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临床相关性探讨

    作者:吕祖胤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的临床相关性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2周的停药,之后实施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照血压监测的结果随机将患者分成勺型组与非勺型组,每组55例;同时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CAS(颈动脉硬化)组和NCAS(非颈动脉硬化)组,每组55例。对患者颈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上,非勺型组为72.7%(40/55),勺型组为45.5%(25/5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T 值(颈动脉中层厚度值)上,血压非勺型组显著大于血压勺型组(P<0.05);在24hSBP-CV、24hDBP-CV、dDBP-CV、dSBP-CV、nDBP-CV和nSBP-CV等血压变异率参数上,CAS组患者要显著高于NCAS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变异之间的关系显著,对这一类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能够使由于血压节律出现异常而损害靶器官的几率得到减少。

  •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谢辉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联系。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以及内膜中层厚度,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冠心病、糖尿病、血脂情况、高血压情况,研究上述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吸烟、饮酒及性别无明显联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显著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脂异常、高龄(超过60岁)显著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吸烟、饮酒以及肥胖人群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吸烟、饮酒以及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提前预防可以大幅度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个体化辩证论治对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蒋永平;王翔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辩证论治对代谢综合征(MS)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逆转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MS合并CAS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组(A组:100例)和西药对照组(B组:100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厚度积分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症状消失快,颈动脉IMT明显变薄、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厚度积分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比5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辩证论治对代谢综合征(MS)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逆转的疗效好、症状恢复快,且无不良反应.

  • 超声在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慧芳;任艳;王驰

    目的 探讨超声在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接收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的患者实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60例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了,而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率分别是:对照组5%,观察组7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对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华荣;梁伟玲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非冠心病组100例,冠心病组10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32例,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5例,比较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结果 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P<0.05);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单支病变组明显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IMT、斑块积分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成显著正相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强而加重.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阎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干预,并于入院前和入院后4周进行问卷调查,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各因子评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必不可少的,它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生活得到改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 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发生率的临床体会

    作者:王袖英

    目的 探讨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生发率的临床体会.方法 该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共收颈动脉粥样斑块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10 mg组(对照组)与20 mg组(观察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4.77,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内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15,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1年后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率,且副作用没有增加,这一结果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九亭镇中老年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袁春兰

    目的:通过描述上海九亭地区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式。调查上海九亭地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498名40~70岁居民进行血压、血脂、血糖、BMI、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检测,统计498名研究对象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体重指数(BMI)、吸烟及饮酒习惯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8名纳入研究的体检居民中,其中男性261例,女性237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94例。总患病率为59.04豫。年龄与患病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阳性组中人群吸烟、血压、血糖、和血脂较阴性组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同时出现3项或以上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而在饮酒方面两组中人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吸烟、BMI、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相关。应在社区人群中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知识宣传及危险因素干预,做到早期预防。

  • 超声仪器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价值分析

    作者:徐蓓;杨仲坤

    目的:探讨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估。方法阅读文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3月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利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必要。

  • 代谢综合征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生研究

    作者:陈欣;高亢;杨明;韩凌;尹朝霞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328例住院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176例)和非MS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MS组BMI、SBP、DBP、脉压差、TG、LDL-C、Hs-CRP、MAU阳性率、IMT及颈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非MS组;MAU阳性组IMT、颈动脉内径显著高于MAU阴性组,斑块指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组中IMT及颈动脉内径在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中较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斑块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U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MS患者中这种变化比无中心型肥胖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更为明显.

  • 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预防意义

    作者:陈徐亮;杨鹏麟;郑如莲;李继武;官学强

    目的 研究家兔颈动脉部位的粥样硬化是否会导致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并探讨机制及可能的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成高脂饲料加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高脂饲料加颈动脉空气干燥术组(手术组),手术8周后测定家兔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BRS),处死后做病理观察,测量动脉内膜中膜比值(I/M比值)来观察并比较两组间颈动脉、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无差别.结果 手术组的颈动脉I/M比值(1.28±0.082)高于对照组的颈动脉I/M比值(0.04±0.015)(P<0.01),手术组的主动脉I/M比值(0.65±0.218)高于对照组的主动脉I/M比值(0.41±0.175)(P<0.05).手术组的BRS值(1.02±0.098)亦较对照组的BRS值(1.23±0.121)明显减弱(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了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而BRS的减弱可能是参与上述变化的机制之一.可通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来预防大动脉粥样硬化.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慧琴;陶黎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1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59.8± 10.6)岁.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1.3mm.结果31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126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发粥样斑块组收缩压、年龄、脉压水平明显大于无粥样斑块组(P均<0.001).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60mmH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为早期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要控制收缩压,更应注意控制脉压.

  • 颈动脉彩超结合hs-CRP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梅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颈动脉彩超与hs-CRP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彩超与hs-CRP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血清hs-CRP水平、IMT厚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IMT厚度明显比不稳定斑块患者更低(P<0.05);血清hs-CRP水平、IMT厚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增高可加剧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hs-CRP检测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 超微血管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袁惠;陈洪艳;黄月;文薇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8例患者,根据头部C T检查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颈动脉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探查并分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大的低回声斑、等回声斑、混合回声斑例数多于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显示率脑梗死组(77.3%)高于对照组(27.4%);脑梗死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Ⅰ级、Ⅱ级为主,对照组斑块内新生血管以0级、Ⅰ级为主(P<0.05).结论: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观察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为临床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戎健

    多种慢性病并存是老年人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心、脑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仍然是其主要死因,减少事件的发生已成为老年人糖尿病的重要的治疗目标.在众多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中,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强的独立相关性;虽然糖尿病患冠心病或脑梗死的危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然而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迄今争议也很大.

  • 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作者:

    大量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评价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1],高分辨率灰阶超声(B超)可精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检测有无斑块形成,评估斑块稳定性及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等,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心血管健康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外,颈动脉IMT和斑块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1-5]。因此,欧美及国内有关指南提出了针对心血管及其事件发生高危人群的临床颈动脉IMT和斑块检测方法及判别标准[6-11]。

  • 北京地区部分军队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现况调查

    作者:刘丽;赵玉生;王士雯;何耀;陈瑞;李彦华;许强;黄广勇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部分军队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北京地区21个部队干休所60岁以上8202名老年人中随机分层抽样820人,填写调查表,进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并对13项与CAS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的现患率为44.0%,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分别为30.4%、51.8%、65.2%(P<0.05),CAS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北京地区部队老年人CAS的现患率随年龄增高,年龄、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CAS的危险因素.

  • 重庆市中老年钢铁工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东平;李晋芳;胡长林;黄辉

    目的 调查重庆钢铁集团工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从重庆钢铁集团下属烧结厂45~80岁在职及退休职工中随机分层抽样512人,进行标准的问卷调查及血糖、血脂、炎性因子和颈动脉彩超的测定,对与CAS患病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重庆钢铁工人CAS现患率达37.6%,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现患率为10.2%,非狭窄性斑块和狭窄性斑块的现患率分别为25.0%和2.4%.(2)CA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年龄(0R=1.289,95%CI:1.014~1.568,P<0.001)、吸烟(0R=1.420,95%CI:0.802~3.872,P<0.001)、高血压(0R=4.530,95%CI:3.952~6.753,P<0.001)、糖尿病(0R=2.285,95%CI:1.008~5.057,P<0.001)、高敏C反应蛋白(0R=1.273,95%CI:0.479-2.889,P=0.037)、高胆固醇血症(0R=1.032,95%CI:0.320~1.882,P=0.047)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0R=2.313,95%CI:1.237~4.331,P=0.008).(3)CAS患病率随着其相关因素个数的增加而升高,有1个影响因素的人中CAS患病率增加0.9倍,有2个影响因素的人中CAS患病率增加1.3倍,有3个影响因素的人中CAS患病率增加2.3倍.结论 重庆中老年钢铁工人CAS现患率偏高,CAS现患率随着影响因素的聚积而增加.

  •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作者:吕敏;师绿江;史平;康晟;武留信;武阳丰

    目的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限血压、1期高血压、2期高血压和3期高血压6组.结果 (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或高血压病程的延长,IMT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与IMT的回归系数在0.001左右,病程时间与IMT的回归系数为0.002(P<0.01).调整血压,病程时间与IMT之间的关联失去统计学意义.(2)斑块: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或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调整年龄,与理想血压组相比,2期高血压组男性检出斑块的危险是3.0(95%CI:1.1~8.5),3期高血压女性是7.0(95%CI:2.7~18.3);与无高血压病史者相比,病程在6年以上的男性OR值为2.4(95%CI:1.4~4.2),女性为2.7(95%CI:1.7~4.1).调整血压类型,6年以上病程的女性OR值为2.1(95%CI:1.1~3.8),其他组均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是自然人群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良好的血压状态可能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重要作用.

  • 社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邹晓璇;李莹;张红菊;陈祚;王浩;郭敏;王倩倩;赵连成;杨英;郑润平;蔡玉岭;顾东风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诊断标准的预测效果.方法 于2008年对北京市两组中老年社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纳入分析者共1266人(男性598人,女性668人),年龄45~69岁.分别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年人治疗组报告Ⅲ修订版(ATPⅢ修订版)和2007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标准诊断MS.结果 IDF、ATPⅢ修订版和"指南"定义的MS患病率分别为39.0%、43.3%和30.9%.三种标准两两之间一致性测量Kappa系数分别为0.911、0.719和0.730.调整了年龄、性别、LDL-C、吸烟、饮酒后,三种定义的MS组CCA-IMT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01).调整上述变量后,三种定义的MS均显著增加颈动脉内中膜斑块检出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499(95%CI:1.157~1.942)、1.696(95%CI:1.314~2.189)、1.763(95%CO:1.344~2.312).结论 三种标准定义的MS在吸烟、LDL-C等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外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独立预测作用,不同标准定义的MS与斑块检出风险关联强度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2898 条记录 5/145 页 « 12345678...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