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对ITP的诊断作用研究

    作者:曾明;程樱;钱婷;侯伶俐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ITP患者50例(A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20例(B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例(C组),另征集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D组.测定4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对ITP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并对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各个分级的ITP患者及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结果 4组PLT、PAC-1、PAIgA、PAIgG、P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IgA、PAIgG、PAIgM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者(P<0.05).ITP 1、2、3级患者PAIgA、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TP分级升高,患者PAIg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12、0.614、0.73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效果的改善,PAIgA阳性率呈降低趋势(r=0.64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疗效改善,患者PAIgG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23和0.721,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且血小板相关抗体高低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ITP的诊疗.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李秀芹;张虎田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7细胞的百分率并初步阐明T细胞亚群、Th17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Th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的C D4+T细胞百分率、CD4+/CD8+T细胞比率降低(P<0.05),CD8+T细胞、Th17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CD3+T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由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造成.ITP患者Th17细胞百分率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ITP的发病过程.

  • ITP4例回顾调查分析与儿童保健门诊应对策略

    作者:何亚玲

    通过调查包含4例ITP儿童在内的一群儿童在综合二甲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时的整体临床资料分析儿童保健门诊ITP儿童突然增加的原因,制定综合二甲医院儿童保健门诊ITP儿童出现在正常儿童人群中的应对策略;ITP儿童在多年不曾发现的情况下突然增加本身预示着风险,一种风险来自ITP疾病本身,一种风险来自儿童保健门诊应对这种患儿,另一种风险来自短期内前后交互作用的多致敏因素及综合性医院内感染导致儿童免疫机能紊乱。根据ITP发生准确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策略为规避三种风险的增加提供参照。

  • 药物与临床血康胶囊联合氢化可的松对ITP治疗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者:郭建壮;王培柱;吴继勇;王娟

    目的 研究血康胶囊联合氢化可的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免疫因子IL-2mRNA、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收集4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含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I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分别在持续治疗的3个月,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含量、IL-2mRNA的表达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含量、IL-2mRNA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含量、IL-2mRNA的表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血康胶囊与氢化可的松治疗ITP较单独应用氢化可的松,可明显降低ITP患者外周血中IL-2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抗体含量;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氢化可的松.

  • 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9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秦亚黎;宋湘予;李淑云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39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治疗组20例,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每次1g/kg,连用2天;对照组19例,每次0.4-0.5g/kg,连用5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出血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迅速改善出血症状,增加血小板数量,有效提高患儿生存率。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关系

    作者:相寿敏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细胞与血小板的测定及分析,探讨二者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诊断为ITP患者185例,经EIA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tIgG,PAtIgM,PAtIgA)和计数外周血血小板总数,骨髓涂片经染色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及形态学分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ITP早期幼稚型巨核细胞和颗粒型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而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数量减少,伴有成熟障碍,ITP表面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增高,PLA总数减低明显,P-L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P患者巨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改变.

    关键词: ITP 巨核细胞 血小板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冰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生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1],病因多是内科疾病或妊娠合并症引起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或产生障碍等引起.常见的有: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子痫前期及子痈、弥漫性血管内溶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亚标准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晨;陈玮;张伟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和皮肤与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首选治疗均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70%~90%,如疗效不理想,可考虑脾脏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近年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在ITP的治疗中有了较多的应用.

  • 急性ITP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倪庆仁;赵正杰;王琦侠

    目的:动态观察ITP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周、4周,20周四个时间点测定患者血清中的IL-2受体(sIL-2R)、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结果:入院时CD4+和CD4+/CD8+显著下降,CD8+、sIL-2R、PAIgG显著升高;治疗起效后sIL-2R和CD8+显著下降,CD4+和CD4+/CD8+显著升高,PAIgG变化趋势不稳定.结论:动态测定sIL-2R水平、CD4+、CD4+/CD8+和CD8+,对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且sIL-2R水平比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更敏感;而PAIgG的变化对ITP的诊断有意义但与病情轻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用强的松并不会增加感染可能.

  • 简述蒙医药治疗ITP与hsa-miR-143

    作者:萨茹拉;布仁巴图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材料发现,目前通过研究ITP患者血液中的miRNA表达谱来揭示miRNA基因调控途径在rrP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蒙医药治疗ITP也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医药研究的新方向,所以为预测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蒙药治疗ITP机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完善评价蒙医药治疗效果,指导临床诊疗.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单玉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婴幼儿ITP有其特殊性.我院血液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共收治3岁以下IP13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症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隆佾;汪宏云;范建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现象,ITP与甲减均有自身免疫的病因学基础.本文就ITP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江波;马骥;张玲玲

    目的:探讨ITP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蛋白的表达,初步分析紫癜颗粒对ITP的治疗原理.方法:用APS法造ITP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ITP模型小鼠脾脏淋巴C凋亡及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淋巴C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紫癜颗粒组与泼尼松组淋巴C凋亡率有明显升高,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二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紫癜颗粒组与泼尼松组bcl-2凋亡蛋白表达下降,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癜颗粒核心方可以通过调节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来调节淋巴C凋亡,从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 紫癜颗粒核心方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作者:曲道炜;马骥;李斌

    分别从外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脾脏病理切片等方面分别考察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中西药对照药的差异,并考察两方之间的差异.实验证明紫癜颗粒原方及核心方能明显提升ITP小鼠血小板、促进骨髓成熟分化、抑制骨髓增生活跃;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已上市的中西对照药比较疗效相同,核心方可以代替原方继续开发.

  • 免疫法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过程的改进及其体会

    作者:曲道炜;林庶茹;范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免疫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同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多.鉴于与其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特点,本病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与疾病本质相似的动物模型上.目前国内对ITP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造模[1,2],或者免疫法结合其它方法造模[3,4].笔者在实验中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对该法进行了进一步摸索并稍加改进.

  • 细胞因子对ITP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

    作者:范颖;马骥;陶淑春

    细胞因子在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均有重要而复杂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疗法已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而某些细胞因子与ITP的发病及临床进展有关,以此可作为临床疗效与预后制定及观察病情进展的一种指标,同时细胞因子也可用于ITP的治疗.

  • 达那唑对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作者:蔡艳

    目的 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 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关键词: 达那唑 ITP 治疗机制
  • 氨磷汀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王红;李学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免疫机制障碍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症,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除输血等支持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脾脏切除和多种免疫抑制疗法.

  • 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ITP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缨;夏卫军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ITP模型小鼠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5组:(1)正常组;(2)模型组;(3)加味小柴胡颗粒组;(4)小柴胡颗粒组;(5)丹参三七颗粒组.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体积为30 ml/kg体重,每日给药一次,共14天.造模21天眼球取血,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外周血血小板抗体,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IL-2、IL-10;处死后,取出胸腺、脾脏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ITP模型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肿大,指数上升;外周血血小板抗体水平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CD8升高,CD3、CD4下降,CD4/CD8下降;Th1类细胞因子IL-2亢进,Th2类细胞因子IL-10受抑;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与小柴胡颗粒组脾脏指数下降,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下调IL-2 ,上调IL-10,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丹参三七颗粒组无差异(P>0.05).结论:ITP模型小鼠免疫器官及功能异常,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小柴胡颗粒有调节作用,丹参三七颗粒则无影响.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 ITP 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国才;王珍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 ITP 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30例 ITP 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PAIgG、PAIgM、PAIgA)水平。结果FCM 检测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 PAIgG 阳性率为70%,平均荧光强度为(25.15±2.61),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09±0.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 PAIgM 阳性率为80%,平均荧光强度(27.28±2.25),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18±0.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 PAIgA 阳性率为30%,平均荧光强度为(6.28±0.65),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5.98±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 ITP 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92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