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

    作者:王依宁;张敏;王永洪;许益;杨丽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9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无名动脉。结果69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63例,大动脉炎5例,完全性盗血12例,部分性盗血39例,隐匿性盗血18例,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均有典型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济、简便、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

  • 240例输尿管结石的彩超诊断分析(附240例报告)

    作者:阳春

    目的 评价彩超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确诊的2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彩超检查资料,其中男158例,女82例,平均年龄42岁.结果 222例患者彩超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2.5%.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92例,漏诊4例;中段结石47例,漏诊6例;下段结石65例,漏诊8例.同侧输尿管内,二段以上均有结石8例,双侧输尿管均有结石6例,J管旁结石5例(均位于上段);结石大小4mm~25mm,平均大小8mm.结论 彩超可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具有经济、有效、方便等优点,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更加明确可靠的依据,但对于特殊类型的输尿管结石需引起重视.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细针胰头肿块活检13例体会

    作者:陈葆祯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认可.我们对临床及影像检查高度怀疑胰头癌的胰头肿物13例患者,在超声引导监视下,经皮自动活检取材,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取材成功率较高.

  • 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吸毒相关的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报告

    作者:苟生玲

    近年来,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迅速发展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方便.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罕见.我科以超声多谱勒技术诊断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l例,现报告如下.

  • 侵蚀性葡萄胎的彩色多普勒诊断

    作者:周文蓉;李周毛;马幸元

    恶性葡萄胎又称"侵蚀性或破坏性葡萄胎",其特点是葡萄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深部或转移至其他器官.以往确定葡萄胎是否发生侵蚀,只有从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才能作出诊断[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仪探查葡萄胎刮宫术后患者,可早期发现侵蚀性葡萄胎,为临床化疗提供并监测化疗结果.现将我们发现的两例恶性葡萄胎报告如下.

  • 88例脑震荡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

    作者:孙兰香;田泽涛

    关键词: 脑震荡 彩色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宋涛;吕永泉;姚兰辉;赵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动脉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狭窄与闭塞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下肢动脉狭窄22支,显示病变处管壁增厚或管壁附着大小不等的硬化斑块突向管腔,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CDFI)显示血流变细;下肢动脉闭塞11支,显示管腔内充填硬化斑块或中低回声血栓,CDFI显示血流中断,充盈缺损.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

  • 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200例

    作者:李志

    资料与方法本文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我院产科疑诊胎儿脐带绕颈孕妇200例情况进行检查,孕周在32~41周,以临产前后一次检查结果为标准,与分娩结果相对照.采用HP-1000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孕妇取仰卧位,常规检查胎儿、胎盘及羊水情况外,重点沿胎儿颈部皮缘探查有无脐带绕颈压迹间接征象,然后转换彩色血流进行胎儿颈部和胸部脐带血流的显示作为直接征象,必要时对脐血管进行彩色多谱勒测定.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高血压分级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李华;唐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导致大动脉病变是近年高血压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旨在通过探讨高血压分级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预测和判断高血压病变的进展及病情严重程度.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

    作者:伊晓东;王家秀

    本文报告了我院自1998年6月~2000年3月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9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子宫肌层血流情况,以探讨超声多谱勒技术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 彩超在腮腺混合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珏颖;马灵芝;武哲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超声诊断为腮腺混合瘤的24例病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符合率83.3%(20/24例).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均为腮腺腺淋巴瘤 (16.7%).结论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修复足跟深度创面

    作者:黎洪棉;刘达恩;张莉;梁自乾;黄骁

    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技术设计下肢轴型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的方法和疗效,以克服既往设计轴型皮瓣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 方法根据足跟部创面的特点,选用下肢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修复创面,包括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足底内侧皮瓣9例、小腿内侧皮瓣6例共25个皮瓣,术前传统方法设计皮瓣后,应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多功能彩色多普勒影像仪检测轴型皮瓣供血动脉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向和长度等,根据检测结果再次设计皮瓣并转移覆盖创面,并将术中所见血管情况与CDFI的显示结果进行对照和比较. 结果 CDFI所检测血管的起止点、外径、血管走向和解剖学层次均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后25例轴型皮瓣全部成活,愈合良好;外观、颜色及功能均满意. 结论 CDFI对下肢轴型皮瓣血管判断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为确定轴型皮瓣移植术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惠萍;刘燕;尹毅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便携式超声仪对184例外伤患者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观察腹部脏器声像图有无异常改变,并重视观察腹腔内有无游离液体及气体.结果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1.8%(169/184),其中单脏器损伤156例,符合率95.5%(149/156),多脏器损伤28例,符合率71.4%(20/28),漏诊21例,误诊3例,漏、误诊率13%(24/184).手术治疗119例;保守治疗65例,经CT、MRI检查及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提供迅速、可靠的诊断信息.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胡玉莲;伍玉晗;刘勇;宋飞;胡长霞;余晶;付春花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PF)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 早产儿,随机分为 eHPF 组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PF 组). eHPF 组以 eHPF 开奶,喂养至生后14天换 PF;PF 组直接以 PF 开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儿生后第1、7、14天空腹及第14天餐后30 min SMA 血流,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共纳入64例 VLBW 早产儿,其中 eHPF 组30例,PF 组34例. eHPF 组生后第7天[(41.8±30.3) m1/ kg 比(21.9±19.2) m1/ kg]、第14天[(97.8±43.0)m1/ kg 比(76.0±39.0)m1/ kg]喂养量明显高于 PF 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PF 组[(18.5±9.2)天比(23.0±8.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儿生后第1、7天空腹状态下 SMA 收缩期峰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MV)、阻力指数(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天空腹状态下 eHPF 组 PSV[(95.7±20.9) cm/ s 比(82.8±20.5)cm/ s]、EDV[(19.3±6.6) cm/ s 比(15.8±6.5)cm/ s]、TAMV[(42.3±11.6) cm/ s比(36.7±10.4)cm/ s]高于 PF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患儿生后第14天餐后30 min SMA PSV、EDV、TAMV 均较餐前增高,RI 较餐前降低. eHPF 组 PSV[(115.0 ±18.3)cm/ s比(100.6±23.1)cm/ s]、EDV[(29.6± 8.1)cm/ s 比(23.2±7.1)cm/ s]、TAMV[(50.0 ±10.4)cm/ s 比(42.4±9.8)cm/ s]高于 PF 组,RI [(0.73±0.05)比(0.76±0.05)]低于 PF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HPF 喂养可以引起 VLBW 早产儿 SMA 血流变化.

  • 超声评估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及Z值分布

    作者:黄志勇;瞿国萍;罗伟权;吴浩堂;纪宗萍;梁键锋

    目的 研究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及其Z值回归方程,探讨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随胎龄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不同胎龄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的具体时间,以胎龄为自变量(X)对所测的静脉导管闭合时间(Y)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建立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的Z值回归方程(lnY=a+bX+cX2),根据公式Z=(M-Y)/Sx(M为观察值,Y为预测平均值),计算出不同胎龄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的Z值.结果 共获得432例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其随胎龄增加而缩短(r=-0.938,P<0.001),胎龄31~41周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参考值分别为28.5、26.3、23.7、20.9、18.0、15.2、12.5、10.1、7.9、6.2、4.6天.所获得非线性回归方程式为lnY=-5.228+0.089X-0.000228X2,R2=0.854,Sx=0.214(P<0.001),由各胎龄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的预测平均值及Sx可计算静脉导管闭合时间任一测定值的Z值,Z=(M-Y)/Sx(其中M为观察值,Y为预测平均值);Z值呈正态分布,无随胎龄变化趋势.结论新生儿静脉导管闭合时间与胎龄存在相关性,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计算预测平均值,所获得的Z值呈正态分布.

  • 早产儿早期脑血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刘珍;吴本清;李建明;闫玉琴;丁璐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的主要因素.方法 住院早产儿261例,分为生后1、3 d组各90例,7 d组81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3组早产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早产儿心输出量(CO)及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同时监测生后1 d组早产儿的体温、血气、血糖、血压及红细胞比积,并记录其胎龄及出生体重,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上述多因素对早产儿脑血流的影响.结果 影响早产儿早期脑血流改变的因素有平均动脉压(MBP)、体温(T)、每分心输出量(C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红细胞比积(HCT),MBP、T、CO、PaCO2、HCT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58、5.332、10.385、0.095、-0.159.胎龄、出生体重与Vm正相关(r=0.28,r=0.41,P均<0.01).脑血流速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趋势明显.3 d组的血管弹性低,明显低于7 d组(P<0.05).结论 CO、T、MBP、PaCO2、HCT、胎龄、日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早产儿早期脑血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亮;吴本清;刘珍;闫玉琴

    目的 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早产儿均采用SIMV或IMV模式通气,根据PEEP水平将其分为低PEEP组(PEEP≤3cm H2O)和中PEEP组(PEEP>3 cm H2O),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早产儿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比较两组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低PEEP组左室泵血功能明显较中PEEP组高(P<0.01);低PEEP组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明显高于中PEEP组(P<0.01),而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PEEP组二、三尖瓣E峰值均高于中PEEP组(P<0.01),但A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者二、三尖瓣E/A值均较后者高(P<0.05).结论 机械通气中PEEP主要影响左室泵血功能、全心舒张功能、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及二、三尖瓣E峰值.

  •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的超声随访研究

    作者:杨可吟;许幼峰

    随着出生缺陷筛查工作的开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进展,新生儿期室间隔缺损(VSD)的检出已占先天性心脏病首位,但部分VSD有自然闭合的倾向.为使临床医生了解VSD自然闭合的规律,更好地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对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检出不伴其他复杂畸形的VSD新生儿86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

  •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B超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

    作者:李利根;柴家科;郭振荣;陈越秀;欧阳忠南;杨红明;贾晓明;鲁晓贺;胡晓娟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B超在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例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的尺、桡动脉作为烧伤组,术前应用DSA及B超检测技术,观察患肢腕部创面及创面近端5、10、15 cm处尺、桡动脉的内膜、管壁厚度、管腔内径、血流量以及血栓形成等情况;以12化正常人的尺、桡动脉作为对照组术中:结合DSA和B超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判断尺、桡动脉损伤程度,出现栓塞或管壁坏死者予以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DSA检测显示烧伤组患者14条尺动脉、11条桡动脉出现异常,主要变化有栓塞形成、管腔狭窄、血流缓慢等,尺动脉损伤程度重于桡动脉.B超显示烧伤组19条尺动脉和16条桡动脉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粗糙不平、水肿或脱落,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串珠样改变,血流量减少(P<0.05~0.01)其中创缘近端5cm的尺动脉血流量(31.60±13.90)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7.70±9.60)ml/min(P<0.05).术中探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 DSA、B超诊断相符. 结论判断上肢高压电烧伤后的血管损伤情况可采用B超为主、DSA为辅的方法,以提高手术探查的精确度.

  • 超声检测技术在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越秀;徐颖;郭振荣;柴家科;胡晓娟;张忠梅;李利根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2例深度电烧伤患者25个患肢的创面及创面近心端5~15 cm处为对象,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该处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情况(共检测血管56条),得出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结果(1)经二维超声检测,深度电烧伤后各种组织的受损范围不同:血管>肌肉组织>皮下组织;创面段血管内膜未显示者7条,内膜水肿者12条,管腔闭塞者4条,血栓形成者5条.(2)彩色多普勒检出,受测部位血管走行变异屈曲者共12条,管腔狭窄者21条,管腔增宽者¨条,均与随后手术治疗时所见情况一致.(3)脉冲多普勒检出,狭窄段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每分血流量减低.结论超声检测技术具有无创的特点,可直观地显示深度电烧伤后皮下组织、肌肉组织、血管的形态学改变,以利准确判断损伤程度,了解受损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5126 条记录 253/257 页 « 12...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