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化疗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价因子的影响

    作者:陆弘逾;宋陆茜

    目前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化疗已成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借助当前免疫化疗状况对过去国际预后指数(IPI)及目前报道的几种不同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指导价值进行评估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收集接受免疫化疗的病例(R-CHOP组,51例)和常规化疗的病例(CHOP组,75例)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按目前报道的常用分型方法将两组患者分成不同的免疫学亚型,并探讨两组间不同临床因素、IPI分组及不同免疫学亚型分型对治疗反应率和预后的提示作用.结果表明,CHOP组75例.R-CHOP组的治疗完全反应率(68.6%)明显高于CHOP组(58.7%),年龄因素和IPI风险评分在两组中都有提示预后的作用.Han模型及Muris模型区分不同的免疫学亚型,结果在CHOP组有一定的治疗反应率和预后提示作用,而在R-CHOP组,不同的免疫学亚型间没有明显的治疗反应率和预后差异.结论:IPI评分在免疫化疗中仍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价作用,但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能会使基因学差异导致的预后影响减弱甚至消失.免疫化疗的应用提高了DLBCL的治疗反应率及生存率.

  • 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刘福坤;祁晓平;陈彻;许哲;李国立;黎介寿

    目的:对比直肠癌多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994-01/2001-12住院的pTNM Ⅱ,Ⅲ期直肠癌患者242例,男149例,女93例,平均年龄53(20-82岁),分为单纯手术组57例;联合化疗组64例;联合放化疗组66例;免疫化疗组65例.随访12-72(中位随访时间47 mo),随访率94.2%.结果:术前放疗组的保肛率79%,显著高于其他组(56%,53%和51%,P=0.004).单纯手术组与联合化疗组和免疫化疗组相比,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16%,14%和15%),而联合放、化疗组复发率为6%;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6);免疫化疗组远处转移率显著降低(30%对13%,P=0.011).与单纯手术组相比,联合化疗组在5 a生存率有提高(68%对76%,P=0.078);放化疗组和免疫化疗组的总生存率均有显著提高(68%对82%和80%;P=0.040和0.01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加辅助放、化疗或免疫化疗的总体治疗模式效果优于单纯手术.

  • 大剂量免疫化疗预防肾癌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建宏

    目的观察免疫化疗对肾癌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7~78岁,平均56岁.分2组:①免疫化疗组13例.T1 1例,T2 8例,T3 4例.根治术后第10天起联合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远策欣?k,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远策素?k,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皮下注射以及5-氟脲嘧啶(5-Fu)静滴治疗.②对照组5例.T1 1例,T2 3例,T3 1例.均因为经济原因未行免疫化疗,仅行肾癌根治术.免疫治疗方法:IL-2 8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1、4周; 4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2、3周;IFN-α 6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2、3、6、7周;9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第5、8周;用药后1h直肠应用消炎痛栓50 mg.5-Fu 1000~125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缓慢静滴(4~6 h),每周1次,第5~8周.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间隔3个月可重复进行.治疗后每月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胸部及骨X线. 结果治疗组13例完成1~4个治疗周期,平均1.9个周期.未见严重毒副反应发生.随访60~87个月,12例无癌生存,1例术后43个月出现股骨转移, 现行放疗,病灶稳定.对照组5例术后3~14个月发现远处转移,首发转移病灶:肺3例,肝1例,皮下1例.5例术后生存6~21个月,平均12.8个月.结论以大剂量IL-2为主的免疫化疗方法安全,可有效地预防肾癌的远期复发和转移.

  • 小剂量环磷酰胺通过抑制调节性T细胞提高小鼠肝癌阿霉素化疗效果

    作者:沈顺利;梁力建;彭宝岗;匡铭;赖佳明;黎东明

    目的 探讨小剂量环磷酰胺是否可以提高小鼠肝癌阿霉素化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建立C57BL/6J小鼠皮下肝癌模型,待肿瘤长至100~150mm3体积大小时备用.1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不处理,观察组以2 mg/只的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4天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4+、CD8+T细胞和CD4+CD25high Treg淋巴细胞比例.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PBS);②环磷酰胺组(CTX);③阿霉素组(DOX);④环磷酰胺+阿霉素组(CTX+DOX);观察小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结果 应用小剂量CTX后荷瘤小鼠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分别由17.62%、16.03%上升到24.54%和25.41%(P<0.05),而Treg则由用药前的11.92%降低为用药后的5.36%(P<0.05).CTX组肿瘤生长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OX组、CTX+DOX组肿瘤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以CTX+DOX组更为显著(P<0.05).DOX组生存期显著改善(P=0.027),联合应用CTX后生存期亦有显著捉高(P=0.018).结论 小剂量CTX可以抑制小鼠脾脏Treg浸润,改善机体免疫微环境,并可以增强肝癌阿霉素化疗的效果.免疫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免疫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法杰;韩少良;徐勇超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PSK)+丝裂霉素(MMC)+氟脲嘧啶(FT-207)免疫化疗方案对Ⅲ期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治愈根治性切除的Ⅲ期胃癌病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术后辅助MMC+FT-207方案化疗,试验组(60例)术后辅助PSK+MMC+FT-207方案免疫化疗.分别观察患者一般状态、骨髓抑制、肝功能、T细胞亚群及生存率情况.结果(1)治疗组全身乏力、面色苍白、食少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化疗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均少于对照组,尤其是2级以上的的骨髓抑制也少于对照组.(2)化疗后对照组免疫功能略有下降,但试验组T细胞亚群不下降,反而略升高.同时对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均较试验组高,说明PSK具有保护药物对肝的损伤作用.(3)试验组与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1/60)和53.0%(35/66),差别不大.但前者5年生存率为46.7%(28/60),显著高于后者31.8%(21/66,P<0.05).结论MMC+FT-207+PSK免疫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 免疫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孙园园;王东芹;金洁萍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生发中心型(GC型)、非生发中心型(non-GC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入院时的IPI评分、ALC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结合随访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预后分析显示,IPI评分与3年总生存期(OS)和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关(P=0.025,0.01);GC型、non-GC型及治疗前ALC高低与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non-GC型的低ALC组DLBCL患者OS(55.3%,P=0.034)和PFS(47.7%,P=0.006)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 IPI评分与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治疗前ALC与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预后无关,但低ALC的non-GC型是行免疫化疗的DLBCL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曹军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在亚洲国家占NHL大于40%,而我国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统计资料.DLBC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60~64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约三分之一患者伴有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骨髓累及的发生率为16%.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内,约超过30%的患者表现为局限的淋巴结外首发病灶.结外病灶常见于胃肠道、骨和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半数病人可获得5年生存率.免疫化疗使得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进一步提高,较传统化疗延长了超过10%的长期生存率.本文将介绍近年来DLBCL的临床研究进展.

  • 肾癌根治术后免疫化疗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郑玉红;张胜花

    目的 观察免疫化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对32例肾癌患者在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1~2周开始免疫化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32例患者术后接受免疫化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毒副作用,药物治疗而受性良好.随访患者1年生存完好.结论 肾癌术后免疫化疗,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并提高生存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 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

    作者:姜辉;高中度;王月芹;蒋霆辉;茅爱武

    我院介入治疗科自1995年10月起应用腹腔动脉、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现将1995年10月-1997年6月经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1991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分册中临床诊断标准,选择Ⅲ期[1]原发性肝癌(HCC)病例50例,预计生存期均为3~6个月,其中29例患者自愿接受插管免疫化疗(观察组),21例以全身化疗(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3.8:1。年龄51~86岁,中位年龄54岁,对照组: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58岁。

  • 淋巴癌早期信号须重视

    作者:Rose

    淋巴癌越早诊治,治愈机会越大大量临床试验证实,60%~70%早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被治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可能半年或1~2年内就会夺支去患者生命.如何早期发现淋巴瘤?

  • 黄芪与川芎嗪注射液加免疫化学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子敏;王巧凤;高福音;任玉川;王玉涛;杨凯军;韩霜

    目的:比较黄芪、川芎嗪注射液加免疫化学治疗(治疗组)与单纯免疫化学疗法(对照组)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例,进行免疫化学治疗.白介素2(IL-2)5~20 MU,每周3次皮下注射、干扰素(IFN-α)6~9 MU每周3次皮下注射、氟尿嘧啶(5-Fu)每次500~750 mg静脉滴注,1~5 d.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320mg、黄芪注射液20 ml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每天1次.连用28 d为1个周期,所有病人均接受3个周期以上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0%,对照组33.3%;治疗组肿瘤进展率5.6%对照组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川芎嗪注射液与免疫化学药物联用治疗转移性肾癌是有效的手段.

  • 免疫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30例临床报道

    作者:纪丕军;戚敬;姚璧

    目前综合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和方向.据报道辅助化疗结合生物治疗能够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我们自1998年起采用腹腔内注入白细胞介素2与LFP方案化疗结合治疗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收到了较好效果.

  • 微创置管引流合并腔内免疫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作者:瞿彩平;陆朝云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反复胸腹腔穿刺引流,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治疗不彻底,不易接受.自2000年4月~2005年4月,我科选择了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41例进行胸腹腔微创置管合并腔内灌注免疫化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儿童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建明;廖宁;刘壮;刘艳明;雷永红

    目的 研究HLH-2004方案诊断和治疗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的效果和预后,分析HLH的相关病因.方法 23例(男14例,女9例)HLH患儿,平均年龄3.8岁,其中12例≤2岁.按HLH-2004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并进行可能病因的检查和分析其相关病因.结果 相关病因未明组13例(56.5%),病毒感染相关组5例(21.7%);这二组中有4例未治疗的患儿在诊断后2周内死亡,14例使用HLH-2004方案治疗,仅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消化道出血合并深部霉菌感染,其余13例早期均能获得缓解,4例中途退出治疗并死于复发,9例完成治疗后随访1.5~2年无复发.淋巴瘤相关组3例(13.1%),其中2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开始使用淋巴瘤方案(COP)治疗,病情未获缓解,加用HLH-2004方案治疗获得快速缓解,再继续按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他相关组2例(8.69%),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各1例,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前者存活,后者死亡.3例诊断后未治疗的患儿全部死亡.结论 HLH-2004诊断标准有较强的诊断可行性.所有HLH患儿对HLH-21304方案免疫一化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可获得快速缓解,依托泊苷很可能是关键药物.部分HLH与病毒感染、淋巴瘤、SLE和HNL相关,半数以上病因未明.

  • 肿瘤免疫治疗和化疗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刘洋

    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受到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免疫化疗(chemoimmunotherapy)能够取得较单一疗法更优的抗肿瘤效果,超越了以往认为化疗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免疫治疗与化疗难以一起应用的传统观念.免疫化疗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化疗可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去除免疫抑制以及调节免疫应答反应等方式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另外,免疫治疗能够逆转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降低化疗的毒性作用等.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与化疗协同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相信通过其相关机制的不断阐明,将进一步提高免疫化疗的抗肿瘤效果并推动其临床应用.

  • 口腔癌免疫化学治疗的病理学及肿瘤细胞周期时相

    作者:汤炜;田卫东;任志伟;李声伟;蒋海

    目的研究术前高聚金葡素(HAS)联合化疗后口腔癌病理学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探讨HAS联合化疗的病理特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20例晚期口腔癌进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分别进行化疗、HAS联合化疗,6例早期口腔癌采用局部HAS治疗.观察疗效和病理改变,结合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法,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临床及病理分析表明HAS可通过局部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HAS治疗后肿瘤异倍体细胞减少,肿瘤Go/G1期细胞及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PI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HAS联合化疗可协同杀伤二倍体及异倍体肿瘤细胞,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卡培他滨联合干扰素-α和白介素-2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

    作者:叶定伟;张海梁;姚旭东;张世林;戴波;沈益君;朱耀

    肾癌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其发病率高居男性十大肿瘤的第7位.2006年,全美预计新增肾癌患者38 890例,因肾癌死亡12 840例.2000年中国上海标化发病率:男性为5.8/10万人,女性为3.0/10万人.

  • 淋巴瘤免疫化疗HBV再激活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考核委员会

    1 引 言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全球常见.在我国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1],即每年大约有10万新发患者,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淋巴瘤的诊治进展显著,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已为大家熟知.随着临床研究和治疗的进步,治愈淋巴瘤业已成为可能,特别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免疫化疗效果突出,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已知淋巴瘤的免疫化疗可以激活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甚至引起肝衰竭而导致死亡.我国同时是HBV感染高发流行区和淋巴瘤高发国家,淋巴瘤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23.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7.18%)[2-3].长期以来,如何合理、安全和有效地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

  • 白细胞介素-2局部注射合并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唐恩溢;胡勤刚;周炳荣;杨旭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合并化疗治疗口腔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接受术前治疗,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局部注射IL-2,同时给予顺铂(CDDP)90mg/m2+长春新碱(VCR)1.14mg/m2+平阳霉素(PYM)80mg/m2(PVP化疗);11例行PVP单纯化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组织病理改变,评价免疫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3例免疫化疗患者中,CR 5例,PR 15例,NR 3例,有效率为87%;11例单纯化疗的患者中,PR 6例,NR 5例,有效率为5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免疫化疗组癌巢崩解、坏死更明显,间质及癌巢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IL-2局部注射合并化疗治疗口腔鳞癌较单纯化疗取得了更好的近期疗效.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伴核心抗体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作者:金世凯;孙立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伴核心抗体(HbcAb)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就诊并接受2个以上疗程免疫化疗的HBsAg(-)伴HBc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观察免疫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HBsAg(-)伴HBc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HBV表面抗体(HBsAb)(+)者67例,占63.8%.105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Ⅰ~Ⅲ度者1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HBV再激活(1.0%),12例证实与HBV再激活引起肝损害无关.1例出现了HBV再激活患者为男性、50岁,病理组织学提示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在4次化疗后10 d发生HBV再激活,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HBsAg(-)伴HBcAb(+)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小,目前对该类患者仍以常规HBV DNA检查、肝功能监测为主,以便更早的发现HBV携带者及感染者.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