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关系

    作者:卢小波;任芳芳;杨文超;付群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AION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科就诊的非AION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颈动脉AS,比较两组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S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60.0%.观察组A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AS与AION存在密切关系,是AIO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能利于降低AION的发生风险.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作者:朱宝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平均硬化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血清TNF-α、IL-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积极作用.

  • 超声在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杨冬月

    目的:分析超声在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50例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分级、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脏血管狭窄堵塞情况.结果:3级患者的斑块指数(CROUSE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明显高于1级和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的患者上述指标高于1级患者(P<0.05);观察组发现血管狭窄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情况与退行性瓣膜病的关系密切,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硬化情况及心脏瓣膜病变程度来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病情.

  • 血浆内脏旨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华桦;吴亚岑

    目的:分析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并对经Gensini积分评估所有受试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性病变及严重程度,较两组受试者血液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合并亚组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亚组及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分析提示,观察组患者内脏脂肪素浓度Gensini评分呈一定正相关(r=0.72,P<0.05);观察组合并组内脏脂肪素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病变严重程度呈一定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被认为是能够独立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

  • 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赵阳;金建文

    目的 探究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检测结果 、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内动脉TIA患者与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斑块发生情况、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率等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率(6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率(1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A患者CCA及分叉、ICA、SubA起始处的斑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TIA患者的CCA及分叉斑块形成率(60.71%)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TIA患者,SubA起始处斑块形成率(35.71%)低于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A患者的硬斑形成率(51.22%)明显高于对照组,扁平斑的形成率(19.5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A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率(5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评价中应用超声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燕萍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结构、血流受阻程度,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108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102例,检出率达94.44%.检出患者斑块442处,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斑块多发于颈动脉分叉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有效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形成,并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价,对早期发现、诊治心脑血管疾病,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侯帮发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且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莹;吴艳婷;范丽娟;黄裕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他们均是2016年3月—2017年4月被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根据结果 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各50例.其中50例斑块组患者根据斑块稳定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分别为27例、23例.所有患者接受ABI、血浆HCY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为自变量,以ABI与血浆HCY为应变量,对其进行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组患者ABI(0.72±0.24)显著低于无斑块组患者(1.19±0.51);斑块组患者HCY(19.11±5.62)μmol/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2.26±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的ABI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6);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23.15±6.85)μmol/L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18.13±3.0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1,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ABI无关(P>0.05),但与血浆HCY呈负相关性(r=0.653,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曹美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高血压患者中,3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80%;27例脑血管病变患者.2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6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患者中,1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70%;5例糖尿病患者中,2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病率31%.其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续江涛;建苏鱼;桂瑞华;樊彩红;杨旺平;张烜征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收治同期无脑梗死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两组患者有无斑块的形成、内膜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部位、狭窄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内膜的厚度、斑块的性质、狭窄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部斑块尤其是低密度和混合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头颈动脉粥样硬化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不仅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还应重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 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孙红晓;张庆钊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IMT、斑块面积明显较低,HDL-C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湃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老干部病房住院的48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DBP、TG等无关,与高血压病程、SBP、PP、TC、HDL-C升高、LDL-C降低、UA、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与患者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强化降压及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莹;吴艳婷;范丽娟;胡允兆;卢剑华;黄裕立;吕伟标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ICV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268例ICVD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AS)性质;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根据AS病变程度不同的3组患者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发生率比较,斑块形成组(70.13%)高于增厚组(63.64%),高于正常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0,P=0.001);血浆Hcy浓度比较,斑块形成组(27.8μmol/L)高于增厚组(21.7μmol/L),高于正常组(12.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Hcy是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4.956,P=0.03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斑块的易损性相关,并呈现正相关关系,血浆HHcy是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阿托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穆万凤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来大台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均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活血化瘀药物和基础抗凝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外,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晚间服用.2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DL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斑块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少,并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明显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斑块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中药物能否替代手术的探讨

    作者:刘长建;刘昭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已成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脑中风是美国第4大死亡病因,2/3中风患者是缺血性中风,20%~30%中风患者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1]。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普通人群中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1%。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不断发展,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引起中风的发生率,原来是2%~4%,现在<1%[2]。然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应采用药物治疗还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者颈动脉成形支架术(CAS)以及手术干预的指征,仍然存在争议[3]。

  • 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分层处理

    作者:冯立群

    1994年,Muller 提出了“易损斑块”的概念,并指出70%~80%的心脑血管事件是易损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导致。此后,易损斑块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普遍接受。近10年来,研究者从病理、影像、组化、免疫等各个角度对易损斑块的内在结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易损斑块“致病性”的理解,巩固了易损斑块概念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血管疾病中的地位。

  • 可溶性CD14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菊;勇强

    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炎症反应,易损斑块与炎症反应、斑块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新近发现的细胞黏附分子CDl46是一个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血管新生过程,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不仅是一个炎性反应标记物,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CDl46和Lp-PLA2有望成为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标记物.本文对CDl46、Lp-PLA2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进行综述.

  •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云富;耿秀双;李运清;杨建峰;李惟国;郭文涛;乔社卿;党彦平;刘阳贵;张淑梅;丁学智

    研究已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联系,超声检查颈动脉是其无创有效检测方法之一.近年来,缬沙坦及辛伐他汀单独治疗动脉硬化的研究较多,其联合应用尚未见报告.选择两者联合应用,观察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崔玉忠;杨立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首要原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的重要标志,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性标志物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危险预测标志.本文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IMT和血脂、CRP水平的影响.

2898 条记录 3/145 页 « 12345678...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