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越坚;孙荣革;张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应用荧光染料PI(碘化丙啶)和罗丹明123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的细胞周期和药物外排活性.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增殖活性明显下降,但是药物外排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应用氟康唑能够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流式细胞术应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活性和药物外排活性研究是可行的.

  • 白假丝酵母菌体外生物膜药敏性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郭静;孙静;张晟;颜正豪;亓庆国

    目的 比较不同的方法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生物膜药敏性检测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菌落计数法(CFU)、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对白假丝酵母菌体外48 h成熟生物膜的药敏性进行检测,并将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与CFU法进行比较,观察其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与CFU法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9、r=0.971、r=0.982 (P<0.01);与CFU法的差异分别为(0.093±0.127)、(0.054±0.113)、(0.013±0.06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marBlue试剂法、XTT减低法、MTT法均可替代CFU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进行药敏检测.MTT法与CFU法的相关性大,差异性小;AlamarBlue试剂作为一种新的试剂,操作简单,对细胞及人类无毒害,更加适合高通量检测.

  •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对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

    作者:肖越红;唐立;文姝;李武伟

    目的从调整口腔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对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 (1)体外试验:配制不同浓度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的沙包液体培养基,分别接种108 CFU/ml白假丝酵母菌菌液,用CFU活菌记数法计数.(2)临床试验:符合义齿性口炎病例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0例).分别给予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纯净水、洗必泰含漱液.观察菌群变化.结果 (1)体外试验: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在浓度为1.6、0.8和0.4 mg/ml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100%、98.11%和62.72%.(2)临床试验:试验组在治疗后口腔黏膜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明显降低,口腔链球菌数量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停药后第21天较治疗7 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对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对口腔链球菌有促进作用,可能有调整口腔菌群平衡的作用.

  • 乳杆菌代谢物脂肪酸组分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汪剑萍;文姝;唐立

    目的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物中脂肪酸组分(以下称抑菌液)在体内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探索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生态制剂疗法.方法不同浓度抑菌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及作用不同时间的抑菌效果;对2003年9月~2004年1月57例VVC患者分别给予抑菌液(试验组)及达克宁栓(对照组)进行治疗,并做相关细菌培养及疗效判定.结果 (1)体外试验中抑菌液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1∶ 2浓度(乙酸含量0. 8 mg/ml)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2 h达100%;对乳杆菌无抑制作用.(2)体内试验中抑菌液使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使阴道pH明显降低(P<0.05),阴道内乳杆菌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克宁栓使阴道内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明显减少,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而阴道pH无变化.(3) 2组1疗程治愈率及1个月复查治愈率均差异无显著性.(4)副反应: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菌液在体内外对白假丝酵母菌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降低阴道pH;对阴道乳杆菌数量无影响;无副作用;可用于VVC的治疗.

  • 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粘附影响的体外观察

    作者:赵辉;赵迎超;顾东明;黄庆华;曹雪芹

    目的:观察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粘附的影响.方法: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梯度模型,并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或其培养后上清;建立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EVC-304的六孔板生长模型,与上述白假丝酵母菌生长梯度(引入及未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孵育.计数粘附数.结果: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缓慢,对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数减少;而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后上清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良好.结论: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其对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种抑制作用与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分泌作用无关.

  • 蜡螟抗白假丝酵母菌自噬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戴京京;王兵;周武碧;李红林

    目的 探究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蜡螟时蜡螟的自噬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一定量的白假丝酵母菌的活化孢子感染蜡螟,经过12 h,解剖蜡螟收集蜡螟细胞并裂解细胞,用真菌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孢子活性;解剖蜡螟取肠道组织并用PI染死细胞.取不同感染时间段的淋巴细胞,用裂解液裂解,离心取上清,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清液中的Dectin-1、ROS、LC3 Ⅰ/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化的孢子注射至蜡螟体内后,其活性受到抑制;蜡螟的肠道细胞被定位在上面的菌丝损伤并且孢子活性受到抑制.随着蜡螟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时间的递增,其自身的Dectin-1、ROS、LC3 Ⅰ/Ⅱ的表达水平在不断增高且在感染24 h高.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蜡螟后,蜡螟的淋巴细胞和肠道细胞通过升高Dectin-1、ROS、LC3 Ⅰ/Ⅱ的表达水平发挥杀伤孢子的作用.

  • 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

    作者:郑丛龙;刘晓伟;林苗;周成英;齐金燕

    目的 探讨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纳豆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24 h后,应用沙保弱平板培养基分离白假丝酵母菌,计数菌落,计算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率.结果 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明显,拮抗率高达91.91%;纳豆杆菌肉汤培养物的除菌滤液对白假丝酵母菌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拮抗率为79.05%.结论 纳豆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是白假丝酵母菌的理想拮抗菌株.

  • 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董波;夏德薇;马淑霞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活性及其产生的生物膜的抑菌作用.方法 将滴有不同浓度的大黄素药液的滤纸片放在长有白假丝酵母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抑菌效果的区别.在体外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用浓度为2.500、1.250、0.625、0.312和0.165 mg/mL的大黄素溶液分别作用于已建立好的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观察5个浓度的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个浓度下的生物膜.结果 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抑菌率升高.CLSM观察:大黄素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使生物膜活性降低.结论 大黄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其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 伊犁黑蜂蜂胶对不同生长状态白假丝酵母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莎;林静;牛颖慧;赵今

    目的 探究伊犁黑蜂蜂胶对白假丝酵母菌游离状态及其生物膜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NCCLSM27-A2酵母微量稀释法结合平板法测定蜂胶对游离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玻片法在体外构建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蜂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状态下的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及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浓度蜂胶醇提取物对同一时间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并进行红蓝荧光染色定量分析.结果 伊犁黑蜂蜂胶对浮游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4 mg/mL,MBC为8 mg/mL;伊犁黑蜂蜂胶对生物膜状态下白假丝酵母菌的MBEC为16 mg/mL,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伊犁黑蜂蜂胶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后可使生物膜内活菌比例降低,生物膜活性减弱,生物膜内实验菌死亡率随蜂胶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犁黑蜂蜂胶在体外对不同状态下的白假丝酵母菌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对义齿性口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肖越红;李武伟;唐立

    目的 从口腔菌群平衡的角度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对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细菌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24例义齿性口炎患者给予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制成的含漱液,每次20 ml,每日3次漱口.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7天、14天、28天以及停药后第60天采集标本培养,记录活菌数.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为有效病例.用药后7 d口腔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明显降低,口腔链球菌数量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乳杆菌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14 d、28 d及停药后60 d时,口腔内白假丝酵母菌、口腔链球菌、乳杆菌数量较7 d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治疗义齿性口炎7 d时致病菌和优势菌即可达到相对平衡.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治疗义齿性口炎不会造成口腔菌群的失衡.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建立

    作者:林刚;陆少燕;宗素进;李亮;杜季梅;方舟溪;刘佳明;姚蔚

    目的 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方法 甲硝唑溶液(浓度为12.5 mg/mL)30μL注入小鼠阴道内,1次/d,连续5d,白假丝酵母菌菌液(1×108 CFU/mL)30 μL接种到小鼠阴道内,1次/d,连用5d.取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做阴道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小鼠阴道内白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增加,乳杆菌活菌数量显著下降(P<0.01),出现阴道红肿、分泌物多和黏膜充血等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典型症状.结论 通过抗生素脱污染后,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菌,能在小鼠阴道内定植,成功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二相性的酶活性和毒力的差异

    作者:宋琦;熊正爱;刘朝晖;张旭

    目的 探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酶活性和毒力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1 - 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标本,经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证实为白假丝酵母菌,共200株.分别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其菌丝相和酵母相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并从中挑选24株分别用其菌丝相和酵母相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再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计算菌丝相和酵母相的细胞毒力.结果 酵母相和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的活力(PA值)分别为0.681±0.105和0.641±0.096;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PZ值)分别为0.621±0.113和0.558±0.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酵母相和菌丝相毒力值分别为0.299±0.129和0.577±0.217且PZ值-毒力Pearson系数分别为- 0.485和-0.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均高于酵母相;菌丝相毒力强于酵母相;白假丝酵母菌毒力强弱与其酶活性高低呈高度正相关.

  • 两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官妍;汪长中;沈非;吴泓;王艳;云云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复方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法评价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微量稀释法检测两种中药复方对白假丝酵母菌悬浮菌及其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包被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作用.结果:生物膜内白假丝酵母菌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种中药复方对白假丝酵母菌悬浮菌的低抑菌浓度50%(MIC50)分别为3.725、3.925mg/mL,对生物膜的SMIC50与SMIC80分别是3.725和7.725mg/mL,3.925和7.85mg/mL.两种中药复方包被浓度分别在3.322、2.269mg/mL以上时对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霉菌性阴道炎咋就这么难治

    作者:廷远

    女性的常见炎症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念珠菌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简称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的妇女经历过2次或者2次以上的发作.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内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才引发阴道炎症状.常见发病诱因主要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当疗程较长时,患者的依从性明显就较差,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因此,临床上经常有患者抱怨霉菌性阴道炎很难治,其实大的原因还是用药不当以及治疗不够规范.

  • 妊娠期和非妊娠期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吴小容

    目的 探讨妊娠期和非妊娠期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有典型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症状,同时假丝酵母菌培养为阳性的女性191例,经分离、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的菌株153株,其中妊娠期初发组42株,非妊娠初发组56株,非妊娠复发组55株.采用INT-PCR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ATB Fungus 3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三组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以A型比例高,明显高于B型和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抗A型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康唑抗A型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在非妊娠初发型和复发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妊娠初发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康唑抗A型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在妊娠期初发型和非妊娠复发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均明显低于非妊娠初发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为抗妊娠期和非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妊娠期患者应首选毒性较低的制霉菌素.

  • 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因素及伴发疾病分析

    作者:王玉惠;刘田田;Pannalal Patel;刘阳

    目的:探讨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及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早产儿危险因素及伴发疾病的不同,为早期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于长春市妇产医院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产儿,根据血液或尿培养的结果分为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确诊的真菌感染的早产儿中,54例感染白假丝酵母菌,50例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及非白假丝酵母菌发生率分别为1.53%及1.42%,病死率为18.51%及34.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胎龄、发病月份、巨细胞病毒感染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胎龄≥34周及秋冬季时易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CMV感染及春夏季节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

  • 阴道分泌物中白假丝酵母菌蛋白酶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

    作者:曹岩;沙春蕊;卢晟晔;丁丽

    目的:检测阴道分泌物(白带)中白假丝酵母菌对人体的致病性,探讨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平板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218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蛋白酶活力测定.然后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益康唑、咪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18株白假丝酵母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的为177株,占81.20%;活力中等的为32株,占14.68%;活力低的为9株,占4.13%.患者组蛋白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蛋白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P<0.01).白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95.00%、89.00%和84.50%;其次为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其敏感率分别为30.70%和11.90%;益康唑、咪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30%、5.00%和1.80%.结论:蛋白酶是白假丝酵母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人体感染毒力强弱和致病程度的客观指标.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展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选择药物,有效控制和减少真菌感染而奠定理论基础.

  • 雌激素诱导白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小鼠模型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

    作者:陈雪蓉;肖敦振;高俊;姚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阴道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雌激素化未感染白假丝酵母菌组(E组)、未雌激素化感染白假丝酵母菌组(Ⅰ组)、雌激素化感染白假丝酵母菌组(EI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制作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小鼠模型,每组分别于接种后第2天、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取小鼠阴道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除C组外,各组小鼠阴道组织内第2天出现COX-2的阳性表达,持续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时开始下降;E组在第4、第7天COX-2免疫组化检测OD值分别为0.157±0.017和0.161±0.014,与相应C组(0.101±0.014和0.106±0.014)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EI和Ⅰ组第7天的OD值分别达到0.275±0.059和0.234±0.06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P均<0.01),且EI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小鼠模型中,雌激素能通过诱导阴道组织中COX-2的表达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达克宁、维阴康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爱臣;冷维春;刘俊宝;王宜;仲颖;郑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外阴和阴道炎症之一,易复发,由不同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由于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据文献报道,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1次VVC感染史,约5%患者反复发作.

  • 重组白假丝酵母菌Sap2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作者:徐美兰;刘金星;陈美任

    目的:构建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2(Sap2)的原核表达载休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进行小鼠试验观察免疫保护效果.方法:PCR克隆白假丝酵母菌Sap2,与pMD19-T-Sap2载体转化至DH5α,对阳性pMD19-T-Sap2质粒和pET32a载体进行双酶切,构建pET32a-Sap2表达载体,转化至BL21 (DE3),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收集纯化.小鼠行3次免疫接种重组蛋白后,制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期、肾脏病理切片.结果:成功构建pET32a-Sap2原核表达载体,目的蛋白被表达.重组蛋白对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有一定的保护性.结论:接种原核表达的重组白假丝酵母菌Sap2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这为研究Sap2的疫苗奠定基础.

199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