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介入术后68例血管迷走反射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心血管介入术后68例血管迷走反射的一般资料、原因、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及抢救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68例中,65例为股动脉穿刺者,3例为桡动脉穿刺者.均发生于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期间,经适当减轻局部压迫,快速静脉输液,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措施后67例症状很快缓解并稳定.1例出现症状反复,经积极有效抢救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前及拔除鞘管前后做好充分准备.拔除鞘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旌,可有效预防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心脏介入术拔鞘管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拔鞘管后血管迷走反射(VVRS)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发生VVRS的13例患者的特点及处理.结果 患者发生VVRS后经大量补液,静脉应用多巴胺和阿托品后症状消失.结论 拔管前、后正确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VVRS及降低死亡率.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1].其中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拔管反应常见,其发生率为3%~5%[2].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心脏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防治和护理综述如下.
-
心脏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已成为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1].心脏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谢频消融治疗以及心脏起搏器的安置等[2].
-
介入诊疗术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其治疗疗效显著,创伤小,疗程短,安全系数大,死亡率低等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但随着介入诊疗例数的增加,介入术中并发症之一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也随之增加.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血管迷走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术中、术后,如不能及早发现而延误治疗可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术前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术中、术后细心观察,及早发现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并精心护理是保证患者尽早脱离危险的关键.
-
预注射阿托品预防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迷走反射
目的 在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消融肺静脉经常诱发迷走反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注射阿托品对此迷走反射的作用.方法 连续入选25例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前12例为试验组,后1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冷冻球囊回缩前静推1 mg阿托品,对照组仅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和(或)血压降低]开始后给予阿托品,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即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 试验组中,3例血压一过性降低,无需治疗;1例发生低血压,需要支持治疗.对照组中,分别有6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和3例混合性心动过缓-低血压.预注射阿托品可使术中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降低(4/12比12/13,P<0.01).结论 预注射阿托品可预防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的迷走反射.
-
介入术中血管迷走反射诱发心肌顿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反射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8例于血管迷走反射后出现明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心电图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血管迷走反射后,8例患者心肌灌注正常,但超声心动图示心肌运动减弱,EF值显著降低.动态心肌酶监测无异常.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暂时性Q波,3例出现暂时性或持续性T波倒置,1例出现暂时性QRS低电压,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患者血管迷走反射后出现长时间的心功能不全可能为心肌顿抑所致.对血管迷走反射诱发心肌顿抑的现象应给予充分了解和临床重视.
-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血管迷走反射(Vasovagl reation,VVR)介入治疗冠心病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3%~5%[1],若不紧急处理,对于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常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或拔鞘后发生,发生率为3%~5%[1].及早发现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症状,及时观察和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
严重造影剂诱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一例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的导管操作和非离子碘造影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操作技术和器材在不断进步,造影剂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心脏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仍存在着诸如造影剂血管迷走反射和造影剂肾病等不良反应[1-2].目前对造影剂诱导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11%至21.4%不等,而非使用造影剂的心、血管内操作,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几率不足1%.
-
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冠状劝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广西医科大学四附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共3518例.分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PCI介入组,高龄组、低龄组,男性组及女性组,再根据不同穿刺途径分为股动脉途径组及桡动脉途径组.术后拔鞘过程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52例.其中有48例发生于拔股动脉鞘时,有4例发生在拔桡动脉鞘时,比较各组的迷走反射发生率.结果 所有病例迷走反射总发生率为1.4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为3.82%,经桡动脉途径为0.1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CI介入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单纯造影组.高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低龄组.结论 股动脉穿刺途径、PCI手术治疗、高龄能增加迷走反封发生率.股动脉途径可能是主要的因素.
-
心脏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5例的护理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中,已成为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1].但介入治疗中存在一些并发症,血管迷走反射(vasovagal veactions,VVRs)就是其中较少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2].我科2006年6月~2009年6月通过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术共致VVRs 25例并成功抢救.现报道如下.
-
灌肠导致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护理体会
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是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1]。患者有头晕、胸闷、乏力、心悸、出汗、呕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弱、心率慢等症状。我科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共灌肠500余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4例,其中1例较严重,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冠心病介人诊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时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近两年我科所并发的4例血管迷走反射病人的护理过程回顾,总结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病人经积极处理.症状均迅速缓解,无一例死亡.结论: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加强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排尿护理、饮食指导及专业细心的病情观察,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
-
心脏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研究进展
心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心脏介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心脏介入术在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内容比较多,其中股动脉穿刺并置入鞘管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不过介入术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比如血管迷走反射(VVRS),严重时有可能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分析了经股动脉行心脏置入术后产生VVRS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浅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血管迷走反射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及早发现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此类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报道
随着介入治疗的日益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也普遍受到心内科医生的重视,但其中血管迷走反射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5%[1].若不紧急处理可发生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现就1例冠心病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较为典型的病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技术的不断开展,人们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常见并发症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症处理方法.但是对子宫动脉栓塞后临床上发生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如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血压下降、脉搏缓慢、胸闷、气短等,因发病迅速,且容易与低血糖反应、造影剂过敏反应相混淆,对其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00年11月~2003年11月,我院共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151例,现对开展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发生VVR的相关资料做如下分析.
-
冠状动脉造影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
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共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68例,19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8~66岁.2例发生在动脉穿刺前,12例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5例发生在拔鞘管压迫止血时.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头晕或神志改变[1],严重可意识丧失少数伴有气促、心悸、极度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