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白药治疗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48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内二区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26~72岁,平均34.4岁.合并有腹水者42例,首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32例,两次以上者64例,凝血酶原时间(PT)13~19秒,平均16.6±1.3秒.全部病例均经肝胆B超证实有明显的肝硬化,均经电子胃镜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按照国内标准,其中轻度31例,中度22例,重度43例.出血程度标准采用全国中医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出血量500ml以下(黑便成形)为轻度出血,共2例,500~1000ml(黑便不成形)为中度出血,共58例,1000ml以上(大便稀溏色黑)为重度出血,共36例.96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各48例,所有病例均未用三腔二囊管治疗.
-
PMP、FN、vWF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程度的关系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探讨其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依据WHO的出血分级标准,分为0、1、2、3、4,5个不同出血程度亚组;同期选择本院52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AL组和对照组PMP,FN和vWF的水平,比较2组间PMP,FN和vWF水平差异以及AL组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的差异,分析PMP,FN和vWF的水平与出血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年龄以18-60岁为主,占61.39%;出血程度以1分为主,占38.61%,AL组患者的PMP,vWF和FN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6%±4.38%vs 0.89% ±0.50%、205.82±24.89 vs 58.04±13.35 μg/L、398.29±46.93 vs 311.37±26.02 μμg/L)(P<0.001).AL组中PMP,FN和vWF水平在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均不同(P <0.001);PMP和FN水平在0分组高,4分组低;vWF水平在4分组高,0分组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M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FN和vW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53,r =0.648,r=0.805).结论:检测PMP、FN、vWF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出血程度.
-
胃溃疡并出血的护理干预
胃溃疡并出血为常见的急重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危急患者生命.治疗胃溃疡并出血的原则是积极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本院2006年1~11月收治胃溃疡并出血40例,在静脉用药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局部止血治疗,掌握用药方法,准确判断出血程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0例经胃镜证实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奥曲肽治疗组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治疗组59例,男性54例,女性5例,年龄25~70岁,平均56.5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例,B级19例,C级38例.对照组51例,男性49例,女性2例,年龄23~65岁,平均50.5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例,B级17例,C级33例.两组性别、年龄、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出血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
扁桃体电切术后出血分度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扁桃体电切除手术后出血的分度情况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13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手术患者1134例,分析术后出血病例的出血程度、出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原因与止血方法.结果 扁桃体术后出血共21例,出血发生率为1.85%,其中出血程度1度6例,2度4例,3度10例,4度1例,5度0例;原发性出血3例,继发性出血18例;出血部位扁桃体上极1例、下极9例、扁桃体窝10例、弥漫性出血1例;出血原因为止血不彻底3例,饮食不当6例,剧烈咳嗽3例,过度活动2例,创面感染7例;治疗方法单纯药物止血6例,压迫止血2例,电凝止血8例,缝扎止血4例,介入止血1例.所有病例经相应治疗后均得到治愈出院.结论 高频电刀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术后出血程度以3度为主,出血时间以继发性为主,出血原因以创面感染和饮食不当为主,治疗方法以电凝止血为主.探讨术后出血分度及各型特点对防治扁桃体术后出血有指导意义.
-
自拟"三七白芨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我科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自拟"三七白芨散"配合西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治疗本组39例,其中男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65岁,病程3小时~8天,经胃镜检查确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胃癌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贲门撕裂症2例.出血情况:单纯黑便17例,黑便伴呕血21例,出血程度按照全国中医血证急诊研究的制定为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本组属轻度19例,中度16例,重度4例.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本文将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在16~72岁.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12~72h作胃镜检查诊断,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30例.出血程度:轻度23例,中度43例,重度35例.
-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1 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1.1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与临床上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要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数在60×109/L以上时常无明显出血;在20×109/L~60×109/L时,自发性出血也少见,不需要做预防性血小板输血;如血小板数在20×109/L以下,出血才常见.如在5×109/L以下,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也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因而,一般以20×109/L以下为阈.同时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时,是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是血小板输血适应证的重要因素.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感染、药物或不明原因的骨髓造血受抑制,血小板输血是有益的.据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少于30×109/L,分两组对比:一组输浓缩血小板,一组输血浆,前者12例中仅3例严重出血;后者9例中有6例严重出血,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动脉出血二例
我院自1995年开展介入放射治疗以来,通过血管造影确诊2例急性动脉出血病人。1例为肠系膜下动脉出血(结肠病变所致)。另1例为髂内动脉出血(膀胱肿瘤所致)。 例1,女,36岁,结肠病变致肠系膜下动脉出血,患者突然大量便血。例2,男,65岁,膀胱肿瘤致髂内动脉出血,患者出现大量血尿,且逐渐加重。2例患者我们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 F Cobra导管行超选择造影,证实出血部位,肠系膜下动脉内注入泛影葡胺15ml,流速为5ml/s,髂内动脉注入泛影葡胺20ml,流速为6ml/s,造影时可见出血动脉有造影剂外溢,超选择插管,将导管头尽量靠近靶动脉,髂内动脉出血须超选至膀胱动脉,后将明胶海绵颗粒混合于泛影葡胺内,注入出血动脉内,明胶海绵用量根据出血程度而定。注射要在透视监视下进行,直至出血动脉完全被栓塞。栓塞完毕后行造影观察栓塞情况,如果无造影剂外溢,说明栓塞成功。
-
上消化道出血洛赛克静注疗效观察
我院从1996~1999年间采用静脉注射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2例,男132例,女40例,年龄18~78岁.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142例,胃溃疡并出血1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8例,复合性溃疡并出血10例.出血程度按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标准(1),分为轻、中、重三级,本组轻度出血16例,中度出血122例,重度出血3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洛赛克(Losec)40mg静注,q12h,并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48h.且均于用药后24~144h内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
-
白芨、三七药棉塞鼻治疗小儿鼻出血临床观察
鼻出血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以春秋干燥季节明显,出血程度各有不同.1994年~1996年间,我科以云南三七、白芨中药为主要原料,配制成棉条状治疗反复鼻出血病人133人,但资料完整且追踪复查的有72例,治疗效果仅以72例统计.而出血部位、发病年龄等均以133人统计,现报道如下.
-
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与PMP、vWF、FN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4分组及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MP含量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vWF、FN含量变化.结果 ① 各组PMP、vWF、FN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 不同出血程度组之间出血程度越重,PMP含量越低[除1分组与2分组;3分组、4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WF含量越高[除1分组与2分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含量越高[除0分组与1分组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P、vWF、FN的含量对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其病因繁多,出血程度和部位各异,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导致延误诊治.现将1994年3月~2000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0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4年3月~2000年10月,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10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200例,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总数的18.2%.年龄60~88岁,平均70.2岁;男145例,女55例,男女之比2.6:1.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确诊.
-
老年人严防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急症,必须引起老年人高度重视,加强预防,以减少出血机会,减轻出血程度.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对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所认识,从源头上抓起,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
不同剂量凝血因子对血友病急性关节出血患者疼痛及出血度影响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推荐剂量凝血因子在血友病急性关节出血患者治疗中疼痛及出血程度对比。方法对60例血友病A患者采取小剂量及推荐剂量交叉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及出血程度。结果疼痛程度方面两组0~1分患者分别占78.3%、85.0%,2~3分患者占21.6%、15.0%,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显著改善(P <0.05);治疗前两组轻、中、重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3.3%、20.0%、66.7%,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率分别为56.7%、6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凝血因子与推荐剂量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急性关节出血效果未见显著差异,在考虑治疗成本因素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小剂量凝血因子进行治疗。
-
扁桃体术后出血分度探讨
目的探讨扁桃体术后出血分度与出血原因之间的关系及预防术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476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采用J.windfuhr及M.SeeHafer出血分度法将扁桃体术后出血分为五度.结果扁桃体术后出血37例,发生率7.77%.1度出血14例,发生率2.94%.2度出血¨例,发生率2.31%.3度出血7例,发生率1.47%.4度出血5例,发生率1.05%.无5度出血者.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咽部活动过度,咳嗽,创面白膜脱落,缝扎血管线脱落,扁桃体残体遗留,创面感染,亚临床型血友病.结论按扁桃体术后出血程度分类使术后出血量具有可比性,进一步探讨各度出血的原因,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术后出血有指导意义.
-
102例急性颅内出血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有关资料证明,颅内疾病可引起心电图改变[1].我院1994年2月~1998年2月收住急性颅内出血患者102例,每例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了颅内出血程度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
3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三项检测指标的意义
肝细胞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和凝血因子的功能受到损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出血.出血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临床症状,肝细胞损害愈严重,出血程度愈重,出血的病死率愈高.本文通过对328例传染科住院的各型的肝炎患者做凝血三项检测,以探讨肝炎患者的出血机理和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
儿童紫癜
紫癜是儿童常见的皮肤表现,系皮肤或黏膜的毛细血管中血液渗出而淤积于组织内所致.皮肤表面先有鲜红色斑点,大小不一,指压不退色,后变紫发青,终呈棕黄色而消失,不留痕迹.因出血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名称,针尖大小者称瘀点,2分硬币大小、<3cm者称瘀斑,出血较多而成扁平瘤状隆起者称血肿.紫癜可由多种原因、多种疾病引起,从形状而言与其他皮疹较易鉴别.初起时与色红的瘀点与斑丘疹鉴别.分布部位因病而异,可作病因鉴别参考.从发生原因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
比较第三产程时主动与期待处理的作用
1背景第三产程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阶段.胎儿娩出和脐带搏动停止后,胎盘在蜕膜海绵层从子宫上剥离下来,并从产道娩出.胎盘剥离是毛细血管出血及子宫收缩的结果.与胎盘剥离及娩出有关的出血程度取决于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的速度和剥离期间及随后胎盘着床部位周围子宫肌层收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