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鑫方;夏荣

    同种异体输血(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ABT)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很多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术后感染率上升、恶性肿瘤切除复发率增加等.血制品中的同种异基因单核细胞表面的CD200分子、白细胞及储存过程中白细胞脱落的sHLA和sFasL、血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等与输血相关免疫调节(transfusion-related immunomodulation,TRIM)的发生均有一定联系.临床对照试验,实验室研究及动物模型显示:克隆删除、诱导无能、免疫抑制是TRIM发生的效应机制.本文就TRIM的发生机制、诱导TRIM发生的介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CD20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录;沈安俐;郭睿;王琰;仇海荣;乔纯;杨慧;张建富;李建勇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CD200的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CD200在AM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及免疫表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FISH技术检测AML1/ETO、PML/RARa和inv(16),PCR方法检测AML1/ETO和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在54例初诊患者中CD200抗原表达阳性率为57.41% (31/54);CD200抗原表达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200抗原表达在CD34和CD117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CD200抗原表达在染色体核型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CBF)阴性的AML中CD200抗原表达在CD34和CD117表达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的表达与AML预后不良相关.

  • CD200/CD200R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黄月华;张薇;蔡昊;李天骄;李剑;韩冰;庄俊玲;朱铁楠;蔡华聪

    背景:CD200与其受体CD200R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体内起到传递免疫信号、参与免疫稳态的维持、调节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以及抑制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目的:探讨CD200/CD200R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作用.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4组:aGVHD组、non-aGVHD组、cGVHD组及non-cGVHD组.首先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CD200及CD200R在CD19+细胞、CD3+细胞及树突状(DC)细胞表面表达水平的差异,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CD200及CD200R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后将各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抗-CD200R1抗体体外共培养48 h,采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IL-10水平,以验证CD200/CD200R的功能.结果:non-aGVHD组CD19+细胞表面CD200+表达水平高于aGVHD组,低于正常对照组.non-cGVHD组CD19+细胞表面CD20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GVHD组.aGVHD组和cGVHD组CD200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GVHD组CD200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non-aGVHD组,cGVHD组低于non-cGVHD组.各组CD200R的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抗-CD200R1抗体阻断CD200/CD200R通路后,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随抗-CD200R1抗体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aGVHD及cGVHD患者在CD19+ CD200+细胞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发生GVHD的患者,阻断CD200/CD200R通路后IL-10分泌水平下降,提示CD200/CD200R可能与GVHD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CD200和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中的意义

    作者:朱明霞;万文丽;李海申;王艳芳;王晶;零惠森;闫新星;克晓燕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200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MM初诊患者骨髓血中CD200和其它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CD19,CD20,CD117,胞浆轻链Kappa和Lambda)表达,以及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通过国际分期系统(ISS)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MM患者表达CD200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表达相关性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78例初诊患者表达CD200+率为71.79%(56/78),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CD200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抗原表达上,CD200+组CD117的表达显著高于CD200-组(P =0.032),CD20、CD56和CD19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CD200+组Hb量明显低于CD200-组(P =0.035),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CD200-组(P=0.013),血清LD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200+组中ISS分期Ⅰ期患者占58.62%(17/29),Ⅱ期患者占75%(30/40),Ⅲ期占100% (9/9),随着CD200表达强度增加,预后分层危险度上升(P=0),CD200表达越强,预后越差;Treg细胞CD200+组显著高于CD200-组(P =0.043),Treg含量与CD2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44).CD200-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CD200+组(P =0.03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稍高于CD200+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和Treg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是MM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以及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

  • 急性髓样白血病患者骨髓干细胞CD200的表达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胡蓓莉;张隽瑜;贺超奇;童向民

    目的 研究急性髓样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CD200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相关研究.方法 将51例急性髓样白血病患者根据初发时白细胞计数分为高白细胞组(18例)与非高白细胞组(33例),根据化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0例),同期选取51例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化疗前后CD200、Foxp3+/CD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L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IL-4和干扰素γ的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研究AML患者中CD200表达水平与化疗前后血清IL-17、IL-4、干扰素γ水平及骨髓中Foxp3+/CD4+水平的关系.结果高白细胞组患者CD20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患者[(4.8±2.8)%vs.(3.7±2.2)%,t=4.961,P<0.001].未缓解组患者较完全缓解组患者明显偏高[(4.8±2.6)%vs.(3.1±1.6)%,t=5.716,P<0.001].对照组患者与AML患者化疗前比较,IL-17及干扰素γ水平均明显升高(t=26.970,P<0.001;t=4.370,P<0.001),IL-4水平及Foxp3+/CD4+细胞均明显降低(t=9.965,P<0.001;t=7.346,P<0.001).而对照组患者与AML患者化疗后比较,仅IL-17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7,P<0.001;t=3.965,P<0.001).与AML患者化疗前比较,化疗后IL-17[(147±42)ng/L vs.(332±68)ng/L,t=15.920,P<0.001]及干扰素γ[(24±8)μg/L vs.(31±12)μg/L,t=3.576,P<0.001]水平均明显升高,IL-4水平[(142±54)μg/L vs.(84±31)μg/L,t=6.644,P<0.001]及Foxp3+/CD4+细胞[(7.5±2.4)%vs.(5.2±2.4)%,t=5.330,P<0.001]均明显降低.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CD200表达水平仅与化疗后骨髓中Foxp3+/CD4+水平呈正相关(r=0.347,P=0.012).结论 CD200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相关因子影响AML患者临床疗效.

  • 急性髓样白血病干细胞CD200的表达及与疗效的相关分析

    作者:郑晓燕;贺超奇;陈芳建;黄卉;吴芬芝;詹碧翠

    目的 探究急性髓样白血病(AML)患者白血病干细胞(LSCs)中CD200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AML患者,进行AML分型,分为M1~M5型.并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为三组:完全缓解(CR)组(59例)、部分缓解(PR)组(47例)和未缓解(NR)组(31例).通过流式细胞仪分离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LSCs,检测LSCs表达、CD200在LSC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24.82%(34/137) AML患者的LSCs中表达CD200,且CD200在AML各亚型中表达的阳性占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13/26、4/35、3/22、9/43,χ2=16.533,P=0.002).AML-LSCs在AML各亚型中都存在高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0,P=0.421);除CD200在M3组的LSCs中呈现更低表达外[(10.1 ± 2.7)%],其在AML其他各亚型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 ± 2.8)%、(19.7 ± 4.0)%、(16.4 ± 2.4)%、(17.0 ± 3.1)%,P均>0.05].而在治疗疗效观察中,治疗前CD200在LSCs中的表达水平在CR、PR、NR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随着症状的缓解程度提高,各组CD200在LSCs中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16.4 ± 3.6)%、(10.8 ± 2.6)%、(5.0 ± 1.8)%,P均<0.05].治疗后,CR与NR两组CD200阳性表达占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9 vs. 14/31,P<0.017);同时AML亚型分组中M3组内的CR、PR、NR三组CD200+/CD200-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1/11、1/0,χ2=17.786,P<0.001).结论 AML患者LSCs中高表达CD200与不良预后有一定关系,可影响临床疗效.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200/CD200R的表达及其在Treg/Th17细胞平衡中的作用

    作者:李扬;赵丽丹;丁欣;张烜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200/CD200R1的表达,探讨CD200/CD200RI信号对Th17/Treg平衡 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者CD4 +T细胞以及树突细胞表面CD200和CD200R1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游离CD200水平.通过体外细胞刺激培养观察CD200/CD200RI信号对Th17分化及调节性T细胞Treg生成的影响.结果 SLE患者CD4+T细胞、树突细胞CD200的表达及血清游离CD200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00R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细胞培养给予CD200-Fc融合蛋白可降低SLE患者Th17的分化并纠正TGF-β诱导的调节T细胞生成缺陷.结论 SLE患者CD200和CD200R1表达异常,CD200/CD200RI信号在Th 17/Treg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 CD200-CD200R信号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林素珍;丁健青

    帕金森病为老年人群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炎性损伤在帕金森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细胞,其异常激活是介导帕金森病免疫炎性反应的主要机制.细胞-细胞间通过黏附分子的接触是阻断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来发现,这种接触抑制可能与细胞表面糖蛋白CD200与其受体CD200R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明确CD200-CD200R信号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 CD200在皮肤鳞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梅雪岭;钟珊;李妍;王美芳

    目的:研究CD200蛋白在皮肤鳞癌不同进展阶段中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正常皮肤、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鳞癌、浸润鳞癌的皮肤组织标本各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0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日光性角化、鲍温病、鳞癌和浸润鳞癌组织CD200的表达比例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 P<0.01);鳞癌和浸润鳞癌组织CD200的表达比例较日光性角化及鲍温病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 CD200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皮肤鳞癌的进展。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改变

    作者:王建龙;李海涛;苏丕雄;顾松;刘岩;张希涛;颜钧;安向光;高杰;辛悦;蔡军

    目的 研究全基因组甲基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心脏移植中供体左心室心肌标本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左心室心肌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提取基因组基因通过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甲基化芯片技术(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chip,MeDIP-chip)及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高通量的快速筛选.然后,得到MeDIP-chip初筛后的2个甲基化异常基因abca4和cd200进行亚硫酸氢钠测序PCR.结果 疾病组abc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85.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91.2%;疾病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比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低5.7%,心衰组cd20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0.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7.1%.结论 abca4和cd200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会影响自身的基因表达量.心衰时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会发生改变,并且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会伴随着基因表达量的改变.

  • CD200作为分子标记物应用于RAS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

    作者:林玉甜

    研究CD200作为分子标记物在RAS患者免疫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使用丈夫或者健康第三方新鲜淋巴细胞对RAS封闭抗体(-)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根据C D200的表达分为C D200(+)和C D200(-)组。比较两组R A S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和妊娠≥28周的结局的差异。结果:C D200(+)转阳率为95%,治疗成功率为85%。CD200(-)组转阳率为90%,治疗成功率为75%。两组转阳率及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组比CD200(-)组在淋巴细胞转阳率及妊娠≥28周的治疗成功率方面都有增加(95%vs90%,,85%vs75%)。然而,其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 手术创伤对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海马区CD200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学照;唐冰;谭文斐;马虹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是否引起海马区胶质细胞CD200和CD200受体(CD200R)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和老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麻醉组实验动物单纯接受1.5%~2%异氟醚麻醉,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手术组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1,3,7d处死实验鼠,取海马区脑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200和CD200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D200在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术后第1天表达下调(P<0.01),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P=0.067,P=0.582).在任何时间点,手术创伤并没有明显改变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CD200R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手术创伤抑制了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海马区CD200 mRNA的表达.

  •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200+亚群细胞的免疫特性

    作者:刘婷;马晓娜;马海滨;杨婷婷;金毅然;梁雪云

    背景:在不同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相悖的免疫特性,这可能是因为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复合细胞,不同的亚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免疫特性.目的: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选获得CD200+亚群细胞,探讨该亚群细胞的免疫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方法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选出CD200+亚群细胞,对其进行细胞表型、多向分化潜能鉴定;ELISA方法检测CD200+亚群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因子分泌量;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CD200+亚群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成功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选获得CD200+亚群细胞,该亚群细胞高表达CD44、CD73、CD105和CD90,而CD34、CD45、CD80和CD86为阴性,具有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②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和CD200-亚群细胞相比,CD200+亚群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被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下调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上调;③该研究发现,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获得的CD200+亚群细胞具有优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和CD200-亚群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稳定表达CD200的U937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郝兵;高嵩;侯治富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CD200蛋白的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株,为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电转染基因法将含有人CD200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200质粒和pcDNA3质粒分别转入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中,经G418筛选,转染阳性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并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G418筛选,U937细胞全部死亡,转染pcDNA3质粒和pcDNA3-CD200重组质粒的U937细胞存活,并可连续传代培养30代;转染pcDNA3-CD200重组质粒的U937细胞RT-PCR检测有一特异性扩增带;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表达结果显示:转染pcDNA3-CD200重组质粒的U937细胞CD200表达阳性细胞率(77.20%)显著高于转染pcDNA3质粒(3.20%)和U937细胞组(2.10%)(F=133 996.40,P<0.01);各代间差异无显著性(F=1.03,P>0.05).结论:用基因转染法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CD200蛋白的人单核细胞株U937-pcDNA3-CD200.

  • CD200和CD200R在膀胱和肾脏肿瘤表达的研究

    作者:侯睿达;安治国;刘俊婷;毛静涛;孔祥波;侯治富

    目的:探索 CD200在膀胱、肾脏表达及其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对50例膀胱、肾脏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 CD200、CD200R 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膀胱癌、肾癌及其癌旁组织CD200和 CD200R 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膀胱癌组织 CD200R 表达、肾癌组织 CD200和 CD200R 表达显著减低,且以 CD200R 减低为主。结论 CD200和 CD200R 在膀胱、肾脏组织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提示其在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 CD200与CD200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楠;李立营;高嵩;侯治富

    CD200是一种Ⅰ-型膜糖蛋白,胞膜外区有两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地表达在组织中;CD200R也是一种糖蛋白,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及T细胞亚群上.CD200具有介导T细胞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增殖,使1型细胞因子减少,2型细胞因子增加的作用,CD200与CD200R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传递抑制性信号减低髓样细胞的活性,改变其迁移.CD200在免疫疾病和抑制排斥反应中作为一种免疫耐受信号,它的一些相关分子在免疫调节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 CD200和CD200R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作者:徐衡;吴文倩;赵守财;刘富东

    炎性反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元表达的CD200与小胶质细胞上的CD200受体(CD200R)相互作用,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炎性反应.文章对CD200和CD200R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CD200在斑秃患者淋巴细胞和毛囊上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管海宏;李慧;李泓馨;林麟;王洪生;周武庆

    目的 探讨CD200在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头皮毛囊上的表达.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0在43例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CD200和正常毛囊外根鞘基底层标记CK15(cytokeratin 15)在8例斑秃患者毛囊上的表达,以同等例数健康人的标本做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D200在斑秃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上及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率分别为5.73%±3.46%,8.85%±4.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12.01%±4.90%;12.31%±3.12%,t值分别为6.865,3.964,P值均<0.05;而在患者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比例为74.68±8.12,较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75±9.45,t=0.570,P>0.05);斑秃患者毛囊上CD200的表达较健康对照人群亦明显下降(P<0.05),而CK15较健康对照无明显下降.结论 CD200在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毛囊上表达的下降可能参与了斑秃的发病.

  • CD200调控小胶质细胞KATP通道在抑制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任怡;丁新生;汪锡金;叶民

    目的:探讨CD200减轻帕金森病(PD )病变区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制备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鼠PD模型,取脑组织。检测CD200及其受体CD200R的表达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不同亚基在小胶质细胞(MG)的表达;检测MG的细胞因子;分析外源性重组CD200对KATP通道释放的影响。结果 PD模型小鼠CD200及CD200R的表达下调, M G的IFN‐γ、T N F‐α和IL‐1β的释放增多。外源性重组CD200能够抑制M G中A T P的释放,M G中KATP通道的开放增加,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引起的MG激活及炎症因子和氧化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结论CD200通过抑制MG内ATP的水平,促进MG中KATP通道的开放,抑制MG的活化及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黑质纹状体区域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了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

  • CD200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田薇;王璇;史倩芸;陈辉;陆珍凤;石群立;周晓军;沈勤

    目的 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ic type,DLBCL-NOS)和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20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PMBL患者中位年龄31岁,均发生于前纵隔,因肿瘤巨大而引起相应压迫症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中等大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单核类圆形或多核瘤巨细胞,透明细胞或梭形细胞样多见,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与非纵隔原发DLBCL-NOS及CHL形态上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示CD200在PMBL中的阳性率为100% (18/18),DLBCL-NOS阳性率为36.84% (6/19),CHL阳性率为90% (9/10).CD200表达在PMBL与DLBCL-NO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00),DLBCL-NOS组与CHL组间也存在差异(P=0.012),而CD200表达在PMBL组与DLBCL-N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8).结论 PMBL属于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标记CD200可协助PMBL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但CD200在PMBL与CHL鉴别诊断中无特殊意义.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