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伟坚;莫利求;刘明姬;袁福利;白虹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并涉及前臂或手部尺、桡侧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3.75 g/L罗哌卡因+6.6 g/L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容量0.45 mL/kg,局麻药注射后每5 min记录桡侧和尺侧VAS评分.局麻药注射后A组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5 mL),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持续记录尺、桡侧VAS评分降至0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40例患者有36例获得优良以上麻醉效果.两组获得的各时段VAS评分,桡侧皮区明显低于尺侧,P<0.05.布托啡诺给药后尺侧皮区VAS评分降至0时间A组为(19.90±4.52)min,明显短于B组的(25.05±4.10)min(P<0.05);镇痛持续时间A组(470.65±83.90)min,B组(364.70±95.06)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或麻醉并发症.结论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静脉使用布托啡诺,可加快尺侧皮区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质量.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田建波;徐小想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干1.002 cm (100例),中干1.598 cm (100例),下干2.26 cm (45例)。操作平均用时为3 min 56 s;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81%,良11%,差6%,无效2%,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有霍纳征3例、注药后寒颤1例、术中恶心、呕吐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桡侧手术,对于涉及到上肢手部尺侧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 臂丛+强化麻醉中循环骤停一例抢救总结

    作者:谭义文;田国刚;文生豪;吴爱珍

    患者女性,18岁,36kg,右锁骨内固定术后1年,拟在臂丛麻醉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前评估ASA Ⅰ级.入室后测血压120/70mmHg,肌间沟入路臂丛麻醉,异感清楚,回抽无回血和脑脊液,肌间沟注入1%利多卡因10ml+0.375%罗哌卡因10ml行臂丛神经阻滞,穿刺过程顺利.20分钟后患者无不适表现下开始手术,术中取钢板时打滑,患者诉痛、烦躁,遂静脉推注力月西4mg和芬太尼0.04mg.约4分钟后发现面色紫绀,呼之不应,心电监护示室颤,暂停手术,胸外心脏按压,面罩加压给氧及紧急气管插管.

  • 经前角肌旁入路与臂丛阻滞方法的比较

    作者:刘显刚;雍记智

    目的寻找一种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臂丛阻滞途径.方法123例ASA Ⅰ-Ⅱ级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经前斜角肌旁入路组(观察组,n=50)、经肌间沟入路+经腋路入路组(对照组,n=73),比较不同臂丛神经阻滞入路途径的优缺点.结果观察组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前斜角肌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临床常用臂丛阻滞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强;曾菲;林育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和盲穿异感臂丛神经阻滞组组(C组),每组15例。 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异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C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阻滞并发症发生率较C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满意度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抵触感法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体会

    作者:艾伦;李立新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用于小儿麻醉时,则常因得不到配合而影响疗效的判断,我院采用小儿基础麻醉下经肌间沟入路,抵触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改良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作者:刘铁民;姜泳

    臂丛神经阻滞为前壁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我们通过改良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122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颈丛辅以臂丛联合阻滞在临床的应用观察

    作者:司广和;李晓颖

    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等疾病一般多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而这类手术的麻醉方法除了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外,单独的颈丛或臂丛的神经阻滞都不够理想.本方法采用颈丛和臂丛联合阻滞,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1方法本组50例患者分别为锁骨骨折27例,肩锁关节脱位20例,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ASAI-Ⅱ级,无其它疾病及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续监测心电、脉搏、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嘱患者头偏向对侧,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采用颈丛一针阻滞法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垂直刺入,遇到骨质即为C4横突,略退针回吸无血无液,注入0.75%罗哌卡因8-10ml,拔针并按压穿刺点上1.0-1.5cm处约五分钟,观察病人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及膈神经阻滞等征象.再行臂丛肌间沟入路法阻滞臂丛神经,正确选择穿刺点,垂直皮肤进针后,向内、向下及向后方缓慢进针,约95%的病人有电击感,回吸无血无液,注入0.75%罗哌卡因10-15ml,阻滞成功的标志是阻滞侧肩及上肢发热、麻木、运动渐进性受限、针刺感逐渐消失.一般在阻滞10-15分钟后开始手术,术中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无一例局麻药毒性反应及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 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作者:刘东晖;常靖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由于先天畸形或外伤需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我科1999年~2001年对这类患儿实施肌间沟人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四肢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作者:杨继蓉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各种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0例ASA I-II级四肢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观察组,麻醉选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给予芬太尼0.5-1μg/kg,丙泊酚1-1.5㎎/kg静脉缓推;B组为参照组,选用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例,以1.5%利多卡因15-20ml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监测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的评定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MAP、HR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3.3±1.0分钟,B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2±4.0分钟。两组相比,A组明显快于B组;麻醉效果:A组优占94%,良占6%,差为0。B组优占67%,良占24,差占9%。两者相比,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同时术者对麻醉满意效果的主观满意度A组也明显优于B组。A组在麻醉后1分钟内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P<0.05),但经托下颌或面罩加压给氧处理后血氧饱和度均回升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四肢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 臂丛神经肌间沟入路两次异感阻滞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钰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经常采取的神经阻滞操作,其中肌间沟入路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入路.以前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常采用寻找一次异感之后注入局麻药物,经过改良后采取扇形阻滞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扇形阻滞不再寻找异感,只是在臂丛神经用围注入局麻药物.不能保证阻滞完善.现采取寻找两次异感的方法行臂丛神经肌间沟入路阻滞,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胜

    目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从肌间沟入路臂丛进入神经阻滞的麻醉临床分析.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ASAⅠ~Ⅱ 级、体格无巨大差异、20~51岁单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5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分析注药前的超声解剖阴影、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长度;观察记录使用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通过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长度(平均值):上干1.113 cm(10例),中干1.609 cm(27例),下干2.37 cm(13例).使用平均用时为4min 45 s;81%的操作时长在4~6min内.麻醉观察评价优92%,良8%,差0%,,有效率为100%;副作用有霍纳征3例、术中恶心、头晕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对于牵扯到上肢手部内部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给予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增强尺神经阻滞是可以推广与应用的.

32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