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雌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陈淑娇;李灿东;廖凌虹;丁姗姗;俞洁;康洁;沈建英;张凌媛

    目的:通过比较柴胡疏肝散(CSS)干预前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R30的表达和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探求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用13月龄雌性自然衰老大鼠和慢性束缚法造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模型,经过3周药物干预后,qPCR法检测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 β,GPR30 mRNA表达,ELISA法测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ERα mRNA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ERβ mRNA增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GPR30 mRN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Rα/ERβ比值显著性减少(P<0.01),干预后ERα/ERβ比值上升(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5-HT,NE显著性下降(P<0.01),经干预后,5-HT、NE显著性升高(P<0.01);β-END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可能在于雌激素的波动导致海马区ERαmRNA/ERβ mRNA比值的改变,影响神经递质5-HT、NE的释放,而对β-END无明显影响.

  • 人参总皂苷对γ射线照射后大鼠肝P450酶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易剑峰;吴波;刘苍龙;高月

    该研究用5.5Gy的γ射线照射大鼠,用Cocktail探针法结合液质联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450各个同工酶的酶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来评价人参总皂苷对γ射线照射后大鼠肝P450酶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辐射组CYP1 A2,2B1,2E1,3A4与空白组相比,表达增加;人参总皂苷组CYP1 A2,2B1,2E1,3A4与辐射组相比,表达下降.表明人参总皂苷对辐射诱导大鼠P450酶上调起到反向干预作用.

  • 颠茄托品烷生物碱合成途径基因表达分析与生物碱积累研究

    作者:强玮;王亚雄;张巧卓;李金弟;夏科;吴能表;廖志华

    托品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胆碱药物,颠茄是药典收录的TAs主要的商业栽培药源植物.基于颠茄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TAs合成途径中9个结构基因(ODC,ADC,AIH,CPA,SPDS,PMT,CYP80F1,H6H,TRⅡ)UniGene序列的数字表达谱,采用qPCR对其中4个已报道基因(PMT,CYP80 F1,H6H,TRⅡ)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分析,同时采用HPLC测定不同组织中TAs含量.数字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TAs上游合成途径基因(ODC,ADC,AIH,CPA)和2个支路途径基因(SPDS,TRⅡ)在颠茄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须根中高水平表达;3个TAs合成途径特异的结构基因PMT,CYP80 F1和H6H均只在须根中大量表达,主根中其次.qPCR检测PMT,CYP80 F1,H6H,TRⅡ的表达结果与数字表达谱基本一致,但PMT,CYP80F1,H6H在主根中表达量很低.莨菪碱质量分数在嫩茎中高(3.364 mg·g-1),幼叶,根,幼果和果萼中其次(分别为1.526,1.598,1.271,1.413 mg·g-1);东莨菪碱质量分数在果萼中高(1.003 mg· g-1),嫩茎和幼叶(分别为0.600,0.601 mg·g-1)中其次;2种生物碱在老茎(莨菪碱0.283 mg·g-1,东莨菪碱0.043 mg·g-1)和老叶(莨菪碱0.313 mg · g-1,东莨菪碱0.080 mg·g-1)中质量分数均为低.该研究结果表明须根是颠茄TAs生物合成主要器官,而地上幼嫩组织是TAs主要存贮积累器官,TAs合成后存在转运过程.PMT下游基因均只在须根中表达,筛选颠茄须根的转录组数据库就可能为解决该途径中不清晰的合成步骤和相关转录调控因子提供有力的帮助.

  • 检测锯齿状腺瘤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的两种qPCR方法比较

    作者:许春伟;葛畅;王鲁平;张玉萍

    目的 应用两种方法检测锯齿状腺瘤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qPCR (MethyLight)和SYBR Green qPCR方法检测129例锯齿状腺瘤(包括61例SSA/P、68例TSA)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X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MethyLight方法:SSA/P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75.41%,46/61)高于对照组(53.38%,22/42),两者差异显著(P<0.05).TSA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0.88%,55/68)高于对照组(53.38%,22/42),两者差异显著(P<0.05).SYBR Green qPCR方法:SSA/P、TSA组和对照组的组织中CDX2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SSA/P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1.97%,50/61)高于对照组(73.81%,31/42),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SA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6.76%,59/68)高于对照组(73.81%,31/42),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MethyLight消除了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被证实是进行异常DNA甲基化状态检测的可靠方法.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葛畅;王鲁平;许春伟;方园;张玉萍

    目的 检测锯齿状病变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锯齿状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和临床病理意义,同时探讨p16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程度.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 (Methylight)方法检测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HP、61例SSA/P和68例TSA)、54例TA、69例CRC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的目的片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随机抽取的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p16蛋白异常阳性程度在锯齿状病变和对照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比较呈负相关(P <0.05);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与不同年龄层段的相关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诱导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且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的锯齿状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p16基因甲基化又可能与年龄相关,随年龄增长甲基化程度越高.

  • 快速诊断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秦茜;郑美琴;汪盈;梁韶辉;诸葛青云

    目的 建立检测棘阿米巴18s rDNA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or qPCR)方法,为无创早期诊断棘阿米巴病提供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方法 提取分离自土壤和水中的5株棘阿米巴DNA,测序后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棘阿米巴67条序列进行比对,在物种保守区域设计Real-time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T克隆载体制作标准品并测序,建立方法的标准曲线,测定低检测浓度,同时用该方法检测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临床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眼分泌物,实验数据通过JMP5.0.1和测评软件进行棘阿米巴角膜炎F检验和诊断测试评估. 结果 qPCR和培养法检测180例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眼分泌物,阳性率分别为(5±1)%和(2.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P<0.01).以qPCR法测定的标准品CT值为纵坐标(Y),以标本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X)建立标准曲线:Y=-3.24X+40.74,R>0.99.用建立的qPCR方法测定棘阿米巴18s rDNA低浓度为10拷贝/UL.用qPCR检测其他病原微生物,结果均为阴性.通过诊断测试评估软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临床疑似病人眼分泌物结果,95%置信区间内q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0%,传统实验室培养法为62.5%. 结论 棘阿米巴18s rDNA Real-time PCR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伤性、高效、特异、经济等特点,适用于疑似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人的筛查.

  • 锯齿状病变患者组织中CDX2基因启动子中上游区域的甲基化

    作者:许春伟;王鲁平;葛畅;张玉萍;方园

    目的: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和CDX2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CDX2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实验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和68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对照组54例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TA)、69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42例正常组织中CDX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序列,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对照组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组织中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对照组正常组织与实验组HP(P=0.019)、SSA/P(P=0.015)和TSA(P=0.002),对照组CRC与实验组HP(P=0.000)、SSA/P(P=0.000)和TSA(P=0.000),对照组TA与实验组TSA(P=0.027)均有显著性差异;CDX2蛋白阳性率在对照组CRC与实验组HP(P=0.001),对照组TA与实验组HP(P=0.005),实验组HP和TSA(P=0.038)均有显著性差异;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和CDX2蛋白阳性率的相关性比较中,实验组HP、SSA/P和TSA中P=0.652,r=-0.064(极弱相关);P=0.238,r=-0.182(极弱相关);P=0.519,r=-0.142(极弱相关),但两者有负相关趋势;CD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和不同年龄层段相关性比较实验组HP、SSA/P和TSA中P=0.002,r=0.312(弱相关);P=0.000,r=0.473(中等程度相关);P=0.001,r=0.392(弱相关),对照组TA中P=0.001,r=0.440(中等程度相关).结论:组织中CDX2基因启动子中上游区域甲基化状态比较复杂,极少部分甲基化状态可能有诱导CDX2蛋白表达下调,在锯齿状通路的发生发展中影响作用也甚微;大部分甲基化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吴震;欧阳晓晖;苏秀兰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以及其与相关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10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检测HMGB1 m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N87、MKN45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HMGB1阳性颗粒不仅位于细胞核上,还位于细胞质中;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胃癌的癌旁组织(P<0.01).QPCR均显示:HMGB1 mRNA在正常胃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低分化胃癌细胞(P<0.01).结论 HMGB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特别是低分化胃癌,推测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但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临床意义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 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许春伟;王鲁平;葛畅

    目的 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MGMT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qPCR (MethyLight)方法检测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2013年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68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SA)]、54例管状腺瘤(TA)、69例结直肠癌(CRC)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的目的片段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异常阳性程度在锯齿状病变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在不同年龄层段相关性比较中两者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诱导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的锯齿状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 铁皮石斛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张岗;翟清华;张大为;胡本祥;郭顺星

    目的 克隆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镁离子转运蛋白(magnesium transporter,MGT)基因(DoMGT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及亚细胞定位等分子特征;用DNASTAR 6.0和MEGA 4.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 (q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克隆到DoMGT1(GenBank注册号KJ995532),cDNA全长1 625 bp,编码一条由42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47 400,等电点4.79;DoMGT1蛋白含有CorA家族镁离子转运蛋白保守结构域(313~420)和镁离子转运蛋白MRS2/LPE 10保守域(27~420); DoMGT1与多种植物MGTs基因一致性为46%~63%,编码蛋白与水稻OsMGTD、OsMGTE、OsMGTF等聚在一起,与AtMGT4共同构成植物MGTs基因的一大类群;DoMGT1基因转录本在石斛根、茎、叶器官中为组成型表达,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为根中的3.46倍;茎次之,为根的1.54倍.结论 成功克隆到一个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DoMGT1,其转录本在叶中高的表达特征暗示该基因可能在铁皮石斛叶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张家文;罗二梅;吴颜晖;符淑莹;陈丹纯;宇丽;唐明乔

    背景:Notch 信号通路作为一条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目前它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目的:首次探讨 Notch 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2,4-二氨基-5-苯噻唑(DAPT)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分4组:①无诱导组换成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②单纯诱导组换成终浓度为6.25 mg/L胰岛素、6.25 mg/L转铁蛋白、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0.1μmol/L地塞米松、50 mg/L维生素C、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③二甲基亚砜组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1%的二甲基亚砜培养。④2,4-二氨基-5-苯噻唑组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的2,4-二氨基-5-苯噻唑(溶于二甲基亚砜)培养,二甲基亚砜终浓度为0.1%。结果与结论: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且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均呈现阳性;软骨诱导分化后Jag-1、PS-1、Notch-1、Hes-1的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添加2,4-二氨基-5-苯噻唑后,与单纯诱导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Jag-1、PS-1、Hes-1(P<0.01)和Notch-1(P<0.05)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含量均降低(P<0.01);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Ⅱ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提示Notch信号存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后,这种信号强度迅速减弱;2,4-二氨基-5-苯噻唑可能通过Jag-1-Notch-1-Hes-1途径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 应用qPCR方法快速定量检测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的研究

    作者:范丽娟;许恒毅;傅芬;何丽华;魏华;张志鸿;刘雯婷;叶称连;张婉怡

    目的 建立快速、定量检测女性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的方法.方法 合成针对乳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乳杆菌qPCR标准曲线后,进一步对收集得到的健康女性及细菌性阴道病女性阴道分泌物样品中乳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引物仅扩增出乳杆菌特异性DNA条带,qPCR能够检测到各分泌物样本中乳杆菌的数量.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女性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检测方法.

  • ACT1-qPCR定量分析弓形虫内参引物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郭海婷;陈志宝;李中原

    目的 运用PCR对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PRU、VEG株速殖子和HFF、Vero细胞系以及SPF级昆明鼠脑组织所得DNA样品进行特异性扩增,鉴定并筛选出适合用作弓形虫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的内参引物. 方法 体外培养并无菌收集HFF、Vero细胞系及弓形虫RH、PRU、VEG株速殖子,SPF级昆明鼠经颈椎脱臼处死无菌采集脑组织,并提取基因组DNA.合成弓形虫MIC6基因(ToxoDB:TGM E49_218520)特异性引物P1/P2,经PCR扩增鉴定所得样品是否含有弓形虫DNA成分,设空白对照.依照ToxoDB数据库弓形虫ACT1基因参考序列(ToxoDB:TGME49_209030)设计引物,经NCBI Primer-BLAST比对分析后进行合成特异性引物P3/P4、P5/P6、P7/P8、P9/P10和P11/P12,预期片段大小均为121 bp.以弓形虫RHDNA为模板,采用梯度PCR优化ACT1基因内参引物的退火温度 运用已优化条件对待检DNA样品进行PCR特异性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鉴定出适合用于弓形虫qPCR定量分析的内参引物. 结果 PCR移扩增弓形虫RH、PRU和VEG株DNA MIC6基因时均出现一条长度约为1 050 bp的条带,且空白对照和其他样品无此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所得DNA样品可用.优化退火温度时发现,除P7/P8外其他引物均不受退火温度影响,56 ℃适合用于PCR或qPCR扩增ACT1基因目的片段的退火温度. 以56℃为退火温度对待检DNA进行检测时发现,扩增弓形虫阳性样品时所有引物均能产生1条大小约为121 bp的条带,空白对照无此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 此外,引物P7/P8、P9/P10扩增Vero细胞系和引物P3/P4、P5/P6、P9/P10扩增昆明鼠脑组织DNA样品时均有杂带出现,且有杂带大小约为121 bp;引物P11/P12扩增弓形虫阴性DNA样品时均无杂带出现. 结论 引物P11(5'-TCGGTGACGAAGCCCAAA-3')和P12(5'-AGTTCGTTGTAGAAGGTGTGA-3')适合分别用作弓形虫qPCR定量分析时扩增ACT1靶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引物.

  • 多房棘球绦虫apomucin基因qPCR引物的筛选及潜在应用

    作者:苏梦;郭小腊;杨静;邵忠伟;丁军涛;项海涛;骆学农;郑亚东;孙晓林

    目的 筛选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apomucin基因(Em-apo)的qPCR佳引物,探索该基因的表达水平. 方法 根据GeneDB中4种Em-apo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荧光定量PCR (qPCR)对引物进行分析,确定每对引物的特异性、PCR扩增效率.利用筛选得到的佳引物,分别检测经阿苯达唑(5 μg/ml)和胰岛素(100 ng/ml)培养处理的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1 000个)Em-apo表达水平的变化,用稀释阿苯达唑的DMSO和胰岛素的PBS作为各自的对照. 结果 筛选分别得到了Em-apo-1、Em-apo-2/3、Em-apo-4和内参基因actin的特异引物各1对,qPCR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每对引物的扩增产物只出现单峰,且扩增效率均为95%~101%.qPCR分析结果显示,与DMSO对照组(1.00)相比,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经阿苯达唑处理后,Em-apo-1、Em-apo-2/3和Em-apo-4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分别为1.51±0.27、1.39±0.30和1.14±0.18,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对照组(1.00)相比,原头节经胰岛素处理后,Em-apo表达水平的变化不一,其中Em-apo-1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Em-apo-4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而Em-apo-2/3明显下调(0.73 ±0.09),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筛选确定的Em-apo基因的qPCR引物特异,可用于Em-apo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经阿苯达唑和胰岛素处理后,对Em-apo-1、Em-apo-2/3和Em-apo-4的表达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 应用直肠癌QPCR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探索其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

    作者:杨宏

    目的 研究在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直肠组织中的微小RNA(miRNA)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血清微小RNA在直肠癌中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取癌组织标本,QPCR检测miRNA在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筛选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聚类分析,并筛选出P<0.001的miRNA,分析基因间的聚集性;并进一步探讨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筛选的mi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变化倍数>1.6,P<0.01的条件下初步筛选得到26个结肠癌患者具有差异表达miRNA,聚类分析P<0.001下,筛选出3大类具有相似性的基因和3组具有相似性的个体.miRNA100、miRNA125a-5p、miRNA125b、miRNA145、miRNA145*和癌细胞淋巴转移有关系.miRNA9在肿瘤样本中高表达,在对应患者中随着vilin基因增高表达下调,表明其作为疾病相关的癌基因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CK20指标和miRNA4770、miRNA4700-5p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 miRNA1,miRNA145,miRNA4799-5p,miRNA-4790-5p等miRNAs可作为诊断的分子靶标指导结肠癌的诊断.micro RN 100,miRNA145等miRNAs可能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靶标显示是否为结肠癌.

    关键词: 直肠癌 qPCR miRNA 相关性
  • CRYAB在喉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里;徐新宇;林振中

    目的:检测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alpha B,CRYAB)在人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CRYAB表达与喉癌重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10例新鲜喉癌及癌旁组织上进行一步法定量逆转录PCR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在组织芯片上(80例喉癌标本及20例癌旁对照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使用Cox回归法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喉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结果: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喉癌组织中的CRYA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中CRYAB的表达(P均<0.05).CRYAB的表达与喉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P=0.022)、TNM分期(P=0.013)、淋巴结转移(P=0.026)及生存情况(P=0.001)有重要关联.生存分析显示CRYAB表达(P=0.036)与喉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CRYAB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YAB在喉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喉癌患者的数种恶性表型相关,可作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miRNA-21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芳;翟从劼;田延锋;刘擘;赵增仁;韩晓东

    [目的]探讨miRNA-21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qPCR检测45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214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NA-214的含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A-214在Ki-67阴性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Ki-67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A-214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Her-2及p53的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miRNA-214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并与Ki-67表达相关,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关键词: miRNA-214 乳腺癌 qPCR
  • 结直肠癌和管状腺瘤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分析

    作者:石明伟;张侠;许春伟;张玉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及管状腺瘤中Runx3基因甲基化状态和Runx3蛋白表达,确定Runx3基因在"腺瘤→腺癌"癌变通路中的作用、临床意义及Runx3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的甲基化程度.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法分别检测40例管状腺瘤组织、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中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序列,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上述标本中Runx3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管状腺瘤组、正常组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4%、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管状腺瘤组、正常组中Runx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8%、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管状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中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67、-0.616、-0.790,P均<0.05);管状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76、0.304,P均<0.05).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可能诱导其蛋白表达下调,在结直肠"腺瘤→腺癌"的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Runx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患者年龄相关,随年龄增长,甲基化程度增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

    作者:郝璐;张园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05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健康人群108例作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表达;ELISA检测血清浓度;RT-PCR检测Foxp3 mRNA表达,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FEV1、FEV1/FVC水平,IL-10、TGF-β浓度,Fox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CD4+Treg、CD4+CD2+5 Treg的表达和CD4+CD2+5 Treg所占CD4+Treg比例显著降低(P<0.01);Foxp3 mRNA和蛋白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以及蛋白与血清细胞因子IL-4、IL-10、IFN-α、IFN-γ和TGF-β均呈一定的正相关(P<0.05)而与FVC(%)和PEF(%)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CD4+CD2+5调节性细胞数量减少且血清浓度降低,Foxp3基因表达降低.

  • Luminex RVP与qPCR的对比及Luminex平台PCR产物污染的处理

    作者:乔金平;戴梦缘;吴丹丹;彭丽朵;费广鹤;徐元宏

    目的:与qPCR对比,评估Luminex RVP试剂盒的检测效能.探讨Luminex平台的PCR产物污染的处理.方法:使用RVP检测了100例咽拭子,并对三种病毒用qPCR检测其中20例标本.采用实验排查了Luminex平台的PCR产物污染源,并针对会出现污染的各环节制定了预防措施.结果:RVP与qPCR结果一致.该研究的Luminex PCR产物污染是由于PCR扩增部分的一个组份被污染,换成新试剂后得以解决.结论:RVP和qPCR结果一致.总结了PCR产物污染的防治策略,再次出现污染时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排查.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