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学亮;万于华;刘晓明;喻秋平;喻本桐;代佳佳

    目的 研究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 000 U,另1 000 U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监测2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 min(T3)、CPB后1 h(T4)的Hb、PLT、PT、APTT、D-dimer;记录术后1、3、6 h心包纵隔引流量(mL).结果 Hb、PLT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T、APTT值血凝酶组值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或P<0.05);D-dimer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心包纵隔引流量2组术后1 h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 h血凝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结论 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 血液保护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岑光旅;覃羽华

    本文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血液保护目的和意义的阐述,为临床血液保护相关制度的制定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临床围手术期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 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傅惟定;张蔚;姜磊;唐嘉忠;沈佳;朱德明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8例(肺动脉瓣闭锁3例、三尖瓣闭锁1例、单心室5例、右室双出口5例、大血管错位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行Fontan术.一期姑息手术(Glenn和Hemi-Fontan)10例,二期根治手术(侧遂道和外管道)8例.结果 因术后低心排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余除血红蛋白尿2例外,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结论 自体放血、二期常规股动静脉插管准备和转流技术是Fontan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管理技术的关键.

  • 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傅惟定;张蔚;郭铮;姜磊;唐嘉忠;沈佳;朱德明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76例肺动脉瓣闭锁、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大血管错位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行二期根治术.结果 死亡7例,其中低心排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体外循环气体遁入1例;余69例除血红蛋白尿6例外,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结论 自体放血、常规股动静脉插管准备和转流技术是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管理技术的关键.

  • 不同模式血液保护措施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应平;王兰英;陈勇;胡衍辉;邓福谋;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模式的血液保护措施,探讨临床实践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行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抗纤溶组(A组)、自体血回收组(R组)、急性等容稀释组(D组)、自体血液回收+抗纤溶+急性等容稀释(F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人群特征、手术特征、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有无输血反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d CD3+、CD4+、CD8+、PT、APTT、ACT、PLT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A、R、D、F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F组出血量少,与A、R、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F 3组自体血输注量输注量较A组明显增多,血浆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 C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四组明显增多(P<0.05)。5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d血小板计数(PLT)较术前要明显减少,C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术前要明显减少(P<0.05)。 A、R、D、F四组CD3+、CD4+计数术后第1d较C高(P<0.05)。结论氨甲环酸抗纤溶、自体血液回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对减少临床失血及异体血、血制品的输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会收到更安全、有效的效果。

  • 心脏直视手术省血技术综合应用

    作者:程功文;王一明;马西淼;徐建军;朱华;胡大仁

    目的 探讨省血技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 选择2000年7月~2003年2月心脏瓣膜直视手术的回顾性病例80例为A组(对照组1),选择21304.年3月~2007年6月瓣膜直视手术病例160例,随机分两组,单纯精确手术操作、仔细止血、加用或不用止血药病例80例为B组(对照组2).省血技术综合应用病例80例为C组(实验组).监测3组病人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出院前1d HCT及相关临床记录(包括体外循环灌注温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电解质,pH,凝血分析,术后病人转归等).结果 A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812±196ml,术后24h引流量622±124ml,引流总量822±106ml;B组: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0±113ml,术后24h引流量305±138ml,引流总量398±126ml;C组:围手术期平均片{血量376±105ml,术后24b引流量200ml以下.引流总量346±108ml,C组和B组围手术期输血总量、24h引流及引流总量少于A组(P<0.01);C组围手术期输血量、24h引流及引流总少于B组(P<0.05).结论 省血技术综合应用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输血量.

  • 不同剂量抑肽酶的血液保护作用

    作者:陈干;万于华;饶华庚;王勤;余翠莲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CP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连续观察2004年1~4月CPB手术病例,术前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和凝血酶元活动度(PT%).筛选术前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61个病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3~76岁,体重11~80kg;双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10例,法乐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其它10例.按术中抑肽酶不同用量,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不加抑肽酶(n=10);B组抑肽酶≤150万u(n=24);C组抑肽酶≥200万u(n=27).监测CPB中ACT变化,记录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全组无过敏反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PB时间,术前ACT1、术中ACT2,肝素总量、鱼精蛋白总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A、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C组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 CPB中大剂量抑肽酶有较好的血液保护作用,减少术后出血.而当抑肽酶剂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

  • 血液保护与免疫功能

    作者:张义伟;徐峰

    血液保护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或者联合应用各种技术保护和保存血液,以达到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的目的[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免疫监控能力降低和免疫功能的抑制,麻醉、手术和术中异体输血又加重免疫功能的抑制,使术后感染和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机会增加.近年来,临床用血量日益增长,而血源有限.临床上采用围术期自体输血、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措施来减少出血、减少异体输血和避免异体输血所带来的并发症.现就血液保护措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血液保护 免疫
  •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洁;陈晓勇;朱锦宇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如今被应用的日益广泛,但是该手术围手术期常常会有大量出血而严重影响术后恢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作为近年来许多学科纷纷采用的安全有效的止血剂,在国内外诸多研究中被证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也能安全有效的减少出血,从而减少输血率.本文拟对TKA围手术期使用TXA的血液保护机制、有效性、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机等加以综述.

  •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和节约用血

    作者:王世端

    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甚至产生致命的后果,异体输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问题更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血液保护,节约用血,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输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现代输血技术及相应设备的不断更新,对以往的常规输血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质疑,产生了更加科学的输血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

  •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骆喜宝;王菲;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朱玉民;翟庶文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在切开脑膜行颅内操作时采用硝普钠行CH,0.1%硝普钠4~5 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60 mm Hg,关闭脑膜后终止CH.A组在CH基础上应用TA,切开皮肤前给予TA 10 mg/kg静脉注射,之后TA 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降压前(T2)、降压后30 min(T3)、停止降压30 min(T4)、术毕(T5),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用罗氏Cobas b123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动脉血气[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碱剩余(BE)]、血电解质(K+、Na+、Cl-、Ca2+).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CVP、HR、SPO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内T2、T3、T4 MAP与T1比较均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和组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在T2、T3、T4、T5时与T1比较均降低(P均<0.05),在T5时A组Hb、HCT大于B组(P均<0.05).两组组间、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联合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影响不大,且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 术中血液保护对肿瘤患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中利;戴丽;李传翔;余雷;唐时荣

    异体输血对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1],因此,避免或减少肿瘤患者术中异体输血,对降低术中肿瘤转移、术后肿瘤复发及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祥德;宋祥勇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及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 ①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液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②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P<0.01),PLT无显著变化.③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可显著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

    作者:王玺胜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1998~2003年的132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流温度、停跳液使用情况、术后呼吸机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和IABP使用的情况.结果:132例患者平均搭桥3.2支,体外循环时间63~213min,平均13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9~148min,平均52min.4:1(血:晶体液)含血停跳液温-冷-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较好地保护了心肌.应用抑肽酶和乌司他丁,更好地做好血液保护和心肌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救治低心排患者时起到重要而有效的作用.结论:含血停跳液温-冷-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法,充分的血液保护对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俯卧位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育红;刘秋荣;范珂;崔明珠

    目的:观察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和术中控制性降压对血液的保护作用,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且俯卧位手术的全麻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联合组: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对照组:单纯控制性降压组.手术开始前输血浆代用品贺斯(羟乙基淀粉注射液)20 mL/kg和林格氏液20 mL/kg,速率50 mL/min,术中采用微量泵输注硝普钠实施控制性降压,输注速率为0.5~0.6 μg/(kg·min),控制平均动脉压(MAP)在55~65 mmHg.结果:联合组实际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节血效果和改善微循环,并且对机体的血液动力学、凝血功能、心功能及氧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 微创、正中切口在间隔缺损修补中的血液保护对比研究

    作者:田振宇;乔晨晖

    目的近年,尽管许多血液保护技术及药物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失血和输血却总是依然存在.我们假设微创切口能够减少青春期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失血和输血.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连续的、接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42名青春期患者,27例胸部正中切口,15例胸部前外侧切口,即右侧腋下胸部小切口(经肋间隙).为了评估微创切口对于减少失血及输血的功效,就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及输血几率等做了对比.结果15例胸部前外侧切口中有2例输血,27例胸部正中切口中有13例输血(P<0.05).胸部前外侧切口术后引流量(215.93±188.62)ml,低于胸部正中切口(471.85±423.14)ml(P<0.05).胸部前外侧切口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7.20±6.18)h,低于胸部正中切口(35.96±14.58)h(P<0.05).结论微创切口能够明显地减少青春期先天性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的失血和输血.

  • 106例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术体会

    作者:张成立;张蝶;刘建;徐洪耀;贾奎

    目的:探讨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87年至今共106例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和技术特征.结果:全组共用机械瓣138枚(st.jude双叶瓣64枚,国产兰州瓣74枚);单瓣74例,其中二尖瓣置换51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三尖瓣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32例;同时行左房附壁血栓清除23例;用Devega环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1例主动脉瓣环根部扩大植入机械瓣.结论:规范的技术操作、术中血液保护、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血液保护技术用于肿瘤根治手术386例观察

    作者:张玉琴;郭志强;冯巍;焦青玲;职会新

    目的:观察血液保护技术(AHH及控制性降压)对肿瘤病人的血液动力学、血液成分、凝血功能、术中出血等的影响,探讨血液保护技术在肿瘤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和控制性降压,术中持续观察ECG、SpO2、Bp、HR、MAP、CVP、PETCO2及尿量;AHH前、后和术毕测定Hb、Hct、PC、PT、TT、APTTF和FG,称重法测定术中失血量.结果:所有病人ECG、SpO2、PETCO2术前、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BP、HR、MAP术中基本稳定;CVP于AHH后轻度升高,但与AHH前对比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AHH后Hb、Hct显著降低(P<0.01);AHH后尿量明显增多(P<0.01).手术前后Hb、Hct、PC、PT、TT、APTT及FG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术后无异体血液输入.结论:血液保护技术用于肿瘤根治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异体输血,从而避免了异体输血对肿瘤病人的不良免疫效应.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如阳;张卫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相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减少污染机会,能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且具有血液保护功能,是等容量血液稀释较好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实施、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 控制性降压与血液稀释的联合应用

    作者:田丹丹;孙瑞广

    为减少手术出血和异体输血,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二者联合应用的生理学基础、方法、节约用血效果及对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影响.

300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