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病证结合研究现状及思路

    作者:张敏州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提高AMI的防治水平,成为卫生医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的里程碑,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再灌注治疗后也产生了新的治疗难题和困惑,如并发的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室重构、再狭窄等.再灌注带来了生机,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且亟待解决.再灌注治疗侧重于冠脉局部病变的干预,术后可诱发斑块不稳定和血小板、凝血系统激活,中医药则善于从患者整体调节,二者互相补充,有机结合,将为AMI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如何实现AMI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是降低AMI病死率,改善AMI患者心功能,提高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黄芪皂甙Ⅳ在C57BL/6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崔丽芳;宋艳;顾海东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Ⅳ对C57BL/6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24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阴性治疗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组(IA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的方法制作.四组小鼠均分离双侧肾动脉,C组: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S组:尾静脉给予黄芪皂甙Ⅳ(2mg/kg);I组:夹闭双层肾动脉,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IA组:夹闭双侧肾动脉,尾静脉给予黄芪皂甙Ⅳ(2mg/kg).生理盐水和黄芪皂甙Ⅳ每天1次,连续给予7天.用肾功能检测、组织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PU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结果:与C组、S组比较,I组小鼠血清BUN、Scr、炎症因子TNF-α、IL-6及肾组织中PUMA均明显升高(P<0.05);经黄芪皂甙Ⅳ预处理,与I组比较,IA组中小鼠血清中BUN、Scr、炎症因子TNF-α、IL-6及肾组织中PUMA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Ⅳ通过阻止PUMA上调和TNF-α、IL-6的表达来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红花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松;陈萌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血清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RIR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RIRI模型组和红花注射液剂量组(150 mg/kg),每天免疫球蛋白给药1次,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肌酐(Cr)和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等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BUN、MDA、ICAM-1明显升高,GSH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大鼠血清Cr、BUN、MDA、ICAM-1明显降低,GSH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的激活,减少血清ICAM-1水平,从而发挥对RIRI的保护作用.

  • 葛根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韩迪

    目的:探讨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①、②组均术前10周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容量同③、④组葛根素注射液),每天注射一次,术前用20%乌拉坦1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其中①组仅分离肝脏周围韧带不阻断入肝血流;②组麻醉后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左支,造成约70%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3h,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③、④组均术前10周开始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60mg/kg,每天注射一次,其中③组麻醉后操作同①组,④组麻醉后操作同②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Westem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P53蛋白。结果:④组血清ALT、AST、LDH、MDA低于②组,SOD和GSH高于②组(P均<0.05)。④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轻于②组,且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较②组减少(P均<0.05)。②、④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①、③组,且②组高于④组(P均<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 高灵敏orexin A放免法的建立及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应用

    作者:林季;颜光涛;郝秀华;张凯;王录焕;薛辉

    建立高灵敏orexin A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浆及下丘脑orexin A水平的影响.采用氯胺T法制备碘标记orexin A,抗原抗体反应采用平衡一步法,4℃温育24h后,经PR试剂分离结合和游离的标记抗原,并用该方法测量正常人、高血脂患者血浆orexin A水平及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及下丘脑组织中orexin A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orexin A标准曲线范围为21-2000pg/mL,低检出量为21p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30名正常人血浆orexin A水平为338.48±20.24pg/mL,30例高血脂患者为343.51±15.49pg/mL;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及不同损伤时间点orexin A的变化差异亦无显著性.本文提示orexin A RIA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人血浆、大鼠血浆和下丘脑组织orexin A的检测.

  • 细胞自噬水平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肺组织内变化及其作用

    作者:张俊;王家顺;郑志坤;范凯;乔新伟;王建军

    目的 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内自噬水平的变化和自噬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 h再灌注0、2、6 和24 h组,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安慰剂分别预处理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2 h组大鼠,HE染色和血气分析检测肺组织损伤程度.结果 LC3-Ⅱ/Actin比值在缺血1h时即有升高,再灌注2~6h达高峰(P<0.01),再灌注24 h恢复至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主要在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观察到自噬体.3-MA预处理降低肺组织损伤评分,升高血氧分压,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0.05).结果证实,肺缺血及再灌注诱发肺组织呼吸膜细胞自噬激活,3-MA预处理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细胞自噬可能是肺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加重损伤的因素.

  • 苦参素降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贾昌盛;孙建军;李美德;黎金浓;陈瑞琦;曾明;廖联明

    目的 观察苦参素的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从抗氧化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双肾肾蒂夹闭45 min建立IRI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苦参素治疗组(oxymatrine+L/R).苦参素治疗组又分为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在缺血再灌注前,连续7d经腹腔注射.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苦参素对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确定优剂量;以优剂量干预用分光分析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组均能明显减轻肾脏IRI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改善肾功能.与I/R组相比,再灌注72 h后,MDA水平,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苦参素治疗组的CAT、T-SOD、GSH-Px活性改善明显(P<0.05).苦参素无体外抗氧化作用.结论 苦参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有关.

  • 磷酸肌酸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泡的数量

    作者:刘艺;徐卫娟;柯丽;李云桥;彭雯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白噬的能力.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 ~ 250 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磷酸肌酸钠(phosphocreatine,CP)干预组.其中CP组按4 mg/kg磷酸肌酸钠剂量于再灌注前经右股静脉注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自噬泡的发生和线粒体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 I/R组与sham组相比,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加重,自噬泡数量增多(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CP干预组可减轻I/R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自噬泡数量减少(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 <0.05);LC3-Ⅱ作为评价自噬强度的指标,I/R组与sham组相比,LC3-Ⅱ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CP与I/R组相比,该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磷酸肌酸通过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泡的数量,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二氧化硫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损伤作用

    作者:张素清;杜军保;金红芳;耿彬;李淑葵;张春雨;唐朝枢

    目的 观察二氧化硫(SO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心脏分为:I/R 组,SO2:组及天冬氨酸异羟肟酸(HDX)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MaeLab数据采集系统监测离体心脏功能.结果 SO2组心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I/R组(P<0.05,P<0.01);HDX组显著高于I/R组(P<0.05,P<0.01).SO2组冠脉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活性、肌红蛋白(Mb)含量及心肌丙二醛(MDA)、共轭双烯键(CD)含量及GOT活性显著高于VR组(P<0.05,P<0.01);HDX组冠脉流液中上述指标明显低于I/R组(P<0.05,P<0.01).SO2组心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HDX组心肌GSH含量显著高于I/R组(P<0.01).结论 SO2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心肌脂质过氧化及降低心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可能与SO2心肌损伤有关.

  • 延迟预适应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细胞凋亡

    作者:刘颖;聂咏梅;吴伟康

    目的 以SMAC和XIAP的表达变化为着眼点,探讨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抗心缺血再灌注(MI/R)后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 h,再灌1 h.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胞质SMAC及XIA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XIAP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1),XIA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1).结论 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机制与其阻碍SMAC自线粒体释放,从而保护XIAP对caspase家族的抑制密切相关.

  •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郭晋村;黄卫斌;王挹青;谢良地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Langendro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Western blot观测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信号传导通路阻滞剂干预下,左室舒张末压(LVEDP)、梗死面积、MMPs及胶原Ⅰ/Ⅲ表达的变化.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LVEDP[(19.8±0.2)mmHg vs (35.9±0.2)mmHg,IR组 vs EPO+IR组,P<0.05],减少梗死而积(35.26%±7.1% vs 62.70%±7.2%,EPO+IR组 vs IR组,P<0.0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MMP2及MMP9表达均显著升高,而TIMP-4则显著减低.外源性EPO可逆转MMPs的激活.此外EPO则可促进胶原Ⅲ、Ⅰ的表达,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MEK-Erk信号通路阻滞剂所阻断.结论 EPO通过MEK-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胶原Ⅰ/Ⅲ的合成,抑制MMPs的激活,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牛磺酸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呼吸酶系的影响

    作者:万福生;刘波;赵小曼;李金生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呼吸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 :牛磺酸保护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SOD及GSH·Px活力均较缺血再灌注损伤非保护组有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牛磺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SDH及CCO活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

  • 大鼠压疮早期的线粒体损伤

    作者:周岩;王晴;韩会;何宗泽;汪凤兰;邢凤梅

    目的 探讨大鼠压疮早期引起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trol组)大鼠不施压;实验组用特制压力装置对股薄肌处施压(170 mmHg)2 h,放松0.5 h为一个循环(1C),根据施压循环不同又分为3C、6C、9C和12C组.HE染色法观察受压肌肉组织的病变;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在受压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结果 各实验组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出现病理损伤并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中Bcl-2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5),于3C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Bax的表达逐渐增多(P<0.05),于12C组达到高峰;各实验组随着受压循环的增加肌纤维出现排列紊乱和溶解断裂,线粒体嵴消失及空泡变性等逐渐加重的病理损伤.结论 大鼠压疮早期发生了线粒体损伤并诱导了细胞凋亡.

  • 血红素氧合酶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华;卢佳怡;张雅洁;许继德;康弈飞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I/R组、Hemin组和ZnPP-IX组.采用夹闭大鼠左肺门3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观察各组HO-1活性,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湿干重比、伊文思蓝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变化.与sham组比较,I/R组和hemin组肺组织HO-1活性显著增高(P<0.01),ZnPP-IX组能取消hemin诱导的HO-1活性增高(P<0.01).光镜下可见I/R组和ZnPP-IX组肺组织水肿,部分动物肺泡腔中可见出血,并伴有局部肺不张,而hemin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Hemin组肺湿干重比、伊文思蓝含量、BALF中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和ZnPP-IX组,但仍高于sham组(P<0.01).结果提示,HO-1对在体大鼠肺I/R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

    作者:张婷;周云;张亚;洪志华;严向明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体内的分化情况及对肾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72只雌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MSCs移植组4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3、7、14、42 d随机选取I/R组和MSCs组大鼠各6只,收获肾脏标本和血标本.测定血标本尿素氮和肌酐值;肾脏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PCNA染色、TUNEL法检测原位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SCs分化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7 d内,与I/R组比较,MSCs组BUN值、Scr值明显降低(P<0.05),组织学评分明显减低,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再灌注后12 h,MSCs组凋亡细胞数少于I/R组(P<0.05).再灌注后42 d,肾小管中有BrdU阳性细胞.结论 MSCs移植可减轻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少部分MSCs在体内可分化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

  •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邱振宇;周盾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肾缺血后损伤显示,损伤不仅是血供中断后组织缺氧的结果,更有再灌注进程中引起炎症反应的激活过程.浸润的白细胞在再灌注中起有害作用,其为活性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及细胞因子的一个潜在来源.已有证据证实,ICAM-1在白细胞黏连、募集至炎症组织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探讨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

  • 分子氢——医学气体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王新宝;崔红

    医学气体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往被认为是生理性惰性气体的氢气(H2),近研究表明它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具有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系统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其生物学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并可能启动了一种新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 Caspase与肝脏疾病

    作者:刘正;金京顺

    近年来,细胞凋亡发生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许多肝脏疾病与caspase家族有着密切联系,如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肿瘤等.现将细胞凋亡中caspase家族在肝脏疾病中的新研究结果及其地位做了简单综述,希望由此了解肝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并达到治疗目的.

  • 氢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辰;李润平

    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是产生损伤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氢被报道能选择性地清除动物体内羟自由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氢在人体内扩散简单,容易穿透各种屏障,且毒副作用小,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剂应用于临床.

  • 兔肺缺血预适应早期NO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吴成云;徐正衸;戴元荣;范小芳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是一种能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手段,在人或哺乳动物的多个脏器均存在这种现象.近来,学者们也开始发现肺脏也存在IPC效应,但对它产生的机制尚未明了.既往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o oxide/nitro oxide synthase, NO/NOS)在介导心肌IPC效应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否也介导肺脏的IPC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兔肺IPC早期NOS活力及基因表达来探讨NOS及其不同亚型在其中的作用.

3096 条记录 4/155 页 « 12345678...1541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