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述中年妇女妇科病应从肝论治
本文着重介绍了重用参芪治疗气血两虚之崩漏及乌鸡白凤丸治疗脾肾两虚之胎动不安和屡孕畸胎儿患者,并运用经方治愈脏躁症的几个病案.
-
温肝法临床应用举隅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内寄相火,易动难静.前人论肝,多从肝主疏泄气机,以气为用,性喜条达着眼,肝郁则气滞,进而化火生风,肝阳上亢,易呈现属热属实的病理,故又有肝多实证之说.论及肝虚亦多从肝体失养,即肝阴不足、肝血亏立论,其因或气血生化乏源,或热盛伤阴,或水不涵木,强调的是肝体燥急,肝失柔润之体,侧重肝血、肝阴的虚少,往往忽略了肝阳的生理功能和重要作用,以及肝阳虚的病机证治.
-
自拟方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脉经>云:"肝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治疗肝胆病,当宗条达疏通为原则.在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中,总结出如下方药:金钱草30g、大黄20g 、鸡内金15g、郁金20g、木香15g、柴胡15g、枳实15g、虎杖15g、芒硝15g、元胡15g、川楝10g、龙胆草10g、茵陈20g、前仁20g(包煎)、甘草10g、琥珀6g(冲服).熊去氧胆酸2 片,3次/d.
-
调肝法论治月经病
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协之内,肝藏血为体阴,行疏泄而用阳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的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则妇女的经、孕、胎、产、乳正常发生,情绪也可保持平和。若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
-
名老中医龚志贤临床经验荟萃(27)
六、几点体会(一)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病则肝气横逆,易生郁热之变.尽管在临床治疗上,有的须宣湿化浊,有的须祛淤活血,有的须补益气血,有的须肝脾同治.方法有异,用药不同,都必须根据脉证,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就肝的本脏来说,偏郁热者为多,治宜舒肝清热.
-
背部两胁处胀痛是何因
黄女士每次生气后两胁就会疼痛。难道两胁疼痛是气出来的吗?中医专家称,女性易出现两胁疼痛,但并不都是气出来的。
为什么女性多出现两胁疼痛呢
中医认为,两胁疼痛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外感与内伤。有寒热表证者为外感,无表证则属内伤,但多数为内伤胁痛者。因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由肝、胆两个脏器引发。肝主疏泻,其性喜条达。当人们情志失调,或湿热内郁,或外伤久治不愈,或阴血亏虚等,都会导致肝络不和、肝气不舒,从而出现两胁疼痛。 -
龙胆泻肝汤的应用
这里所论的龙胆泻肝汤,为<医宗金鉴>所载.本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各9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各6克组成.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黄芩、栀子助其清热去湿之力;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诸邪从小便而出;为了防止火邪、湿热和苦燥淡利之药伤阴,故以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柔肝;肝胆性喜条达,火邪或湿热犯之,则气机被郁,故又用柴胡清疏之,并作为引经药;甘草除协助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解毒外,尚有调和诸药及避免苦寒伤胃之作用.因此,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即泻肝用,又保肝体,攻不伤正,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之良方.
-
一贯煎
方剂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18克,川楝子4.5克,水煎服.本方具有滋阴疏肝功能,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如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并治疝气瘕聚.中医认为,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亏,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进而横逆犯胃,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时间久后则结为疝气瘕聚.治疗宜发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配伍疏达肝气之品.
-
浅谈针刺疏肝理气法治疗情志病
本文作者对针刺疏肝理气法治疗情志病谈一点浅见.1疏肝理气法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人的情志表达,是反应五脏的生理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一般情志活动适度,对机体是无害的,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当情志的变化超过了脏腑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气机失常,从而导致脏腑机能失调,"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而气机失调首先影响的是肝脏,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疏泄,而性喜条达,一旦雍滞则郁而为病.丹溪言:"人生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何梦瑶<医碥>更明确指出:"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和"诸郁源乎肝".另一方面,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络于肝,足少阴经从肾上贯肝膈,可见肝与肾关系密切.肝的正常功能发挥,还依赖于心血濡养、肺气清肃、脾土健运.因此一旦他脏有病必及于肝,使肝失疏泄.反之,肝失疏泄也会影响他脏气机,故有"肝为万病之贼"之说.基于此,众多医家在情志病上重视调理情志,疏肝理气,认为只要治好了肝郁,其他疾病就会迎刃而解,故又有"治病不离肝木"(<续名医类案>)之说.
-
春季顾肝之中医养生法
依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象征万物生发.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佳时段,尤其春分时节,更是顾肝的佳时机.然而,春天也是肝病的好发季节,倘若不注意调养,使肝气生发太过,或者肝气郁结,都容易伤肝致病.因此,春季养生,顾肝、养肝乃当务之急.五行中,春属木,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却也是个变化多端的时令.俗语说,“春天后母面”,一不小心就可能着凉生病.而在人体中,肝属木,性喜条达通畅,依中医脏象及经络理论,若肝气不畅或郁而化火,肝开窍于目,可能会眼睛酸涩,或模糊,或白睛充血不散;若肝气犯胃,则易有打嗝、便秘、胀气等消化系统症状;肝之华在爪,若肝血不足,则指甲灰暗无泽,粗糙易裂;若肝阳上亢(肝火大),则会有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及精神症状;肝主筋,若经常熬夜及缺乏运动者,则易发生全身筋紧及酸痛之疲劳症候群.
-
浅谈肋痛在中医内科的诊治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其具体病因病机分述.
-
男科杂症从肝肾论治举隅
男科疾病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大多责之于脾肾二脏.笔者在临床中依据肝主疏泄、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以及肝肾同源的理论,从肝肾论治男科杂症,多有效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
木郁及其证治初探
<医旨绪余@论五郁>云"木郁者,肝郁也".肝属木,主藏血、藏魂,主筋,位居右胁,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的疏泄通畅生理功能能对脾胃的运化,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三焦水道的疏通,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气机的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病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包括肝郁、肝阳、肝火、肝风.虚证有肝气、肝阳不足之不同,其中以肝郁的发病率高.同时,肝郁又是肝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其他各证往往可由此引起,所以从防治学的角度来探讨木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有一定意义.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思路探析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胆)有密切关系,由于肝(胆)性喜条达,肝气横逆或饮食不当伤于肝胆,致肝(胆)胃不和,胃失和降,使胆汁不循其道,上逆于胃使本病发生.
-
张瑞霞慢性肝炎的治疗特点
本人从师于张瑞霞老师,经过2年多的学习,总结了张老师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用药特点,供同道参考.1 疏肝与养肝结合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体柔,对人体气机的运行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为病则显露出刚强之性,故古人曰"木曰曲直".肝属厥阴,但中寄相火,易于化火动风,所以前人用"体阴用阳"来概括其生理功能.肝脏的疏泄功能是与肝体密切相关的,肝血充沛,肝体不燥,则疏泄有度;若肝血不足,肝气有余,则易于横逆致变,即肝体愈虚,肝用愈强.
-
刘茂甫教授治疗妇科血带杂病经验
刘茂甫教授系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验俱丰,对治疗妇科病有丰富经验[1],他提出“肾虚血瘀是妇科病之本”,是其在妇科学方面主要的贡献,对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妇女由于经、孕、胎、产、乳皆伤于血,以致气血偏盛偏衰,气血盛衰,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冲任督带的损伤。在临证治疗中,一般根据妇女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补肾气,疏肝气,健脾气,调气血,固冲任等方法治疗。他常说:“在妇科病的辨证中要紧扣脏腑,抓住气血”。这里的脏腑,即指妇科病相关脏腑功能失常,主要责之于肾、肝、脾三脏,中心在于气血,其变化不外乎虚、实、寒、热、痰、郁、积聚,而关键在审因辨证论治。他的辨证观点是这样的:妇科病发生的基础是有虚有实的,虚者多为肾虚,实者多为瘀血。虚者多责之于肾脾,实者多责之于肝。而临床中病情变化多端,常虚实夹杂,虚中有实,实中夹虚,故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肝与肾同源,强调肝肾在妇女生理病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肝主藏血而冲为血海,主疏泄而性喜条达,肝脏功能正常,则气顺血和,经孕产乳无恙。若肝脏功能失常,则气血失调,变症百出。因此,妇科疾病亦多责于肝,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称。笔者有幸跟从刘茂甫老教授学习,对刘老使用调肝法,尤其是使用泻肝利湿、清肝解毒法,治疗妇女血带杂病感触颇深,今仅就刘老异病同治治疗妇女血带杂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胃脘痛辨治体会
胃脘痛的病位在胃,但胃与脾互为表里,而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故胃痛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的基本原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淤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气血调畅,纳运复常,则其痛自已.
-
自我分型治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眩是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肝风、痰湿、气血虚弱有关.肝风内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郁恼怒,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