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甲型肝炎总抗体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甲型肝炎(甲肝)总抗体的检测性能,从而说明两种方法在各自实际应用中的区别.方法 用ELISA和.MEIA法检测血清甲肝总抗体,再进行两种方法的互相比较.结果 检测同一批血清甲肝总抗体样品,定量检测时ELISA法试剂盒敏感度为57.57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变异系数(CV)为10.65%,其结果比MEIA法高;两种方法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25.8mIU/ml、58.8mIU/ml;定性检测时,41例标本中ELISA法检测39例阳性,MEIA法40例阳性,两法的符合率为97.56%(40/41).结论 定量检测时,MEIA法比ELISA法更精确;定性检测时,ELISA法试剂盒能客观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与MEIA法结合能大大提高敏感性.
-
某部新战士甲型肝炎特异预防的效果观察
为了解部队新战士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易感情况,对某部当年入伍的914名新战士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HAV.对其中抗-HAV阴性者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对照(安慰剂)组,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新兵甲肝病毒(HAV)感染率为77.35%(707/914),农村籍战士抗-HAV阳性率(83.99%),极明显地高于城市战士(60.47%)(χ2=57.18,P<0.01).抗-HAV阴性者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3、6、12、24和36个月,疫苗组阳转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抗-HAV阳转者均为自然感染,其抗-HAV滴度在5个时点均高于疫苗组.部队新战士仍有22%是HAV易感者.对抗-HAV阴性者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集体人群中甲肝局部暴发的有效措施.
-
灭活与减毒两种甲肝疫苗免疫后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初探
目的 对国内普遍应用的减毒和灭活甲肝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产生时间、应答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方法 筛选健康志愿者18人,随机分组后分别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按实验程序以周次为时间点采血,用化学发光法对特异性甲肝抗体(HAY-IgG)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特异性甲肝抗原刺激后,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效应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情况;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测定CD+ T和CD8+T淋巴细胞中分泌IFN-γ的阳性细胞百分比,Lumlnex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0、IL-4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两种疫苗均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HAV抗体,且观测期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疫苗接种初期即可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同时伴随高水平的效应细胞因子IFN-γ产生.在免疫接种后1-3周,灭活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减毒疫苗;而在4-6周,减毒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明显增高,超过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加强免疫后明显增强.结论 两种疫苗接种初期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可激发记忆性免疫应答.
-
宝山区健康人群甲型肝炎血清抗体免疫水平监测
目的了解宝山区人群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抗体水平.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测血清抗-HAV IgG.结果甲肝抗体总阳性率58.06%(162/279),标化阳性率65.27%,与1992年上海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调结果相比略有上升,小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上升较快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0~29岁组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达到高峰,中老年抗体水平总体有所下降.结论宝山区尚有大量易感人群存在,易发生甲肝流行,中老年的甲肝预防工作也不容忽视.甲肝防制工作应常抓不懈.
-
石家庄市2003年人群甲型肝炎抗体监测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并常出现局部的暴发与流行.为探讨我市甲型肝炎流行趋势,以期为今后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3年石家庄市人群抗-HAV水平进行了监测.
-
第12例——呕血、口干、眼干、粒细胞缺乏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3岁。主因反复上腹不适1年,间断呕血2个月,高热3 d入院。始于1999年6月无诱因反复上腹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增加,3~4次/d,有时不成形,无黑便,未诊治。2000年4月17日晚餐后2 h恶心、呕鲜血2次约1 000 ml,后排暗红色便2次,量不详,伴头晕、心悸。4月18日晨来我院急诊,查血:血红蛋白61 g/L。B超:肝回声不均、脾稍大。给予三腔管压迫、抑酸、止血、输血及补液治疗,出血停止。入院后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甲型肝炎抗体(HAVAb)、丙型肝炎抗体(HCVAb)、戊型肝炎抗体(HEVAb)均阴性。胃镜示:重度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抗SSA 1∶4,ANA 1∶640 (+),口腔科及眼科检查符合口、眼干燥征。5月31日出院诊断:干燥综合征,肝硬化,门脉高压,重度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出院后口服保肝药、速尿、高舒达和枸钾治疗。6月8日晚餐后3 h呕鲜血3次约1 500 ml,排暗红血便1次,量不详。测血压85/60 mm Hg,血红蛋白 73 g/L,白细胞2.1×109/L,血小板48×109/L,给予立止血、止血定、洛赛克及输血补液治疗,未再呕血。6月9日出现恶寒、寒战、发热,体温39.7 ℃,复查血白细胞(0.6~0.8)×109/L,予粒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CSF) 3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罗氏芬2.0 g静点,每天1次,治疗3 d,仍发热,白细胞未上升,于6月12日二次入院。发病以来,患者有口干、眼干,无龋齿、无胸闷、气短及夜尿增多。既往史:1995年诊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11.1 mmol/L,长期服降糖灵25 mg,每天3次。从事印染工作20年。少量饮酒10年,平均每日饮白酒一两,已戒酒5年。
-
第24例--黄疸,口干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1岁.主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1年半,口干3个月,于2002年4月22日入院.2000年10月上节育环后出现经血增多,后渐感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呈浓茶样,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厌食、乏力,无发热、寒战、腰背痛,不伴瘙痒.2001年2月中旬就诊于某院,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3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58 U/L,总胆红素(TBIL) 52.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34.5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 928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58 U/L,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中HBsAg,HBsAb,HBcAg,HBeAg,HBeAb均为阴性,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予以保肝、降酶治疗3个月余,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基本正常出院.院外继续口服保肝药物.
-
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IA-1株)与进口甲肝灭活疫苗的2年免疫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甲肝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在广西柳城县筛选出6~12岁甲肝易感儿童217人,以个体随机分为4个组.B、C组接种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LA-l株,滴度106.75TCID5o),接种程序分别为0-6和0-12;D组接种低滴度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滴度1060TCID5o),E组接种史克公司市售甲肝灭活疫苗(贺福立适,720E1.U),接种程序均为0-6.各组于第1针免后1,6,12,24个月,第2针免后1个月采血,用美国ABBOTT公司的Imx mEIA试剂,检测甲肝抗体IgG.结果滴度106.75TCID50的国产减毒活疫苗两种程序,除0-6程序组在第2针免后1个月的抗体水平峰值较低外,其余各次随访的抗体反应结果均与进口甲肝灭活疫苗相似.低滴度减毒活疫苗(106.0TCID50)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结论滴度106.75TCID50国产甲肝减毒疫苗与进口甲肝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相近,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很好的回忆反应,加强免疫可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延长保护年限.
-
关于国产与进口甲肝灭活疫苗临床使用效果的观察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一旦感染甲肝后必须隔离治疗,基本康复需2个月至半年时间,给人们健康带来损害,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
-
常州市部分农村儿童甲型肝炎抗体血清学调查
甲型病毒性肝炎曾经是本市高发的传染病,随着甲肝疫苗接种的推广,我市的甲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态势.为了解儿童中甲型肝炎抗体的流行水平,为甲型肝炎的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次调查.
-
上海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甲型肝炎病毒IgG阳性率调查
虽然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同,但由于两者在高危人群和地理分布上有相当大的重叠,且两种肝炎均有50%左右感染原因不明,故近年来有报道,住院的肝炎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同时感染HAV和HBV,重叠感染率为0~23.4 %.双重感染往往会加重病情,增加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坏死的危险性,同时使治疗和预后更复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可避免合并HAV感染所致的病情恶化,但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广泛地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前,需了解这一人群中甲型肝炎抗体的保护率,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性地制定免疫策略.为此,我们对8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甲型肝炎血清免疫水平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
杭州地区部分人群甲型肝炎抗体的调查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了杭州地区各年龄组部分人群甲型肝炎抗体.市区341份血清中,脐血抗体的阳性率为75%,学龄前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5%,尔后随年龄递增而上升,8~17岁青少年抗体阳性率为35%,>30龄组达95%.人群甲肝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6%.脐血抗体的滴度为1:500,儿童甲肝抗体阳性血的抗体滴度为1:1000.农村地区303份血清的结果显示,学龄前组抗体阳性率达24%,>30龄组的抗体阳性率96%,人群甲肝抗体总阳性率为55%.
-
分泌抗甲肝病毒基因工程单抗的rCHO细胞无血清培养研究
在分析anti HAVIgG CHO细胞对筛选的培养基中氨基酸利用的基础上,对基础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再采用统计学正交分析方法,在初步优化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等促细胞生长因子,研制了一种适于分泌抗甲肝病毒基因工程单抗的rCHO细胞悬浮生长用无血清培养基,经Spinner转瓶实验,细胞生长和抗体表达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且成本低廉,可用于大规模悬浮培养.
-
盐都县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盐都县人群甲型肝炎(甲肝)免疫现状,从1998年起连续2年对辖区内人群的甲肝免疫水平和接种甲肝减毒疫苗后效果进行了血清学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在2个乡的人群,按甲肝疫苗接种情况分组,作为甲肝IgG抗体水平和甲肝疫苗接种效果调查对象.1.2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调查对象的甲肝疫苗接种史进行登记,与县卫生防疫站和乡镇甲肝疫苗接种登记表进行核对.
-
玉树地震伤员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为了解伤员的总体机体状态,进行了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三系统、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实验,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柯萨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2000年11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柯萨奇病毒性肝炎6例,通过临床分析,讨论诊断与治疗意见.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26岁,工人.因发热,ALT升高40天,于2000年11月入院.入院时T 38.4℃,心率、呼吸、血压正常,神志清,巩膜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正常,ALT/AST 1131/493 U/L,TB/DB 40/18 μmol/L,GGT 147 U/L,血清甲型肝炎抗体-IgM,HbsAg,抗HBs,抗HBc-IgM,丁型肝炎抗原,IgG,IgM,戊型肝炎的IgG,IgM,HBV-DNA,HCV-RNA(以上简称肝炎系列)均阴性,巨细胞病毒(CMV)和肠道病毒(EBV)的IgG,IgM均阴性,EBV-DNA阴性,柯萨奇病毒-IgM(酶标法COX-IgM)2次均阳性.经甘利欣等降酶,退黄治疗后,ALT、AST恢复正常,GGT与TB轻度异常出院,住院40天.
-
医源性胆道出血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术1例
病例:患者女62岁。2周前出现尿黄、乏力、纳差,入院后化验转氨酶ALT710u/l总胆红素197.4umol/l,甲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戊型肝炎抗体IgM阴性抗HCV阴性 HbsAg阴性,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M2型抗体均为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追问病史患者20天前因皮肤病服用藏药,考虑存在药物性肝损害可能。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组织活检,取自动活检枪配一次性16G活检针,切取肝组织2cm,行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肝穿活检后3天,患者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呕血及寒战、高热(39。),急查血红蛋白从入院时123g/l降至91.2g/l,立即行腹部CT平扫示左右肝管、胆囊、胆总管内均可见液性高密度阴影,为明确原因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X线透视下,经电子内镜至十二指肠降部,见十二指肠乳头正常,肠粘膜水肿,乳头内新鲜血液流出,将引流管经胆总管留置左肝管,造影所见肝内外胆道呈阶段性不规则充盈缺损(血凝块),无胆道扩张。临床诊断为:医源性胆道出血,给予输血、止血、补液及抗感染对症处理,同时经鼻胆管引流管间断性给予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胆道局部止血。经支持治疗后,患者状况无明显好转,血色素仍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70/50mmHg,心率132次/分。立即决定行急诊肝动脉栓塞术,术中患者为仰卧位,右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植入5F鞘管并引入肝管至腹腔干造影见:动脉早期肝右动脉S6分支局部血管瘤样扩张,与其伴行门静脉分支提前显示,未见肝内胆道分支显影,延迟透视观察仍未见胆道内造影剂存留,结合病史及肝动脉造影表现考虑肝S6存在动—门静脉瘘,胆道—血管瘘不能除外。将导管超选择至相应靶血管,分别给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1400-2000um)一支及金属弹簧圈一枚,再次造影未见门静脉分支显示,栓塞成功,术后血压110/80mmHg
心率80次/分,生命指征平稳。术后1天经鼻胆管引流出黑褐色胆汁250毫升,无血性液体,患者持续发热高达39。C,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8.5*109/l,经更换抗生素后,患者体温平稳下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