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如何提高体重管理的依从性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肥胖症患者因在工作中易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感,导致自杀率高、结婚率低等社会问题.积极开展体重管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及其有关疾病、改善健康状况、延长积极的生命期限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
成人肥胖的非手术治疗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4岁,有明确高血压、骨关节炎病史并且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打鼾,白天嗜睡),其父亲体型肥胖且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发现体重215磅(98千克),体重指数32.7,腰围40英尺(102厘米)血压140/92mmHg.
-
心梗来了,心脏为何不"报警"
41岁的方先生,是一家五星级宾馆的经理.由于管理得当,宾馆的业务蒸蒸日上,但他对自己的健康却并不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型日渐肥胖,血糖、血压也偏高.只是平时从没有过胸闷、胸痛、气急等症状,所以一直都没有重视.去年,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他的心电图上有前壁心肌梗死的表现.
-
糖尿病“偏爱”五类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杨明功
相关调查表明,现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在9.7%,而且正在以接近“暴发”的状态迅速升高.糖尿病到底有哪些症状?什么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控制血糖有哪些方法?冬季糖尿病人该如何保养?糖尿病“偏爱”五类人读者:我父亲50多岁,爱吃荤,体型偏胖,会不会得糖尿病?
-
爱饮奶茶致糖尿病找上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1名25岁黄姓女病患长期爱喝奶茶类饮品,每天习惯喝2杯,出现左眼红肿,以为是针眼,待视力减退后才就医,诊断为眼中风.台北中山医院眼科医师解佳霖表示,患者就诊时,左眼轻微红肿、视力却极差,患者体型圆滚稍胖,除了检查眼睛外,初步分析可能有糖尿病病史,询问生活习惯了解患者每日2杯奶茶类含糖饮料不离手.
-
18岁少年爱吃油炸食物糖尿病并发心肌梗塞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中有一名年仅18岁的青少年,不爱运动,三餐之外,爱吃油炸食物、肥肉和含糖饮料,身高170公分,体重却有103公斤,前2个月体重急降6公斤,还伴随多尿、口渴,家人一开始误以为"转大人"自然减重,还替孩子高兴,没想到后来恶心、呕吐,才知是糖尿病.更严重的是,住院检查治疗之后,发现属肥胖体型、BMI高达34的他,虽然还是青少年,但心电图及心肌灌注扫描显示,已经出现心肌缺氧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变现象.
-
降糖药也有个性不能乱搭配
唐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60岁,平时比较注重生活方式,烟酒不沾,饮食荤素搭配,吃到七八分饱.但唐女士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偏胖,体重指数已达到了25千克/米2,在退休后第二年被诊断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2%,医生建议她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考虑到唐女士的体型,医生建议她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
肚子大四肢不粗苹果型身材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
身材不仅影响人的外在形象,也与健康密切相关.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指出,苹果型肥胖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疾病.肥胖身材分两种,肚子大,四肢不粗的,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种虽然腰围也不小,但是脂肪以臀部和下肢为主,叫梨型肥胖.苹果型肥胖内脏间的脂肪特别多,这些脂肪特别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所有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而梨型肥胖,臀部很大,腿很粗,虽然体型不好看,但这种脂肪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种身材的人虽然胖,身体却不一定有问题.
-
脖子洗不净可能是糖尿病先兆
夏季刚到,人们纷纷都穿上了低领衫和短袖,一些体型较胖的市民发现自己脖子后面总洗不干净,很是懊恼却找不出原因.医学专家建议,如果发现“黑脖子”,应尽快去医院检查血糖,小心糖尿病悄悄缠身.
-
姿势不对也会胖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性为十大慢性病之一,并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希望人们对肥胖问题加以重视.大部分女性是因为体型肥胖,穿衣服不好看来减肥,然而,很多女性发现减肥后反而会越减越肥.你是否考虑到因为骨骼原因导致体姿不正而肥胖,并因此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
遗传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体质
糖尿病并不是遗传病,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其下一代并不是肯定会得糖尿病.有调查显示,糖尿病可能会隔代遗传或者隐性遗传.糖尿病与遗传的关系:遗传的是一种体质糖尿病不是直接遗传的疾病,而是一种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按医学术语来说就是基因突变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案例分析:父母都患糖尿病的小李,体型又偏胖,会更容易患糖尿病吗?
-
女性牢记“三要诀”,更年期身材不“发酵”
"一般妇女在50岁左右进入更年期,易引起体型变肥、驼背、耸肩等体型‘发酵',体重平均增长5公斤至30公斤."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介绍,更年期女性容易内分泌紊乱,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之后,性激素分泌减少,此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会代偿性地亢进,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
-
糖尿病前期中医有何调理方法?
问:医生您好,我体型较胖,在做糖耐量检查时发现血糖稍高,但还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有没有什么好的调理方法?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专家朱章志教授糖尿病前期在中医中可称为脾瘅,糖尿病则为消渴症.当人进入糖尿病前期,表示其内脏功能已经不能有效地协调运作了,开始变得虚弱,但人体脏腑功能仍能够"拆东墙补西墙"暂时维持表面的平衡,当 东西墙"都没法拆了,真正的糖尿病时期就来了.所以,现在你应该及时进行调理,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
口服降糖药:倍受糖尿病患者关注的话题
知识篇根据病情来选药糖尿病患者体型较肥胖者,可首选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患者可用磺脲类药物.
-
糖友秋季饮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者的膳食平衡宝塔,是劝告我的居民饮食按这样的比例和结构来吃饭,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糖尿病患者也一样适合用这个结构,在食物的用量方面要结合年龄、活动
量、体型做出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
饮食控制有技巧
消瘦的糖尿病人还要不要控制饮食?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偏胖,但有少数患者并不胖甚至偏瘦,后者是否就不需要控制饮食呢?答案是也需要控制饮食!当然,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热量的摄入,以求达到标准体重。如果不控制饮食,就会导致高血糖、高血脂,身体发胖,易并发高血压等慢性并发症,不利于病情控制。只有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进食量,特别是增加优质蛋白(如瘦肉、蛋、奶、豆制品等)的摄入量,达到增重而不使体形肥胖,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一旦达到标准体重范围内后,则不宜继续增加热量的摄入。所以说,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不是随意增加饮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是有选择的增加蛋白的摄入量,同时将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让患者能健康地生活。 -
开启好身材之门的钥匙:基础代谢率
人们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就胖起来了,而要想减下去却又是那么难.体型除了与基因有关之外,还与我们的代谢有关,尤其是基础代谢率.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基础代谢率是逐渐降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人更容易发福的原因.那么什么是基础代谢率呢?它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
肺囊性畸胎瘤1例
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咳血2年,伴左胸痛1年入院.查体:患者体型消瘦,体温39℃,左上肺呼吸音略低.X线胸片及CT示左前上纵隔8 cm×4 cm×4 cm软组织包块,密度不均,有低密度区,包块与纵隔间脂肪间隙消失(图1).
-
成功救治急性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闭塞致大面积心肌梗死一例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发作性胸骨后闷痛6天,持续加重3小时入院.既往健康,无心血管病家族史,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每日平均40支),无吸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90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血压110/90 mm Hg.体型偏瘦小,双肺野未闻及罗音,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率90次/分钟,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
阿卡波糖致急性肝损害一例
患者,男,73岁,因2型糖尿病12年于1998年6月15日入我院内分泌科.既往无肝病史,无大量饮酒史.体检:神清,体型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肝区无叩痛,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