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胆管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

    作者:吕静

    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胆管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AC组),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37例、36例、39例;选取等量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年龄均为30~50岁,平均(40.0±1.5)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人群ALT和AST的变化以及不同严重程度AC患者血清ALT、AST的表达差异.结果 AC组患者血清中ALT和AST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01.6±1.5)U/L和(103.4±1.8)g/L,较对照组人群血清中ALT和AST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8.7±1.6)U/L和(16.3±2.1)g/L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度AC患者,中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重度AC患者.治疗后,AC组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ST和AL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2%和97.31%,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明显升高,ALT和AST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胆管炎的重要诊断与术后愈合指标.

  • 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动态监测对原位肝移植后肝脏成活及其功能的评估

    作者:吕娇凤;张秋英;甘文;姚全良

    目的 探讨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3-01/2005-0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的原位肝移植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2~65岁.其中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术前、术中及术后3 d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选择正常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2例,对照组及其他患者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受试者均知情同意.结果 纳入肝移植受者6例,肝硬化患者22例,正常体检者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6例原位肝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低(P<0.01),在新肝期渐渐升高,术毕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继续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新肝期开始升高,术后第1天升至峰值,第2,3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组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41.592±14.603)μkat/L,与正常对照组(132.526±18.654)μkat/L比较明显偏低(P<0.01).结论 血清拟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作为判断植入肝脏存活的生化指标之一,联合其他指标用来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

  • ALT与AST比值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性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秀丽

    目的 评价ALT/AST值预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6年6月就诊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CHC患者231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05例(45.45%),非NAFLD患者126例(54.55%);同时根据B超评分将NAFLD组分为轻中度(1~2分)脂肪变性组(n=67)和重度(3分)脂肪变性组(n=38).比较NAFLD组和非NAFLD组人口学及肌酐、空腹血糖、ALT、AST、ALT/AST、GGT、尿酸、LDL、HDL、CHO、TG等病情资料,筛选CHC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Wile-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重度NAFLD为因变量,不同因素引入logostic回归方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ALT、ALT/AST值、GGT、HDL、CHO、TG和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非NAFLD组(P值均<0.05);轻中度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ALT、ALT/AST值、GGT、HDL、CHO、TG和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比例低于重度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ALT、ALT/AST值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代谢综合征、ALT、ALT/AST值、GGT为重度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ALT/AST值是CHC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NAFLD病变程度也有一定的价值.

  • 肝切除术后延迟性转氨酶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李军;刘炜;毕华强;李晓武;别平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延迟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中心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AST或ALT>3000 U/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的疾病类型、手术相关信息、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数据,分析转氨酶升高的时间、程度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存在2种不同的群体,在围手术期生存病例和死亡病例在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时间(t=3.732,P=0.003)、升高持续时间(t=3.542,P=0.004)和转氨酶峰值(t=2.993,P=0.01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异常升高是少见的临床现象,在术后3~5d出现延迟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应当引起足够的临床重视。

  • 复肝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毅;米海霞;徐苗苗;林希;林祥

    目的:观察复肝消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兼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兼痰瘀互结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复肝消脂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TC、TG、HDL-C、腹部B超显像水平均有较好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肝消脂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兼痰瘀互结证疗效确切.

  •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在转氨酶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潘劲劲;孙秋林

    目的 评价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判断转氨酶(AST和ALT)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便于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慢性HBV感染且AST、ALT均<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349例,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肝脏活组织检查,计算出APRI,比较不同的肝纤维化程度与APRI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PRI模型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APRI≥0.273时,患者有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641,灵敏度为48.3%,特异度为75.7%,阳性预测值为73.9%;APRI≥0.311时,患者为肝硬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76.8%,阴性预测值为93.5%.在HBV DNA为1×103~l×10 5拷贝/mL组中,APRI≥0.179为明显肝纤维化优截点(P=0.00),APRI≥0.283为肝硬化优截点(P=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PRI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性(r=0.370,P<0.01).结论 APRI可用于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APRI≥0.273为有明显肝纤维化(纤维化分期≥S2),对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根据HBV DNA水平不同,制定相应的APRI指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董志霞;周惠娟;项晓刚;庄焱;王晖;郭斯敏;桂红莲;汤伟亮;赵钢德;谢青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经皮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感染途径等,检测ALT水平、AST水平、HCV基因分型、病毒载量和肝脏组织学改变。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脏炎症活动指数( HAI)≥4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AST水平较高,PLT较低,与HAI<4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2.298、2.565,均P<0.05)。纤维化分期评分(F)≥3的患者平均年龄、ALT水平、AST水平以及感染时间均高于F<3的患者(t=2.340、3.497、2.758、2.570,均P<0.05),而PLT则较低(t=2.761,P=0.007)。女性、ALT>1×正常值上限(ULN)、AST水平、F≥3、HCV RNA≥6 lgIU/mL和PLT计数是HAI≥4的单因素预测因子;经多因素分析后,Ishak纤维化分期评分是HAI≥4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OR 3.098,95% Cl1.884~5.092,P<0.01)。单因素分析F≥3的预测因子为年龄、BMI≥24 kg/m2、ALT>1×ULN、AST水平、HAI≥4、PLT计数以及感染年限≥15年;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74,95%CI1.006~1.146,P=0.033)、ALT水平(OR 1.035,95%CI 1.015~1.055,P<0.01)、AST水平(OR0.969,95%CI 0.948~0.990,P=0.005)、感染年限≥15年(OR 37.215,95%CI 5.816~238.127,P<0.01)和HAI≥4(OR 1.939,95%CI 1.426~2.636,P<0.01)是F≥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ALT水平、AST水平、感染年限≥15年和HAI≥4是肝组织学显著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是反映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性分级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绍全;赖菁;谢仕斌;张晓红;张英;赵志新;柯伟民;高志良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病程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方法 检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数据经ANOVA检验.结果 145例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1~G4级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5.3±29.1)、(91.6±120.4)、(111.6±116.1)和(118.0±122.1)U/L,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54.0±45.1)、(144.2±184.9)、(191.3±204.8)和(215.1±226.5)U/L,G1级分别与G2~G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G4的AST水平分别为(35.5±29.0)、(64.9±71.7)、(96.0±81.9)和(102.8±77.0)U/L,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54.3±44.6)、(102.3±107.9)、(165.2±148.7)和(189.4±145.4)U/L,G1与G3、G1与G4、G2与G3、G2与G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自然病程中,ALT和AST均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严重性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 纳美芬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肖政;陈艳

    目的 观察纳美芬与门冬氨酸乌氨酸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8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20 g)和联合治疗组(纳美芬0.1 mg和门冬氨酸乌氨酸10 g),均n=4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清醒时间、肝功能、血氨等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8%和9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清醒时间为(6.48±3.69)h,与对照组(27.11±8.21)h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血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纳美芬与门冬氨酸乌氨酸联用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优于单用门冬氨酸鸟氨酸.

  • 皂荚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丁云录;王岩;赫玉芳;张秀波;贲彦鸿;陈声武

    目的:研究皂荚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对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测定,探讨皂荚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皂荚皂苷25,50,100 mg·kg-13个剂量组大鼠预防性灌胃给药5 d,与模型组比较,都不同程度降低心电图标准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P<0.05,P<0.01);皂荚皂苷25,50,100 mg·kg-1剂量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28±s 8)%,(24±10)%和(19±6)%,均显著小于模型组大鼠[(38±9)%,P<0.05,P<0.01];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ST,CK,LDH活力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升高的酶活力可以被预先给予各给药剂量的皂荚皂苷所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增加了血清中SOD活性及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5,P<0.01).结论:皂荚皂苷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与ALT等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芳;孙欢;赵旌;丁剑冰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IL-17水平以及在丙型肝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病毒载量与IL-17、ALT、AST、TBil的相关性. 方法 85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包括2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所有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抗体检测S/CO>3.8(排除抗-HCV假阳性患者),研究对象分为4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LT、AST、TBil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抗-HCV抗体和细胞因子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的病毒载量. 结果 (1)通过各组间多重比较,丙型肝炎患者各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毒载量>1×103组IL-17水平与ALT、AST水平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2)按照病毒载量HCV-RNA高低分组,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IL-17水平也随之升高. 结论 患者组IL-17、ALT、AST、TBil的检测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并且IL-1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在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

  • D-二聚体和ALT及AST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清标;黄荣富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ALT及AS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集164例患者的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2例,肝硬化乙肝患者28例,对照组4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及AST,采用乳胶凝集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 结果 肝硬化乙肝患者组ALT、AST、DD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患者D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检测DD、ALT及AST有利于乙肝患者病情的监测.

  • 金昌队列单抗HB-s阳性人群肝功酶异常与脂质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姬晓虹;白亚娜;王旭天;李娟生;丁皎;程宁;胡晓斌;刘燕青;彭峥

    目的 探讨金昌队列单抗-HBs阳性人群肝功酶异常与脂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进入金昌队列且排除各种肝病史的单抗-HBs阳性者14 46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相关酶学及脂质代谢指标.结果 该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35%、17.45%、15.01%,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均有P<0.001).趋势性X2检验分析显示,随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r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MI)升高,ALT、AST、GGT异常检出率升高(均有P<0.001);随着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升高,ALT、AST、GGT异常检出率下降(均有P<0.001),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尿酸(uricacid,UA)异常组ALT、AST、GGT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均有P<0.001).结论 金昌队列单抗-HBs阳性人群ALT、AST、GGT异常检出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与BMI、TG、TC、LDL-C、HDL-C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肝脏转氨酶与空腹血糖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立芸;李雪;冯任南;孔庆滨;李颖

    目的 探讨人群中肝脏转氨酶与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 402名18 ~ 75岁成年人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血糖、血脂等血清学指标.对ALT、AST、GGT从低到高按四分位间距分组(Q1到Q4),分析3种转氨酶与IFG、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 ALT、AST、GGT各自四分位分组中,Q4组与Q1组相比,空腹血糖,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了BMI、吸烟、饮酒、咖啡的因素之后,ALT、GGT是IFG和T2DM独立的危险因素,与Q1相比,Q4组ALT与IFG、T2DM的OR值分别为:1.74(1.30~2.34),1.47(1.09 ~2.41);Q4组GGT与IFG、T2DM的OR值分别为:3.15(2.01 ~4.45),4.08(1.88 ~7.65).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ALT、GGT与多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两者是IFG、T2DM患病的危险因素.

  • 小儿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害早期监测指标及其敏感度探讨

    作者:刘金保;徐华美

    目的 评价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伴心肌损害早期诊断监测指标的敏感度.方法 回顾分析6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性肺炎患儿30例(细菌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30例(MP组),对患儿的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三种不同指标的差异及其敏感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为46.67%,敏感度高.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害程度大于细菌性肺炎,常规筛查以心电图为主,综合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监测,可早期诊断MP致心肌损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低氧血症与血清心肌酶的关系

    作者:夏剑斌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程度与心肌酶活力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重度低氧血症时,五种心肌酶活力明显升高,与中度低氧血症组、轻度低氧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OPD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多与低氧血症有关.

  • 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醒;闫福华;张明;赵欣;郑瑜谦;林平

    目的探讨使用排龈线能否使牙体V类洞充填时产生悬突的机会减少.方法在杂种狗上、下颌牙的颊侧牙颈部形成部分位于龈下的牙体缺损模型36个;分成两组,实验组用排龈线排龈后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则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1,3,6个月后测定模型的龈沟液(GCF)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使用排龈线组与对照组的AST水平在1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个月使用排龈线组GCF-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物实验中充填涉及龈下的牙颈部缺损时利用排龈线预防悬突产生是可行的,可以防止悬突对牙周组织的损害.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可作为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预后指标

    作者:苏子剑;张剑华;潘群雄;王聪仁;费洪江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 PRI组(A PRI<1.30,237例)和高A PRI组(A PRI≥1.30,151例),比较2组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 高A PRI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5.5%和2.6%,低A PRI组为71.2%和30.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白蛋白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癌栓、APRI、TACE次数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比较显示,APRI较其他临床预后因素有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APRI可作为判断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 青少年上颌快速扩弓对龈沟液中AST活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勇;郭新星;王春玲;魏福兰

    目的:观察上颌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的变化,研究AST与上颌快速扩弓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43例上颌快速扩弓患者,10.2~12.5岁,分为对照组(21例)和加力组(22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快速扩弓前、快速扩弓24 h后、1周、2周、3周、4周龈沟液中AST活性的变化,用酶总量/30 s表示.结果:加力组AST水平在快速扩弓24 h开始升高,至4周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 龈沟液中AST的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颌快速扩弓牙周组织的改建.

  • 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值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贺小张;张明满;李英存;张丽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3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等资料,按Scheuer方案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分级.结果 无或轻微肝纤维化组($0.1组)33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组)60例,两组间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酶转氨酶(ALT)、AST/ALT、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631、0.351、0.605和0.783;APRI佳截断点为0.945,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7和0.67.进一步将APRI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指标与病理诊断做相关分析,两者中度相关,APRI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483,P<0.01).按APRI佳截断点分为APRI≤0.945组与APRI>0.945组,与术后6个月内存活情况进行卡方检验,两组生存率分别为72.73%和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APRI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APRI有望成为一个快速、无创、简便获取的参数,在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