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锡纯脑神说述论
张锡纯乃清末民国初年著名医家,其时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为中医药学之发展,张锡纯毕生致力于衷中参西的工作,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他认为:欲"知脏腑之妙用,但以理推测,不能尽得;但据迹象考验,亦不能尽得.欲为中华医学进化者,贵合中西之法而细细研究也."[1]即主张会同中医的宏观逻辑推理与西医的微观解剖实验方法来共同研究脏腑的功能.如古医书中对脑论述不详,张氏乃发挥之,而对脑神的论述有其独特的学术见解.本文仅就此予以讨论.
-
降糖主食话茯苓
茯苓是一种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的菌种,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古医书<别录>、<德生堂经验方>中曾记载茯苓有止"消渴"(糖尿病的中医名字)作用.
-
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尿石症是人类早发现的疾病,早在公元前4800年,距今6800年以前埃及El Amrah坟墓中发现尿石.公元前1200年,距今3200年Susrua首次进行会阴取石术.公元前四世纪"希波克拉底誓言"写道,"我将不对结石患者动刀,而让位于熟练的艺人".可见尿石手术已专业化,当时由于麻醉、无菌术、止血技术尚未建立,必须强调手术速度.十八世纪英国曾有53 s取出膀胱结石的记录.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注意到肾结石发生肾脓肿,也描述痛风.我国两千年前古医书中也有"石淋"和"砂淋"的记载.
-
古医书的"脉"是血脉,非"灸疗感传"
古医书是1973年与1984年从湖南省马王堆和张家山两处西汉墓中出土,它包括有:<五十二病方>、<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脉法>、<六痛>、<病候 >等多种古代医籍,其中后六篇古医书,又被称为脉书.脉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人体脉的功 能和脉的分布,病脉所致的疾病及其治疗,病脉的诊断:循脉与相脉.以上有关血脉学的内容,均成为后来<内经>和<难经>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其核心.脉是什么?脉是血脉,这是历代医家看法,但现代有少数学者认为脉是"灸疗感传." [1-3]因此有必要把古医书中关于"脉"的论述作一介绍,并与"灸疗感传"的诸多论点进行讨论.
-
古医书目录学源流考略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春令佳蔬首推韭菜
据古医书<滇南本草>记载,韭菜可"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春日,韭菜已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这时的韭菜可以说是一味大补气、善壮阳之品,其补气作用不亚于一般动物性荤食.养生学家认为,当春回大地时节,多吃些柔嫩香口的韭菜,补补肾气,暖暖腰膝,对增强抗病能力,实在是大有裨益.
-
容颜不老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
-
驻颜"至宝丹"--桑叶
古医书<保生要录>中所载的"扶桑至宝丹",有"驻容颜,乌髭发,补髓填精,祛疾延年"等功效,其中究竟用的是什么药物呢?答案会令人大吃一惊--桑叶.古人对该方的制法是:"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采十数斤,洗以长流水,去蒂,曝干,为末.每桑叶净末一斤,用黑芝麻四两,阴阳水煎浓汁二碗,去麻存汁,用蜜十二两,炼滴水成珠,将汁入蜜内,和药末捣丸,如梧桐子大."可"每日服百丸,早盐汤、晚酒"(送服).
-
子有病治其母
据史书记载,华佗治哺乳婴儿下利(古医书痢疾、泄泻统称)有一要诀,即“子有病治其母也.”相传东阳陈叙山有一两岁的哺乳男孩,患下利,日夜啼哭,水泻样便,请多名郎中诊治,多不见效,仍啼哭不止,先啼后利,家人十分着急.有人建议何不情神医华佗呢?于是派人前去邀约.
-
小儿夜啼症中医有妙方
有些小儿夜晚常突然惊醒,哭闹不安,除小儿睡前过饱、过饥以外,常常是小儿患病的一种表现,如急性中耳炎、蛲虫病、软骨病、消化不良等.如患有以上疾病,治愈后夜啼自止.但是,也有些夜啼小儿检查不出什么疾病,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是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正如古医书上所说:"小儿心热则夜不安神而惊啼."
-
五味俱全的五味子
一味中药具有一种以上滋味的并不少见,但一味药而五味俱全的却不太多.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可算滋味多的药材了.古医书说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全果都有咸味,因而取名五味子.
-
几款抗衰益寿粥
饮食在抗衰防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老奉亲书》中记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因此,可认为古医书中所介绍的能“增年”“寿世”‘长生”“耐老”“驻颜”食物均可作为延龄之品,如山药、茯苓、芡实、藕粉、枸杞子、黑大豆、核桃仁、猕猴桃、蜂蜜等均能祛病安康,益寿增年.以上食品如能与米煮成粥,或煮粥时加上述食品调服,可增强体质,激发老年人活力.介绍几款古书记载的延寿粥方.
-
来自古籍中的延龄抗衰粥
饮食在抗衰防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生奉亲书>中记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古医书中所介绍的能"增年"、"寿世"、"长生"、"耐老"、"驻颜"的食物均可作为延龄之品,如山药、茯苓、芡实、藕粉、枸杞子、黑大豆、核桃仁、猕猴桃、蜂蜜等均能却病安康,益寿增年.
-
穴位注射治疗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清醒时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行排出的一种病证.引发尿失禁的原因较多,既可由五脏虚损引起,又可由湿热下注造成,还可由下焦蓄血致使,但常见的病因仍属五脏虚损中的肾阳不足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喷嚏、失笑后小便自行排出.常见于中老年人、妇女和病后患者,治疗上多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但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笔者翻阅诸多古医书,并结合多年来临床中医实践,发现利用传统针灸,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论帛书所言"寒头暖足"与疾病防治
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脉法>中,有这样几句话:"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补虚泻实,这是中医临床治病的重要原则,也是历代养生保健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寒头与暖足虽然在古医书中分别有所涉及,但是真正将"寒头暖足"四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立论者则是马王堆帛书的首创.此一命题的提出,无论在临床治病或摄生保养等方面,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极高的学术价值.
-
延年益寿话生姜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春秋末期,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吃.在饱尝战祸、颠沛流离,人平均寿命很低的时代,孔子能活到73岁,与重视食用生姜不无关系.
-
引用文字形式多样--古医书引经举要
根据所引出处是否明示而言,有明引与暗引之别;按照所引文字与原文有无差异来说,有直引与意引之分;凭依所引出处或主旨正确与否立论,有确引与讹引之异.
-
以马王堆古医书补《汉语大字典》书证之不足
作为当今规模大、收集汉字单字多、释义全的一部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书中时有只列义项而书证阙如或书证晚出之处,这是让人感到十分遗憾的.马王堆古医书中的异文(包括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有些可以被称为始见书的用例正是<大字典>中所欠缺者,尽可补其不足.本文收集了19例异文予以整理,供读者使用之时及作者再版修订时参考.
-
张家山汉简古医书研究综述
张家山汉简古医书出土30年来,国内学孝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对张家山汉简《脉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释文考释以及与经脉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有关《引书》的研究集中于释文考释、导引术内容及古代养生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在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还有值得进一步推进的研究课题.
-
独具特色的蜂毒疗法
蜂毒疗法是利用蜜蜂尾针为针具,根据疾病类型选择特效穴位进行施针,从而达到疗疾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在我国古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蜂蜇有毒可疗疾”的记载.古埃及、印度、日本等国的医书中,也有许多蜂毒疗法治顽症的详细记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国家都将蜂毒疗法作为首选自然疗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