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衰老是自然界一种复杂的、不同器官和系统呈现一系列特定变化的生命现象,是生命运动的自然过程,其机制很复杂.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及细胞癌变等重要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本文将对参与、影响和调控细胞衰老过程的重要基因,如MORF4、p21、p16和p53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aveolin-1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yclin-D1、P16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进一步探讨Caveolin-1与食管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P16及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90例,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veol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Caveolin-1与食管癌组织中Cyclin-D1、P16及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aveolin-1 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均高于食管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且C aveolin-1 mRNA的表达与Cyclin-D1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aveolin-1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关.
-
灵芝孢子粉对长期镉暴露大鼠DNA甲基转移酶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灵芝孢子粉对长期镉暴露大鼠肝组织DNA甲基转移酶(DNMTs)及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正常对照组(C)、单独染镉(Cd)和2个拮抗组[灵芝孢子粉(0.5 g/kg或1.0 g/kg)+ CdCl2,即GCdL和GCdH组].除C组外,所有大鼠隔天腹腔注射CdCl2(2 mg/kg),GCdL和GCdH组每天灌胃灵芝孢子粉混悬液,C组和Cd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过程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并定期称重,分别于30、60和90 d处死动物取肝组织,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DNMTs和基因p16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灵芝孢子粉可诱导镉中毒大鼠DNM-1 mRNA、DNMT-3A mRNA和DNMT-3B mRNA的表达降低,以及基因p16 mRNA表达升高,且呈剂量效应(P<0.05).结论 灵芝孢子粉可预防和治疗长期镉暴露大鼠引起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DNMTs mRNA和p16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
P16、P53、IMP3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P16、P53、IMP3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P16、P53、IMP3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进行表达阳性率的对比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P53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4%,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6.7%;P16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1.1%,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IMP3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4%,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5.6%,两组受检者的P16、P53、IMP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53与IM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5),P16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3,P<0.05),P16与IM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758,P<0.05).结论 P16、P53、IMP3在子宫内膜癌中都呈现异常表达状况,且三者可互相影响,从而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共同促进作用.
-
P16和Ki-67在宫颈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慢性宫颈炎、16例低级别CIN和25例高级别CIN中P16和Ki-67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中表达阴性或仅散在表达,低级别和高级别CIN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80%,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Ki-67表达上移且阳性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100%,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5%.Ki-67在区分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和90%,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P16/Ki-67联合检测在区分宫颈慢性炎和低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90%,而在区分低级别CIN和高级别CIN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5%.结论 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分级.
-
女性宫颈病变组织P16、P53和Ki67的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比较P16、P5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低年龄和高年龄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和Ki67在低年龄组(18~35岁)94例和高年龄组(36~68岁)200例的基因表达情况,荧光定量检测HPV-DNA.结果 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中高危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P16、P53和Ki67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HPV患者P16、P53和Ki67的表达随着病变的进展,表达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患者中,随着P16、P53和Ki67的表达强度增加,高危HPV阳性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 宫颈病变高危HPV感染患者,P16、P53和Ki67可能对促进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
HPV阳性宫颈CIN患者联合检测Ki67、P16、INp63基因表达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Ki67、P16联合抑癌基因P53基因家族的Np63检测对HPV阳性宫颈CI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妇产科确诊的240例患者,根据HE染色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宫颈60例(正常宫颈组)、CIN Ⅰ级60例(LSIL组),CIN Ⅱ级30例、CIN Ⅲ级30例(HSIL组),早期宫颈鳞癌60例(宫颈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标本中P16、Ki67及INp63蛋白表达,判断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Ki67、P16、INp63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级别均存在相关性,且阳性表达率随CIN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0.001).P16+Ki67并联检测的灵敏度95.6%,特异度83.4%;串联的灵敏度82.3%,特异度100.0%.P16+Ki67+INp63三者联合并联检测的灵敏度96.7%,特异度85.2%;串联灵敏度87.1%,特异度100.0%.结论:Ki67、P16、INp6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可以反映宫颈CIN病变级别,而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抑癌基因p53、p16的变异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基因的表达,以及L型菌的检出率.结果恶性肿瘤中P53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16蛋白产物的表达率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两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5).而细菌L型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他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P16与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P16与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00例进行本次研究.对将所有受试对象的P16及Ki67进行检测对比,以评估P16与Ki67联合检测对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表达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势性检验虽然显示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升高,且二者间关联性不大,可以进行联合检测,提高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P16、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6、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正常宫颈上皮、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3例宫颈鳞癌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不同类型病变P16、P6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16、P63和Ki67在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均P<0.05).结论:P16、P63和Ki6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程度的指标.
-
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100例,分为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Ⅰ组)、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Ⅱ组)、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患者(CINⅢ组),另外选取癌症患者35例作为癌症组,均对其运用化验的方式进行测量,并且观察其体内的P16及Ki-67指标变化的状况.结果:4组检测患者经过化验后,其P16的阳性率分别为:98.42%、90.89%、86.42%、1.74%;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 98.9%、99.3%、99.5%、28.4%.4 组检测患者的阳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及Ki-67与患者宫颈疾病的患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指标越高,患者的患病率则越高,病情更加严重.指标化验对于宫颈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p16、p53、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p16、p53、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不同级别的CIN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同期炎症较轻且鳞状上皮正常的宫颈炎患者100例作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选择4μm厚刀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标记p16、p53、ki-67,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对照组p16、p53、ki-67均为阴性,而观察组p16阳性率95.0%,p53阳性率47.0%,Ki-67阳性率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IN的分级越高,阳性率越高,CINⅠ~Ⅲ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阳性率远远高于p53阳性率(P<0.05).结论:p16、p53、ki-67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特别是p16和ki-67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
宫颈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P16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P16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因宫颈病变中予以宫颈活检的患者9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25例正常或炎症患者设为对照A组,15例宫颈鳞癌患者设为对照B组,50例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设为研究组,3组均予以免疫组化进行检测P16和ki-67表达。结果:对照A 组总阳性率比对照 B 组、研究组低,且研究Ⅰ组总阳性率比对照 B 组低(P<0.05);对照 A 组总阳性率比对照 B 组、研究组低(P<0.05)。结论:P16与ki-67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宫颈病变分级准确性,有利于临床鉴别宫颈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
-
p16、CDK4、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p16、CDK4、cyclin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术前均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CDK4、cyclinD1的表达,和临床特征(年龄、病理分级、ER、PR、淋巴转移等)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1%,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核内,少数可见胞浆及胞膜染色;CDK4阳性表达率为36.0%,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9.5%,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2)p16在Ⅰ级、Ⅱ级侵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和45.2%(P<0.05):在淋巴结阴性组与淋巴结阳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和31.6%(P<0.01):≤50岁组和≥5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56.3%和60.5%(P>0.05):E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为47.4%和66.7%(P>0.05);P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是54.3%和62.5%(P>0.05).CDK4在Ⅰ级、Ⅱ级侵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47.6%(P<0.05);在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8%和55.3%(P<0.001);E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是44.7%和29.2%(P>0.05);P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是39.1%和32.5%(P>0.05);≤50岁组和≥5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7.5%和34.2%(P>0.05).cyclinD1在Ⅰ级、Ⅱ级侵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1%和45.2%(P>0.05);在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和57.9%(P<0.02);E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为44.7%和35.4%(P>0.05);PR阴性和阳性组分别是37.0%和42.5%(P>0.05);≤50岁组和≥5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43.8%和34.2%(P>0.05).(3)p16与CDK呈负相关(P<0.01),与cyclinD1呈负相关(P<0.01):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P<0.05).(4)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p16、CDK4、cyclinD1(P<0.05).(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16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16、CDK4、cyclinD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肿瘤侵润转移、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特别是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术后生存的独立有效指标,而综合应用上述指标可能会更有帮助.
-
P16、P63、PA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16、P63、PAX-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增生期子宫内膜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5例,子宫浆液性腺癌29例分别进行染色,并检测结果. 结果 P16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中,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很少表达.P16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9%、95.4%和96.6%,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即子宫内膜癌中几乎不表达,主要表达于增生期子宫内膜.P63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三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2%、4.6%和3.4%,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2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腺癌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几乎不表达.PAX-2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浆液性癌三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96.9%和89.7%,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16和PAX-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63对子宫内膜癌不敏感,需后续试验进一步量化分析前两种抗体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
HPVL1蛋白、P16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HPVL1蛋白、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宫颈上皮癌前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宫颈粘液PCR检测HPV阳性、阴道镜活检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的100例病例,其中CINⅠ 38例,CINⅡ 34例,CINⅢ 28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宫颈活检标本中HPVL1蛋白、p16、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种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L1在CINⅠ、CINⅡ、CINⅢ的表达率分别为55.2 %、29.4 %、7.1 %;P16在CINⅠ、CINⅡ、CINⅢ的表达率分别为39.5 %、73.5 %、92.9 %;Ki-67在CINⅠ、CINⅡ、CINⅢ的表达率分别为76.3 %、88.2 %、100 %.随着宫颈活检病理分级升高,HPVL1蛋白表达率降低,p16、Ki-67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L1在CINⅠ中存在低表达,p16 、Ki-67在宫颈鳞癌组织CINⅡ、CINⅢ中表达增加,提示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L1蛋白、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
p16/mcm2双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 研究p 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5-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型HPV (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1 127名女性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16/mcm2在HPV 16/18阳性组和其他HR-HPV阳性组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PV阴性组,OR值分别为15.95 (95%CI:9.59 ~ 26.51)、10.53(95%CI:7.41~14.98);p16/mcm2阳性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在CIN2组、CIN3组中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p16/mcm2阳性者中检出CIN2及以上(CIN2+)和CIN3及以上(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6.1%、92.0%,特异度分别为46.1%、44.4%;在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中检出CIN2+和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7.5%,特异度分别为45.5%、44.1%.结论 p16/mcm2双染灵敏度高于细胞学检查,特异度优于HPV检测,可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标志物.
-
贵州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CPG岛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甲基化的情况和意义.方法 分别采集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外周血标本各51例和52例,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将基因组DNA变性成为单链,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单链DNA,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变.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后经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结果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对照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94.1%(48/51)和71.1%(37/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16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燃煤型砷中毒有关联.
-
肿瘤相关基因蛋白和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及P53、P63、MDM2癌基因蛋白在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及在I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照检测106例ISCC、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中HPV16/18、31/33和P53、P63、MDM2的表达.结果:HPV16/18和P53、P63、MDM2蛋白在ISCC的表达高于CIN和NC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31/3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P6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MDM2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SCC的发生发展中高危HPV和突变型P53起重要作用,MDM2作为癌基因在ISCC恶性进展过程中起作用,P63可能主要作为癌基因参与了ISCC的发生和发展.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与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分析华蟾素联合X射线照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华蟾素注射液与放疗联合效应的机制.方法:实验分空白组、华蟾素组、放疗组、华蟾素+放疗组,作用食管癌ECA109细胞48 h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反转录-PCR(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泛素连接酶(RNF2),p16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华蟾素可显著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中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华蟾素+放疗组中RNF2 mRNA和蛋白明显降低(P<0.05),且各药物组均能促进p16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抑制CDK4 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并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机制可能与降低RNF2,CDK4水平,上调p16基因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