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PTSD患者血清IL-2、IL-4、IL-6、IL-8、IL-10及TNF-α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PTSD组血清IL-2、IL-4、IL-6、IL-8、IL- 10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
-
门诊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年轻人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及人际关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年轻人个性尚不成熟,自我意识、心理素质尚不健全,对心理、躯体、社会文化的应激源应对方式不当,出现与应激相关的精神疾病.门诊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窗口,有责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模式.现将个人的体会报告如下.
-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7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经治疗及护理,精神完全正常21例,稳定出院6例。结论:治疗应激相关障碍,首先是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和消除刺激源,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患者的症状减轻或消失,睡眠形态紊乱得到改善。
-
对应激相关障碍司法鉴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日趋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人群中因应激因素而导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其中涉及的民事纠纷案件相当突出.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病鉴定资料显示,应激相关障碍的案例占全年鉴定案件的8%~10%.在这些案例中,涉及因果关系的鉴定而引发争议性的问题较多.对此,笔者就应激相关障碍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应激相关障碍及其心理干预的初步分析
2003年春,我国突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次灾难性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患者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包括自身躯体上的痛苦、生与死的精神压力,部分患者还同时承受着亲属感染甚至病故等多重痛苦和压力.在4月中旬北京建立了SARS定点医院后,患者中相继出现了拒绝治疗甚至自杀等严重精神问题.为此,北京市卫生局迅速组织了由精神科医师为主的专业队伍,于5月初进驻各SARS定点医院.现将SARS定点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
大学生SARS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关系
目的:研究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简易SARS应激性障碍筛查量表>对因SARS流行而被隔离在校园达21天的大学生进行筛查,2 732人中应激性障碍31人(占1.1%).以在同一群体内随机选择59人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同时调查心身症状、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心身症状10项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掩饰度低等不良个性特征和非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SARS应激相关障碍会出现严重的心身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心理社会因素与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深入研究,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
不同类型精神损伤评定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精神损伤评定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损伤程度评定需要参考的各项指标.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145例被鉴定人进行资料收集,分为脑震荡组和应激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被鉴定人在伤害原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9,P=0.016).脑震荡组意外受伤被惊吓、工伤者的比例高于应激组,被老师体罚的比例低于应激组.(2)两组被鉴定人在神经症症状群出现频度(χ2=7.847,P=0.005)、鉴定诊断(χ2=62.325,P<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震荡组神经症症状群出现的频度高于应激组;脑震荡组中,诊断为脑震荡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应激组,应激相关障碍的比例低于应激组.(3)伤害原因与法律关系评定有关联性(χ2=45.975,P=0.031).鉴定诊断与法律关系评定有关联性(χ2=155.067,P<0.01).(4)韦氏智力量表检查,脑震荡组中数字广度得分低于应激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脑震荡组中思维障碍因子评分高于应激组.结论 被鉴定人的个体因素、家属反应程度、治疗效果等都对疾病的发生和恢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以上各因素的量化较为困难,因此在鉴定时可以结合被鉴定人的智力受损情况、精神状况、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对损伤程度作出判定.
-
应激相关障碍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剧烈,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率日见增多.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往往引发法律问题,提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其中多见的是关于法律关系鉴定,在民事案件中,终涉及到的必然是赔偿问题.
-
战时应激相关障碍防治进展
本文综述了战时应激相关障碍的防治经验,提出了战前评估和筛选,战中及时发现和救治,战后复评、康复和治疗的防治策略,对我军在未来战争中降低心理损伤的发生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应激相关障碍32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1临床分析1.1一般资料病历选自我院2002~2004年,按CCMD-3标准诊断为应激相关障碍的住院病人:男19例(59.4%),女13例(40.6%);年龄:35岁以下9例(28.1%),35岁以上23例(71.9%),小15岁,大62岁,平均38.25岁;职业:农民17例(53.1%),工人9例(28.1%),干部3例(9.4%),学生3例(9.4%).
-
军人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多种诱发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军人应激相关障碍(SRD)的诱发电位变异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事件影响量表(IES),对62例SRD患者(SRD组)和56名健康军人(对照组)进行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VEP)、SCL-90和IES的测定,并于治疗3、5个月时进行了随访. 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SRD组的P300-P3(345.0±16.3)ms、AEP-N2(244.8±27.5)ms和VEP-P2(201.3±32.3)ms潜伏期均延迟(P <0.05~0.01),P300-P3波幅(7.6±2.6)μV增高(P <0.01),AEP-P2波幅(3.6±1.8)μV降低(P <0.05);SCL-90总分及其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IES总分及回避、闯入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并与P300、AEP和VEP的潜伏期、波幅有相关性(P <0.05~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RD组P300-P3潜伏期前移、波幅降低(P <0.05和0.01),AEP-N2和VEP-P2潜伏期前移(P <0.05).治疗前后部分脑诱发电位的差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差值间呈显著性相关(P <0.05~0.01). 结论 SRD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症状改变,多项诱发电位指标联合应用可试作为军人SRD监测的一种客观指标.
-
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诱发应激相关障碍护理体会
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采集过程安全,对供者的损伤小,并较易获得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未见有采集过程中出现应激相关障碍的报道,近期我院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于动员、采集后发生应激相关障碍,现将病人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精神创伤事件及HPA轴功能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创伤事件类型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对29例急性应激障碍(急性组)、2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组)和24例适应障碍(适应组)患者采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3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值及负性事件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遭受创伤事件类型构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急性组以死亡威胁事件为主(48.3%),适应组以困境挫折事件为主(62.5%),创伤组以自然灾害类事件为主(50.0%).治疗前3组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遭受不同类型创伤事件患者治疗前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以遭受死亡威胁事件患者较高;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但24 h尿游离皮质酮和8: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刨伤事件各有特点,不同类型创伤事件对HPA轴功能有相应的影响.
-
应激相关障碍共病问题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应激相关障碍(SRD)是精神科常见疾病,是指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将SRD分为:(1)急性应激障碍(ASD);(2)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SP);(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4)适应障碍(AS).在CCMD-3及ICD-10中应激相关障碍、癔症及神经症属同一编码类疾病,临床上上述疾病症状也常相互混淆(如应激相关障碍中就常出现部分癔症及神经症症状),因在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疾病过程及转归治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同处,所以诊断上并不是很重要,然而在司法精神病鉴定诊断时,不同的诊断,差别巨大,也易引起争议.
-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精神创伤事件与应对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的精神创伤事件类型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将84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按亚型分为急性应激障碍31例(A 组)、创伤后应激障碍28例(B 组)和适应障碍25例(C 组),于病情稳定时采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临床症状;将30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并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评。结果3组患者8种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生理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数创伤事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自身死亡或疾病威胁、遭受伴侣暴力或婚姻受挫事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分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维度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消极应对维度分均较高。3组患者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分及消极应对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1),积极应对维度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创伤事件的类型大致类似,但严重程度不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各亚型应激障碍的共性。
-
应激事件与精神障碍评定因果关系110例案例分析
目的 了解司法鉴定中应激事件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评定特点,为提高此类案件鉴定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被鉴定人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年龄(x2=10.253,P=0.000)、婚姻(x2=8.359,P=0.015)、职业(x2=15.344,P=0.0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8岁以下的比例(47.2%)高于女性(19.3%)(x2 =9.690,P=0.001),18 ~ 40岁的比例(35.8%)低于女性(61.4%)(x2 =7.176,P=0.007);男性未婚比例(54.7%)高于女性(28.1%)(x2 =8.067,P=0.004),已婚比例(41.5%)低于女性(68.4%)(x2=8.052,P=0.004);男性农民比例(32.1%)低于女性(61.4%)(x2 =9.477,P=0.002),学生比例(47.2%)高于女性(17.5%)(x2 =11.111,P=0.000).男女体型(x2=11.647,P=0.003)、伤前性格(x2=16.377,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瘦弱者、内向者比例(37.8%,41.7%)高于女性(12.3%,14.8%)(x2 =9.608,P=0.001;x2=8.130,P=0.004).未成年与成年被鉴定人家属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0,P=0.000).未成年被鉴定人家属反应强烈者比例(75.7%)高于成年被鉴定人(41.1%).家属反应程度与被鉴定人的年龄有显著关联性(x2=18.022,P=0.000).家属反应程度与被鉴定人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也有关联性(x2=7.103,P=0.029).男性神经症症状群出现频度(47.2%)低于女性(71.9%) (x2 =7.015,P=0.008).应激事件与法律关系评定有关联性(x2=45.975,P=0.031).鉴定诊断与法律关系评定显著关联(x2=155.067,P=0.000).结论 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影响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鉴定时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规范诊断,合理进行法律关系评定.
-
服刑犯人应激相关障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应激相关障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5例应激相关障碍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并与89例精神分裂症组对比.结果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服刑能力、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应激相关障碍组具有服刑能力者较多,刑期和入监至精神异常间隔时间较短,刑期短的应激相关障碍组犯人更早出现精神症状.
-
汶川地震后女性应激相关障碍54例临床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治疗
目的 报告对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女心理卫生科收治54例女性应激相关障碍病人的临床分析与心理危机干预治疗结果.方法 用BPRS、HAMD、HAMA及BPMS量表对该院收治的54例地震后女性应激相关障碍病人进行评定,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别进行抗精神病、抗抑郁、抗焦虑及抗躁狂治疗,同时对全部入组病人进行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专业心理治疗.1个月后用相同量表再次进行评定.结果 全组54例病人中,其应激源同为汶川大地震,但临床表现各异.经及时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及强化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后,病人的BPRS、HAMD和HA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均<0.01).结论 大灾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在增强免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心身康复方面,对受灾群体,尤其是对女性病人至关重要.
-
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合并癔症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1 相关概念及分类在精神障碍诊断系统中,应激障碍和癔症(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相伴随或有诸多关系的.以下是不同时间阶段中部分相关分类[1].CCMD-2将反应性精神障碍单列为57,亚型包括: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反应、持久性心因反应、神经症性反应、适应性障碍、其他反应性精神障碍等.
-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标准之比较与探讨
应激相关障碍的损伤程度评定,因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成为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不同专家提出的评定标准中对该类伤害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意见不一,甚至还有对轻伤再分级的,且各家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亦有差别.本文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进一步进行探讨并提出见解,认为该类伤害应该属于损伤并应该评定损伤程度.评定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诊断,按照已有的损伤鉴定标准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临床种类、病情程度、病程及预后等综合考量,酌情作出不评定伤情程度,或评定为轻微伤、轻伤或重伤的结论 ,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