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转归

    作者:吴蓓;令狐恩强;杨杰;卜保国

    目的 探讨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LGI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2000年~ 2010年经我院内镜检查102 1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粘膜上皮内瘤变的内镜检出率及临床病理情况,其中对346例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经过1~10年的连续内镜随访,研究其转归及癌变情况.结果 胃粘膜上皮内瘤变(GIN)的内镜总检出率1.96%,其中LGIN检出率1.1%( 346/102193),病变等级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胃角部肠化阳性率较高,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LGIN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贲门部较高.随访346例LGIN,不同病理分级:轻度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78.7%、0.45%;轻—中度的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60.5%,10.5%;中度的消失率和癌变率分别是51.0%,14.3% (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IGIN均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内镜结合病理检查随访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

  • 术前活检在胃粘膜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游;令狐恩强;卢忠生;杜红;王向东;孟江云;王红斌

    目的 评价术前活检在胃粘膜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5例术前活检明确诊断为胃上皮内瘤变或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统计术前活检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93.8%( 183/195),完全一致率为50.8%( 99/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49.4%( 42/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完全一致率为38.0%( 30/79),早癌完全一致率为87.1%( 27/31),早癌诊断一致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一致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6例(33.8%,66/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加重,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6例(42.4%,36/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30例(38.0%,30/79);有18例(9.2%,18/195)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程度减轻,其中高别上皮内瘤变有14例(17.7%,17/79),早癌有4例(12.9%,4/3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组织12例(6.2%,12/195),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7例(8.2%,7/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5例(6.3%,5/79).结论 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胃粘膜病变的性质,但术前活检病理对ESD切除胃粘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提示作.

  • 胃上皮内瘤变与早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后复发率的调查研究

    作者:连元;令狐恩强;王志强;卢忠生;孟江云;王向东;杜红;王红斌

    目的 调查早期胃癌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后的复发率,以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301医院内镜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筛选出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11年间行EMR治疗早期胃癌的38例病人、54例次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其中男28人,女10人,年龄50 ~94岁,平均67.9岁,1例病例失访,失访率为2.6%.将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随访平均周期为28个月,进行复发率等分析.结果 切除病灶31个,病灶直径0.6~2.5 cm,随访后统计总术后复发率为22.2%,各类型复发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2%;癌21.1%.结论 内经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如患者有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应征且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SD)治疗.

  • 宫颈环形电切术21例妊娠及分娩情况分析

    作者:阮琰;许晓光;阮智芝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目前认为治疗CIN效果较好、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创伤少又安全的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的妊娠情况,探讨LEEP 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 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张东海;祁晓莉;张轶华;商晓青;刘洪波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31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肿瘤黏膜组织中PTK7检出率为29.6%(8/27),腺瘤组织中为77.4%(24/31).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05).非肿瘤黏膜组织与腺瘤组织PTK7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PTK7表达与性别(P=0.198)或年龄(P=0.198)之间有相关性.结论:PTK7参与结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其阳性表达对结肠肿瘤的早期干预有提示意义,PTK7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候选生物标志物.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进展

    作者:金钰铌;徐琳;许静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连续过程,早期诊断、治疗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内镜下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变的治疗

    作者:黄萍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变治疗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其中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31例,腺瘤并早期癌变5例,分别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术中2例创面少量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腺瘤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腺瘤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腺瘤并早期癌变5例;所有标本示基底、切缘干净,无肿瘤细胞残留,无淋巴管、血管浸润征象。3例早癌患者要求外科手术,术后标本无肿瘤细胞残留及转移征象。随访:1例EMR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局部复发,予热活检钳钳除病变,继续随访无复发;1例高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无复发,此后因年龄因素未定期复查肠镜;3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3、6、12个月随访无复发及转移征象;余31例患者均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结直肠腺瘤并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变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应定期随访。

  • 激光和LEEP锥切治疗1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较

    作者:蔡丽平;李爱霞

    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但由于宫颈的解剖位置特殊,筛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使部分患者的宫颈癌的发展得到了早期阻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所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是阻断CIN向宫颈癌发展的关键[1].笔者对阳城县肿瘤医院2005年3月~2007年6月的CIN Ⅰ~Ⅱ级患者分别采用CO2激光治疗和LEEP锥切治疗,并对两者疗效进行比较.

  • 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霞;朱兰;郎景和

    阴道上内瘤变(VAIN)是癌前病变,它在1952年由Graham和Meigs首次报道[1],大约占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的1.0%[2].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作者:徐华林;卞美璐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临床上浸润性宫颈癌已相对少见,而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不断增加.根据对CIN的自然病史的研究,57%的低级别CIN(即CIN Ⅰ)会自然消退,只有0.3%会发展为浸润癌,而高级别CIN(即CINⅡ和CINⅢ)已知为潜在的癌前病变,未经治疗的CIN Ⅱ的自然消退率为43%,22%将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CINⅢ的自然消退率为32%,14%将发展成浸润癌[1].

  • 宫颈病变的中医辨治思路

    作者:刘弘

    广义的宫颈病变包括宫颈上所有的良、恶性疾病,如发育畸形、损伤、炎症、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狭义指宫颈上皮内瘤变,即宫颈癌前病变.

  • 高危HPV DNA与E-钙粘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昱

    目的 探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ISCC)和宫颈癌前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以及宫颈正常鳞状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31/33 DNA及E-钙粘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分析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早诊早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NCE 中HPV16/18,31/33 DNA的表达;将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NCE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E-cad在其中的表达.SPSS13.0版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1)HPV16/18,31/33 DNA的表达在各宫颈病变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 DAN阳性的鳞癌患者更容易发生脉管内瘤栓(OR=3.875),HPV31/33 DAN阳性的鳞癌患者临床期别更容易进展(OR=3.5).(2)E-cad在各宫颈病变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鳞癌中E-cad异常表达阳性率的升高,临床分期增高(p=0.046).(3)随着年龄增大临床期别增高(OR=1.063)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不良预后有关;E-cad可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7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顾洪语

    宫颈上皮内瘤变(C I N)是妇科常见病,是与子宫颈浸润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的已婚妇女。由于C I N易发展为宫颈癌,其不仅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而且被视为宫颈癌前病变[1],因此,临床上对于C I N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便能够有效阻止CIN发展为宫颈癌。本文就近年来我院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

    作者:赵晓东;张毅

    规范处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急需探讨的问题.对满意阴道镜诊断CIN1可随诊HPV检测或细胞学检查,也可采取激光汽化、冷冻等消除性治疗或LEEP、冷刀锥切等切除性治疗.不满意阴道镜诊断的CIN1好采取切除性治疗.对满意阴道镜诊断的CIN2/3可采取消除性治疗或切除性治疗.不满意阴道镜诊断的CIN2/3好切除生治疗.妊娠期CIN好不治疗,等产后再处理.青少年CIN1/2可暂时观察随诊.CIN患者即使治愈,术后仍需长时间随诊.

  • HPV DNA筛查能有效发现高风险的宫颈癌人群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逾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新发患者占28%。
      由于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样本中都有人乳头瘤病毒(HPV),从而印证了HPV是宫颈癌致病病毒,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的元凶。HPV筛查的目的并非单纯检测HPV感染者,而是发现真正有高风险的人群。

  •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邱元胜;刘启明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5例经过胃镜活检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常规病理切片检测,并同术前的胃镜活检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结果: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93例患者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32例,进展期胃癌61例;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早期胃癌33例,进展期胃癌62例,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没有患者发生严重不适或者大出血情况。结论: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确切,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胃癌等疾病的漏诊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RAD51在散发性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卫茹

    目的 研究散发性结肠腺瘤癌变中RAD5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肠黏膜、66例散发性结肠腺瘤伴上皮内瘤变和98例结肠腺瘤癌变中RAD5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AD51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在结肠黏膜组、腺瘤组和癌变组中,RAD51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②在腺瘤癌变组中,RAD5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在腺瘤组中,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RAD51的阳性表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5).结论 在结肠腺瘤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RAD51起重要作用.

  • 胃上皮异型增生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俎明;丁士刚

    胃上皮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可通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为统一活组织检查标本的病理诊断标准,国际上提出Padova分类、Vienna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目前,胃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的自然病程仍有争议,胃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高,而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胃上皮异型增生的定义、自然病程、内镜诊断、治疗进行综述,提出对胃上皮异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或规律随访对预防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 STAT3、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新国;石永强;赵向阳;王小平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A组)、30例癌前病变组(B组)和30例癌旁组织(C组)中STAT3、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B组的STAT3、Cyclin D1表达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STAT3、Cyclin D1表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Cyclin D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体检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684例结果分析

    作者:张爱薇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防癌普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体检育龄妇女684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技术筛查,依2012年第二版《NCCN宫颈癌筛查指南》,由专业培训医师规范性取材,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由细胞学专职医师进行TBS描述性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684例宫颈病变筛查中,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6岁~45岁,接触性出血为主诉的筛查对象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觉症状,肉眼观察宫颈光滑、外观无异常的高度病变(HSIL)、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慢性宫颈炎。结论36岁~45岁已婚育龄妇女为宫颈病变高发年龄,加强重点筛查,特别对临床上无自觉症状但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外观正常者不容忽视,应加强管理和随访。

435 条记录 6/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