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敏;李红;张哲

    目的 研究早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713例病程皆在10年之内的T2DM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大于40岁分为早发(EOD)和晚发组(LOD).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EO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与LOD组相比,EOD组吸烟者比例较高(29.2%vs 22.0%,P<0.01),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28.6%vs 13.1%,P<0.01),血糖(FPG及HbA1c)控制不佳者比例高(分别为80.8%vs 74.6%及77.3%vs 72.7%,均P<0.05),血TG(2.5±2.4mmol/L vs 1.9±1.5 mmol/L,P<0.01)及BMI(24.4kg/m2±4.6 kg/m2 vs 23.6 kg/m2±3.7 kg/m2,P<0.01)水平高.EOD组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高于LOD组(18.9%vs 10.7%,P<0.01).(2)EOD组患者的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大血管并发症,且早发患者的疼痛(10.6%vs 7.10%,P<0.05),感觉缺失(6.20%vs 2.80%,P<0.01),腹泻(6.00%vs 3.70%,P<0.05)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早期肾病发生率(13.00%vs8.00%,P<0.01)高于LO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高血压、吸烟、阳性家族史、高TG血症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EOD患者表现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相对易早期并发各种微血管、神经的损害,而晚发T2DM患者更易并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大血管病变.多因素综合防治策略是防治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分析

    作者:李延兵;朱大龙;田浩明;时立新;罗佐杰;严励;曾龙驿;周智广;杨立勇;刘娟;李明;翁建平

    目的 了解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方法 检测35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原,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AIR)及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 糖尿病患者AUC较正常者明显减低(834.2 pmol/L vs 7934.7 pmol/L,中位数,P<0.001);AIR缺失(-33.7 pmol/L vs 6962.0 pmol/L,P<0.001).分层分析显示当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时其AIR即明显减弱(317.3 pmol/L),大于9.0 mmol/L时消失.糖尿病患者Homa β约为正常者的30%(3.7±0.9 vs 5.9±0.9,P<0.001),空腹胰岛素原(PI)及其与胰岛素比值(PI/I)显著升高(22.6 pmol/L±14.7 pmol/L vs 11.5 pmol/L±7.1 pmol/L,P<0.001;30.1%±20.5%vs12.1%±9.6%,P<0.001).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AIR缺失和AUC显著下降,Homa β明显降低,以及胰岛素分泌质量下降.

  • APPL1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的相关性

    作者:方启晨;贾伟平;高非;张蓉;胡承;王从容;王琛;马晓静;陆俊茜;徐靖;陈红专;项坤三

    目的 观察APP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 590例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中国人,糖耐量正常(NGT)者358名,2型糖尿病(T2DM)者232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rs3806622、rs4640525基因型.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臀围和股围.测定空腹血脂谱、空腹及糖负荷后2 h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 不论在NGT组还是T2DM组,其BMI>25 kg/m2与BMI≥25 kg/m2亚组间rs3806622、rs4640525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腰围亚组问rs3806622、rs464052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围值高者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0.084,W<90 cm(0.022)],OR值分别为2.26(95%可信区间1.05~4.86)和4.13(95%可信区间1.21~14.09);经年龄、性别、BMI校正后,T2DM组rs3806622、rs4640525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者均较非携带G等位基因者腰围值高(P<0.05);相关因素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BMI及rs4640525均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 APPL1基因SNP(rs3806622和rs4640525)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相关.

  • 糖尿病的家庭调养

    作者:战雅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称为"消渴",在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本病.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两种.前者多发于青少年,病情较重,后者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及老年人,病情较轻.本病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肺结核、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系统病变等并发症.

  • 从"基因"角度认识2型糖尿病

    作者:刘振玉

    2型糖尿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上,高发年龄群在50岁左右.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接近正常或正常,因多种综合因素造成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相对不足或不协调,由此而引起体内血糖浓度不正常的病状.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易感性外,还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理方面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关注.根据糖尿病遗传理论的新研究进展,以下几点都和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 混合食物对糖尿病病人和健康人餐后血糖和C肽的影响

    作者:王丹;梁奕铨;斌杰

    目的探讨A、B两种谷豆混合食物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和健康人餐后血糖和C肽的影响.方法 30名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每组10人,A、B组为NIDDM病人组,C组为健康人对照组;试验分2天进行,第1天3组均以馒头为早餐,第2天A组早餐为混合食物A,B组与C组早餐为混合食物B;馒头和混合食物A、B均含50 g碳水化物,总能量分别是979.21 kJ、1 145.45 kJ、1 515.84 kJ,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的能量比例(%)分别为11.78、2.84、85.38和22.68、4.50、72.84和21.41、23.38、55.21;观察餐后3 h血糖和C肽变化.结果 1.三组餐后血糖、C肽峰值显著低于馒头,血糖反应增值面积有显著性差异,以C组低,A组高;2.A、B两组C肽曲线增值面积显著低于C组;3.A、B、C三组血糖、C肽指数分别为67、99,57、97和53、69;4.B、C组血糖指数显著低于A组,C组的C肽指数明显低于A、B组.结论谷豆混合食物稳定餐后血糖水平的作用强于馒头;能量是否能满足机体需要影响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水平;混合食物B在NIDDM病人和健康人中的血糖指数相似,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是一种较理想的早餐或主食.

  •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关系

    作者:张艳玲;李英;顾连方;张进贵;赵渭滨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DN)病情进展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了92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NIDDM患者的ACE基因型.结果:随着DN蛋白尿程度加重,DD型频率逐渐增高(微白蛋白尿期17%,显性蛋白尿期25%,肾功能不全期46%),而II型频率逐渐下降(在3组分别为33%、29%和8%),DI型在3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在肾功能不全期组,DD型频率(46%)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期组(20%),II型频率(8%)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期组(32%),DI型频率在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D型NIDDM患者发生DN后,病情进展较快,DD型是DN恶化的促进因素;II型为保护性因素.

  • 血和尿Ⅳ型胶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赵明;张秀泉;田凤石;绳建敏;张岩;王培元;王金良

    目的:探讨血和尿Ⅳ型胶原(ⅣC)含量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中的变化及对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3例病史5年以上、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均在正常范围内的NIDDM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血和尿中ⅣC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UA)含量,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及检测阳性率.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和尿中ⅣC阳性率(分别为78.79%和100.00%)及其含量[血ⅣC(160.20±66.01)μg/L,尿ⅣC(67.35±8.31)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6.67%、(61.78±29.26)μg/L和(2.26±2.36)μg/L],P均<0.01.且糖尿病患者尿ⅣC检测阳性率(100.00%)明显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18.18%,P<0.01),其含量变化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892 4,P<0.01).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血、尿ⅣC,尤其是尿ⅣC较尿UA测定对DN更具早期诊断价值;ⅣC是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预警指标之一.

  • 葛根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作者:韩会民;王树国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对血脂、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IR的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及葛根素组(40例).两组常规基础治疗相同;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糖、血脂、胰岛素、纤溶指标.同时选择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DM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升高.FINS和ISI与血脂、纤溶指标存在高度线性相关.②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TC、TG、LDL-C、PAI-1均明显下降(P均<0.01),HDL-C、ISI均明显增高(P均<0.01);FINS与TC、TG、IDL-C、PAI-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ISI与TC、TG、LDL-C、PAl-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素能够改善2型DM患者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血脂、纤溶功能异常.

  • 更年期女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燕义太;聂玉清;李新民;张铁汉;贺志安;郭萍;梁爱华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0例40~60岁更年期女性NIDDM患者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与26例同年龄段正常更年期妇女进行对比.结果:NIDDM患者组E2和T均较正常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2和P<0.05);NIDDM患者组中伴有微血管并发症者的E2和E2/T较无微血管并发症者更为降低(P<0.05和P<0.02);而FSH和LH在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更年期女性NIDDM患者性激素失调可能是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或促成因素之一.

  •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谷峰;尤健;张熙曾

    自1993年1月至1999年8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46~79岁,平均64.5岁.食管癌38例,贲门癌25例.入院时已确诊糖尿病者29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Ⅰ型)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28例.入院时无糖尿病病史者34例,占54%.术前生化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升高而诊为并存糖尿病者30例,术前漏诊而术后确诊糖尿病者4例.糖尿病病史长22年,合并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21例.手术切除率为100%.

  • 培养的蘑菇属真菌Agaricus blazei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胰β细胞数减少的改善作用/多毛木贼地上部分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

  • 饮食新知五则

    作者:王增

    吃仙人掌能有效降血糖墨西哥科研人员发现,经常食用仙人掌,可避免人体内积累过多的葡萄糖,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禁食几小时后,食用焙热的仙人掌茎,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改善体内利用胰岛素的效能,促使葡萄糖从血液进入到人体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式能量.由于仙人掌中含较多的营养成分,又是低脂肪、低糖食品,因而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理想400毫克的EPA和DHA.

  • 防病治病饮食须知(一)糖尿病的饮食

    作者:王晓峰;黄国伟

    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常见内分泌疾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和继发性糖尿病三型.饮食治疗对任何类型糖尿病都是行之有效的、基本的治疗手段.经饮食控制和调节,轻型患者甚至不需用药血糖、尿糖即可恢复正常,中、重型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可减少用药,减轻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 老年糖尿病病人慎用降糖灵

    作者:邵娟

    老年糖尿病人不宜服用降糖灵.老年糖尿病以非胰岛素依赖型(即Ⅱ型)多见,治疗以饮食控制为主,口服降糖药治疗为辅,在合并急慢性感染、心脑血管疾患或外科手术时,亦需用胰岛素治疗.

  • 仙人掌可药可食

    作者:汪志铮

    在美国,仙人掌被认为是“大自然里完美的食物”,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仙人掌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不仅能帮助肝脏解除毒素,而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一项医学临床试验表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饮用仙人掌果实的果汁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明显下降。在墨西哥民间也有谚语“一天一片仙人掌,年龄不随时间长”。仙人掌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白天气孔半闭,吸收有害气体,晚上气孔张开,放出氧气,能使空气得到净化,并能释放负离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被人们誉为“绿色空气过滤器”。仙人掌是当今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好、也是理想的植物。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赵伟;张宏;于佩;夏建华;郭艳;王家弛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双下肢血流动力障碍影响的探讨

    作者:谢云;张宏;周莹;靳建鸣;李慎果

    目的:观察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95例伴有或不伴有双下肢血流动力障碍(ASO)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定量测定,及双下肢动脉管径等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伴ASO组与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仅有纤维蛋白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对糖尿病伴发的双下肢血管病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 血清ICA、GAD抗体检测对LADA病人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郭宁;黄建伟;张卫平;陈蕴清;孙式妍;张国英

    目的:研究血清ICA、GAD抗体检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中成人缓慢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19例2型糖尿病人血清ICA,GAD抗体,体重指数,血糖,胰岛素(INS),C-肽(C-P)分泌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ICA.GAD抗体阳性率为33%.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及INS.C-P分泌水平(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型糖尿病人中LADA病人可能占比例较高.(2)LADA病人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ICA.GAD抗体检测在其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生长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控制中的意义初探

    作者:臧贵明;张昭馥;费宇行;王洪瑛;王春;曹悦鞍;张肇康;赵云涛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长素的变化,并探讨生长素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4例正常人血浆生长素、生长激素浓度,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生长素水平(141.8±25.4)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0.8±21.5)μg/L(P<0.05),生长激素水平(3.2±0.7)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0.3)μg/L(P<0.05),血浆生长素水平与生长激素、血糖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生长素浓度增高,可能引起血浆生长激素增高,进而引起血糖增高,生长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1055 条记录 10/53 页 « 12...78910111213...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