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贲晓松;陈刚;唐继鸣;谢亮;周海榆;肖朴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预防方法的探讨

    作者:温仁祝;陈铭伍;冼磊;戴磊;张亚男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吻合技术的改变,探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组,单号入院者为对照组,双号入院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时采用吻合器直接行食胃管吻合,实验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再上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后6个月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2%,实验组患者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P<0.005),对照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食管癌手术用吻合器吻合胃和食管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 内镜下食管内置入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莉;李元平;王天连;张丙新;秦北宁;任爱琴;古彩喆;耿洪刚

      我们自1999年2月以来,在内镜直视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各类食道狭窄2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晚期食道癌食道狭窄20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放射治疗并发食道瘘2例。狭窄部位:上段2例,中段16例,下段8例。其中4例为食道下段加贲门胃底癌所致狭窄。吞咽困难程度,采用Wu-Wc分级法[1]:1级(进固体食物困难)5例,2级(进半流质食物受阻)9例,3级(进流食受阻)9例,4级(液体不能通过)3例。全部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病理检查确诊。

  • 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

    作者:华成飞;李腾飞;段旭华;韩新巍

    目的 评价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色超声、MR和/或增强CT及内镜下或DSA下吻合口活检病理证实为吻合口良性狭窄,其中23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渐进性球囊(初始直径8 mm;第2个月直径10 mm;第3个月直径12 mm)扩张联合引流管持续引流(6个月)方式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采用单次经皮肝穿球囊(直径6或8 mm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置入(6个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吻合口通畅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胆道出血,穿孔等发生.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两组患者吻合口通畅率未见明显差异,但在6、12和24个月时研究组的吻合口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3例患者分别于11.2、14.3和17.6个月出现复发黄疸,MRI及增强CT证实吻合口狭窄复发,给予再次的球囊扩张和引流管置入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3.1至17.1个月再次出现黄疸,其中1例患者死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余15例患者给予再次的球囊扩张和引流管置入治疗.结论 渐进性球囊扩张联合胆道持续引流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食管支架断裂一例

    作者:袁建华;俞文强

    患者男,37岁.食管癌手术切除后15年,进食不畅4个月.食管吞钡检查见食管下端和吻合口狭窄.植入镍钛合金带膜食管支架.5个月后患者进食逐渐困难,7个月后检查发现支架上段向心性狭窄和腔内狭窄,狭窄部与胃腔内游离部分交界处支架钢丝约90%已断裂(见图1).

  •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张辅贤;单根法;隆桂麟;李国庆;钟竑;戚晓敏

    目的对1200例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病变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食管胃颈部吻合4例,胸内吻合1116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0.91%),颈部及超胸顶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前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 2.32%,吻合口狭窄3.1%;近12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3%,吻合口狭窄占1%;进口吻合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6%,吻合口狭窄6.9%.所有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均恢复正常饮食.结论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内镜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的疗效

    作者:高飞;麻树人;艾美娜;赵云峰;王冰;宫照杰;张宁

    目的 观察内镜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经影像学检查或(和)内镜检查证实为吻合口狭窄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双气囊扩张治疗,以吻合口距门齿距离28 cm为标准,将患者分入颈部吻合组(吻合口距门齿距离≤28 cm,12例)和胸内吻合组(吻合口距门齿距离>28 cm,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扩张治疗后患者满意率.结果 颈部吻合组患者吻合口距门齿距离、食管手术至首次行扩张治疗的时间均显著短于胸内吻合组(P值均<0.05),行单次扩张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胸内吻合组(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颈部吻合组首次充分扩张成功率显著低于胸内吻合组(P<0.05),扩张治疗后1d、1和3个月的患者满意率分别显著低于胸内吻合组(P值均<0.05).扩张治疗中,所有患者除有少量黏膜渗血、疼痛外,均未发生穿孔.扩张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和疼痛,多可耐受,3~7 d内均可逐渐消失.结论 内镜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首次充分扩张与吻合口位置、食管腔是否扩张和食管狭窄发生时间密切相关.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颈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腾成;司徒杰;庞俊;李辽源;陈明坤;邱剑光;周祥福;高新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后膀胱颈后尿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LRP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术中失血量、膀胱颈后尿道吻合方法、术后病理分期、导尿管留置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白细胞计数与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膀胱颈后尿道吻合口狭窄8例,狭窄发生率为5.3%(8/150).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OR=7.98)和拔除导尿管后尿白细胞计数(OR=6.38)与膀胱颈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5),患者的年龄、术前总PSA水平、术中失血量、膀胱尿道吻合方法及术后病理分期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均不相关(P值均>0.05).8例膀胱颈后尿道吻合口狭窄患者中3例经定期尿道扩展后治愈,5例行经尿道镜狭窄环冷刀切开+瘢痕电切术治愈.结论 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拔除导尿管后尿白细胞计数是LRP术后膀胱颈尿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定期尿道扩张和经尿道镜狭窄环冷刀切开+瘢痕电切术是治疗LRP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中小血管无缝线胶粘吻合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作者:曲乐丰;王玉琦;景在平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通畅率高、操作简便的中小血管吻合方法.方法以医用胶行兔颈总动脉的无缝线胶粘吻合,将兔颈总动脉两断端间隔120°缝合3针作为牵引,在贴合紧密的两血管壁外膜上涂抹少量医用胶完成胶粘吻合,抽除3针缝线即完成无缝线胶粘吻合.同时用自制的血管吻合口爆破压检测装置测定吻合口爆破压.结果医用胶可完成中小血管的无缝线胶粘吻合,吻合口平均爆破压为44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论无缝线胶粘吻合是可行的,其避免了缝针和缝线对血管吻合口处的透壁性损伤,消除了缝线等异物对血管壁持续性刺激所致的增生性反应.本研究为吻合中小血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植入套筒式食管胃吻合法临床应用324例

    作者:王传德;侯玉保;李泽坚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有效地预防其发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植入套筒式食管胃吻合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24例报道如下.

  •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隧道式吻合手术经验

    作者:马医农;张广忖

    我院于1997年3月~2002年6月连续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胸内隧道式吻合共368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现总结如下:

  • 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癌性狭窄30例体会

    作者:崔立春;马医农;张广忖

    我院自1999年7月~2000年3月应用内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癌性狭窄30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46~75岁。病变位于食管上段4例,食管中段16例(1例有脑转移合并食管气管瘘),食管下段贲门癌7例(1例肝转移),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上下段双源性肿瘤狭窄l例。本组患者吞咽困难3个月~1年不等,其中4例不能进流质,18例仅能进流食,8例能进半流食。肿瘤长度4cm~12cm不等。……

  • 回结肠吻合术的改进

    作者:韩孝亮

    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0年5月,在行右半肠切除术时,采用回结肠长粘膜套叠吻合术,起到了重建回盲瓣,防止吻合口狭窄、吻合瘘的作用。本术式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确切,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4~62岁,中位年龄46岁。全组病例中,升结肠肿瘤……

  • 食管中上段癌手术经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体会

    作者:陈建忠;王启斌;吕必宏

    手术根治性切除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食管中上段癌的手术以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重建术为首选.多年来,虽然手工吻合方法已有许多改进,但操作烦琐,耗时较长,并发症较多,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可达8.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可达10.9%[1].随着手术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研发更新,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作者对25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经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36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仲卫东;王建荣;沈中林;张发

    目的 探讨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行内镜下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器扩张术,并常规活检以排除局部癌症复发.根据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Stoole分级,评估其疗效.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34例完全缓解,1例基本缓解,1例无明显改善,经多次扩张后症状有所缓解.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 异丙酚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荣;李晓辉;张月华

    食管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上消化道肿瘤的逐年增多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内镜下球囊扩治疗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报道较多,但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行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狭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食管、胃颈部分层吻合11O例体会

    作者:孙冬清

    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是常见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对部分病例采用食管、胃颈部分分层吻合术,初步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Fogarty导管在老年内瘘血管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高卫平;方立明;谢圣芳;刘建景;胡泳

    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血管通路的建立,一条好的血管通路,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建立自体内瘘的困难较多,而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血管内膜增生、反复穿刺、吻合口狭窄、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瘘管流量不足,导致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AVF)失效的主要原因.以往血栓形成需重新动、静脉造瘘,或手术切开取栓仅限于吻合口附近.本科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后,延长了老年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保存了患者血管资源,取得了较好效果.

  •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原因及内镜球囊扩张疗效分析

    作者:张宏博;毕锋;韩英;殷占新;王飚落;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内镜球囊扩张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应用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胃癌切除术引起的吻合口狭窄194例,术后用内镜、钡餐造影定期随访并观察梗阻症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结果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的近期症状缓解率为96.4%(187/194).治疗后吻合口平均直径由0.44 cm增加到2.36 cm(P<0.001).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为黑便(2.1%)和穿孔(1.0%).治疗后随访0.5、1、2和3年梗阻症状缓解率依次为88.1%、92.7%、91.6%和90.1%;生存率分别为98.4%、89.8%、25.8%和22.3%.绝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92.6%),极少数死于反复狭窄(2.1%).该方法的疗效与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球囊扩张参数有关.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可能与吻合口部位(如食管上段、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留置过小、双合钉使用不当、放射治疗等有关.结论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安全可靠,近期和远期均有很高的疗效.

  • 内镜下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联合化疗粒子植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69例

    作者:赵月坤;赵晶;王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有一定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确诊时多无法再行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副作用大,且无法有效地缓解梗阻症状,内镜下微创治疗为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扩张、微波、射频、支架置入、化疗药物注射等治疗方法,但单一方法的治疗多较局限且疗效不够持久.内镜下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联合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同时缓释粒子局部化疗使症状缓解更持久.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内镜下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联合化疗粒子植入治疗了69例食管癌术后复发并吻合口狭窄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515 条记录 10/26 页 « 12...7891011121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