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德军;张国辉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8 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 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19例急救分析

    作者:黎明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SCA)的急救措施.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19例患者的心肺复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通过即刻电除颤窦性心律都得到恢复,痊愈6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0.0%,未行电除颤的9例病患,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实施电除颤在急性心肌梗致心跳骤停抢救中是关键的步骤.

  • 缩宫素致心跳骤停1例

    作者:李国建;陈建江

    笔者近日救治缩宫素致心跳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71kg.术前诊断"G2P1,孕39+4,脐绕颈1周,胎膜早破,临产",拟定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期及术前检查ECG示窦性心律,血常规示中度贫血,HGB 84 g/L,妊娠期无心悸、胸闷、下肢水肿及仰卧综合征,既往无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史.

  • 早期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曹志宇

    目的 分析电除颤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的6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0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B组34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所有病例均选择非同步直流电双向波200J电击除颤.结果 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的30例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46.66%,26例除颤有效,有效率86.67%;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的34例中,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14.71%,除颤有效13例,有效率38.24 %.两组相比复苏成功率提高31.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颤有效率提高48.4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确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及早给予心脏电除颤,并配合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快速气管插管、合理复苏药物应用,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有决定性意义.

  • 电除颤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电风暴的临床体会

    作者:程守廉

    急性心肌梗死致电风暴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当患者处于电风暴发作期时,必须及时进行电除颤,以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若除颤不及时,患者极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心搏骤停.作者在临床中采用电除颤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电风暴患者1例.电风暴的救治主要包括发作期的抢救、稳定期的治疗及病因诱因的治疗.电除颤具有作用快、疗效高、简便和比较安全的特点.

  • 心脏电复律

    作者:张文武

    心脏电复律是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心肌各部分在瞬间同时除极,以终止异位心律,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它是药物与人工心脏起搏以外的治疗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另一方法,具有作用快、疗效高、比较安全与简便的特点,但它不能防止心律失常的复发.该方法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VF),故称为电除颤,后来进一步用于纠正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故称为电复律.又通称心脏电休克.

  • 基层医院实施院前急救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李东华;马劲光;范玉英;龚锦强;刘志成;郑锦源

    在实施院前急救干预前后比较,目击者呼叫"120"电话个数、救护车出诊车次增加,气管插管、电除颤操作增加,呼叫至到达间期缩短,现场复苏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院前急救病种比例发生变化.

  • 心脏电除颤发展史

    作者:何庆;万智

    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危机病患有效的方法,心脏电除颤是近几十年来有关心肺复苏中大进步之一.研究发现,心脏电除颤带来的复苏成功率更胜于徒手心肺复苏、药物等,电除颤技术已是基本和重要的急救手段,正是有了电击除颤的发展,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电除颤发展史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成功范例,是医生、生物与生理学家和工程师通力合作的结晶.今天,美国心脏病协会等国际组织认可了"早期除颤"作为标准治疗概念,除颤也成为一项基本生命支持的措施.但电除颤技术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前面路还很长.也许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学习和感悟,进一步完善电除颤技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关键词: 电除颤 历史
  • 心肺复苏术的历史回顾

    作者:付德明;郑建中;郭政;吕吉元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手段,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心脏按压、除颤和起搏等几个方面.对上述每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的学术背景、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有助于总结蕴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规律.从而把握心肺复苏术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现代心肺复苏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心肺复苏术.

  • 心源性猝死的无创性评价(一)

    作者:杨新春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h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则称为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 CardioServ型除颤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作者:赵达明

    美国GE公司CardioServ型除颤监护仪(以下简称"CardioServ")是集电除颤与心电监护于一体的多功能除颤仪,不仅可以用于同步或非同步电除颤,而且还能够进行心电监护以及经皮心脏起搏.该仪器具有轻便、便携的特点,不仅用于医院,还可用于院前急救或配备于救护车上使用.

  • 普美康Defi-B型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

    作者:祁震;赵达明

    普美康Defi-B型除颤仪(以下简称"Defi-B"),是德国生产的体外除颤仪,专门用于体外非同步电除颤,其适应证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Defi-B由机身、电极板和电源线等3部分组成,具有便携和使用不受交流电源限制的特点,不但可以用于院内急救,而且还可用于野外现场急救或随救护车配载.Defi-B属于基层部队医疗机构配置的主力机型[1].

  • 电除颤技术及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赵达明;祁震

    目的:研究电除颤技术及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在复习电除颤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能量选择:结合"共识",确定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初期电除颤采用单相波技术,但近年单相波技术呈现被双相波取代的趋势.双相波技术包括双相切角指数波型和双相方渡型.电除颤所需能量因波型而异,即单相渡除颤选择较高的能量,双相渡选择较低的能量.双相波除颤具有心肌损伤小与成功率高的优势,在可除颤性心脏骤停的急救中,推荐"1次电击+5组心肺复苏"方案.结论:电除颤技术以单相波与双相波为代表,后者优于前者.根据现代急救理念,电除颤必须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

  • 胞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张天平;葛在吉;冯淑华;梁延成;姜红涛;张阿巍;赵会斌

    1982年开始,我们采用一种自创的新复苏法--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external cardiopulmonary compression resuscitation,ECPC)抢救心性猝死46例,16例心脏复跳(34.8%),9例存活(19.6%).近2年另13例与电除颤相配合治疗者5例存活(38.5%),其中2例压胸15分钟,1例压胸49分钟心脏复跳而复活.现报告如下.

  • 不同指南指导下成功心肺脑复苏49例回顾分析

    作者:李百强;孙海晨;钱晓明;邵旦兵;刘红梅;聂时南;唐文杰;许宝华;吴学豪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的脑死亡.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之中.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并分别于1980、1986、1992年进行了3次修订.2000年AHA联合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表了第一个国际性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 CPR中的心电节律识别

    作者:胡莹莹;徐军;于学忠

    由于胸外按压造成的干扰波会影响自动体外除颤仪对心搏骤停(CA)患者心电节律的判断,故判断心电节律时需要中断胸外按压.然而反复中断按压会影响心肺复苏(CPR)质量,进而影响CA患者的预后.为了提高CPR质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准确电除颤,研究者们通过基于干扰混杂心电图数据、以及基于CA患者CPR过程中记录CA数据的不同滤波方法进行了心电节律识别研究.本文对CPR过程中心电节律的识别研究,包括干扰波的来源、干扰波的特征、节律识别的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如何提高心电节律识别的准确率奠定基础.

  • 胺碘酮、利多卡因用于治疗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作者:罗红敏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被用于院外电除颤无效的心搏骤停(CA)患者〔心室纤颤(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但其有效性尚未被证实。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旨在评估在标准心肺复苏(CPR)基础上静脉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对非创伤性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电除颤无效的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受试者来自10个北美研究中心,患者至少接受过1次电除颤并建立了血管通路。主要评价指标为存活出院;次要终点指标为良好神经功能的存活率。结果显示:3?02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胺碘酮组(974例)、利多卡因组(993例)或安慰剂组(1?059例),3组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4.4%、23.7%和21.0%。胺碘酮与安慰剂组的存活率差值为3.4%〔95%可信区间(95%CI)=-0.4~7.0,P=0.08〕,利多卡因组与安慰剂组的存活率差值为2.7%(95%CI=-1.0~6.3,P=0.16),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的存活率差值为0.7%(95%CI=-3.2~4.7,P=0.70)。3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相似。治疗效果的异质性与CA患者是否被目击相关(P=0.05)。在有目击者的CA患者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的存活率高于安慰剂组;但在无目击者的CA患者中,无上述相关性。与利多卡因组和安慰剂组相比,胺碘酮组需要放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更多。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与安慰剂相比,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治疗电除颤无效的OHCA患者无显著的额外生存获益,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 应掌握现代复苏时药物应用的原则

    作者:李春盛

    在心肺复苏(CPR)中,合理地选择和恰到好处地应用药物,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复苏时药物应用的作用和目标是:有利于提高器官的血液灌注;有利于电除颤;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再发生;在极度心动过缓或停搏的患者增加心肌和传导组织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纠正由心脏停搏导致的代谢紊乱;保护脑组织.掌握复苏时药物应用的原则是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 氯化钾对心室纤颤大鼠心肺复苏 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叶桂;李诺;石佳欣;谭小风;覃涛;谢露;陈蒙华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时提高血钾浓度是否有助于心室纤颤(室颤)大鼠转复为窦性心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电刺激诱导出持续性室颤的雄性SD大鼠分成两组,于电刺激开始5min分别经股静脉注射0.8mL/kg的2.5%氯化钾溶液(KCl组,n=9)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n=9),随即行常规CPR,比较两组动物的心电变化特点以及电除颤的影响。结果在CPR过程中,与NS组比较,KCl组室颤自动复律率动物数增加(只:2比1,P=1.000),电除颤成功动物数增加(只:7比3,P=0.026),除颤次数减少(次:1.60±0.79比2.70±0.58,P=0.064),累积电除颤能量降低(J:4.00±3.00比8.30±2.89,P=0.068),自主循环恢复(ROSC)动物数增多(只:9比4,P=0.029),ROSC时间缩短(s:265.10±134.58比421.30±162.06,P=0.096)。在CPR开始时,两组均表现为细颤波形(振幅<0.5mV);CPR3min时KCl组室颤振幅明显高于NS组(mV:0.92±0.16比0.67±0.23,P=0.030);随复苏时间延长,未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动物室颤振幅再度逐渐减小,至CPR7min时, KCl组和NS组表现为细颤的动物分别为0只和5只。结论提高室颤大鼠血钾浓度有助于升高室颤振幅,促进持续性室颤的自动复律,增加电除颤的成功率,降低电除颤所需的能量。

  • 第28例——心脏猝死的院前急救方法(Internet网上病例讨论)

    作者:沈洪;冯丽洁

    沈洪医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shenhong@em120.com)  心脏猝死是院前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外有调查,各种设施完备的大城市中心脏猝死抢救存活率不足5%,条件有限的小城市反而可取得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救治成功率达15%~35%的良好业绩。由于院前心脏猝死的80%以上的患者死于突发心室颤动(VF),因而,从VF发生到能够终止VF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长短,可谓为关键的要素。采用什么方法来不断提高院前心脏猝死的抢救存活率,应该是院前心脏猝死急救努力的方向。冯丽洁医生:急救快车网站编辑、主治医师(fenglj@em120.com)  提供2例常州急救中心应用自动体外除颤抢救院前心脏猝死病例:  例1.患者男,60岁,工人。既往有高血压史7年,常服降压药。晚22:30许发病,患者洗浴后坐在靠背椅上纳凉,家人突闻其发出异样鼾声,呼之不应,即求救120急救中心。随后2~3分钟家人见其小便失禁,鼾声渐止,面色紫绀。约10分钟急救人员赶到。检查:意识不清,双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无心跳,血压0。心电图(ECG)示VF。抢救经过:经口气管插管,用简易气囊呼吸器行呼吸支持,频率20次/min。紧接着用心脏泵行胸外按压,频率80~100次/min。建立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1 mg,连接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LIFEPAK 500),监护分析示心律失常。分别行电除颤3次,后心跳恢复,心率94次/min,血压17/11 kPa(1 kPa=7.5 mmHg),恢复自主呼吸,频率18次/min。转送医院急诊科后检查,心率105次/min,窦性节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血压18/10 kPa,自主呼吸20次/min,意识仍不清。继续行脑复苏及保护治疗。临床诊断:VF,心跳呼吸骤停。

255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