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富马酸比索洛尔与阿替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伟君;王明生;王仁颖;谭丽玲;高平进

    目的 研究富马酸比索洛尔与阿替洛尔对静息心率≥70次/mi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和对照研究(国际注册编号:NCT01251146),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03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门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7例,随机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5.0、7.5、10.0 mg/d,n=86)或阿替洛尔(50、75、100mg/d,n=91)4~8周.利用12导联心电图测量2 min所显示的心率代表静息心率;利用连续性手指脉压测量仪Finometer计算压力反射敏感度(BRS)、心率变异(包括低频,高频和低频与高频比值)和血压变异,通过此3项指标评价交感神经活性,数据采集时间30 min.结果 富马酸比索洛尔组达到目标心率(静息心率≤65次/min)者80例,其中服用5.0、7.5、10.0 mg/d分别占90.0%、8.8%和1.2%;阿替洛尔组达到目标心率者78例,其中服用50、75和100 mg/d分别占92.3%、7.7%和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动脉压、静息心率和低频与高频比值明显下降,高频明显上升(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富马酸比索洛尔组末次随访低频升高[(360.8±334.9)比(261.8±208.4)ms2,P<0.05)],而阿替洛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控制后和末次随访BRS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富马酸比索洛尔组无不良事件发生,阿替洛尔组有2例共发生5次不良事件.结论 富马酸比索洛尔与阿替洛尔能有效控制BRS、静息心率和心率变异,抑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

  •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与肾病的相互关系

    作者:郑勇;严孙杰;王长溪;潘时中;林好学

    目的:探讨血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自主神经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同步监测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5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的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糖尿病肾病组24小时血压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下降(p<0.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虽然24小时平均血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却已存在夜间血压升高,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下降(p<0.05~0.001);糖尿病肾病组HRV指标较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小(P<0.01~0.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HRV各项指标也较对照组减小(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

    作者:于锋;单德仲;王兴帮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患者405例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冠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对冠脉狭窄不同程度、冠脉病变部位和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405例冠脉狭窄276例(68.1%),无狭窄129(31.9%).检测出有心肌缺血221例(54.6%),无心肌缺血184例(45.4%).冠脉病变部位以冠脉左前降支(LAD)病变和右冠脉(RCA)病变为主,其次是左回旋支(LCX)病变.(2):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高频功率(HF)降低,而低频功率(LF)/HF升高.SDNN、HF在冠脉重度狭窄组较冠脉无狭窄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在冠脉病变部位中,HRV指标变化显著是LAD病变,其次RCA病变,LCX病变不明显.(4):心肌缺血患者SDNN、HF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患者(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晨峰现象

    作者:齐连芬;胡元会;方业明;石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HRV时域参数SDNN≤50 ms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及心律失常研究

    作者:温梦微;韩伟华;吴钰珊

    目的 探究高血压以及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各31例分别作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另选31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探究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发生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1组与研究2组在SDNN、SDANN、pNN50、RMSSD等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HF、LF、VLF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是LF/HF数值有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研究1组18例出现心律失常(58.06%);研究2组有16例出现心律失常(51.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以及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与患者心律失常之间呈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 心率变异分析对儿童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更生;江德勤;钱永如;钟家蓉;田杰;刘晓燕;熊丰;罗雪

    目的监测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β-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及其24h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探讨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在β-亢进症中的作用,并提出有关的诊断价值.方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别检测β-亢进症和甲亢的心率变异分析(HRV),包括时域和频域指标,并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 (1)24h总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标准单位(HFUN)和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甲亢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甲亢组和β-亢进组差异无显著性.(2)清醒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低频标准单位(LFUN),HFUN,LF/HF甲亢组和β-亢进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二者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睡眠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带(HF),LFU.,HFUN和LF/HF等β-亢进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甲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4)24h HRV时域变化提示β-亢进组和对照组24 h HRV时域变化均有明显昼夜节律,以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指标敏感.而甲亢组24h HRV时域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β-亢进组(P<0.01),昼夜波动幅度明显减少,昼夜节律消失.结论β-亢进症由于对儿茶酚胺物质反应不同,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减弱,而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但仍表现明显昼夜规律,程度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HRV分析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叶颖;陈华;何远杰;汤进

    目的 探讨T2DM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CI)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方法 138例T2DM患者分为CI组和变时功能正常组(Con),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血尿酸(SUA)、T2DM慢性并发症、心率变异(HRV)指标,包括RR间期标准差(SDNN)和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 结果 CI组2hPG、HbA1 c、TC、TG和SUA高于Con组(t=2.067、3.640、3.699、2.120、3.740,P<0.05);CI组DPN患病率高于Con组(x2=8.067,P<0.05);CI组SDNN、rMSSD较Con组降低(t=-8.157、-2.14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TC、SUA和SDNN为CI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42、1.734、1.006、0.914,P<0.05). 结论 长期、慢性的高血糖、高血脂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CI的重要因素,同时合并CI患者HRV降低.

  • 分次不同角度头高斜位下心率、血压、心率变异与脑血流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武留信;师绿江;郑学文;强东昌;宋蕾;焦志刚;蒿东献;刘广莉;朱力军

    目的:探讨分次不同角度头高斜位暴露下,正常人体心血管反射与调节特征,从而筛选出有效的倾斜试验生理评价指标和佳技术方案,为飞行员专项医学选拨和鉴定服务.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医用倾斜床,结合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方法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对2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分次不同角度(+60°/次、+75°/次、+90°/次)头高斜位暴露下的心率、血压、心率变异(HRV)和脑血流速率的测量与分析.结果:①与暴露前比较:暴露后心率明显增快,平均RR间期和脉压差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RR间期标准差在+75°20′和+90°20′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系数在+90°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除+60°即刻外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舒张压在20′时段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期大血流速率在+60°20′和+75°即刻、+75°20′、+90°20′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血流速率除+90°即刻外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②各角度间比较:心率和HRV指标在+75°和+90°均较+60°变化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多项脑血流指标在+75°均较另外两个角度变化显著,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同一组个体分次不同角度暴露下心率、血压、HRV和脑血流变化特征和规律各异,但均以+75°头高斜位下表现明显和具规律性.

  •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作者:李春坚;张馥敏;马文珠;陈明龙;邹建刚;单其俊;李文奇;廖铭扬;曹克将;黄峻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133例室上速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证实后将其分为左侧旁道组78例,右侧旁道组1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42例,并于术前、术后3天内分别采样5分心电图,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结果.为探讨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因素又对93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等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3天内采样5分心电图与术前相比平均心率,快、慢心率均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低频、高频、总频谱功率下降,低频、高频功率比较术前无显著变化.②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放电次数、单次放电大能量、放电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能同时损伤了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导致其对窦房结的神经调节减弱,这种损伤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减慢呼吸频率对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影响

    作者:李长军;赵俭;张佳;常清华;刘仁光;柴文戍;沈仲元

    目的 :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经入学体检健康的60例在读硕士研究生.在预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放音指导下进行16次/min、12次/min、8次/min的均匀呼吸调节,用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观察呼吸运动对RR间期(RRI)及血压的影响;减慢呼吸频率对RRI、血压波动幅度、呼吸峰、心率和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并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结果:(1)RRI、血压波动周期与呼吸周期呈同步周期性变化.(2)在各呼吸频率时,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的呼吸峰(中心频率)均与呼吸功率谱密度呼吸峰(中心频率)在同一频段.16次/min位于高频段,12次/min移至低频与高频交界处,8次/min移至低频段.(3)常规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频谱分析:随呼吸频率减慢,12次/min心率变异的LF、HF增大(P<0.05),LF/HF减小(P<0.05),血压变异的LF、HF增大(P<0.05);8次/min时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LF、LF/HF增大(P<0.05)、HF减小(P<0.05).(4)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呼吸频率对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频谱成分影响:与呼吸频率16次/min相比,随着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心率变异8次/min)、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呼吸峰左移,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后,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心率变异、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心率变异LF减小,提示减慢呼吸频率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 减慢呼吸频率对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影响

    作者:常清华;刘仁光;沈仲元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正常人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压变异(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影响。

  • 高血压死亡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

    作者:白梅;李学文;彭瑞华

    目的:用心率变异定量测定高血压病人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分析五组间自主神经和静息心率、平均心率、夜间心率的变化规律。
      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45例,追踪16例死亡病人死亡前的心率变异数据。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组或血压组,<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组或血压组,<0者定为反杓型心率或血压组。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RHR)、夜间心率(NHR)、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值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均值的比较采用方差检验。

  • 非杓型心率与死亡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作者:白梅;李学文;彭瑞华

    目的:用心率变异定量测定高血压病人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及死亡病人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分析三组间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 动态心率的变化对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影响

    作者:白梅;李学文;米小龙;彭瑞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夜间心率、昼间心率的动态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45例,对其中102例病人进行0.5~5年的追踪随访。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组,<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组。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昼间心率(DHR)、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杓型HR组心率变异昼夜比:夜间LF、HF明显高于昼间(P<0.05),但LF/HF比值昼>夜。非杓型HR组与杓型HR组比:昼间LF减低,夜间LF、HF均显著减低(P<0.05), RHR、AHR、NHR均显著增高(P<0.001,P0.05)。事件组与非杓型心率组比:昼间HF显著减低(P0.05),DHR显著增高(P<0.05)。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昼夜LF、HF均显著减低(P<0.001,P<0.01),RHR、AHR、NHR、DHR均显著增高(P<0.005)。死亡组与事件组比:昼夜LF、夜间HF均显著减低(P<0.05,P<0.01),RHR、NHR均显著增高(P<0.05)。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对藏族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血压节律的影响

    作者:景林德;连新龙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对藏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和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藏族EH合并HAPC患者90例(HAPC+EH组)、单纯HAPC患者84例(HAPC组)和单纯EH患者94例(EH组)的临床资料、24h动态心电和血压监测数据,比较各组昼夜心率变异、昼夜平均血压值与血压节律的差异.结果 HAPC+EH组与HAPC组的24h每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均较EH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提示HAPC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HAPC+EH组与HAPC组24h和夜间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这两项指标均较EH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提示HAPC患者夜间迷走神经活性降低.EH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高于HAPC+EH组和HAPC组(均为P<0.05),而HAPC+EH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小(均为P<0.05)."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在EH组、HAPC组和HAPC+EH组依次升高(38.3%、59.5%和67.8%),两组HAPC患者的"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H组(均为P<0.05).结论 HAPC可能增加藏族EH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同时降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使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增加"非杓型"高血压节律的发生率.

  • 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岭;戴春华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分析36例正常对照组和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其中离心性组明显.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较正常人减低.

  • 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

    作者:梁若梅;肖红;席玉蓉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变化及对早期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 应用24h全信息动态心电检测仪,分别测定T2DM组(32例),IGT组(30例),正常对照组(32例)的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A),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并分别比较三组间HRV时域指标的差异.结果 三组间HRV时域指标存在统计差异;T2DM组HRV的五项指标均低于IGT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GT组HRV的五项指标中SDNN、SDANN、SDNNindex三项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二项指标RMSSD、PNN50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的HRV改变提示T2DM早期已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的病变.IGT患者HRV的部分异常,提示在糖尿病(DM)前期部分患者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HRV测定在预测早期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中,具有准确、灵敏、简便、无创性等特点,应予重视.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黄楠;魏伟华;于同德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OSAS分为:单纯组(无合并OSAS)及合并组(合并OSAS),另选择同期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平均血氧水平、昼间及夜间血压水平、非杓型血压的比例、HRV频域指标(SDNN、PNN50)与时域指标(低频谱、高频谱)的差异.结果 合并组与单纯组、对照患者比较夜间平均血氧水平、AHI、HRV频域指标(SDNN、PNN50)与时域指标(低频谱、高频谱)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合并组非杓型血压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S增加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心率变异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微觉醒与夜间心率变异的关系

    作者:王彦;陈宝元;曹洁;郭美南;董丽霞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微觉醒与夜间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7例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所有患者每人选择1 h连续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的PSG记录,将1 h内每个呼吸紊乱相关微觉醒开始前10 s的平均心率(HR)和微觉醒开始后10 s的高HR进行比较,同时计算1 h内呼吸紊乱相关微觉醒指数(B-ArI)和脉率升高指数(PRRI)并作相关分析.此外对18例中重度OSAHS患者选择NREM睡眠时10个不伴微觉醒的事件和10个伴有微觉醒的事件[按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SaO2)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事件终止前后心率变化(ΔHR).结果微觉醒开始后10 s的高HR[(81.6±9.4)次/min]显著高于微觉醒开始前10 s的平均HR[(69.6±7.3)次/min,t=-14.87、P<0.01],且B-ArI与PRRI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伴有微觉醒的呼吸事件终止前后ΔHR[(11.1±2.8)次/min]显著高于不伴微觉醒的呼吸事件[(7.0±2.4)次/min,t=4.702、P<0.01].结论 B-ArI与夜间HRV相关,提示微觉醒可影响心血管调节功能,频繁的微觉醒是导致OSAHS患者心血管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 心血管高反应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王征;韩飞舟;杨建涛;林虹伶

    目的 研究心血管高反应性(HCVR)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院疗养男性高血压(1级)患者60例,依照冷加压试验(CPT)将受试者分成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相应的临床资科以及动态血压、HRV等.结果 (1)与5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比较,60名高血压患者中HCVR所占比例较高(58.3% vs 26.0%,P<0.01).(2)与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48.9±8.9) vs(143.6±8.5) mmHg,P<0.05]、24h平均舒张压(DBP) [(94.4±5.7)vs(90.5±6.0) mmHg,P<0.05]较高;夜间平均SBP[(145.4±9.2) vs (135.2±6.4) mmHg,P<0.01]、夜间平均DBP[(92.7±5.8)vs( 83.6±5.2) mmHg,P<0.01]增高更明显;高反应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高血压者较正常反应组显著增高(74.3% vs 28.0%,P<0.01).(3)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相比,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SDNN:(85.8±10.7) vs(118.6±13.8) ms;SDANN:(73.1±14.2) vs (106.1±15.2) ms;RMSD:(14.3±5.5) vs (22.3±9.5) ms; PNN50:(4.9±2.1) %vs (7.0±3.0)%,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VR(OR=4.53;95% CI 1.77~11.60)及HRV(OR=10.28,95% CI 3.94~26.86)降低可能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HCVR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合并HCVR者非勺型血压多见,昼夜节律紊乱,心率变异减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547 条记录 3/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