicroRNA 对药物转运蛋白和代谢酶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志伟;劳海燕;余细勇;钟诗龙

    人体内药物的处置是通过吸收、转运、生物转化以及排泄四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药物的吸收和转运由药物转运蛋白完成,而药物的生物转化则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参与.

  • 麻醉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预防

    作者:金沐;谭洁芳;黄文起;费继光

    1 引言麻醉是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麻醉药物作用于机体可对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旁器、肾小管及肾自主调节功能产生影响.麻醉药一般有较高的油、水分布系数,能从肺迅速消除,部分经肝生物转化,生成水溶性增高的代谢物从肾排泄.

404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