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使用及护理

    作者:鄢芝翠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新生儿伤残或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不断扩大,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有了明显的减少.本文就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使用和护理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开展与围产儿死亡

    作者:陈玉梅

    新生儿窒息足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400多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4死于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在分娩窒息后出现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问题.自2003年我院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有效地防止了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复苏术中压腹法的应用

    作者:赵庆民;关萍;刘晓宇

    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仍为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手段,但单纯的人工胸外按压时,心肌和脑组织中的血流量有时达不到要求.我们在复苏实践中用"压腹法"提高了抢救效果,现介绍如下.

  •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体会

    作者:沈秀芙;孙丽萍;汤福香

    新生儿窒息是一个进行性的过程,轻度窒息可自发逆转,重度窒息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心、肺、脑复苏术(CPR)是紧急情况下所采取挽回生命的急救措施,防止窒息引起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改变,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残疾儿发病率的关键.

  • 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脏器功能影响

    作者:瞿洪平;秦帅;闵东;汤耀卿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充分复苏对脏器功能和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共28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时间是否超过12 h将病人分为早期复苏组(12例)和晚期复苏组(16例),较两组病人对后续治疗的反应和脏器功能影响.结果:晚期复苏组需再次复苏治疗者占68.8%,早期复苏组为16.7%(P<0.01).复苏后第7天,早期复苏组血AST、ALT、C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后,早期复苏组各时点心率(H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7 d后,早期复苏组PaO2和PaO2/FiO2均显著高于晚期复苏组(P<0.05).比较院内死亡率,晚期复苏组为43.8%,早期复苏组8.3%(P<0.05).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增强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并减轻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 失血性休克复苏目标的认识

    作者:王宇;马朋林

    休克是一以组织灌注不足为特点的病理状态,该状态如未得到及时纠正,可引起广泛组织细胞缺氧代谢,触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组织细胞损伤,终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衰竭(MOF).

  • 外科危重病人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旭;马晓春

    外科危重病人的有效血容量缺乏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原因之一,除创伤、烧伤、外科手术等原因失血、失液外,重度急性胰腺炎、脓毒血症等常引起毛细血管渗漏,液体进入第三间隙,也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小容量复苏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小肠损伤的影响

    作者:庞红宇;陈景晖;罗晨芳;沈宁;黑子清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小容量复苏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小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内毒素休克组(E组)、7.5%高渗氯化钠组(HTS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组(HES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HSH组).静注脂多糖(LPS)1mg·kg-1制作休克模型,30 min后分别予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4 mL· kg-1).90 min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变化,取小肠组织检测硫化氢(H2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内毒素休克大鼠小肠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如黏膜断裂,上皮细胞水肿、脱落,肠内出血,炎症浸润等,而不同液体小容量复苏组的上述改变则有不同程度减轻,HSH组肠组织损伤分级评分显著低于HTS组(P<0.05),略低于HES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E组大鼠小肠匀浆液中H2S、NO和TNF-α含量及MDA较N组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3种液体复苏组与E组比较,H2S、NO和TNF-α含量及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高(均P< 0.05).HSH组H2S和NO含量明显低于HTS组和HES组(P<0.05);HSH组TNF-α含量和MDA水平明显低于HTS组,SOD活性明显高于HTS组(P<0.05),但均与HES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大鼠小肠干湿重比未见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内毒素休克大鼠使用HTS、HES、HSH三种液体小容量复苏后,小肠的炎症、氧化应激、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HSH复苏效果明显优于HTS,与HES无显著差异.

  • 骨内和外周静脉途径进行高渗盐液复苏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梅;姚梅芳

    目的:观察骨内输液(IO)和高渗盐液结合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的效果.方法:利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分为IO组和外周静脉(PIV)组,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生化、动脉血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O输入高渗盐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途径和PIV途径的疗效相似.结论:IO和高渗盐液复苏的结合完全可以达到失血性休克复苏急救的要求.

  • 窒息死亡尸体心脏移植复苏的实验研究

    作者:龚斌;朱家麟;张宝仁;郝家骅;徐志云

    目前,供心来源贫乏已成为限制大量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移植的障碍[1].另外,尚有较多国家仍未建立脑死亡的法律.因此,专业人员另辟途径尝试开发临床死亡后尸体的停搏心脏(CNBH)作为供心进行移植复苏[2,3].临床有望开发利用的CNBH,其主要死因为ICU内长期依赖呼吸机支持的患者,一旦终止治疗,撤停呼吸机引发窒息而死亡.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复苏术
  • 心脏停跳复苏犬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金修才;杨兴易;赵良;许永华;景炳文

    目的:研究心脏停跳复苏犬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复苏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模型,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分别观察室颤前、心脏停跳10 min及复苏后30、120、240 min的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心脏停跳10 min及复苏后30、120、240 min的脑组织、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均较室颤前有明显降低,并且外周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复苏后脑组织Na+-K+-ATP酶活性降低,可能参与了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作为复苏后脑组织损伤的监测指标有一定价值.

  • 我校长征医院急救科成功抢救一例心脏停跳长达66 min的患者

    作者:

    近,我校长征医院急救科成功抢救了1例心脏停止跳动长达66 min的患者,使患者在自主心跳恢复18个小时后神志完全清醒,未留下任何后遗症,为近10年来医学界所罕见。  此例患者系47岁男性,近5年来先后因心脏疾病反复发作而昏迷3次。为明确诊断和治疗,于2001年2月下旬收入长征医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3月6日上午,患者与家人聊天时突然意识丧失,呼吸骤停,心电监护仪显示心脏停跳,经急救人员采用心脏复苏术全力抢救,66 min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12 h后意识开始恢复,18 h后完全清醒。

  • 正确急救为心脏骤停患者赢取更多时间

    作者:王黛菲

    今年1月,江苏一名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猝死,可是满教室的中学生却浑然不觉继续做题.网友们惊呼:是现在的学生人情冷漠,还是太过于缺乏有关生命的常识?恰逢五年一度的《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更新(CPR—心脏复苏术,ECC—心血管急救),作为一名应急救护培训师,想从现场救护的角度,谈谈如何为心跳骤停患者赢得更多抢救生命的时间.

  • 咳嗽: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

    作者:王伟

    咳嗽,是一种因咽喉和气管受到刺激而引发的症状.对此,避尤不及,何言自救术?其实这绝非天方夜谭.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人监护病房,病人都被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而来不及呼救医务人员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老年人和心血管病人猝死中,50%~70%缘于心脏的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的.实践证明,咳嗽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救治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

  • 人类卵子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研究

    作者:朱依敏;叶英辉;高惠娟;徐晨明;钱羽力;金帆;黄荷凤

    目的:探讨取卵周期准备、卵泡发育状态、培养液成分对未成熟卵的获取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胚胎质量、胚胎移植后成功率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移植的影响.方法:19例进行卵子体外成熟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为自然周期,14例为促性腺激素(Gn)诱导排卵周期,4例常规控制性促排卵(COS)周期;分别以TCM199或人输卵管液(HTF)为基础培养液,进行卵子体外成熟培养.结果:当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大卵泡直径≥12 mm时,获卵率、受精率和胚胎质量下降;TCM199组优质胚胎的形成率显著高于HTF组(P<0.01).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结论:在IVM周期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大卵泡直径≥12 mm时,将影响胚胎着床率和累积妊娠率.TCM199优于HTF培养液,能提高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受精卵所形成胚胎的发育能力.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

  • 一次性双管喉罩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罗芳

    目的 探讨Supreme LMA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胎龄≥34周,需正压通气复苏的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Classic LMA组(C组)和Supreme LMA(S组).比较各组置入时间、首次置入的成功率、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与M组、S组与M组1 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min 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与C组5 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S组的置入时间显著减少(t=6.054,P< 0.01),首次置入的成功率显著增加(P<0.01),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M组相比,C组复苏时间显著减少,复苏成功率显著增加、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lassic LMA和Supreme LMA都可以安全快速地对需要复苏的新生儿建立有效开放的气道,但Supreme LMA操作更加简单,技术要求较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

    作者:吴立峰;李子龙;方强

    目的 评价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 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对3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作一致性比较.结果 存活组中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中虽然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活组6h乳酸清除率为43.2%±37.4%,死亡组为14.1%±49.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乳酸清除率<30%时,其判断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86.67%.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一个指标.

  • 小容量输液复苏术救治胸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作者:朱伟生;楼群兵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及各种复苏液体救治休克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不同液体输注方法可产生不同的疗效.我院采用小容量液体复苏术救治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卉;严洁;严正;戴幼竹;杨挺

    目的 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PiCCO组根据监测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iCCO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O组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 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EVLW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成骨细胞培养及冻存复苏后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曾敬;丘钜世;徐栋梁;张萌;梁惠珍

    目的:了解冻存复苏过程对保持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组化、免疫组化以及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冻存和非冻存(新鲜制备)的细胞在其形态及功能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ALP染色、茜素红S法、V-G法、免疫组化法的结果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细胞存活率与冻存时间密切相关;随冻存时间延长,其存活率下降.结论:两组细胞保持了某些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如细胞形态、生长过程、基质分泌等.冻存时间对保存的成骨细胞存活率有影响.

265 条记录 7/14 页 « 12...45678910...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