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X-M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钟;刘利平

    CTX-M型酶是流行广泛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迄今已发现64种.其特点是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活性高于头孢他啶,对他唑巴坦的敏感性高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但近年已发现一些对头孢他啶高水平耐药的CTX-M型酶,如CTX-M-15、-16、-23、-27和-32型等.应用头孢他啶治疗产CTX-M型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可能导致失败,并可能对产生新的耐头孢他啶CTX-M型酶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了解CTX-M型β-内酰胺酶的特点,对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研究耐药菌株的流行特征、探讨其耐药机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晓丽;胡大春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主动外排活跃及外膜通透性的下降.自耐药大肠埃希菌被报道以来,大肠埃希菌耐药株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感染、传播和流行,由其产生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重要的耐药问题之一.现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 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学研究进展

    作者:林祥宏;徐元宏

    金属β-内酰胺酶具有水解多种抗生素的能力,编码该酶的基因主要是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为可移动型基因,整合子是其发生细菌间水平传播的主要因子,因此,对金属β-内酰胺酶及时、准确地监测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就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的筛查、基因诊断的确证以及其酶学的检测方法学作简要综述.

  • AmpC酶实验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长海;沈定霞

    AmpC酶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一种β-内酰胺酶,能水解包括第3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目前临床实验室标准化机构(CLSI)尚未推荐检测AmpC酶的方法,现列举几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AmpC酶方法,各临床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加以借鉴.

  • PER型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钟;李中华;刘利平

    PER型β-内酰胺酶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和Bush分类的2be亚群,为丝氨酸β-内酰胺酶,迄今发现3种,即PER-1、PER-2和PER-3.其特点是可水解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其活性可被克拉维酸所抑制,但对氯唑西林和EDTA不敏感.PER-1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PER-2主要见于肠杆菌科细菌,如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 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研究进展

    作者:刘晶;多丽波

    AmpC β-内酰胺酶(AmpC)存在于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由染色体介导,在缺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只产生少量的β-内酰胺酶,但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剂存在时,AmpC酶的产量明显增加,导致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目前认为AmpC酶的诱导调节机理与ampR、ampG、ampD有关;而大肠埃希菌缺乏调节基因ampR,AmpC酶不被诱导,但可以通过ampC启动子和衰减子突变导致高产AmpC酶.此外,质粒介导AmpC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耐药机制,同样可导致细菌广泛性耐药.

  • 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佰侠;徐元宏

    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各种耐药菌相继出现,其中某些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能有效水解碳青霉烯,导致产酶菌的耐药谱增宽,已引起临床重视.现就金属β-内酰胺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2004-200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曼丹;辜红妮;姚映斐;林广玲

    目的 分析和对比医院2004-200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 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在2004、2005、2006年分别为20.5%、34.1%、41.9%,新生儿科连续3年产ESBLs检出率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产ESBLs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有极高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医生应慎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产ESBLs菌株的产生,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 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耐药性检测

    作者:朱斌;吴安华;张平;申保生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检测产AmpC酶株的耐药表型,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108株临床分离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irby-Bauer药敏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cefoxitin three dimensional test)方法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株,检测AmpC酶阳性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 在所收集临床分离的10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28株,产AmpC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产AmpC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的分析

    作者:申月静;兰英华;李用国

    目的:分析和监测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观察2008~2011年本院 E.Coli 培养的药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及描述性分析。结果4年产 ESBLs E.Coli 检出率均大于50%;产 ESBLs Coli 以咽拭子标本产生率高。产 ESBLs 菌株耐药性大多高于非产 ESBLs 株(P <0.05),产 ESBLs E.Coli 呈多药耐药现象,但产 ESBLs E.Coli 对一些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产 ESBLs E.Coli 耐药情况严重,对已发现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 ESBLs E.Coli 应引起关注,可用耐药率逐渐降低的抗菌药物替换治疗耐药率增高的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变化的趋势,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子龙;曹剑昆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ESBLs.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占25.0%,肺炎克雷伯菌中占28.8%;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亚胺培南敏感,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ESBLs是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临床可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玉莲;朱浩稳;符宏建;姚芬芳

    确定为产ESBLs的菌株对氨苄西林、部分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为60.0%~9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然是对产ESBLs细菌有效的药物.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李丰良;高玉红;侯香萍;刘海云;马美芬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对60株临床分离的IMPRPa,采用聚合酶链(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IMP、VIM、OprD2,并对部分IMP、VIM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0株受试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检测阳性为:IMP 7株,VIM 18株,有3株菌同时携带IMP、VIM基因,IMP、VIM基因序列分析为IMP-1型和VIM-2型,OprD2基因缺失29株.结论:OprD2蛋白通道缺失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IMPRPa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观察

    作者:刘玢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βLs)的检测技术及调查产ESβLs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486株肠肝菌科细菌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复合纸片法做表型确证实验进行检测.结果: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1%,克雷伯菌属阳性率为43%.产ESβLs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βLs的阳性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永;唐英春;陆坚;张扣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无重复株共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协同抑制试验、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blaVIM、blaIMP、blaOXA-23、blaOXA-24相关基因及整合子编码序列及其分子克隆和测序,以阐述其分子耐药机制.结果本组IRAB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子克隆、测序并结合等电聚焦分析证实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质粒接合试验、Southern杂交显示其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9株细菌均检测出Ⅰ型整合子基因结构(大小约1.2~4kb);3株菌检测出Ⅱ型整合子基因结构(1.8~2kb),均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IRAB整合子基因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与其多重耐药性相关.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诸葛青云;黄支密;糜祖煌;仵蕾;秦玲;陈榆;吴晶;单浩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2基因(op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颜英俊;刘华;杨明清;黄文方

    目的 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临床分离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13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分别为blaTEM、blaSHV、blaCARB、blaOXA-10、blaPER、blaVEB、blaGES、blaDHA、blaIMP、blaVIM、blaGIM、blaSPM、oprD2;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6')-Ⅰ、aac(6')-Ⅱ和ant(2")-Ⅰ;整合酶基因Ⅰ(intⅠ1).结果 耐药相关基因blaTEM、blaCARB、blaDHA、blaIMP、oprD2、aac(6')-Ⅰ、aac(6')-Ⅱ和ant(2")-Ⅰ、in-tⅠ1阳性率分别为:5.9%、32.4%、14.7%、17.6%、97.1%、21.2%、33.3%、48.5%、3.0%;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测到.结论 携带多种耐药相关基因是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不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 颅脑外伤者痰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支密;糜祖煌;金辉;陈榆;吴晶;仵蕾;单浩

    目的 了解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分离自颅脑外伤者痰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多重耐药性以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自2000年7月至2002年12月所分离到的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ATB药敏试验条板微量肉汤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16种耐药相关基因,采用Average法对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除1号株外,其余26株均同时耐经典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这些菌株在其染色体编码基因(gyrA基因)存在突变的同时还获得了1~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根据耐药基因的聚类分析该27株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三群,为院内感染所致.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呈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gyrA基因突变是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付建荣;刘群;张艳红;刘金伟;刘静;李建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OXA.10、blaPER、blaVEB、blaGES、blaCARB、blaIMP、blaVIM、blaDHA、blaMOX、blaFOX和oprD2).结果20株中blaTEM阳性20株(100%)、blaGES阳性20株(100%),5株oprD2基因缺失(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blaTEM及blaGES基因携带率高.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bla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18种)研究

    作者:王伟;陈瑛;钱芳;毛剑峰;薛武进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状况.方法 自临床分离40株对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型(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2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MOX、FOX和oprD2).结果 40株中CARB阳性18株(45.0%)、35株oprD2基因缺失(87.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率高.

172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