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变化的关系

    作者:胡彩虹;倪安民

    多种细胞因子可影响骨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诱导生成高浓度一氧化氮(NO),影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正常的功能与二者的动态平衡.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升高的一氧化氮加速骨吸收、促进骨溶解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后水平研究现状

    作者:张中成;刘志诚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目前研究认为有两方面内分泌功能障碍,即胰岛素(INS)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INSR).自1942年Himsworth和Kerr首先研究胰岛素敏感性以来,1970年Shen证实了NIDDM患者存在着严重的INSR,1988年Reaven提出著名的"X综合征"的概念,这些对NIDDM机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妥唐康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毕成;时娟

    目的研究妥唐康(复方葛根格列本脲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分为2组,妥唐康组44例,初始剂量为0.3g/次,1次/日,口服;格列本脲组51例,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日,口服;2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服药12周后测定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妥唐康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值明显下降[(2.4±0.3)mmol·L-1,(3.73±0.05)mmol·L-1和(1.58±0.04)%,均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0.8±0.3)mU·L-1,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13.4±2.3)mU·L-1,P<0.0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格列本脲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妥唐康组[分别为(37±4)mU·L-1与(34±4)mU·L-1,P<0.01].结论妥唐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较格列本脲有更强的胰外降糖作用.

  • 猕猴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艳静;叶华虎;邵军石

    目的为进一步克隆糖尿病基因、转基因和基因敲除进行基因治疗,以及应用自发性糖尿病猕猴模型开展糖尿病基因功能表达研究.方法从正常饲养猕猴种群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尿糖测试实验方法,筛选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结果和结论从100只老龄猕猴群中筛选出了3只糖耐量异常和尿糖阳性的自发性糖尿病猕猴.

  •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作者:洪丽莉;许冠荪;申国明;尹刚;刘向国;方正清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及其重要作用

    作者:杨霞;肖素红;周凯歌

    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能量食物摄入大量增加,而体能消耗则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中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则明显提高,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继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系统乃至全身感染等多种合并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老年人糖尿病多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即2型糖尿病.在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并发疾病及治疗效果等方面与青年患者相比,有发病慢、病情轻、症状不典型、疗效不显著等特点.针对上述情况,现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及重要作用分述于下.

  •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疗法的健康教育

    作者:邱照芬;刘世美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80%~90%为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也不得不在某个时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口服会被消化和破坏,因而需要皮下注射.刚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时病人会感到不安和有顾虑,应鼓励病人把心中的恐惧和不安说出来,这将有助于病人解除顾虑.因此,对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我们应对病人进行有关胰岛素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作者:张敏;田浩明;陈树;董巍;周广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RBP4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成轻度组(IMT<1.0mm, 33例)和重度组(IMT≥1.0mm或存在硬化斑块, 21例),测定血清RBP4、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脂, 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IMT与RBP4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RBP4水平明显增高.血清RBP4与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T2DM患者中,血清RBP4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血清RBP4增加可望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

  •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作者:杨春梅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

  • 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分析

    作者:陈允真

    糖尿病(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状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情轻重及转归常与血糖增高的程度相一致.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机能减退,常合并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用药不当、运动和饮食不合理造成低血糖.现将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姚定国;罗苏生;倪海祥;魏佳萍;郑翠英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DMVC)及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治疗效应.方法 将98例DMV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葛根素(68例)、生理盐水(30例)治疗,并设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NDMVC)20例为对照组,也接受葛根素治疗.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三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TNF-α水平变化.结果 DMVC患者ET及TNF-α均高于NDMVC患者(P<0.05),ET及TNF-α呈正相关(r=0.69,r=73,P<0.01);DMVC患者经葛根素治疗后与治疗前ET及TNF-α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葛根素具有显著调节DMVC患者血浆ET、血清TNF-α水平的作用.

  • 赛立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韩德森

    从2003-2004年对52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赛立泰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

  •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4例临床分析

    作者:石焱;郑爱荣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约衰竭50%,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β细胞功能的逐渐下降是高血糖逐渐发展的驱动力,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解除高血糖毒性,减少β细胞负担,有利于血糖长期良好控制.而胰岛素泵能够模拟人体生理方式进行胰岛素输送,较少的胰岛素就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 C反应蛋白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玉华;周智广;宁洁;黄干;唐炜立;谭少珍;刘志文;何霞;熊斌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CCA-IMT,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170例病程1年以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CCA-IMT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1.16 mg/L的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分别高于其他3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低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直线相关(r=0.145,P=0.008);高血压病史、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强化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0.50 mg/L(0.01~6.63 mg/L)]较基线值[0.60mg/L(0.04~7.84 mg/L)]显著下降(P<0.01),而CCA-IMT[(0.70±0.21)mm]与基线值[(0.71±0.09)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IMT非进展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0.07 mg/L(-6.47~7.36 mg/L)]显著高于进展组患者[0.01 mg/L(-7.75~2.93 m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与CCA-IMT进展独立关联.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因素干预,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可预测CCA-IMT的进展.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作者:王滟;吴凯;郭惠琴;迟家敏;李慧;孙明晓;郭立新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4月糖尿病专科门诊的201名5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被调查的患者全部参加糖尿病教育大课堂,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按≥40分和<40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一般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人中有85人(42.3%)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分.伴发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以乏力、失眠、体重下降和便秘等躯体症状为多见,而重点反映情绪的情绪低落、委屈想哭、易激动等项次之.结论当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时,对控制血糖有不利的影响.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海鹰;蔡蓉;刘文斌;葛军;王宝珍;史京衡;史虹莉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体重等对尿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对538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血、留取晨尿,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血脂、HbA1c、晨尿白蛋白(Alb)、肌酐(Cr),计算Alb/Cr(mg/mmol),测量身高、体重、坐位血压.分别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177和361例)、肥胖和非肥胖组(181和357例)、高胆固醇组与正常胆固醇组(108和430例),分析血压、血脂、BMI 、HbA1c与尿Alb/Cr的关系.结果 Alb/Cr与收缩压、体重、BMI相关(P<0.01).高血压者的尿Alb/Cr值为(3.1±0. 5) mg/mmol,正常血压患者的尿Alb/Cr值为(1.7±0.2) mg/mmol,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高与血压正常患者的年龄为(64±5)岁与 (61±5)岁、 BMI为(26.2±3.1)与(23. 5±2.6)、血浆总胆固醇为 (6.0±1.7) mmol/L 与(4. 8±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5者Alb/Cr值为(2.7±0.5) mg/mmol,BMI<25者Alb/Cr值为(1.8±0.5 ) mg/mmo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胆固醇(5.9±2.9) mmol/L与(4.1±1.5) mmol/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胆固醇≥5.6 mmol/L者Alb/Cr值为(2.4±1.9) mg/mmol,<5.6 mmol/L者Alb/Cr值为(2.2±1.3) mg/mmol,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Alb/Cr值与高血压、肥胖等因素相关,是否受年龄、血脂等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高血压、肥胖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 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诊治临床路径的设计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作者:梁万年;曹红霞;路孝琴;彭小霞;刘民;杜雪平;周海虹;王海燕;李亚玉;庄晓明;李雅媛;侯武姿;戴秋颖;乌正赉

    目的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结果建立了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低血糖症患者专科诊疗路径、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专科诊疗路径.结论 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强调诊疗服务标准化的同时,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 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周海虹;杜雪平;钱宁;梁万年;曹红霞

    目的初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对开发研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进行评价,比较就诊情况、转归情况、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等.对22名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按照双向转诊临床路径从社区向复兴医院内分泌科病房转诊,并在出院后转回社区;对照组27例,为直接到复兴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出院后试验组患者再次就诊率21.4%,低于对照组的59.1%(P<0.01);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7.3±1.1,低于对照组的7.9±0.8(P<0.05);试验组就诊时间(6±15)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等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实施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向转诊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项目、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

  • 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志文;周智广;唐炜立;周启昌;刘玉华;周卫东;宁洁;陈小燕;谭宜;王志远;彭健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条件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观察156例年龄35~70岁、病程在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取以抗血小板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达标干预措施的2年中各代谢指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动态变化,比较强化干预2年后发生与未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间代谢控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经2年的综合强化干预,颈总动脉和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1年时的对应值(P<0.01);干预2年时,45例(28.8%)患者检出有血管内中膜厚度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于干预1年时的18例(11.5%,P<0.01);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干预1年时的对应值比较有升高趋势(P<0.01);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亦显著低于干预1年时(P<0.01).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可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8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使相对危险度减少59%,但随访2年时,年龄每增加10岁使相对危险度增加82%.结论 多因素强化干预并不能完全阻止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呈进展趋势,血糖、血脂亦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以及年龄是影响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采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分析

    作者:林寰东;胡予;吴丹;高鑫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代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状况以及组分数目的累积对血脂谱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可能原因.方法横断面观察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和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的代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组分和血脂谱进行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WHO,NCEP-ATPⅢ和CDS定义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73.9%、49.7%和52.9%.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4.8%、61.2%和54.8%.常见的代谢综合征组合中均包括血脂异常.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均显示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显著缩小.其中CDS标准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两种标准.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50%以上,且通常都伴有血脂异常,这种血脂异常表现为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血脂谱,即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的缩小.在中国人群中,CDS诊断标准能更客观地反映这种血脂谱的变化.

1055 条记录 8/53 页 « 12...567891011...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