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生缺陷高发区妇女饮食行为及干预方法

    作者:殷妍;戴耀华;朱宗涵;张延蜂;张帅明;樊朝阳;贾妮

    目的 了解与出生缺陷有关的饮食行为习惯,为制定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定山西省出生缺陷率较高3个县的6个乡12个村,120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对有经验的调查员进行培训,根据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和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当地食物资源缺乏,只种植土豆和玉米,不种植其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养殖禽畜.妇女饮食单调,一年四季只食用土豆和面粉,每日饮食中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小于中国营养学会膳食宝塔推荐量.当地妇女非常愿意接受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愿意接受价格合适的多种营养素增补剂,以及根据自家和当地实际情况养殖禽畜,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结论 出生缺陷饮食行为干预的的重点是引导妇女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提高肉类、奶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

  •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饮食习惯及营养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作者:苏凤华;孙靓;杨可欣;白承续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饮食习惯及营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20所小学和13所中学中抽取6所小学和4所中学共19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情况、营养知识行为等.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学生自行填写问卷. 结果 71. 5%的学生每日进餐3顿饭,75. 0%的学生每天吃早餐,小学生规律进食情况优于中学生.午餐来源主要是学校食堂(49. 8%)和外送餐(35. 3%),有23. 1%的学生午饭存在吃不饱的情况.91. 8%的学生在家吃晚餐,4. 5%的学生存在晚餐吃不饱的现象.13. 8%的学生对谷薯类、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的摄入均能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标准,44. 3%的饮水量达到推荐量.中、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5. 4%和45.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 2%的学生过去一周平均每天户外运动达60 min. 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规律进食三餐状况亟待改善,食物摄入未达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要求,营养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营养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产科医护人员对孕期营养知识的认知调查

    作者:苏红梅

    孕期营养状况的优劣对胎儿生长发育直至成年后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产科工作者对孕妇的营养指导直接影响孕妇饮食行为和孕期营养状况,从而影响妊娠结局.本研究旨在了解萝岗区产科医护人员对孕期营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开展孕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 对1041名医学生体质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黄玲;陈媛玲;林丽萍;车蓉

    目的 通过调查在校医学生的饮食行为对体质指数(BMI)的影响,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04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采用BMI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医学生中消瘦137人(13.16%)、正常789人(75.79%)、超重及肥胖115人(11.05%);在消瘦中,女生高于男生,而超重及肥胖中男生高于女生;影响医学生BMI的因素与性别、民族、母亲体型、饮食规律、吃零食、辣味、甜味、烧烤类食品、挑食有关,其中为密切的是吃甜味食品.结论 该校学生营养均衡意识淡薄,存在多种不健康饮食行为,应加强健康饮食行为宣教.

  • 北京市昌平区2013年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况调查

    作者:张崛;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

    目的 了解和评估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8所学校21个班781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计算饮食行为报告率并对相关行为进行性别及学段之间的比较.结果 因不想吃(38.1%)等原因,仅59.3%的学生能每天吃早餐,高学段学生不吃早餐现象更为突出,不吃或吃不饱早餐的学生在上午第3或第4节课时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早餐的学生(P<0.05).因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等原因,分别仅有57.5%和66.2%的学生能吃饱午餐和晚餐,吃不饱午餐的学生在下午放学前感觉饿的报告率高于能吃饱午餐的学生(P<0.05);分别有41.6%、53.0%和44.3%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餐、午餐和晚餐;22.2%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零食而13.3%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学生首先从口味(85.4%)其次才从卫生(82.2%)和营养(70.6%)选购零食;64.8%的学生有剩饭剩菜现象,不喜欢吃某种食物(36.0%)是剩饭剩菜主要原因;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四类膳食日进食量达标率分别仅为88.6%、86.7%、63.5%、82.6%,有62.4%和63.3%的学生蔬菜水果日进食量不足日推荐量的一半;61.3%的学生日饮水不足1 000 ml,20.2%的学生每天喝饮料一次及以上,常喝的饮料76.7%为非牛奶或豆浆或鲜榨果/蔬汁类.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现阶段的总体饮食行为不容乐观,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 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研究

    作者:叶青;陶芳标;方东升;黄锟;孙莹

    目的了解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安徽省2个地区整群选取9所中学的5141名学生进行童年期虐待和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调查.结果童年期重度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精神虐待、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和非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发生率分别为29.9%、64.8%、51.4%、5.3%和24.5%.初中、高中和职高男生童年期的重度躯体虐待、非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和身体接触性性虐待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女生(53.1%)童年期精神虐待发生率高于男生(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4,P< 0.05).初中学生5种类型虐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高中学生的中度躯体虐待和精神虐待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初中、高中和职高学生11种不良饮食心理行为中,有9种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虐待是11种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 饮食偏好及行为对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熊莉华;王翠玲;陈宗遒;翁建平;陈维清;麦锦城;陈裕明

    目的 探讨饮食偏好及行为对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广州市28所中小学中年龄为6~19岁的所有超重或肥胖学生,对照为同校同年级随机抽取的1~2个班中所有体重正常者.饮食偏好和行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对饮食偏好和行为按由少到多或由不喜欢到喜欢分为4个水平;通过测胃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并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小学牛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7136人,问卷有效者5755人中超重或肥胖者为1947人,体重正常者2136人.单因素分析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很喜炊吃蔬菜、水果或糖果及夜宵者是不喜欢者的0.60~0.69倍;对食物挑剔多者是极少挑剔者的0.50倍;而很喜炊吃猪肉、牛羊肉和油炸食物者分别是不喜欢者的1.84、1.30和1.26倍;以及吃饭速度快者足慢者的5.14倍(P值均<0.05).在控制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父母体型后,对蔬菜与夜宵的偏好、挑剔食物以及进食速度4个指标对超重或肥胖的影响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不喜欢蔬菜或夜宵、不挑剔食物或进食速度慢者相比,喜欢蔬菜或夜宵、挑剔食物、进食速度快者对超重或肥胖影响的比值比(OR)及95%CI分别为0.55(0.42~0.73),0.48(0.35~0.65),0.50(0.39~0.65)和4.32(3.23~5.80). 结论 减慢进食速度与多吃蔬菜有利于预防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

  • 北京市海淀区8~16岁儿童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淑萍;丁越江;鲁向锋;王宏伟;杨暮;汪建秀;晁晓东;赵振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少年食用WHO评选的十类垃圾食品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19名8~16岁儿童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前一个月内,97.50%的儿童少年食用过至少一类垃圾食品,15.88%食用过全部十类垃圾食品;分别食用过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的比例依次为70.43%、60.14%、79.72%、64.24%、69.63%、78.72%、42.16%、51.95%、68.13%、60.14%,食用频率≥1次/d的比例分别为26.95%、36.88%、34.84%、32.97%、27.40%、28.18%、37.91%、26.15%、37.39%、22.10%,不喜欢及很不喜欢食用的比例分别只有10.96%、27.42%、7.08%、12.11%、6.56%、6.59%、17.80%、13.59%、3.42%、5.19%.儿童少年每天主要在正餐时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且以早餐为主;食用的主要地点在家;主要购买者为母亲,其次为自己.大多数儿童少年对十类垃圾食品营养的认识不全面,对其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作用存在错误认识.儿童少年获得食品信息和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67.95%)、母亲(9.02%)、报纸或杂志(6.71%).儿章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行为受个人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食物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 目前海淀区儿童少年食用十类垃圾食品的行为普遍存在,应高度重视垃圾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问题,积极进行有效的个体化综合干预,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食用垃圾食品的危险因素.

  • 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研究

    作者:陈进;王家良;李宁秀;章茂顺;符宗胤;张兰;尹国玲;吴泰相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方法采用组群干预试验.干预组给予每周1次,连续6周的高脂血症非药物干预,包括高脂血症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饮食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具体指导;两周一次的门诊随访等.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干预措施.两组观察期均为6个月,观察期间不使用降脂药.在入组时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测定血脂、血糖、体重、血压及高脂血症的知识水平、饮食和运动情况指标.结果干预组154例,对照组150例纳入分析.干预后干预组的高脂血症相关的知识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2.5(4.8),17.4(4.2)(95%CI:4.1,6.1)];干预组中饮食积分和参加运动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7.20%,21.78%;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和体重指数(BMI)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干预组分别为:2.0(0.9) mmol/L,5.4(0.9) mmol/L,23.4(1.9),对照组分别为:2.4(0.9) mmol/L,5.9(1.0) mmol/L,24.2(3.0)].结论本研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是有效的.经过非药物干预效果不显著的病例采用降脂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非药物干预应作为基础治疗.

  •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关系的调查

    作者:王艳萍;吐尔逊江·买买提明;于立博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肥胖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学生400名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及体格测量,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在校大学生肥胖率为8%.其中男大学生的肥胖率(20%)显著高于女大学生(1.18%).结论: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脂肪摄入量高.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因素.

  •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杨洪芹;袁义秋

    1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造成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继而引起心肌缺血甚至梗死的心脏病,属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能够导致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并促发心血管疾病恶性事件的发生[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没有疫苗可以防治心血管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好的预防[2].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促进是21世纪"人人健康"[3]目标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

  • 关于运动对血脂血糖影响的讨论

    作者:郭鑫

    本文丰要分析了人群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状况对血糖血脂的影响,通过自制的食物频度问卷和体力活动问卷,在2010年4月随机的对查体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体力活动和饮食行为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可以看出业余锻炼身体与否对血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和不同类型饮食行为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活动和饮食行为影响人群的血糖血脂水平,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作者:陈茂芳;马蓉蓉

    随着工业化、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的改变和平均寿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癌肿和艾滋病之后的第4位严重的疾病.

  • 农村女中学生饮食态度调查

    作者:曹玉萍;张亚林;赵敏

    近年来,国外不少资料报导,在青少年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因顾虑肥胖而有不当的饮食行为,且以女生更为多见[1,2].有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可孕育女性的这种不当的饮食行为乃致进食障碍[3].本文就此问题对农村女中学生的饮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 无锡市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华玲玲

    目的:调查江苏省无锡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2—9月,采用便利抽取方法,应用《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无锡市627名7月龄~3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一般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扶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应对方式。结果无锡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7.6%,2~3岁儿童问题检出率达高水平,其中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严重的是“不良进食习惯”,80.9%的抚养者选择用不当方式应对;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抚养者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的影响因素(P<0.05),家长有不良喂养行为的儿童更易产生饮食行为问题(P<0.05)。结论无锡市7月龄~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为突出,护理人员应该尽早对儿童的饮食行为实施干预。

  • 临床护士营养学知识及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龚意;高蓓蓓;刘倩云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饮食习惯及营养学知识掌握情况,为医院制定增加护士营养学方面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地为患者与家属实施饮食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作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发放公共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对200名我院临床责任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张,回收188份,有效问卷率为94%。不同学历护士营养学方面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按时吃早餐习惯”人数占78.7%,“一日三餐按时”的人数占76.6%,“您是否在主食里加入粗粮达到粗精搭配”人数占77.1%,“关注营养平衡摄入”人数占84.0%,“口渴时选择清水还是碳酸饮料”中选择“清水”人数占77.1%,但“您是否有挑食习惯”中“没有挑食习惯”人数仅占57.4%,“您是否使用节食作为减肥措施”中“没有选择节食作为减肥措施”人数仅为66.0%。临床护士营养学知识获得途径,经过正式的课堂授课而了解营养学知识的仅有14.9%,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的占总数65.4%,仅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书本或经他人口述等方式占总数19.7%,其中有3人选择了“课堂授课”和“电视网络”。结论临床护士营养学知识掌握情况欠佳,急需加强公共营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通过正规的课堂授课和知识培训,发放相关资料并督促学习应用,提高护理人员营养素质,学以致用,提高护理质量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杨泉;陈红宇;李瑛;张彦超;刘丽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行为状况,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合理的饮食治疗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4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饮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41.05%主食摄入不合理;一半以上的患者未做到合理进食蛋白质类食物;58.21%的患者未做到合理进食油脂类食物及水果摄入时间、种类不合理;64.18%的患者水果摄入量不合理;50%的患者每天进餐次数不合理,男性患者吸烟率达100%,且1d吸烟超过20支的占男性患者总人数的58.62%.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论在规律进餐方面,还是在平衡膳食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要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治疗教育的力度.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特征

    作者:江钟立;贺丹军;刘莉莉;李勇;吴玉琴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的特征,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9例CFS患者和36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饮食行为量表和生活习惯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饮食行为量表结果显示,CFS人群的代理摄食因子和饮食内容因子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质认识、饮食心理、满腹感、饮食方法、饮食节律等因子积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活习惯调查表显示,CFS人群的"外出办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觉体力状况良好程度"和"目前身体状况的良好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FS人群多有"便秘习惯"(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伴有代理摄食心理和饮食内容的不合理,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正确,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采取认知行为治疗、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控制和预防CFS的发生发展.

  •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与饮食行为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刘莉莉;江钟立;贺丹军;李勇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其饮食行为因素的相关性,为制订生活方式的干预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对329例CFS患者和36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饮食行为量表和社会功能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对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受检人群的疲劳总分与饮食心理、代理摄食和饮食内容因素呈正相关,CFS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人际交往频度、家庭婚姻满意度等主要社会功能与体质认识、代理摄食和满腹感等饮食行为因子呈负相关.对照组人群的人际交往频度、业余娱乐形式、婚姻家庭状况等社会功能与饮食心理、饮食方法、饮食内容和饮食节律等因子呈负相关.结论:体质认识、代理摄食和满腹感等饮食行为上的认知偏差直接影响CFS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调整饮食方法和饮食内容,提倡饮食规律化,学会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有助于改善疲劳状态,提高社会功能.

  • 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调查

    作者:闫雅更;董凤利;孙文广;张琳;郭晓微

    饮食疗法是防治糖尿病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饮食行为直接影响患者饮食疗法的效果.本文调查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现状,分析糖尿病并发症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提倡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行为,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17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