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OX-2、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孔烨;韩少良;邵永孚;庄競;高阳;花亚伟

    背景及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COX2、p53、PCNA和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关它们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了解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胃癌手术切除71例标本中上述基因表达.结果:(1)胃癌COX2过表达率为704%(50/71例),且过表达与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LN)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001).(2)71例胃癌标本的p53和PCNA过表达率分别为746%和789%,其中LN(+)胃癌p53和PCNA过表达(867%和888%)分别高于LN(-)病例(538%和615%)(P<005),且Ⅰ+Ⅱ期胃癌的p53和PCNA过表达率分别(522%和609%)显著低于Ⅲ+Ⅳ期病例(854%和875%)(P<005).(3)LN(-)病例的nm23低表达率(885%)显著低于LN(+)病例的622%(P<005);且Ⅰ+Ⅱ期病例的nm23低表达913%明显高于Ⅲ+Ⅳ期病例625%(P<005).(4)COX2与p53、PCNA和nm23基因2个以上表达病例与表达异常或单因素表达异常者相比,在组织学类型、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胃癌COX2与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COX-2、PKC-α和miR-10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孙海兵;魏永长;涂宏蕾;杜宁;赵阳;胡丽娟;任宏

    目的 探讨miR-101、蛋白激酶C-α(PKC-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1)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膜标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2) Western blotting检测57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粘膜标本中PKC-α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COX-2及PKC-α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2)胃癌中COX-2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PKC-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3)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中PKC-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531,P<0.05;r=-0.627,P<0.05).结论 miR-101、PKC-α和COX-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iR-101和PKC-α可能是抑制COX-2在胃癌中表达的新靶点.

  • 姜黄素和儿茶素联用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变过程中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刚;黄文;张卫民;赖卓胜;何美蓉;王亚东;张亚历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儿茶素联用对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隐窝异常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的数量及其对大鼠大肠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MH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研究姜黄素、儿茶素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诱癌初期大鼠大肠ACF数量和对大鼠大肠癌发生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姜黄素和儿茶素对大鼠大肠癌变早期肠粘膜和癌瘤形成后肿瘤组织COX-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和儿茶素和两者联用均可以显著抑制DMH诱导的大鼠ACF的数量和大鼠大肠癌的发生,两者联用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两药单独应用.DMH可以诱导大鼠大肠组织COX-2 mRNA的表达.姜黄素和儿茶素联用对抑制诱癌早期大鼠肠粘膜COX-2 mRNA的表达有协同作用,但对大肠癌形成后肿瘤组织COX-2 mRNA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和儿茶素联合应用对抑制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形成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诱癌早期ACF的数量和COX-2 mRNA的表达实现的.

  • 肝肿瘤细胞中环氧合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作者:潘德顺;陈伟强;吴培诚

    目的:探讨肝肿瘤细胞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关系.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提取mRNA, 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 用RT-PCR分别检测COX-2和VEGF的mRNA.结果:正常培养的肝癌细胞能同时检测到COX-2和VEGF的mRNA;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celecoxib,商品名:西乐葆)能抑制VEGF的表达;COX-2在mRNA水平调控VEGF的表达.结论:COX-2在VEGF的分泌与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

  • microRNA-101和C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赖明广;青海涛;王立生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miR-101、COX-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32例,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COX-2 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相对降低(P <0.01),COX-2 mRNA表达相对增高(P <0.01),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 =-0.3735,P <0.01)。结肠癌组织中 COX-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 >0.05);miR-101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也降低(P <0.05)。 Dukes 分期 C~D 期肠癌组织中 COX-2表达量高于 A ~ B 期, miR-101的表达量低于 A ~ B 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miR-101表达降低及COX-2过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以成为结肠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两种口服促排卵药物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冼英杰;陈彩蓉;梁小青;周秀琴;伍世钢;颜秋霞;赵晓英

    目的 比较口服促排卵药物雷洛昔芬(RAL)和克罗米芬(CC)促排卵对小鼠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昆明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CC组、RAL 180 mg组和RAL 240 mg组,灌胃给药后诱发排卵并合笼,妊娠后4.5 d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实验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1)HE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C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欠佳,而其他3组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较成熟,组织形态好.(2)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环氧合酶2(COX-2)和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在RAL 180 mg组、RAL 240 mg组与NC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CC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弱于其他3组(P<0.05),使用RAL进行治疗不影响着床窗期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COX-2和LPAR3的表达.结论 RAL具有与CC相似的促排卵作用,但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较CC小.

  • 应用粪便COX-2mRNA检测结直肠癌的研究

    作者:蔡观福;姚学清;吴伍林;林锋

    目的:探讨应用粪便COX-2 mRNA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43例结直肠癌病人和39例健康正常人的粪便标本各1份,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中脱落细胞COX-2 mRNA的表达,分析应用粪便COX-2 mRNA检测结直肠癌的效率.结果:43例结直肠癌粪便中有27例COX-2 mRNA表达呈阳性,阳性率62.8%:39例正常对照组中有6例COX-2 mRNA表达呈阳性,阳性率15.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2,P<0.01).粪便COX-2mRNA检测结直肠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7,95%置信区间为(0.627,O.847).结论:COX-2 mRNA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粪便中检出,其对检测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COX-2、NF-κB和survivin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温士旺;张少为;李勇;刘磊;张月峰;高立平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NF-κB和survivin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比较与癌旁组织不同的凋亡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KT-PCR)检测NF-κB、COX-2和survivin在肺腺癌组织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COX-2、NF-κB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腺癌组织中COX-2、NF-κB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的凋亡率为7.84±1.02%,显著高于对照组2.51±0.35(P<0.05).结论 肺腺癌中NF-κB的高表达与COX-2的高表达有关,COX-2和survivin的高表达抑制组织凋亡,其可能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CGA与COX-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玉成;金恩鸿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CGA、COX-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和50.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2%和15.1%,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GA及COX-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CGA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CGA及COX-2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CGA、COX-2对直肠癌预后评估及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COX-2-PGE2途径在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癌细胞VEGF表达中作用的机制

    作者:周明;陶健;胡明泰;王坦;胡强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是否通过COX-2-PGE2途径诱导人胃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方法:培养胃癌细胞株MKN45,分为NC组(不予药物处理)、Hp组(幽门螺杆菌处理)、Hp+NS组(幽门螺杆菌联合NS398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情况,采用PCR试剂盒、Western-blot试剂盒、Elisa试剂盒测定VEGF、COX-2、PGE2的表达量.结果:处理后6、12、24 h时,Hp组细胞的OD值高于NC组;处理后24 h后,Hp组细胞的VEGFA、VEGFB、VEGFC、Cox-2、PGE2的表达量高于NC组,Hp+ NS组细胞VEGFA、VEGFB、VEGFC、Cox-2、PGE2的表达量低于Hp组.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通过COX-2-PGE2途径增加胃癌细胞中VEGFA、VEGFB、VEGFC的表达.

  • 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环氧合酶-2表达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袁汶;周晶萍

    目的:探讨高原人群血清 COX-2 mRNA 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海拔4750 m 雁石坪地区80例男性汉族筑路工人,年龄18~45岁,平均33.5岁,另选取西宁地区海拔2260 m 健康体检人群男性86例,年龄18~45岁,平均32.6岁。采用基因扩增法对上述人群进行血清 COX-2 mRNA 水平的检测。结果高原人群的 COX-2 mRNA 表达与西宁较低海拔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原缺氧环境血液中 COX-2 mRNA 处于高水平状态。

  • 血清NGAL、COX-2、PG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熊海林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环氧合酶2(COX-2)、胃蛋白酶原(PG)在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接诊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对两组血清NGAL、COX-2、PGⅠ 、PGⅡ 、PGⅠ/PGⅡ(PGR)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血清NGAL、COX-2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GAL[(23.43±8.34)ng/mL]、COX-2水平[(41.44±9.51)ng/m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3±2.81)ng/m L、(16.89±6.26)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13.07±20.19)ng/mL]和PGR[(2.69±1.4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15±18.70)ng/mL、(5.0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低于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血清COX-2水平明显低于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GAL、COX-2和PG指标可作为胃癌筛查、病情判断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预防酒精性肝病的机制

    作者:周俊英;周东方;刘英辉;王玮;魏峰

    环氧合酶-2(COX-2)是前列腺素类物质合成的限速酶,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等多种因素可诱导其在组织中高表达,属于诱导型表达酶类,参与肝脏炎症损伤、再生和细胞间质合成等过程.本研究拟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莱昔布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保护作用.

  • 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环氧合酶-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谢英慧;袁孟彪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6、12、18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KD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6、12、18周,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变化;肝脏COX-2、VEGF、KDR、MMP-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 MVD值在肝癌期明显升高,MVD与VEGF、KDR、MMP-2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0.858、0.788、0.684,P值均<0.01),COX-2表达与VEGF、KDR、MMP-2及MVD值之间也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771、0.599、0.690、0.788,P值均<0.01).结论 COX-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这可能是COX-2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在乳腺癌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袁建梅;石学军

    目的:了解环氧合酶2(COX-2)在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药物的使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X-2抑制剂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用于化学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OX-2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通过多种致病机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进展,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靶点.COX-2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能的协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与其他具有良好安全性的药物的协同作用是具有研究前景的治疗方法.

  • 化浊解毒愈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孙春霞;霍永利;郭喜军;张晓艳;马小顺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阳性对照,0.3 g/kg)和化浊解毒愈溃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UC模型.造模4 d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升高,血清中IL-8、TNF-α含量增加,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降低,血清中IL-8、TNF-α含量减少,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化浊解毒愈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且化浊解毒愈溃方的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化浊解毒愈溃方可改善UC大鼠的疾病活动状态、减轻结肠黏膜损伤,且中、高剂量作用优于美沙拉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有关.

  • 化浊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VEGF与COX-2的影响

    作者:孙春霞;李佃贵;闫翠环;吕素君;刘经选;范焕芳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裸鼠40只,人胃癌原位移植瘤SGC-7901细胞株移植于裸鼠皮下以复制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复制模型7d后,40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中药(化浊解毒方0.4 mL,灌胃,每天1次)、化疗(卡铂5mg·kg-1,腹腔注射,每3天1次)、联合用药(化浊解毒方0.4 mL,灌胃,每天1次+卡铂5mg·kg-1,腹腔注射,每3天1次)组,连续4周.裸鼠每周称重2次,测量肿瘤2次.末次给药后2周末观察瘤体积与瘤重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VEGF、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联合用药、化疗组抑瘤率显著增加,VEGF、COX-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组优于化疗组.结论:化浊解毒方可降低模型裸鼠VEGF、COX-2的表达,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 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对HIBD新生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张雨平;王丽雁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干预后不同时段脑原位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于制备新生大鼠左脑的HIBD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NS398 20 mg/kg,同时设未注射组及假手术组对照,应用TUNEL染色方法及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于HI后24 h、7 d脑皮层及海马TUNE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组脑组织中偶见TUNEL染色阳性细胞;未注射组缺氧缺血(HI)后24 h 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较多,至HI后7d明显减少;NS398干预组染色阳性细胞数较未注射组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于HIBD新生鼠,可以有效减少HI后凋亡细胞,提示NS398对发育期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存在保护作用.

  •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时的COX-2表达变化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王丽雁;张雨平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变化.方法 通过制备新生大鼠左脑的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6、24、72 h、7 d时不同时相点脑皮层及海马CA1区COX-2免疫化学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免疫细胞化学阳性数表达变化.结果 7日龄Wistar大鼠对照组可见微量COX-2阳性表达,HIBD 2 h后即见明显增高,并于6~24h出现表达高峰,其后出现下降,并可维持明显表达至7d.结论新生鼠HIBD可诱导COX-2表达,并可能参与HIBD后的神经毒性损伤.

  •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COX-2的转录、翻译和活性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作者:赵雪峰;李勇;贾楠;刘羽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5年生存率不足30%[1].丹参酮是从丹参中提取的化合物,其中丹参酮ⅡA(TanⅡA)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研究发现,TanⅡ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促进胃癌细胞凋亡[2].但药物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因此,本研究观察Tan ⅡA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的影响.

244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