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添加三种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对硅橡胶体外抗菌性的影响

    作者:刘丹;贾安琦;王根春

    目的:研究添加3种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的赝复用硅橡胶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方法:制备3种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悬浊液,分别测定抗白假丝酵母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以1%,2%,3%,4%,5%的质量分数将3种抗菌剂加入到硅橡胶中,制成抗菌硅橡胶,用薄膜密着法测定抗菌硅橡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结果: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和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均为65.6g/l;锐钛型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MIC为16.4g/l.当抗菌材料的质量分数在1%-4%范围内,3种抗菌硅橡胶的抗菌率均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5%时抗菌率均下降.结论:锐钛型和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小于其他;添加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抗菌硅橡胶抗菌效果较好.

  • 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

    作者:谢远雯;林家成;邱荣敏;李文卿;赵玮

    目的 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A、B、C、D四组,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单独培养、变形链球菌单独培养、两菌混合培养、空白对照组.在不同葡萄糖浓度(0.01 ~ 0.15 mol/L)或不同初始pH值(7.0~4.0)下,将两菌单独或混合培养48 h后,测定上清液pH值,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判断两菌的产酸能力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以变形链球菌单独培养(B组)为参照,评价两菌混合培养(C组)的产酸能力.结果 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白假丝酵母菌均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P< 0.001).葡萄糖浓度小于或等于0.10 mol/L时,C组产酸量小于B组(P<0.05);葡萄糖浓度达到0.15 mol/L时,B、C两组的产酸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为7.0~5.5时,白假丝酵母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P< 0.001);pH≤5时,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无影响(P>0.05).初始pH为7.0时,C组产酸量小于B组(P<0.05);初始pH降至6.5、6.0时,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pH降至5.5以下时,C组的产酸量大于B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混合培养的总产酸量随培养基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呈增多趋势,随初始pH降低呈减少趋势.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及两菌混合培养的产酸力均与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和初始pH有关.

  •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邱荣敏;赵玮;林艳;高硕;罗伟;卢佳璇

    目的 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E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广州市区及城郊447名3 ~ 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CC组(n = 238)和无龋组(n = 209).采集龋坏组织样本及无龋牙的龈上菌斑共363份,应用科玛嘉培养基、芽管试验进行检测、鉴定,并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ECC组与无龋组、市区和城郊组间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龋情况与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ECC组和无龋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44.1%和19.2%(χ2=22.213,P < 0.001).ECC组中,患龋率高的城郊组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9.7%)高于市区组(28.0%)(χ2=55.242,P < 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龋失补牙面数每增加2.129个,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机率会相应增加0.104(P < 0.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婴幼儿龋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致龋菌之一.

  • 作者:

    关键词:
  • 346例口腔感染者口内真菌检出与药敏分析

    作者:丁秀琴;黄晓峰

    目的:探讨口腔感染患者口内真菌菌种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收集患者标本通过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其进行鉴定,并选用临床常用的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按年度分组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6例患者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256例(74.0%),热带假丝酵母菌52例(15.0%),光滑假丝酵母菌31例(9.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0.9%),克柔假丝酵母菌、高里假丝酵母菌各2例(各占0.6%)。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Z)耐药率高,对其他6种药也有一比例的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对FLZ、咪康唑(MIC)耐药率较高,对52氟胞嘧啶(52F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RA)、制霉菌素(NYS)敏感;光滑假丝酵母菌对FLZ、MIC、KET 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52FC、AMB、ITRA、NYS 敏感。结论当前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常见真菌对FLZ、MIC耐药性增加,不作为首先药物,抗真菌治疗时应遵从药敏结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的原则,高危因素患者可联合用药治疗。

  • 白假丝酵母菌致食物中毒机理的研究

    作者:明儒成;许爱梅;杨勤德;李志英;韩晓莉;刘巍

    目的 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致食物中毒的机理.方法 首先提取白假丝酵母菌的毒性物质,明确其性质,再进行小白鼠灌胃试验和家兔灌胃试验.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毒素为热不稳定外毒素,能使小白鼠疲倦、厌食、竖毛、发绀、颤抖、呼吸加快、腹泻、脱水甚至死亡;能使家兔心跳、呼吸加快、呕吐、腹泻.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能产生热不稳定外毒素,引发食物中毒.

  •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及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靳颖;刘锦;张明华;张华

    白假丝酵母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在口腔、皮肤、肠道、阴道、肛门等中均可分离到,同时是引起人体真菌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新药物、新技术如广谱抗生素、激素、各种导管插管技术等的广泛使用,导致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

  • 血清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中病原学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钱建美;王桂芳;蔡敏;邱婷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中病原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112例AECOPD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CRP的检测,进行痰或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根据是否检测到白假丝酵母菌分为白假丝酵母菌分离阳性组26例和白假丝酵母菌分离阴性组86例.结果 (1) 112例患者共26例分离到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阳性分离率为23.2%.对涂片的分析发现,只有3例痰中存在假菌丝.(2)白假丝酵母菌分离阳性组与白假丝酵母菌阴性组比较,其抗生素使用率及激素使用率高、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白假丝酵母菌分离阳性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白假丝酵母菌分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时血清CRP水平可辅助判断痰中病原体种类,为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 阴道炎患者常见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以及分析

    作者:陈航华;张宇;曾钊宇

    目的:了解本地区门诊就诊妇女患阴道炎的病原体的构成情况,为预防和治疗阴道炎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妇女患阴道炎的病例,并进行病原体分类。结果白假丝酵母菌、滴虫、加德纳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淋病奈瑟菌这几种常见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占总感染病例比率分别为45.4%、3.3%、36.8%、6.7%、4.6%、3.1%。结论本地区门诊就诊妇女以患白假丝酵母和加德那菌性阴道炎居多,感染滴虫和淋病奈瑟菌患者较少,应加强个人生活卫生、积极治疗、早用敏感药物以及切断传染源来有效的降低妇女阴道炎疾病的发生。

  • 白假丝酵母菌优化 RNA 提取策略的探索

    作者:李赛男;祁文瑾

    目的:探索白假丝酵母菌总 RNA 简单、快捷、高效的提取方法。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011年7月—2013年3月有临床症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阳性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白假丝酵母菌40株,选用不同时间与温度组合下的4种溶壁酶(Lyticase)破壁方案(A 方案:37℃、12 h,B 方案:25℃、12 h,C 方案:37℃、24 h,D 方案:25℃、24 h)进行 RNA 提取,将所得 RNA 进行荧光定量 PCR(qPCR)反应验证 RNA 的浓度及纯度,并进行管家基因18S rRNA 的检测。结果 D 方案提取获得的 RNA 浓度高于 A、B、C 方案(P <0.05);B 方案提取获得的 RNA 浓度高于 A、C 方案(P <0.05);而 A、C 两方案提取获得的 RNA 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D 方案获得的 RNA 纯度高于 A、C 方案(P <0.05);但 A、C 方案获得的 RNA 纯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方案提取获得的 RNA 纯度高于 D 方案(P <0.05)。A、B、C、D 方案提取的 RNA 扩增产物 Ct 转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B、D 方案 qPCR 扩增产物 Ct 转化值高于 A、C方案(P <0.05);但 B、D 方案及 A、C 方案之间的 qPCR 扩增产物 Ct 转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管家基因18S rRNA 的引物扩增出的产物片段大小为150 bp。结论以 Lyticase 破壁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具有简单易行及RNA 产量高、纯度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祁文瑾;许妙玲;李白鸾

    目的 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根据扩增条带中是否存在450 bp和840 bp片段可将白假丝酵母菌分为A、B、C 3种基因型;克霉唑和咪康唑对A基因型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值明显高于C基因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霉菌素对不同基因型菌株的MI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临床上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 临床真菌感染病原分析及药敏试验

    作者:郭云龙

    目的 探求临床真菌病原学分类,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临床真菌感染状况,并对从临床分离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行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年共收集58例真菌感染患者标本,其中确诊为假丝酵母菌47例,占81.0%.其次为新型隐球菌2例,占3.4%,曲霉菌1例,占1.7%.其余为其他真菌.结论 假丝酵母菌仍然是医院内真菌感染主要病原真菌,假丝酵母菌中常见者是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是治疗假丝酵母菌有效的药物.

  •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病因及诊治

    作者:魏敏霞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VVC)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外阴阴道炎性疾病,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它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分布在口咽部、肠道、皮肤、泌尿道及阴道,常见为白假丝酵母菌.其为一种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及30%孕妇阴道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时使宿主致病.白假丝酵母菌可在黏膜或皮肤浅层生长,引起如鹅口疮或外阴阴道炎,也可在患者免疫能力极度下降时在脏器生长,如假丝酵母菌性肺炎.目前常见的发病诱因主要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 银离子吸附剂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8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学娥;李闽霞

    念珠菌性阴道炎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体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由于瘙痒难忍,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因其造成阴道口周围红肿,影响会阴侧切口的愈合,还可能造成新生儿鹅口疮.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长虹;王德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又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既往曾一度称为霉菌性阴道炎,现已废止,因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或称念珠菌,属真菌类而非霉菌.本病中90%的病例是由假丝酵母菌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其余10%则来源于非白假丝酵母菌.据报道,近年来其流行率逐渐升高.本病发病非常普遍,约50%~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笑梅;宁玉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性、西药耐药现象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加,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一种对白假丝酵母茵有独特性抑制作用的新药.就单味中药抑制白假丝酵母茵作用的研完作一综述.

  • 致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低抑菌浓度测定

    作者:何亮;郝建华;张健华;罗历;于文超;龙寿斌;孙建敏;冯静霞;张竞文;谭文;周天祥;王娟;沈化清;甘萍;张丽芬;曾忠铭

    目的 检测引起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MIC,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12株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5.00%,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占16.6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33%;11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其中6种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常见的致病菌,耐多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深圳市人民医院连续13年真菌血症病原谱分析

    作者:程娟;吴伟元;刘雪燕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谱.方法 收集2004-201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真菌,使用VITEK-2、VITEK-MS系统并结合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004-2016年共发生真菌血症295例,分离296株真菌,假丝酵母菌占89.9% (266/296).常见前5位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36.1%,107/29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9.3%,57/296)、热带假丝酵母菌(13.9%,41/296)、光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1.8%,35/296)和菌膜假丝酵母菌(4.7%,14/296);非白假丝酵母菌占53.7% (159/296).69.8% (206/295)真菌血症来自重症医学科(ICU)(89例)、新生儿科(33例)、血液科(30例)、胃肠外科(29例)和呼吸科(25例).结论 假丝酵母菌是真菌血症重要的病原菌,其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比过半.

  • 氟康唑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婵;庄肃军;杨丽红;刘越坚

    目的 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半定量PCR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多药耐药基因CDR1、CDR2、MDR1和转录调控因子TAC1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对TAC1编码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CDR1、CDR2相对表达量增高,发现1株TAC1 N977D氨基酸置换.结论 氟康唑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与CDR1、CDR2表达相关.TAC1基因突变在诱导耐药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白假丝酵母菌耐药与抗氰呼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晓梅;马兴铭;周艳;金凤玲;魏莲花

    目的 探讨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抗氰呼吸的相关性.方法 用真菌药敏测定试剂盒测定从临床分离出来的37株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并从中选出5株耐药菌和5株敏感菌进行抗氰呼吸的研究.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的耐药率高,达54.1%,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均值为(17.56±6.75)nmol/(min·A620),敏感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均值为(7.99±5.80)nmol/(min·A620),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明显升高,且耐药菌株抗氰呼吸速率占总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兰州市区白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耐药性较高,且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与抗氰呼吸途径相关.

199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