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etn基因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李雅慧;黎怀星;董诗源;余超;姜雨;孙树汉

    目的:观察Resistin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并探讨其引发胰岛素抗性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低、正常及高表达Retn基因的3T3-L1脂肪细胞在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水平.(2)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低、正常和高表达Retn基因的3T3-L1脂肪细胞中几种葡萄糖转运信号蛋白,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激酶2(AKT-2)、葡萄糖转运子4(GLUT-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1)在基础状态及胰岛素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随Retn基因表达的升高而降低.(2)PI-3K和AKT-2两个信号蛋白mRNA的表达随着细胞内Retn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GSK-3β和p38MAPK两个信号蛋白mRNA的表达随着细胞内Retn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1)Resistin蛋白可以导致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抗性,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PI-3K和Ras通路中一些信号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

  • 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丽斌;杨颖;唐金凤;李凤英;李荣英;陈名道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药物处理24h或48h后3T3-L1脂肪细胞对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 结果在低糖(5.5mmol/L)和高糖(25mmol/L)培养液中,小檗碱皆有显著的降糖作用,0.1~200μmol/L小檗碱能使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26%~201%,其作用呈剂量效应,10μmol/L小檗碱能明显增强1、100nmol/L胰岛素的降糖作用(P<0.01).0.1、1、10μmol/L小檗碱使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率明显增加,50、100μmol/L小檗碱使其葡萄糖转运率明显降低.结论小檗碱能显著增加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和消耗.

  • 转录因子Twist 1和PPARγ在3T3-L1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关系

    作者:逯素梅;任瑞;马万山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 1和PPARγ在3T3-L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基因调控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3T3-L1 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3T3-L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Twist1和PPARγ在诱导分化第0、2、4、8、12天时的表达水平;采用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和抑制剂T0070907分别处理3T3-L1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Twist 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干扰和过表达Twis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3T3-L1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Twist 1表达变化对诱导分化进程及对PPARγ的影响.结果 随着3T3-L1细胞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PPARγ和Twist 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分别自诱导分化第2天(t=2.78,P<0.05)和第4天上调显著(t=2.13,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匹格列酮和T0070907作用3T3-L1细胞24 h后Twist 1和PPARγ均表达下调;干扰和过表达Twist1基因不影响3T3-L1诱导分化进程,但干扰Twist1基因能够下调PPARγ的表达(P<0.05),且过表达Twist1能够上调PPARγ的表达(P<0.05).结论 在3T3-L1细胞中Twist 1和PPARγ存在正向相互调控关系.

  • PACAP衍生多肽RDB的高效制备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天杰;马义;叶祖禄;徐文娜;饶磊;洪岸

    为了制备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衍生多肽RDB并初步研究其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以重叠延伸PCR方法合成RDB基因序列,定向插入到高效表达载体pKYB-MCS中,用大肠杆菌ER2566进行表达,融合蛋白经Chitin-Beads柱纯化后,利用β-巯基乙醇诱导蛋白内含肽的N端自剪切,释放目的肽,再用HPLC制备纯度较高的PACAP衍生多肽RDB,实现RDB的高效制备;利用制备的重组肽RDB研究其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改善作用及初步机制.制备的重组肽RDB的Mr为3.990 k,纯度大于95%,其产率为17.3 mg/L发酵产物;制备的RDB可明显促进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及信号分子IRS-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确立的优化条件下可高效制备纯度较高的PACAP衍生多肽RDB(纯度≥95%),RDB能改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胰岛素、地塞米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水孔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周红文;陈家伟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地塞米松对成熟脂肪细胞水孔蛋白(Aquaporin adipose,AQPap)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比较,以此了解AQPap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在肥胖及糖尿病发病中所起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0-6、10-7、10-8、10-9 mol/L)的胰岛素、IGF-1(10-7、10-8、10-9、10-10 mol/L)及地塞米松刺激液(10-6、10-7、10-8mol/L)刺激诱导分化第9天的3T3-L1细胞6 h;提取细胞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QPap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9 mol/L胰岛素刺激细胞6 h可使AQPap基因表达下降16%,10-6mol/L胰岛素使之下降超过50%.IGF-1也降低AQPap的基因表达,但相同浓度(10-7 mol/L)刺激下,IGF-1的作用要弱于胰岛素(P<0.05).地塞米松对AQPap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不过,同时给予10-6 mol/L的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与单用10-6mol/L胰岛素相比,AQPap mRNA的表达量有所上升(P<0.05).结论: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AQPap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IGF-1也有抑制作用,但较胰岛素弱.地塞米松能够拮抗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AQPap基因表达的下调作用.

  • 吡格列酮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盐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狄文娟;刘娟;程鹏;丁国宪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吡格列酮对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进行刺激,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中,盐皮质激素受体及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给予吡格列酮刺激后细胞分化效率明显增加的同时,盐皮质激素受体及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的表达量增加.结论:PPARγ在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的同时,明显增加盐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 游离脂肪酸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俞静;刘娟;孙岩;刘云;丁国宪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FFA(100 μg/ml)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L1;构建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的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 H1/TetO1-11β-HSD1转染到3T3-L1细胞中并稳定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α,C/EBPα),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mRNA表达量的改变以及FFA刺激时11β-HSD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FFA刺激后,分化指标PPARγ、C/EBPα、LPL和FAS的mRNA表达量增加,促进了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同时11β-HSD1基因的表达增加(P<0.05);11β-HSD1基因沉默后,分化指标的mRNA表达量降低,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下降(P<0.01).结论:FFA和11β-HSD1都能促进脂肪细胞分化,FFA的成脂作用可能通过增加11β-HSD1的表达实现.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影响

    作者:陈晓丽;常毅娜;朱晓慧;鞠现霞;付真真;郭雯;高贝贝;符金香;周红文

    目的 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对脂肪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CETP的单克隆小鼠3T3-L1脂肪前体细胞株,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选法获得不同CETP表达水平的3T3-L1细胞株加以鉴定,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 pcDNA3.1-CETP-GFP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建立并获得12株稳定表达不同CETP水平的3T3-L1细胞株,挑选出高克隆(克隆编号1)、中克隆(克隆编号6)、低克隆(克隆编号8)CETP表达水平的3T3-L1细胞株.胆固醇测定显示,表达CETP的3T3-L1细胞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含量增加,并且胆固醇含量随着CETP的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或P<0.01).结论 CETP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

  • 大鼠AQP7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潘伟;谷雪梅;沈飞霞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AQP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大鼠脂肪组织中扩增克隆大鼠AQP7基因,插入到穿梭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DC316-AQP7.PCR、酶切鉴定后,重组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经脂质体2000转染293细胞出毒产生重组腺病毒.经PCR进行鉴定,转染293细胞扩增并纯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方法测定腺病毒滴度.体外转染分化成熟的3T3-L1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7的表达水平.结果:PCR、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穿梭质粒构建正确.同时成功构建AQP7重组腺病毒,并制备出高滴度的病毒保存液,可以有效转染3T3-L1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大鼠AQ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且其可以在3T3-L1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今后更好地研究AQP7在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透明质酸支架复合小鼠3T3- L1细胞及VEGF注射充填的实验研究

    作者:童芸;王晓芬;吴芳;郭梅菊;沈辉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支架复合小鼠3T3- L1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注射充填后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细胞并诱导后分组,PCR法检测分组后的脂肪分化相关基因[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 EBPα)]的表达。根据移植物成分分为4组:实验组(3×106诱导后脂肪细胞+0.6mlPBS缓冲液+0.6mlHA+20ng/mlVEGF),HA对照组(3×106诱导后脂肪细胞+0.6mlPBS缓冲液+0.6mlHA),VEGF对照组(3×106诱导后脂肪细胞+1.2mlPBS缓冲液+20ng/mlVEGF),空白对照组(3×106诱导后脂肪细胞+1.2mlPBS缓冲液)。术后2、4、8周处死小鼠后取材,标本行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并测定移植物质量及微血管计数。结果体外培养后各组小鼠PPARγ及C/EBPα条带密度相近。实验组较其他各组存活的细胞多,形态均一,坏死较少。2、4、8周实验组小鼠移植物质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HA对照组均明显高于VEGF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8周实验组小鼠微血管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VEGF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HA对照组均明显低于VEGF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A支架复合小鼠3T3- L1细胞及VEGF体外培养后移植入小鼠体内可以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水平。

  • 大豆黄素衍生物LRXH609的减肥作用及机理探讨

    作者:巫冠中;郭永起;苏欣;杨红霞;章娟

    目的:探讨大豆黄素衍生物 LRXH609(LRX)的减肥作用和可能的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测量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摄食量、血脂和血糖,检验LRX灌服30 d后的减肥效果;体外培养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药物对脂肪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和分解的影响.结果:LRX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重量;降低血液中TC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显著提高3T3-L1前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促进脂肪分解释放甘油(Gly),减少细胞内TG含量.结论:LRXH609有显著的减肥和调血脂作用,可能的机理是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激活HSL促进脂肪细胞内TG分解,降低脂肪细胞内TG存储量.

  • 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秋瑾;刘康;刘保林

    胰岛素抵抗是产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构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是进行IR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及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IR产生机制尚未阐明,现已证实糖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持续刺激.炎症微环境等因素均可导致IR.收也将此作为IR细胞模型建立刺激因素.目前已建立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肝细胞及内皮细胞等胰岛素抵抗模型.

  • 1,3-二羰基衍生物的合成及胰岛素增敏活性研究

    作者:王火权;李煜;汤磊

    目的合成1,3-二羰基衍生物并检测其胰岛素增敏活性.方法在化合物1的基础上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胰岛素增敏活性筛选.结果化合物3在3T3-L1脂肪细胞模型上表现出较强的胰岛素增敏活性.结论化合物3可能在体内具有降糖活性,拟选送进行体内降糖活性测试.

  •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秀娟;王丽静;刘小莺;夏文燕;刘礼斌

    目的 观察氧化物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对3T3-L1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脂联素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引发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3T3-L1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不同浓度t-BHP(100,200,300,400,500 μmol/L)作用10 min后继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24 h时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8 h时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BHP(500 μmol/L,10 min)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1) t-BHP对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状态无明显影响;(2)t-BH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联素而增加MCP-1、PAI-1 mRNA的表达;(3)500 μmol/L的t-BHP对脂联素、MCP-1、PAI-1的调节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 氧化损伤能够促进MCP-1、PAI-1的表达、抑制脂联素的表达,这是其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 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丽静;张尉;刘小莺;黄培基;刘礼斌

    目的 应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探讨建立方便可靠的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的方法. 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成3T3-L1脂肪细胞,将其与10 nmol/L和100 nmol/L、1 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100 nmol/L胰岛素作用30 min刺激脂肪细胞糖转运.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残余的葡萄糖含量,观察地塞米松对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鉴定IR模型. 结果 地塞米松抑制胰岛素诱导前后的脂肪细胞糖转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 μmol/L地塞米松的抑制率分别为80%及75%(P<0.05). 结论 地塞米松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IR,这种细胞模型简便、可靠.

  • 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小艳;李雪君;刘灿坤;许文;罗奋熔;赵万里;丘建芳;吴水生

    目的 观察泽泻三萜单体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2-NBDG摄取测试法考察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16-羰基-泽泻醇A8种泽泻单体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结果 泽泻醇A、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C、16-羰基-泽泻醇A表现出一定的促进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作用.结论 泽泻三萜单体具有促进葡萄糖摄取的活性,三萜类化合物是泽泻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 Tet-on系统诱导COX1基因在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中的表达

    作者:张玉颖;张晾;潘杰

    目的 利用Tet-On诱导表达系统,调控目的基因环氧化酶(COx)的表达,探讨COX对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肥胖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脂质体介导调控质粒pTet-On转染3T3-L1细胞,G418筛选单细胞克隆,RT-PCR法检测四环素反应转录活化因子(rtTA)基因的整合;pTRE-Tight-Luc质粒瞬时转染含rtTA基因的细胞克隆,强力霉素(DOX)诱导表达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筛选出高效表达的抗性克隆,命名为3T3-L1-Tet-On-26#;构建重组质粒pTRE-Tight-COX1,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瞬时转染3T3-L1-Tet-On-26#细胞克隆,免疫荧光检测COX1的表达.结果 建立了3T3-L1-Tet-On细胞模型;成功构建了pTRE-Tight-COX1重组质粒,瞬时转染3T3-L1-Tet-On-26#,DOX诱导后COX1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诱导表达细胞株3T3-L1-Tet-On的建立为COX1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聚积的影响

    作者:江津;樊超男;朱海燕;齐可民

    目的 体外探讨n-6和n-3二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313-L1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使用n-6 PUFAs和n-3 PUFAs对细胞进行干预.在细胞被诱导分化的第5天,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25 mmol/L)培养12 h,以牛血清清蛋白作为对照;然后应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对细胞内和培养基中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测定;过氧化物酶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测定应用EIJSA方法.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A、EPA和DHA后细胞内脂滴颗粒减少,细胞和培养基中TG水平均有所降低(F=3.96,4.34 Pa<0.05),但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而在培养基中加入OA后,细胞内脂滴数量和T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同时,脂肪酸干预后细胞培养基中PPARγ水平在OA、AA、EPA和DHA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9.56 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DHA组PPARγ表达量显著低于OA、AA和EPA组(F=6.87 P<0.01).结论 n-6与n-3 PUFAs具有同样的抑制3T3-L1细胞脂肪聚积的作用,但DHA对PPARγ表达的影响作用明显小于其他脂肪酸.

  • 利拉鲁肽对小鼠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炎症因子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崔智慧;崔岩;孙高洁;王姣;王守俊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炎症因子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10和100 nmol/ L)利拉鲁肽作用于诱导分化完全的3T3-L1脂肪细胞48 h 后,qRT-PCR 法检测瘦素、脂联素、CTRP3、TNF-α、IL-6 mRNA 的表达情况;100 nmol/ L 的利拉鲁肽作用于诱导分化完全的3T3-L1脂肪细胞0、8、24、48 h 后,qRT-PCR 法检测瘦素、脂联素、CTRP3、TNF-α、IL-6 mRNA 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100 nmol/ L)利拉鲁肽作用于诱导分化完全的3T3-L1脂肪细胞48 h 后,细胞 IKK-β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ser181)水平。结果:随着利拉鲁肽浓度的增加,3T3-L1脂肪细胞内的瘦素、TNF-α、IL-6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 =62.613、61.382和86.610,P <0.001);而脂联素和 CTRP3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 =35.960和43.712,P <0.001)。100 nmol/ L 利拉鲁肽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0、8、24、48 h,细胞内的瘦素、TNF-α、IL-6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 =51.641、134.632和45.185,P <0.001);而脂联素和 CTRP3的 mRNA 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 =25.727和24.179,P <0.001)。0、1、10和100 nmol/ L 利拉鲁肽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48 h 后,IKK-β的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 IKK-β参与的炎症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地塞米松、肿瘤坏死因子α能调节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

    作者:胡小波;张育坚;陈霞;沈雁;杨胜利;龚毅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研究胰岛素、地塞米松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crp30)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50 nmol/L 胰岛素、100 nmol/L 地塞米松和10 ng/ml 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6 h,提取细胞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crp30 mRNA表达量的变化;另外,用同样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2、4、16 h,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Acrp30分泌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均能下调Acrp30 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和TNFα减少Acrp30的蛋白分泌;而胰岛素仅能瞬时刺激Acrp30的蛋白分泌,作用时间超过4 h对Acrp30的分泌并无影响.结论血浆脂联素蛋白浓度在翻译后水平被调节, 包括翻译和(或)分泌水平.

7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