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粪类圆线虫病患者痰液中丝状蚴与成虫形态鉴定

    作者:张学妹;常正山;陈韶红;张永年;石尧忠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5 stercoralis)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有时也可侵犯肺部.文献报道,肺和支气管内有时可同时查见粪类圆线虫4期(即丝状蚴后期,童虫前期,童虫期,成虫期①)虫体.动物实验已证实该幼虫可侵入肺.迄今尚未见重症患者生前痰液中查见两期发育性线虫的报道.本文从患者痰液中检获的线虫,经鉴定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后期与成虫期两期发育性虫体,实为少见,特作报道.

  • 肠蛔虫病长期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高磊;韩明锋

    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肠蛔虫病,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以腹痛常见,若以其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往往容易误诊.作者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现将长期误诊的11例肠蛔虫病分析如下:

  • 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构建

    作者:孙毅;贾人初;刘金明;苑纯秀;石耀军;陆珂;傅志强;孙焕;蔡幼民;林矫矫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方法 用Trizol试剂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 Ⅰ/Hind Ⅲ接头,再用EcoR Ⅰ和Hind Ⅲ消化,使其成为两端分别带有EcoR Ⅰ和Hind Ⅲ粘性末端的双链cDNA.收集3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与T7Select 10-3b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后,以大肠埃希菌BLT5403为宿主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通过滴度测定及PCR技术鉴定文库质量,用7种特异性引物以PCR法从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以检测文库的代表性.结果 原始文库的库容量为4.98×106 pfu,扩增后文库滴度为3.85×1011 pfu/ml.对随机挑取的96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重组率为93.8%,其中95.6%的插入片段大于300 bp.7种特异性引物均能从文库中钓取到日本血吸虫成虫相关基因.结论 构建了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 广西发现扇棘单睾吸虫

    作者:黎学铭;杨益超;蓝春庚;谭裕光;黄铿凌;许洪波;林睿

    扇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taichui)是一种寄生于肠道的异形科单睾属的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鸟类,也有感染人体的报道[1,2],我国未见病例报道.作者在研究华支睾吸虫病时发现一些比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和异形类吸虫卵相似的虫卵.遂对其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检获大量虫体,经鉴定为扇棘单睾吸虫,在广西为首次发现,报道如下.

  • 日本血吸虫消减雌性成虫cDNA文库的建立及其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作者:王衍海;彭鸿娟;陈晓光;沈树满

    目的筛选雌性日本血吸虫特异表达基因.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的家兔,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经核糖核酸固定液固定,分别提取雌、雄成虫总RNA,纯化后获得mRNA,并反转录为cDNA.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雌、雄成虫正向消减(雌虫消减雄虫)及反向消减(雄虫消减雌虫)cDNA文库.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挑选目标基因片段(与正向消减探针杂交的信号明显高于与反向消减探针杂交信号的克隆)进行测序、同源性搜索及基因功能预测分析.以日本血吸虫肌动蛋白(actin)基因作内参照,用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鉴定目标基因在雌、雄虫体内的表达.结果得到正向消减及反向消减cDNA文库,斑点杂交筛选出50个雌虫特异性表达的克隆,经测序得到42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有17个基因(占40.5%)与已知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高度同源;17个基因(占40.5%)与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高度同源、且有一小片段与卵壳蛋白基因高度同源;有8个基因(占19.0%)与日本血吸虫其他未知基因高度同源.半定量PCR结果,6个基因在雌虫体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雄虫,分别与GenBank的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AY222885、AY222895、AB017097、AF519182、M32281及血吸虫其他基因AY813556高度同源.结论构建了雌、雄成虫正向消减及反向消减cDNA文库.用SSH可筛选日本血吸虫雌性特异性表达基因.

  •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金属蛋白酶的鉴定

    作者:袁仕善;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黄跃龙;Larry MeReynolds

    目的鉴定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的金属蛋白酶.方法以明胶作底物,利用明胶-SDS-PAGE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将电泳后的凝胶于不同pH缓冲液和酶抑制剂中进行孵育,对其中的金属蛋白酶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存在降解明胶的金属蛋白酶,其适pH值为7~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抑制其活性.电泳分离获得有活性的酶蛋白,该酶是血吸虫感染血清识别的弱抗原.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存在金属蛋白酶.

  • 抗旋毛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保护性免疫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欣;诸欣平;黄敏君;郭增柱;周蕾;姜洪杰

    目的获得抗旋毛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初步研究其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用旋毛虫成虫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用免疫双扩散鉴定单抗亚类,免疫印迹鉴定单抗的特异性.小鼠尾静脉接种单抗进行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建立了1株稳定分泌抗旋毛虫成虫单抗的细胞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6 400,诱生腹水ELISA效价达1∶204 800.经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为IgM,可以识别旋毛虫成虫、肌幼虫及新生幼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蛋白,并且不与猪蛔虫、血吸虫、包虫、囊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单抗被动免疫后的减虫率为55.63%.结论获得1株具种特异性、保护性的单克隆抗体,为筛选能诱导保护性免疫功能的旋毛虫抗原分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ELISA(双夹心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作者:陈雅棠;刘约翰;王其南;屈振麒;曾明安;陈荣信;张成大

    我们曾报告在中华分支睾吸虫(下称华支睾吸虫)患者血清中存在抗成虫可溶性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可检测到该抗体,阳性率达93.9%.

  • 福建省两型卫氏并殖吸虫混合侵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友松;林金祥;张子伯;袁建华;程由(註);方彦炎;毛起荣;陈启祥

    在福建省寿宁县一患者痰中发现肺吸虫虫卵,大小为103(84~136)士22.58x67.73(56~88)士10.76um.检查寿宁闽清两县的福建华溪蟹,肺吸虫囊蚴阳性率为100%(15/15),检出囊蚴645个,检测其中的345个,250~389um的304个(88.11%),超过390um的41个(11.9%).以310个囊蚴侵染5只实验狗,96-215天后检出156只成虫与23只童虫.将29只成虫的卵巢、睾丸作染色体检查,26只(90.34%)为二倍体型,2n=22;3只(9.66%)为三倍体型,3n=33.根据这些结果,不但说明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在福建省存在;而且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在福建华溪蟹及成、幼虫在实验狗中存在混合侵染.

  • 外来红火蚁灭治方法与效果的研究

    作者:刘瑞桥;刘锦裕;吴兆泰;高道蓉;陆镇明

    外来红火蚁:昆虫纲,膜翅目,蚂蚁科,火蚁属.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社会性昆虫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成虫照顾幼虫;两个世代或者更多世代的成虫同巢(穴)而居;每一群体的成员分为有生殖能力"王后级"和无生殖能力"职虫级".

  • 蟑螂与人类疾病及其防制

    作者:赵凯

    蟑螂,学名蜚蠊,是医学昆虫中重要的种属之一.其生活史属于不完全变态,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蟑螂成虫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多数体长10~30 mm,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体长和体色因体而异,一般体表具油亮光泽.下口式头部,有一对发达的复眼,单眼-对(小而不发达),口器为咀嚼式.前胸发达,背板宽大而扁平,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有三对形状相同的爬行足,股节发达,适于疾走;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飞翔能力弱.腹部扁阔,分为10节,雄虫末腹板着生一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度增高,卫生防制不足,我国蟑螂侵害日趋严重,与其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迅速增加.

  • 复杂环境中跳蚤防治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洪林

    跳蚤的两性成虫均有吸血习性,人被叮咬后往往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态反应,产生大小不同的丘疹,反应严重者有奇痒难耐的感觉.跳蚤有较强的骚扰性,某些种类的雌性跳蚤整个身体钻人宿主皮肤内寄生.

  • 德国小蠊防制技术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进展

    作者:曾晓芃

    德国小蠊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室内卫生害虫,人类在不断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和居室环境的同时,也为德国小蠊创造了一个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据观察,德国小蠊在适宜条件下,一只雌虫一年可繁殖4代多,一对成虫一年理论上可繁殖1 000亿只(杜云静,1992).

  • 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调查

    作者:刘鹃;徐勇;于雪岚;刘刚;袁萍

    目的 调查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及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内江市白纹伊蚊抗性治理提供相应对策.方法 在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东西南北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刘维德推荐的生物测试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性水平.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敏感品系(S-lab)为参照.结果 内江市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为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为低抗性,对敌敌畏敏感.成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中抗,对敌敌畏和双硫磷为敏感.结论 加强对内江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 跳蚤的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麻毅;姜志宽;韩招久

    跳蚤属于蚤目(Siphonaptera)的完全变态类昆虫.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外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具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幼虫无足呈圆柱形,能自由生活,以成虫血便或有机物质为食.跳蚤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和卫生健康问题,在兽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经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体外寄生昆虫.

  • 胶饵防制蟑螂实用技术

    作者:周启发;蒋洪

    近年来,蟑螂的密度与鼠、蚊、蝇等有害生物相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地PCO服务热线接到的要求灭蟑螂求助电话比历年有大幅度上升,多为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据梁铁麟等报道,2002年上海市中小饭店蟑螂成虫侵害率是18.8%, 密度为9.9只/间.如不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将会泛滥成灾,给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 诱饵管用于堤坝白蚁防制的研究

    作者:毛伟光;叶天降;陈尚法;周烈;刘光胜

    白蚁是地球上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至少已有一亿五千万年历史.它不仅营巢居的集群生活,而且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各品级分工明确又联系紧密,使得白蚁类群得以生存、繁衍.白蚁巢群的大小与种类和年龄有关,黑翅土白蚁成熟巢群所包括的个体数通常在百万只以上.成熟的白蚁群体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有翅成虫.一般黑翅土白蚁的一个成熟群体,其种群数量达100万只以上,一年内可以产生2 000至9 000只有翅成虫.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一个群体内的有翅成虫会向外分飞.一个巢内的有翅成虫有可能一次全部飞出,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全部飞出,保留一部分个体等候下一次再飞.因此,同一种类白蚁即使在同一地区,一年也可能发生若干次分飞.在杭州地区,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的分飞出现于每年的5~6月.分飞后的有翅成虫飞翔一定距离后即降落地面,雄虫追逐雌虫进行交配,然后寻觅隐身场所,挖掘土壤建筑"新房",繁育后代.由于黑翅土白蚁建巢和修筑蚁路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通常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土质堤坝上筑巢.这也是土质堤坝内黑翅土白蚁孳生多的原因.

  • 白头翁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幼虫及成虫的作用

    作者:陈岩勤;张庆远;李笑然;诸葛洪祥;杨世林;许琼明

    目的 探讨白头翁总皂苷(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 saponins,PRS)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的体外杀灭效果.方法 日本血吸虫3h和7、14 d童虫及成虫分别用0、1、5、10、20、30μg/ml PRS及30 μg/ml吡喹酮(PZQ)孵育4、24、48、72 h后,观察虫体变化及状态;用扫描电镜观察30 μg/ml PRS及PZQ孵育4h内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体表变化.结果 PRS对日本血吸虫3h和7、14d童虫及成虫的体外杀灭效果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30 μg/ml PRS作用4h后,日本血吸虫童虫及成虫全部死亡;死亡虫体颜色发暗,形态发生改变且虫体不透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RS作用后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体表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 传统中草药PRS可能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有希望成为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XIV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汪伟;曲国立;李幼子;邢云天;陶永辉;钱科;贾悦;杨振坤;魏剑英

    目的 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分为6组,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对照组不给药;用药后14d解剖小鼠,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 min和100 ma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4、5×10-6、10-6、5×10-7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 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47.7 mg/kg和565.5 mg/kg,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 mg/kg和467.2 mg/kg.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 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 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 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暴露于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40 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34.3%,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5×10-7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1、3min和5min后,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湖南吡喹酮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均明显高于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结论 采用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经过诱导筛选所获得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显著低于未经诱导筛选的原代虫株,其抗药性可表现在成虫、毛蚴和尾蚴发育阶段.吡喹酮对成虫的ED50值、尾蚴断尾率和毛蚴变形率作为量化指标,可用于现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检测/监测.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Ⅳ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目的体外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方法将各虫株成熟成虫分别培养于含吡喹酮分别为3.2×10-4、8×10-4、1.6×10-3mol/L的MEM培养液中,37℃孵育15、30、45、60、75min后,分别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的存活状况并计算存活率.结果当孵育于含吡喹酮3.2×10-4mol/L的MEM中75 min,敏感株与抗性株雌虫均能存活;但敏感株与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仅为11.5%-16.0%和32.7%-36.5%.孵育于含吡喹酮8×10-4mol/L的MEM中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存活率为48.3%-50.0%和57.9%-63.6%;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22.4%-25.9%和38.5%-48.3%;75 min后,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为13.3%17.3%,敏感株雄虫的存活率则为0.孵育于含吡喹酮1.6×10-3mol/L的MEM中15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11.1%-19.6%和27.5%-29.9%;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均为0.结论将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孵育于含一定浓度吡喹酮的MEM中不同时间后,抗性株的存活率高于敏感株;雌虫的存活率高于雄虫.

189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