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核生物中硒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体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形式结合在蛋白质中,称为硒蛋白.编码Sec的密码子为通常作为终止子的UGA,故人们将Sec称为第21种氨基酸,因此Sec的掺入需要一特殊的调控机制.在原核生物中,涉及到一个顺式作用元件(SECIS)和4个基因产物,4个基因产物分别为:硒代半胱氨酸合成酶SelA、特异翻译因子SelB蛋白、识别UGA的丝氨酰tRNAsecSelC和硒代磷酸合成酶SelD.研究表明,合理增加4种基因产物的表达量可以提高Sec的表达效率.
-
儿童肺炎支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体,是形态小,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变形的原核生物.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及气管、支气管炎.有时伴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儿童感染率高,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早期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良好指标.下面就我院2004年9月~12月对我院小儿科门诊患者进行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
大肠杆菌染色体BAC文库的质粒提取
质粒DNA是原核生物除类核中的染色体DNA以外,细胞质中含有的一个或多个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小环状双链DNA分子,经过改造后可以成为克隆基因的载体.
-
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细菌能感应外界环境各种不同信号,调控菌体内相关基因表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其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原核生物中,其基本结构为一个组氨酸蛋白激酶和一个反应调节蛋白.由于双组分系统在结构和作用机制上与人类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有本质的不同,因而在抗微生物感染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
-
真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它们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生物体内外.自然界存在真菌超过10万种.真菌在环境有机质降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参与了从原核生物到植物乃至动物的共栖共存.有些真菌能转化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有的在发酵工业、食品加工业、抗生素生产中已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利益;有些真菌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如有的引起植物麦锈病的真菌,有的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皮肤真菌病等,因此合理利用有益真菌,消灭和预防有害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真菌的免疫预防,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
附红细胞体病及研究进展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血液内的原核生物一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国外报道较少,但在我国局部地区曾出现过暴发流行,对我国的畜牧生产及人民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
热休克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热休克蛋白(HSP)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中均有表达,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近来研究发现,HSP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区高度表达,其通过免疫反应促进AS的形成,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
一种改良的鉴定原核生物非编码RNA的方法
目的:构建一种鉴定原核生物非编码RNA(又称sRNA)的方法模型.方法:以鼠疫耶尔森菌为模型,基于非编码RNA的cDNA文库构建,改良RNA片段分离方法、获取全长RNA序列的RACE技术及rRNA去除方法,再应用RNA印迹法(Northern blot)对文库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同目前常用的检测原核生物sRNA方法相比较,本改良方法更易于获得真实可信和全长的sRNA分子.结论:获得了一种较完整、片段覆盖范围较广的原核生物非编码RNA的鉴定方法.
-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293例分析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小原核生物,它可寄生于人类泌尿生殖道,引起人体许多疾病,并可通过生殖道及血液传播给胎儿及新生儿.本文对293例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患者进行分析.
-
AIDS相关支原体及其检测进展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群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环境水体与土壤之中.
-
支原体感染与儿科疾病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群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形状多样.因无细胞壁,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支原体体外生长缓慢,人工培养困难,因此人们对其研究远滞后于其他病源微主物.
-
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抗菌肽(antibacteial peptides)又叫抗微生物肽(antibacteial peptides)、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是指氨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且具广谱抗性的一类小肽[1].它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具有强抗菌作用的阳离子多肽,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2].迄今为止,已在许多生物包括昆虫、鸟类、动物、植物及原核生物中发现600多种内源性抗菌活性肽[2].
-
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是一类简单的原核生物.它们广泛寄居于自然界 .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以及性病的传播,支原体感染日趋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1].现综述如下.
-
膜联蛋白A2参与病毒复制循环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结构相关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共分为五类[1]:脊椎动物膜联蛋白属于A类,已被命名的有膜联蛋白A1-A13;无脊椎动物膜联蛋白被归入B类;真菌和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C类;植物膜联蛋白属于D类;原核生物被归入E类.
-
非毒非菌支原体
不是细菌,不是病毒的支原体其实,妞妞妈的疑惑也很正常.支原体可以说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简单的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细胞壁,所以,那些通过影响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而产生作用的抗生素,对支原体就没有作用.妞妞的支原体肺炎,也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与SARS可不是一回事),虽然冬春季比较常见,但其他时候也不少见.而且,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重症支原体肺炎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在有些地区,支原体肺炎还会以大约每隔4~5年的频率发作流行一次.
-
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在临床细菌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传统的细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足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对于有些疑难菌、少见菌的鉴定往往雄以达到理想的鉴定效果二近代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生物学的分子鉴定成为了可能,其中包括G+C mol%含量测定、16SrRNA基因(16SrDNA)和16 ~ 23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原核生物16SrDNA是编码16SrRNA的基因部分,具有种属保守性.本文就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在临床细菌鉴定巾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16SrDNA的分子结构与特点细菌16SrDNA存在于所有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其特点为:(1)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于细菌基因组中.(2)由可变区和保守区组成,保守区为所有细菌共有.可变区具有属或种的特异性,可据此进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3)其为长度适巾的1542bpDNA序列[1].由于16SrDNA与细菌整个基因组相比,有高度的保守性且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有人将其称为细菌的"化石".同时几乎所有病原菌的16SrDNA测序均已完成,因此16SrDNA被选为细菌鉴定的新目标[2-3].
-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负调控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是多个反应组成的动力学过程,每一个反应特别是其中一个或几个限速步骤往往成为转录因子的调节点.原核生物阻遏蛋白介导的负调控因启动子而异,包括抑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抑制开放复合物形成、抑制启动子清空等多种机制.不同的阻遏机制与被调系统启动子自身的特性相适应.
-
反义核酸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进展
反义核酸是天然存在于原核生物内或根据碱基互补原理人工合成的短片断寡聚核苷酸,通过与靶基因或mRNA配对结合,阻断基因转录和翻译,从而特异性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978年Zamecnik等[1]首次将反义技术应用于抑制病毒基因表达研究并获得成功,从而进入了应用反义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时期.由于反义核酸对基因表达的抑制具有高效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故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化疗药物的新的基因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目前应用反义技术进行研究的主要课题是调控细胞生长周期的基因及其产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其中之一.
-
RNA干扰在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疗靶位点
RNA干扰(RNAi)是指双链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序列基因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RNAi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从低等原核生物到植物、真菌、无脊椎动物,甚至近来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
-
线粒体DNA修复系统与神经疾病
Clayton曾报道线粒体不能清除粒体DNA(imtochondrical DNA,mtDNA)中由紫外钱诱导生成的嘧啶二体,因而一直认为线粒体没有mtDNA修复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的研究,人们对DNA修复系统有了深入的认识,证明mtDNA修复系统可保持mtDNA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突变的产生,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