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激酶C-δ在Dectin-1-Src-Syk介导的巨噬细胞杀灭白假丝酵母菌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珣;黄宇;房丽丽;马晓波;黄朝阳;宋秀宇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δ在Dectin-1-Src-Syk介导的巨噬细胞杀灭白假丝酵母菌中的作用,探讨固有免疫抗真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受体;用蛋白酶抑制剂预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利用luminol法、荧光标记法和培养法检测巨噬细胞在白假丝酵母菌的刺激下释放活性氧分子、吞噬并杀灭真菌细胞的能力。结果:Dectin-1封闭剂与Src或Syk抑制剂均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诱导的PKC-δ磷酸化;蛋白激酶C-δ抑制剂Rottlerin对巨噬细胞吞噬白假丝酵母菌无显著影响;Rottlerin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诱导的巨噬细胞p40phox磷酸化、活性氧分子的产生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作用。结论:蛋白激酶C-δ抑制剂Rottlerin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ADPH氧化酶复合物的活化和活性氧分子的释放降低对真菌细胞的杀灭作用,提示PKC-δ在固有免疫抗真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MBL调节白假丝酵母菌相态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作者:翟晶晶;王明永;凌明智;王凡平;郭康;宋士军;段巨洪;张娜;李梦杰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相态转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MBL处理C.albicans 2、4、8h,37℃200 r/min震荡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C.albicans的菌丝形成情况;FACS分析MBL与C.albicans的结合情况;RT-PCR分析C.albicans相态转化调控基因HWP1、DDR48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MBL在早期(2~4 h)能够抑制C.albicans酵母相(Yeast form,Y)向菌丝相(Hyphal form,H)转化;FACS分析表明MBL能够以Ca2+浓度依赖关系与C.albicans细胞结合;RT-PCR结果表明MBL能够减少C.albicans相态转化调控基因HWP1的表达,而其对DDR48表达的影响尚无规律可循.结论:MBL能够通过调控HWP1的表达抑制C.albicans酵母相向菌丝楣转化.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相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家政;高春海

    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C.albicans)俗名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皮肤、肠道及阴道黏膜,是一种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C.albi-cans 即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发生感染时,C.albi-cans 就完成不同的菌相转化,白假丝酵母菌就酵母相(Yeastform,Y)向菌丝相(Hyphalform,H)进行转化,菌丝相酵母菌是造成感染的关键因素,有学者研究显示菌相转化与念珠菌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白假丝酵母菌菌相转化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剂免疫调节分子的调节才能有效的完成转化,相关物理化学条件研究较多,而对于免疫分子研究相对较少。

  • 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与菌株毒力的研究

    作者:臧琳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不同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并探讨其与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采集不同部位的感染标本,通过直接涂片观察,接种培养基,进行菌群分离鉴定,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并根据红褐色色素环的大小,对不同部位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进行判断,后选取不同活性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通过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分析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和菌株毒力的管理.结果:不同感染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别来源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酶活性越高,小鼠的生存时间越短,菌株生长速度越快,两者之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不同临床部位的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菌株的毒力与活性关系密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白假丝酵母菌诱导口腔及阴道上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作者:

  • 白假丝酵母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及其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项明洁;彭奕冰;徐炜新;张华;陈华;刘明;沈韻;倪语星

    目的:探讨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分型结果及其流行趋势.方法:选用不同的引物、Mg2+、模板浓度、Taq聚合酶用量等,获得一优化的反应体系以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RAPD分型.结果:经优化的RAPD方法能将105株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分成8个基因型.结论: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可分型性、灵敏度、重复性及特异度均较良好,可对白假丝酵母菌快速、简便地进行基因分型,可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

    作者:董洪楠;孙静;张颖;武侠;褚昊月;亓庆国

    目的: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产生滞留菌的动态特点,为揭示其产生机制及相关途径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两相型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液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段生物膜加药前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加药后滞留菌产生数目,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变化.结果:两相型菌液形成的不同时间段生物膜,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滞留菌数目均无显著差异.其中,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呈“S”形生长,12h后渐稳定;滞留菌0.5 h即大量产生,2h后数目基本稳定,此时镜下生物膜处于微菌落始形成期.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的形成与其生物膜形成初期(2h内)附着表面的诱导密切相关,而与生物膜成熟程度及两相型状态无显著关联.

  • 1例白假丝酵母菌致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陈红梅;郭婵;施益;张瑜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它是一种双相菌.即酵母相和菌丝相,健康人的口腔、阴道、肠道等各处都可带菌,但菌量小,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或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才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而引起感染出现症状[1].我院于2007年7月收治了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致脓毒血症的重症患者.该患者感染面积广泛,全身情况差,感染不易控制,结合其临床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22味维吾尔药体外抗真菌作用

    作者:吴晶;王亮;潘兰;贾晓光;阎澜;姜远英

    目的 测定122味维吾尔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期找到活性较好的抗真菌药物.方法 用75%乙醇超声提取维吾尔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38-A2和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进行抗深部真菌活性筛选;棋盘微量液基法考察维吾尔药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并比较不同溶剂提取部位抑菌活性与鞣质含量的关系.结果和结论 在122味维吾尔药活性测定中,在2 000 μg/mL测定浓度下,对新生隐球菌有抑制作用的有黄诃子皮(Terminalia chebula Retz.)、毛诃子(Terminalia bellerica Roxb.)等21味,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的有黄诃子皮、毛诃子等15味,对烟曲霉仅姜黄(Curcuma longa L.)有效.姜黄抗菌谱广,且对深部真菌及浅部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味维吾尔药与氟康唑合用对耐药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好协同抗真菌作用;黄诃子皮、毛诃子、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 Engl.)、阿拉伯胶树汁(Acacia senegal Willd)、鞣树果(Rhus coriaria L.)这5味活性较好药材的抗真菌活性部位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且不同溶剂提取部位的低抑菌浓度与鞣质含量呈正相关.

  • 白假丝酵母菌液泡相关基因ORF19.2734等功能研究

    作者:康烨;周密;阎澜;姜远英

    目的 研究白假丝酵母菌液泡相关基因的功能,寻找白假丝酵母菌潜在的药物靶点.方法 选取ORF19.2734、ORF19.6950、ORF19.6605、ORF19.2006和ORF19.5780等5个潜在液泡功能相关基因,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基因缺失菌.分别观察这些基因缺失菌酵母态及菌丝态生长、液泡形态以及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在阳性表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结果 ORF19.6950、ORF19.6605、ORF19.2006和ORF19.5780基因缺失菌在酵母态及菌丝态生长、液泡形态等方面与野生菌SN152无明显差异.ORF19.2734基因缺失菌酵母态生长速率减慢,对酮康唑敏感性升高,但其液泡形态未见明显改变.RT-PCR显示,ORF19.2734基因缺失菌与野生菌SN152相比,MDR1、ERG11、ERG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 ORF19.2734基因通过升高MDR1、ERG11、ERG2基因表达,降低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ORF19.2734基因可能是抗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产生的潜在靶点.

  • 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吴海棠;李祥;王添琦;陈啸飞;曹颖瑛;朱臻宇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胞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黄芩素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胞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物谱差异,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作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和结论 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2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重要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

  • 异源性筛选标记对白假丝酵母菌耐受各种应激的影响

    作者:李星星;李德东;阎澜;姜远英

    目的 考察以His1-Leu2-Arg4基因敲除策略敲除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后,异源性筛选标记C.dubliniensis HIS1(C.d.HIS1)、C.maltosa LEU2(C.m.LEU2)和C.dubliniensis ARG4(C.d.ARG4)对菌株耐受各种应激的影响.方法 以SN152为亲本菌,融合PCR法构建重组片段,醋酸锂法转染白假丝酵母菌SN152,分别构建上述3个标记的回复菌.采用套式PCR法鉴定回复菌的构建,spot assay实验考察菌株对各种应激的敏感性.结果 PCR验证7种菌株构建成功,spot assay结果显示各回复菌对pH应激、氧化应激、各种临床抗菌药应激、金属离子应激、细胞壁损伤相关药物应激、渗透应激、DNA损伤化合物应激的敏感性与亲本菌SN152一致.而给予0.02% SDS时各菌株的敏感性不一致,缺乏C.d.HIS1标记的菌株在0.02%SDS的应激条件下不能生长.结论 C.d.HIS1、C.m.LEU2和C.d.ARG4 3个异源性筛选标记不影响白假丝酵母菌对大部分应激的敏感性,不同标记基因敲除菌间可以相互比较,且可以统一用SN152作为对照菌株.在考察SDS应激时,所用筛选标记不同,对结果有影响,不能用SN152代替作为统一对照,若要相互比较,要保证C.d.HIS1标记必须一致.

  • 白假丝酵母菌对宿主的应激反应

    作者:康烨;阎澜;姜远英

    白假丝酵母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白假丝酵母菌在侵染宿主时会遇到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pH、渗透压及氧化损伤等的改变,如何适应这些环境条件对白假丝酵母菌在宿主中生存及发挥其致病性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白假丝酵母菌应对宿主的应激反应通路,提示进一步深入研究白假丝酵母菌应激反应通路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真菌药物靶点.

  • 白假丝酵母菌GPI锚定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德东;王彦;李星星;赵兰雪;姜远英

    GPI锚定蛋白(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protein)是白假丝酵母菌重要的细胞表面蛋白,对白假丝酵母菌的黏附、形态转换和细胞壁合成等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对白假丝酵母菌研究的深入,GPI锚定蛋白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逐渐被发现.本文从白假丝酵母菌GPI锚定蛋白的概念入手,从家族分类和功能分类两个角度对GPI锚定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GPI锚定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新生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12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建华;吕云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全球呈明显上升趋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已成为住院患儿常见的侵袭性真菌病[1].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是新生儿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2].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变性,以及目前检测手段的有限性,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困难,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白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 白假丝酵母菌唑类耐药相关的转录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刘锦燕;史册;王影;李文静;赵悦;朱巍巍;项明洁

    近30年来,白假丝酵母菌已成为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随着临床上唑类药物的频繁使用,耐药菌株不断被检出,其耐药机制研究也备受关注.近年来,其在转录调控水平的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明确了耐药相关编码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并部分阐述了相应的作用机制.文章就白假丝酵母菌唑类药物耐药相关的转录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TR染色检测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阴道炎的病例报告

    作者:林向东;邹冬梅

    BTR染色涂片不仅可同时观察到滴虫、假丝酵母菌、孢子、淋球菌、纤毛菌、加特纳球杆菌、核异质细胞、癌细胞等多种物质形态,而且可避免查滴虫时因外界温度低、标本离体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2010年采用该法在当地妇科门诊中进行了涂片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改良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总RNA的应用评价

    作者:商安全;魏军;王微微;陆文英;吴健;潘红超;刘晓明

    目的 评价改良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总RNA的效果.方法 选取白假丝酵母菌质控菌株ATCC SC5314及临床分离鉴定菌株4株(编号为NX1、NX2、NX3、NX4),选用改良Trizol破壁法(Trizol加钢珠匀浆震荡混匀破壁法)及溶壁酶(Lyti-case)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的总RNA,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检测RNA的浓度及纯度,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管家基因18SrRNA.结果 改良Trizol破壁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总RNA的浓度、纯度及18S rRNA扩增产物的Ct转化值均高于Lyticase破壁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rizol破壁法破壁提取白假丝酵母菌的总RNA具有浓度好、纯度高的优点,且该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值得临床及科研推广使用.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体会

    作者:沈国珍

    2005年3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系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与ABC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谭皓妍;冯浩华;何艳屏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中cdr1、cdr2基因表达水平与菌株对吡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关系.方法:收集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菌株60株,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菌株中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株白假丝酵母菌中,38株为中度敏感或耐药株,其中12株菌株对氟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14株菌株对酮康唑和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氟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cdr1、cdr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组,酮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和咪康唑中度敏感或耐药组cdr1、cdr2相对表达量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白假丝酵母菌耐药为多重耐药;cdr1及cdr2的高表达与临床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cdr1及cdr2的表达量与临床白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或咪康唑耐药无关.

199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