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变应性鼻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佳欐;陈淑梅;田欣;赵利敏;倪坤;顾美珍;陈佳瑞;周佳蕾;李晓艳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几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 (P =0.0472).结论 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赵新星(综述);张龙城(审校)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很多,球囊咽鼓管扩张技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项简便、微创、疗效好的新方法。

  • 咽鼓管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张延平;王永光

    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分为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异常开放两种类型,其中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中耳病变迁延不愈、中耳传音结构受损,导致不可逆性听力损害.明确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助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这对防聋治聋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鼻咽癌患者中耳积液情况及咽鼓管开放功能观察

    作者:卓水清;周健;莫运仙;张友明;江冬平;刘立志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中耳积液情况,评价咽鼓管开放功能,分析中耳积液及咽鼓管功能开放障碍的发生原因。方法鼻咽癌患者53例,常规MR检查后,分别于Valsalva实验前后对咽鼓管进行MR扫描,观察咽鼓管开放功能、中耳积液情况及肿瘤侵犯咽鼓管周围解剖结构情况。分析中耳积液、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与咽鼓管周围结构受侵范围及鼻咽癌T分期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中,22例(单侧18例、双侧4例)MR图像显示有中耳积液,伴同侧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及肿瘤侵犯同侧咽鼓管周围结构。本组共观察到37个(单侧25例、双侧12例)咽鼓管咽口开放功能受损,伴肿瘤侵犯同侧咽鼓管周围结构。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r2=0.731,P<0.001)、中耳积液发生情况( r2=0.661,P<0.001)与鼻咽癌T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患者存在中耳积液,同时伴有同侧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咽鼓管开放功能障碍多因肿瘤侵犯咽鼓管周围结构引起,是鼻咽癌患者发生中耳积液的主要原因。

  •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文军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沁阳市中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71耳)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咽鼓管评分及咽鼓管测压情况.结果 术后14耳咽鼓管压力不足,57耳压力恢复正常,经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6个月后患者咽鼓管压力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者耳闷、听觉朦胧感、耳痛、耳鸣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咽鼓管30 mbar、40 mbar、50 mbar压力下咽鼓管压力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迟开放型咽鼓管患者,可有效恢复正常听觉及耳部不适,提高咽鼓管功能.

  • 咽鼓管测压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钟贞;刘玉和;肖水芳;张俊波;张晓

    目的:探讨咽鼓管测压(TMM)在判断急性分泌性中耳炎(OME)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84耳)(OME患者的双耳均进行TMM检测,以量化评估咽鼓管(ET)功能.测试时在患者吞咽水的同时鼻咽部分别给予30、40及50 mbar的压力,记录各压力下鼻咽部压力和外耳道内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计算咽鼓管开放潜伏期指数R.R<1时表示ET开放正常,记为2分;R>1时表示ET延迟开放,记为1分;当外耳道没有记录到压力变化时表示ET没有开放,记为0分.将3个压力下测到的得分相加即为检测耳的ET评分(ETS),差为0分,好为6分.根据初次检测TMM时的病史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慢性OME组[阳性对照组,30例(38耳)]及急性OME组[35例(46耳)].患者的正常耳设为正常对照组,共计46例(46耳).急性OME组患者在就诊后的1~2个月均采用统一、严格正规的治疗措施,根据疗效将急性OME组进一步分为有效组[26例(33耳)]和无效组[9例(13耳)].结果:正常对照组ETS为5.11±1.32,阳性对照组ETS为1.08±1.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OME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前ET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有效组ETS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无效组ETS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后ETS均有显著提高(P<0.05),有效组治疗后ETS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组治疗后ETS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M可以判断急性OME的预后.急性OME患者的ET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ETS较高的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穿刺注药等治疗,ET功能可以恢复,OME可以治愈;ETS较低的患者则短期内难以治愈,可以考虑置管.若置管后ETS无明显好转,则应在发病3个月之内考虑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旨在尽快恢复ET功能,避免发展为慢性OME.

  • 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咽鼓管成形术在治疗成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海洋;孙丰林;刁秀莉;夏倩;张增

    目的:通过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咽鼓管形成术,评价其在治疗成人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61耳)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成人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分为对照组17例(22耳),治疗组31例(39耳).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药物及物理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法除应用对照组的方法外,同期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患侧咽鼓管咽口周围增生肥厚的组织以完成咽鼓管成形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同时应用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听力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失访2例(2耳),1年内复发率65.0%(13/20);治疗组中失访4例(4耳),1年内复发率为14.3%(5/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时听力的改善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对听力学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治疗组中咽鼓管成形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大多数患耳(28/35)术后1个月即有明显的听力改善,骨气导差值较术前减小(P<0.01);16例患耳鼓室压图由术前异常的B型或C型变为A型(P<0.01).骨气导差值及鼓室压图异常情况在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时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辅助咽鼓管形成术,对于咽鼓管咽口开放障碍所导致的顽固性分泌中耳炎治疗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可使该类患者听力在3个月内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渐恢复正常.

  •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家鹏;郭亿莲;卢标清;周小军;张志钢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3个月后治疗不愈转为慢性,可以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及鼓室硬化致听力损坏.本研究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BET)联合鼓膜切开置管及单纯鼓膜切开置管2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SOM,并比较分析二者复发率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 咽鼓管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彬;高下

  • 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亚茹;张瑾;刘晖;张文

    目的:探讨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给予注射用糜蛋白酶4 000IU和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1次/d,连续使用3~6 d,同时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和布地奈德鼻喷剂,2喷/次,2次/d;口服欧龙马滴剂,3 ml/次,3次/d.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填写ETDQ-7.结合患者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咽鼓管压力测定等结果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ETDQ-7评分为(15.6士7.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3.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自觉耳闷胀感、耳鸣或不适感、听力下降等症状较前缓解,观察鼓膜像情况较治疗前改善,鼓室积液、鼓膜内陷等程度较前减轻,与ET-DQ-7评分基本一致.结论:ETDQ-7在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前后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可重复且有效的评估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

  • 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周诗侗;高明华;邹帆;李朝军;方红雁;杨贵军;陈红江

    目的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9例(48耳),其中16例(19耳)行单独BET治疗,12例(14耳)行BET+鼓膜穿刺治疗,11例(15耳)行BET+鼓膜置管治疗,随访12个月.术前及术后进行耳内镜、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及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0.5、1、2、4 kHz 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分析疗效.结果 单独BET治疗的19耳中,术后6耳(31.6%)无积液复发,10耳(52.6%)鼓膜穿刺后积液无复发,3耳(15.8%)行鼓膜置管;BET+鼓膜穿刺治疗的14耳中,术后10耳(71.4%)无积液复发,2耳(14.3%)行鼓膜穿刺后积液无复发,2耳(14.3%)鼓膜置管;BET+鼓膜置管治疗的15耳中,12耳(80.0%)拔管后积液无复发,3耳(20.0%)拔管后积液复发.术后12个月时,48耳中,除1耳复发、7耳未拔管外,余40耳有效,总有效率83.3%(40/48).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48耳ETS评分分别为0.54±0.77(M=0)、4.33±1.58、5.00±1.79、5.17±1.78、5.29±1.65分,ETDQ-7评分分别为5.42±1.07、3.04±1.35、2.54±1.52、2.21±1.17、2.00±1.08分,与术前相比较,术后ETS评分升高、ETDQ-7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平均听阈(26.40±9.10 dB HL)及气骨导差(3.67±2.24 dB)较术前(分别为41.72±10.49 dBHL、16.67±4.41 dB)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于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BET联合合理的鼓膜穿刺或置管术更有利于术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转归.

  • 嗜酸细胞与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田君海;刘艳梅;孙长春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of effusion,OME)是中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儿童的发病率为高.它以渗液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没有急性感染表现为特征.持续的OME常导致听力损失、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1].OME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成定论.有关OME病因的研究表明,OME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已有文献表明,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和Ⅰ型、Ⅲ型变态反应有关[2~6].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则未完全明确.随着免疫学的发展,OME和变态反应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嗜酸细胞及代谢产物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与变态反应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着手,对该病的病因学进行了研究,从另外的角度对OME的成因进行了探索.

  • 声导抗基本概念(4)

    作者:华清泉

    4 咽鼓管功能检查运用声导纳仪可以诊查咽鼓管功能.鼓膜完整和鼓膜穿孔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作出客观的评价.鼓膜完整时咽鼓管功能可以通过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的动态变化来进行评估.具体作法如下:①在安静状态下行鼓室导纳测试,得到鼓室导纳曲线图;②嘱患者行Vasava吹张,紧接着行鼓室导纳测试,此时如咽鼓管功能良好,中耳腔内应为正压,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往正压侧移动;③然后嘱患者作吞咽动作,若咽鼓管功能良好则中耳腔内正压气体从咽鼓管排出,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会发生移动.鼓膜完整时鼓室导纳曲线峰压点移动<10~15 daPa或根本无变化,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图17).

  • 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剑峰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疾病,经内镜鼻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这种新技术的演化并报道其适应症、初步结果和并发症。

  • 中耳变压疗法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秋梅;陆秋天;梁建平

    咽鼓管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鼓室内外两侧压力的平衡。咽鼓管功能失调是引起中耳炎症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3月~5月对30例(35耳)咽鼓管机能障碍患者应用了中耳变压疗法,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声导抗测试临床诊断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30例35耳,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79岁,平均45岁;病程5天~2年。鼓室导抗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见附表。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詹悦;唐安洲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小儿SOM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免疫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和病毒感染、遗传以及环境因素,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和免疫反应可能是两个核心因素. 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ET主要有通气、保护和清洁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咽鼓管功能障碍分为ET阻塞(开放障碍)和异常开放(闭合障碍)两类.ET阻塞又分为功能性阻塞和机械性阻塞,前者多为肌肉开放功能低下;后者由肿瘤、腺样体阻塞或黏膜肿胀所致.

  • 50例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术方法及护理体会

    作者:毛启碧;余璐;周兴玮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破坏了中耳腔与外届大气压的平衡状态,中耳内空气得不到补充,形成负压而产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1].鼓膜穿刺既是分泌性中耳炎重要诊断方法,又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鼓膜穿刺术占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正确实施鼓膜穿刺、鼓室注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科于2011年对分泌性中耳炎病人50 例行鼓膜穿刺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和内毒素的表达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何光耀;唐军;尧振兴;谢貌;比贝克;唐翔龙;周永;谭颂华;唐安洲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IL-1β与内毒素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集中耳积液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及鲎试验动态浊度法检测中耳积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毒素的表达.结果 ①细菌培养:普通组中有1例细菌培养为阳性,为鲍曼不动杆菌,放疗组有2例阳性,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②内毒素:普通组及放疗组的中耳积液内毒素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中内毒素的表达值(P<0.05),且中耳积液内毒素含量放疗组高于普通组(P<0.05);③普通组及放疗组中耳积液的IL-1β、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血清的表达值(P<0.05),但中耳积液中放疗组与普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放疗组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形态不全阻塞、完全阻塞、完全闭锁3组对比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为细菌培养低阳性率和局部中耳腔积液内毒素、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高表达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迁延难愈,内毒素可能是重要因素;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形态障碍程度与中耳积液IL-1β表达值密切相关.

  • 鼻内窥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30例

    作者:周岩

    腺样体肥大可以妨碍咽鼓的通气引流功能,腺样体炎可以引起咽鼓管慢性水肿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刮除术是首选的治疗儿童复发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因传统手术术野不清,并发症较多,我院耳鼻喉科自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刘光华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由中耳黏膜分泌障碍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和负压为主要变化的常见临床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运用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71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