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血清中硒水平研究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型别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血清中硒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1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三组的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采用竞争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组血清硒的水平,观察各组间的差异及血清硒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什OAb、TRAb、TGA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t=3.246、4.017、3.267,P<0.05),血清硒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体检组(t=-6.794,P<0.05).而2型糖尿病TGAb和血清硒水平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t=2.143、3.012,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硒水平与TRAb呈负线性相关(r=-0.767,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血清硒水平均已发生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TRAb水平与血清硒水平高度负线性相关.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硒含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血清硒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根据治疗中是否补硒分为常规组43例、观察组5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服硒酵母片2~3μg/(kg·d),每天3次。疗程2~4周。随访1年。选取同时期当地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硒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儿童血硒含量比较,研究组血硒含量明显降低(39.63±3.7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P<0.01)。(2)治疗前常规组和观察组血硒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治疗后2组血硒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1);常规组治疗前后血硒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硒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1)。(3)随访1年,常规组与观察组比较,复发间隔、复发次数和血硒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4、26.69、23.81,P<0.01)。结论 RRI的发生与低硒密切相关,补硒治疗可以改善RRI的病情和预后。
-
血清硒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硒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三组,其中尿蛋白正常(NA)组24例、微量蛋白尿(MA)组35例和临床蛋白尿(CP)组41例,同时选取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血清硒、肾功能指标,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硒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A组和CP组尿素氮(BUN)、肌酐(Scr)、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NA组与对照组,血清硒水平显著低于NA组与对照组(P<0.01);CP组BUN、Scr、UAER水平明显高于MA组,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于MA组(P<0.01).BUN、Scr、UAER水平与血清硒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18、-0.654、-0.571,P<0.01).糖尿病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糖化血红蛋白是诱发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2、1.765、2.121),血清硒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冈素(OR=0.037).结论 血清硒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且血清硒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
九类人群要补硒
肝病患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硒浓度量显著比正常人低,因为当人摄入的硒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就会急剧下降,使得肝脏代谢活动中产生的有害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致使肝脏出现种种病症.定量补硒,可及时清除肝脏内的代谢产物,帮助肝脏分解毒素,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好转,而且又是防止肝脏癌变的有利措施之一.
-
氯痤疮患者血清硒和锌水平的观察
为了解氯痤疮患者血清硒、锌水平,探讨其在氯痤疮发病中的作用,为氯痤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95年5月对16例氯痤疮患者血清硒、锌水平进行了检测.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硒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分析
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密切,多数肝癌患者并发于肝硬化,而肝硬化又常是肝炎慢性化和肝坏死的结果.目前的许多研究表明:硒(Se)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肝脏疾病有密切关系.
-
恒温消解-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硒
目的建立快捷、易行、准确的血清硒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氯酸在130℃恒温下消化样品,以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硒.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 μg/L,检出限为0.48 μg/L,平均回收率为96.5%,合并变异系数为6.2%.结论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一次测定样品量大等优点,很适合硒缺乏病病区调查研究及临床硒相关疾病诊治的需要.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硒含量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关系
在儿科获得性心肌疾病中病毒性心肌炎(VMC)占重要地位,VMC发病机制研究中,脂质过氧化物损伤和一氧化氮(NO)的作用仍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VMC患儿血清硒(Se)和NO含量变化,以探讨VMC时Se、NO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不同孕期孕妇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
为了解温州市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本文对1212例不同孕月的孕妇血清硒、锌、铜、铁、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为孕妇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信息.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人体血清硒的方法研究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血清硒正常值为0.079mg/L±0.03.据报导测定血清硒的方法有多种,有NAA法、XRFS法、ICP-AES法、AAS法等.本文对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清硒方法进行了探讨,此法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均好,取样量少,干扰少简便快速,是测定血清硒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
微量元素与艾滋病相关标志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程监督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阐述了微量元素在HIV病变进程中的变化及与其它相关标志物的关系,内容包括:微量元素与HIV病变、微量元素与CD4淋巴细胞、微量元素与谷胱甘肽、微量元素与HIV消瘦综合征,以及微量元素与炎性反应标志等5个方面.迄今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反映HIV感染疾病进展的一种新的替代标志物.
-
硒对肝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 硒对肝病的诊断第三军医大学研究了血硒对各种肝病的关系:HBsAg健康携带者 0.140 μg/mL.急性迁延性肝炎 0.170 μg/mL.慢性迁延性肝炎 0.162 μg/mL.慢性活动性肝炎 0.135 μg/mL.重型肝炎 0.130 μg/mL.肝硬化 0.099μg/mL.肝癌 0.092 μg/mL.正常对照组 0.207 μg/mL.结果表明,HBsAg健康携带者、CAH、重肝、肝硬化和肝癌组血硒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呈现HBsAg健康携带者>CAH组>重肝组>肝硬化>肝癌组的依次递减现象.结论:硒在HBV标志阳性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中的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指出,低硒是发生肝癌风险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血清硒低至0.045μg/mL时,其发生肝癌的危险率高出正常人的3.1倍.因此,血硒水平的临床检测可作为诊断肝癌的一个辅助手段.
-
西维尔补硒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初步探讨硒元素在各种慢性肝病中的分布规律,评价应用西维尔补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3年1~10月住院的76名患各种慢性肝病的住院患者进行了血清硒元素检测,并对其中14名肝硬化患者进行了口服补充硒元素治疗.结果: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低血清硒比率分别为:56.2%、57.1%、93.2%,如果给予肝硬化病人补硒治疗,治疗前后血清硒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各种慢性肝病患者中存在着低血硒的情况,其中肝硬化患者中血清硒水平明显低下.对肝硬化患者予以临床补硒采取口服西维尔方法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
血清铜锌硒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
对40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血清铜、锌、硒及铜/锌比值测定,并以48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血请锌、硒低于正常组,铜/锌比值升高,而血清铜无显著差异;有负荷患者铜/锌比值明显高于无负荷患者,而血清锌、硒无显著差异.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硒、锌是卵巢癌发病的保护因素,揭示锌、硒在卵巢癌预防及辅助治疗上均有一定价值.
-
急性病理状况下血清硒浓度的改变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一种抗氧化硒酶(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硫氧化还原酶)的辅助因子.通过比较健康受试者和不同病理条件下患者的血清硒和C-反应蛋白浓度,以评价硒的病生学意义.研究结论为,在急性期反应期间肝和血浆中的硒减少可能与肝中增加的C-反应蛋白合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