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脑胶质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作者:段宝奇;耿晓增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按一定的布源规则施放在肿瘤的表面或肿瘤内的放射性治疗,它与远距离放射治疗不同,是一种仅在5 mm~5 cm内的放射性治疗.

  • 基于CT/MRI图像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作者:项晖;庄天戈

    介绍了一个以CT/MRI序列图像为数据源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系统区别于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具有三维动态剂量分布显示的交互式布源系统,并包括独特的模板库支持、精确快速的剂量分布计算及实时显示和完备的计划评估预警系统等.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从数据采集到配准、分割、二维图像处理、三维重建、计划报告输出等一系列功能,并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用户接口(GUI),完全适用于临床应用.该系统现已在临床试用,效果良好.

  • 125I种子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锦华;王亚萍;朱华燕;孙钧铭;薛敏

    目的:探讨125I种子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采用125I 种子源对71例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组织间植入治疗,其中51例患者于术中将125I种子源植入肿瘤切除后可能残留区域或不能切除的肿瘤组织内;20 例患者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种子源植入到肿瘤内,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现与125I 种子源植入相关的并发症.71患者血象虽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不大(P>0.05),各类患者相应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亦显著下降(P<0.01).71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7.3% ,其中完全缓解12例(占16.9%);部分缓解50例(占70.4%);稳定7例(占9.8%);进展2例(占2.8%). 结论:125I 种子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方法简便、安全,近期疗效确切,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明星;刘文天;王邦茂;刘文革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把封装的放射性核素放置在肿瘤附近、表面或瘤体内,实施持续性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对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够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所以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此文将重点介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潘建基;吴君心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初始技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主要选择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2005年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ASTRO)中关于近距离放疗临床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 高剂量率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锐锋;王小虎;杨克虎;马彬;田金徽;拜争刚

    目的:评价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HDR)与低剂量率(low dose rate,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对官颈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CJFD)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ic Joumals Full Text Database,CSJD),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进行追溯查找,按纳入标准全面搜索相关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1 2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DR组与LDR组相比,其3、5、10年生存率,3、5年骨盆控制率,3、5、10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闻)分别为0.96(0.80~1.16)、0.92(0.83~1.01)和0.86(0.70~1.05),0.96(0.86~1.07)和0.95(0.87~1.05).1.02(0.84~1.23)、0.98(0.89~1.07)和1.02(0.88~1.19).在复发和转移方面,其局部区域复发、局部复发联合远处转移、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03(0.83~1.30)、2.23(0.78~6.34)、1.06(0.50~2.24)和1.00(0.76~1.32).在3~5级迟发性并发症方面,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08(0.18~6.63)、0.90(0.25~3.21)和3.12(0.96~10.1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DR与LDR在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肿瘤控制方面疗效相当.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尚需设计科学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立文;俞炎平;江海涛;姚征;练维生

    目的 探讨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CT导引下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1 2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例(0.48%,6/1 260)患者发生针道种植转移,其中肝癌4例,肺癌2例,患者平均使用穿刺针(9.5±3.8)根;平均植入粒子数(80.8±42.9)颗;发现针道种植转移的平均时间为(113.7±34.3)d;种植瘤平均体积8.09 cm3;病理结果示3例低分化,2例中低分化,1例为高分化.针对转移灶治疗方式:1例放弃治疗,3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1例行外科切除,1例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的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无患者因针道转移病灶导致死亡.结论 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可能发生肿瘤针道种植转移,但发生率低,经过积极治疗后,不会成为患者的致死因素.

  • 胶片测量不同间距125I粒子照射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底学敏;张宏涛;赵金鑫;刘泽洲;牛书雷;杜随;王娟

    目的 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不同间距轴向排列照射的相对剂量学效应.方法 27张胶片随机分为A、B、C组,每张胶片接受3枚1.48×107 Bq125I粒子照射,3组粒子呈线性排列,轴向间距分别为1、5、10 mm.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测量胶片上粒子照射周围灰度值为20、25、30、40的等灰度曲线及曲线所含面积.结果 多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显示,A、B、C组间20、25灰度等灰度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30灰度等灰度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和B、C组间30灰度等灰度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组间40灰度等灰度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结论 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不同间距排列,直接影响周边照射剂量分布.特定剂量范围内粒子间距1 mm排列,可能较5、10 mm排列具有更好的照射剂量分布.

  • B型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18例

    作者:江旭;颜红菊;陈文会;李慧;刘敬禹;王卫星;杨聚鹏;杨继金

    目的观察B型超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姑息性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溶骨性骨转移瘤采用B超实时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分。所有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必要时重复治疗。根据CT结果,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结果18例患者进行33次手术,术后3 d局部疼痛较术前已有明显改善,与术前VAS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疼痛仍能较好控制,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末次手术后1个月与基线相比观察疗效:CR 0例(0%),PR 11例(61.1%),SD 6例(33.3%),PD 1例(5.6%),局部控制率(CR+PR)61.1%。无严重的放疗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简便,可重复性好,能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在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显著。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18例口腔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蒲德利;廖江荣;彭刚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和外周0.5 cm,粒子间距0.5 ~ 1 cm,粒子活度0.60 ~ 0.80 mCi(2.22 × 107 ~ 2.96 × 107 Bq).术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2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TPS进行质量验证.其中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用同法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治疗后溃疡病灶逐渐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疼痛逐渐减轻;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近期疗效CR为50.0%,PR为38.9%,有效率为88.9%.转移颈部淋巴结近期疗效CR为70.0%,PR为20.0%,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随访9 ~ 24个月,其中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2.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3D打印模板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潘天帆;陆建;王勇;朱光宇;陈荔;郭金和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6月行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患者30例,术后即刻对植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采用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Columbia Cancer Agency,BCCA)标准,根据术后验证靶区D90和V100评价为优、良、中、差4组,对比手术前后靶区体积和D90、D10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观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验证评价结果:优:24例(83.3%,24/30);良:5例(16.7%,5/30);中:1例(3.3%,1/30);差:0例(0).术前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范围是15.9~265.5 cc,平均为(64.4±58.4) cc;术后验证PTV范围是18.5~267.8 cc,平均(64.4±58.4) cc,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90、D100、V150分别为(11 945.6±1 157.0) cGy、(6 972.7±1 250.5) cGy、(58.0±4.4)%,术后分别为(11 839.0±1 117.0) cGy、(7 352.1±1 361.2) cGy、(57.6±4.1)%.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V100为(91.1±1.8)%,术后V100为(90.5±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可观察到3例气胸,1例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5例于拔针后局部少量出血,经局部压迫后止血.余未见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较好完成术前计划,植入质量较满意,治疗相关近期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选择.

  • 面向体部肿瘤近距离粒子植入的三维自动布源算法研究

    作者:姜海松;姜杉;杨志永;陈超民;肖洪旭

    目的 针对基于传统共面针的平面布源难以避开骨骼以及重要组织器官的局限性,研发了新型的面向体部肿瘤的近距离粒子植入剂量规划系统(BTPS).方法 提出了基于空间针的改进模拟退火自动布源算法-模拟退火算法(SA)、剂量评估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的混合使用.结果 结合临床病例对BTPS系统进行了仿真剂量规划验证,以及与商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了剂量对比实验.仿真规划结果与临床实际一致,平均剂量规划时间缩短到了6 min;剂量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满足临床要求.结论 BTPS达到了临床要求,能帮助医师精确、快速、有效地完成术前剂量规划.

  •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11例

    作者:朱先海;王伟昱;秦汉林;施长杲;许军;谢韬;周磊

    目的 探讨CT引导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s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计划,选择粒子活度:(1.11~2.96)×107Bq(0.3~0.8 mCi),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个月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 术后出现气胸3例,气管瘘l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3、6、12个月,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8%、90.9%、72.7%、72.7%;疼痛缓解有效率,1周100%、1个月90.9%、3个月90.9%、6个月81.8%、12个月72.7%.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病灶控制率确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

    作者:底学敏;王泽阳;任红;杨圣俊;赵宪芝;于慧敏;张宏涛;王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0月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12个病灶,垂直径1.7 cm×1.0 cm~6.5 cm×5.0 cm,其中直径<5.0 cm、≥5.0 cm的淋巴结分别为6个(50%)、6个(50%).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3~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小剂量):36~110 Gy(中位59 Gy).术后观察病灶大小变化、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时间4.3~1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2个月局部控制率100%、有效率58.3%,2、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6.7%、58.3%,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肿瘤转移,3例患者生存并未见粒子植入部位复发,未见其他部位大出血、肠道感染、骨髓抑制等粒子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

    作者:王娟;吴娟;魏东;隋爱霞;阎晓路;赵静;张宏涛;王泽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 Bq(0.3~0.8 m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12例

    作者:于慧敏;张宏涛;何伟;隋爱霞;吴娟;高贞;王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 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 cm 7个,>6 cm 5个.采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植入 125I粒子,粒子活度0.4~0.7 mCi,相隔0.5~1 cm平面插植.植入术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75 Gy的6例,<75 Gy的6例.手术结束后2个月复查CT,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66.7%(8/12),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1.7%(11/12).术前疼痛症状患者8例,术后1~14 d均明显缓解;术前下肢水肿3例于术后1~14 d明显缓解2例.术后随访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年5例患者存活生存率41.7%(5/12),未见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安全可行,淋巴结小于6 cm,周边剂量大于75 Gy,疗效可能更好.

  •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1例

    作者:李杰;谢其根;王卫国;华燕艳;程云;李玲;赵俊功;朱晓黎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0.7 mCi粒子,处方剂量为90~120 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6例(54.6%),4~8周直至6个月后CR+PR 9例(81.8%).3例CR,6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忠涛;隋庆兰;吴善良;左太阳;胡效坤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由病理证实的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3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淋巴结转移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依次是:81.3%(26/32)、84.4%(27/32)、93.7%(30/32)、87.5%(28/32)。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颈部转移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是提高病变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17例

    作者:王营;郭志;张炜浩;刘萍;倪虹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17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19处病灶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接受多周期化疗后肿瘤仍进展.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复发病灶内,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处病灶2个月后采用盆腔CT评价,完全缓解(CR)2处,部分缓解(PR)9处,稳定(SD)5处,进展(PD)3处,总有效率为57.9%(11/19).本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4.6%(11/13),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01).中位随访10.5个月(3~23个月),死亡12例,存活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11.3个月,1年生存率为29.4%.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 外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7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初步疗效

    作者:王娟;孙美玲;张宏涛;唐富龙;隋爱霞;夏海水

    目的: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活度及分布,粒子活度0.3~0.8 mCi,肿瘤处方剂量为60~120 Gy,CT及B超双引导下植入,术后24 h内CT扫描,剂量验证D90为(81.4±2.1)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5.2%,其中,小于4 cm 的淋巴结控制率(CR + PR)为90%,而大于4 cm 的为46%, P =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Ⅰ、Ⅱ、Ⅲ、Ⅴ区淋巴结各控制率(CR+PR)与未控制率(SD+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而边界清楚的21个淋巴结控制率为71%,融合而边界不清的淋巴结局部控制率为0。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Ⅱ度8例,Ⅰ度7例,无严重的其他放疗并发症。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小于4 cm且孤立、边界清楚的淋巴结更适合粒子植入治疗。

191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