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花黄色素中异戊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储存条件对红花黄色素中异戊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红花的红花黄色素,对提取物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分析比较红花黄色素和异戊酸的变化.结果 水提、碱提和温浸法提取得到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相当,异戊酸的含量不同,温浸法的含量低,其次碱提和水提,碱提和水提含量相当.温浸法提取物经高压蒸汽灭菌、37 ℃烘箱和4 ℃存放15 d后,高压蒸汽灭菌的红花黄色素略有降低,高压蒸汽灭菌、37 ℃和4 ℃存放的异戊酸浓度显著降低,3种方法的异戊酸的水平相当,但37 ℃保存的气味评分高,高压蒸汽灭菌低.结论 异戊酸是红花的成分,放置可降低;高压蒸汽灭菌有利于红花黄色素提取物除臭;气味评分与异戊酸含量不成正比,提取物的气味可能与微生物发酵有关.
-
异戊酸对非洲爪蟾蝌蚪的制动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目的 观察异戊酸对非洲爪蟾蝌蚪运动的影响,探讨异戊酸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甘氨酸耦联的抑制性氯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异戊酸麻醉样作用的关系.方法 对非洲爪蟾的蝌蚪在体观察异戊酸的制动效应;采用微注射法使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过度表达α1甘氨酸受体,并通过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测量异戊酸对甘氨酸耦联的抑制性氯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结果 异戊酸在非洲爪蟾蝌蚪中可产生类麻醉效应,其EC50为(44.8±3.7)mmol/L;Hill系数为4.1±1.2;浓度为5.0、7.5、10、20 mmol/L的异戊酸可明显增强甘氨酸诱发的氯离子通道电流强度,增强程度为(19.4±4.9)%、(78.6±5.6)%、(107±27)%、(187±39)%,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戊酸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通过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甘氨酸耦联抑制性氯离子通道的电流.结论 异戊酸对非洲爪蟾蝌蚪具有制动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对甘氨酸耦联抑制性氯离子通道的电流有关.
-
单纯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例并文献复习
单纯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是亮氨酸降解代谢障碍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以尿中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3-羟基异戊酸升高为特征,该病1970年由Eldjarn等[1]首先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至今报告数十例.本文报告近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尿有机酸分析诊断的单纯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例,并复习文献,阐述本病分子学病因新进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
-
抗惊厥药物普瑞巴林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合成手性抗惊厥药物普瑞巴林.方法 以异戊醛和丙二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酯化、加成、还原得到外消旋体3-氨甲基-5-甲基己酸,用(S)-(+)-扁桃酸拆分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22%,结构经IR、13C-NMR、1H-NMR确证.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国内未见报道.
-
儿童体味异常暗示疾病
脚汗味病儿体内缺乏异戊酰COA脱氢酶,致使异戊酸代谢失常,潴留于血液中,其体表与呼出的气息出现脚汗味.多表现为智力低下,并可出现呕吐、昏迷.肝臭味罹患爆发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病儿,常呼出一种特殊性臭味,叫作肝臭.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粪臭味患有膀胱结肠瘘的病儿,肠道里的粪便可通过瘘管进入膀胱,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通常带有粪臭味.腐败腥臭味患有膀胱炎或化脓性肾盂肾炎的病儿,由于尿内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故会有腐败腥臭味散发出来.
-
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常用中药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始载于<开宝本草>,在我国已有2 100多年的栽培与用药历史,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效[1] .本文对红花的乙醚层和乙酸乙酯提取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
关键词: 红花 化学成分 异戊酸 山奈酚-3-O-芸香糖苷 -
脂肪乳剂在局部麻醉药中毒解救中的应用
1 脂肪乳剂的历史1998年,Weinberg等报道了1例肉毒碱缺乏患者(诊断为异戊酸酸血症)在皮下注射了22 mg的布比卡因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推断是此种遗传性的代谢异常导致了脂肪酸在线粒体的蓄积,从而提高了布比卡因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实验也证实了布比卡因可抑制心肌线粒体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该酶是肉毒碱转运摄取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关键酶.
-
双蒂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腋臭根治式
腋臭是腋窝大汗腺分泌液受细菌分解产生的有特殊气味的不饱和脂肪酸--丁酸异戊酸所引起的,严重影响人际社交.该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相当多的患者用非手术的各种疗法治疗无效,需要手术切除以根治.以往的外科手术多采取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的方法,术后由于皮肤组织缺损所产生的张力常导致明显的条状瘢痕增生或挛缩.根据陈氏[1,2]保存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术的研究结果,采取仅保存腋毛区皮肤的真皮下血管网层,而将真皮下血管网层以下、含大汗腺的皮下脂肪全切除的术式,治疗腋臭患者92例,184侧,获得形态功能与疗效均满意的效果.
-
腋皱襞双切口与单一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
腋臭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病率是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高达6.41%[1].腋臭由腋窝处大汗腺的分泌液经细菌分解产生特殊异味的丁酸异戊酸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社交,患者求治心切.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各有利弊.自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了116例腋臭患者,对其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从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疗效及疤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
利针抽吸腋毛区大汗腺治疗腋臭127例
腋臭俗称“狐臭”,是整形美容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腋臭是患者腋下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污垢被细菌分解后,散发出特殊气味脂肪酸-丁酸异戊酸引起的[1],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患者多有强烈根治的需求.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可大致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由于非手术治疗虽简单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故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术式均需切除较多皮肤,势必造成缝合的一定张力,术后瘢痕明显,影响上肢功能[2].本科室采用肿胀麻醉下使用利针抽吸腋毛区大汗腺治疗腋臭患者1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膨胀麻醉微小切口分离抽吸根治腋臭术
腋臭是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疾患.它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杂菌污垢混合,产生的特殊气味脂肪酸-丁酸异戊酸引起,散发出一种令人讨厌的臭味.目前对腋臭的治疗方法众多,有外用药、注射、大范围手术切除带大汗腺的腋部皮肤以及"Z"和"S"形改良皮肤切口〖1〗和新近报道的膨胀吸脂法〖2,3〗、双层分离法〖4〗、皮下修剪术〖5〗等多种方法.我科从1999年起采用膨胀麻醉、微小切口深层分离、皮层毛囊修剪和负压抽吸的方法根治腋臭,疗效满意.
-
新生儿异戊酸血症1例报告
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MIM (isovalerylCoAdehydrogenase,)为异戊酸辅酶A脱氢酶先天性缺陷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酶在亮氨酸代谢的第三步,即异戊酰辅酶A代谢为3-甲基巴豆酰辅酶A中发挥关键作用,导致异戊酸及其代谢产物堆积,血中异戊酸含量明显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大量异戊酸甘氨酸.临床出现症状.有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约半数病人新生儿期急性起病,而另一半病例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发作.急性IVA:新生儿在出生时正常,生后1~14天出现拒奶、呕吐,继而表现为脱水、倦怠和嗜睡.多有体温低、震颤或惊厥.常伴有因异戊酸增高所致的难闻的"汗脚"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