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hG-CSF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表型的影响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应用现状
透析患者长期处在免疫低下的状态,其细胞免疫、中性粒细胞功能和补体活性的缺陷,使透析个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增加.此外,透析机的污染,血滤器、血路管的复用,以及工作人员与不同患者的接触,均促进了HBV在透析患者中的传播.流行病学研究早已证实,透析患者中HBV的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且60%以上呈慢性感染过程,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加之受透析状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抗病毒药物佳剂量难以掌握,因此,透析患者合并HBV感染的治疗较为棘手,预防HBV感染则显得至关重要.
-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摘选)
终末期肾病的并发症:感染1 透析患者的感染危险感染是透析患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的ESRD患者的16%和30%,多数为败血症和肺炎).ESRD或CRF患者处于相对的免疫抑制状态,增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因此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或潜伏的感染,临床医师需要高度警惕.在尿毒症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伤,对细菌清除率降低,透析膜可造成患者免疫调节改变,营养不良和输血亦损伤机体免疫应答.
-
碘化钾对孢子丝菌病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碘化钾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其作用机理一直没有定论,体外试验已证实它不能直接抑制或杀灭孢子丝菌.我们检测了孢子丝菌病小鼠喂服碘化钾前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了碘化钾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而为探讨其治疗孢子丝菌病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老年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和吞噬功能,并与成人慢性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比较.方法:测定三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移动指数明显低于成人慢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P<0.05,P<0.01);吞噬能力和吞噬活性均较成人慢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明显减低(P<0.01).结论:老年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明显降低,可能是老年牙周炎发病率高、病情重、牙周组织破坏明显、牙齿缺失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
益气活血法对骨创伤后SIRS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对骨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骨创伤后SIR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源生化汤.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d、7d、10d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PMN趋化功能、吞噬功能、氧化呼吸爆发功能,以及弹性蛋白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细胞总数、PMN计数和血浆NO浓度.试验中测定9例健康志愿者中性粒细胞功能为正常值参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MN功能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中药组患者PMN功能显著下降(P<0.05),且NE活性、TNF-α、IL-8、白细胞总数、PMN计数和血浆NO浓度改善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降低SIRS患者PMN活性,减少炎性介质,控制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提高疗效.
-
胡黄连甙元对大鼠两次打击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在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液中伍用胡黄连甙元apocynin,对随后发生的脓毒症造成多器官组织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大鼠"两次打击”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七组: 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组(iv LPS 150 μg/kg),失血性休克组(BP40 mmHg,45 m in),两次打击组(失血性休克40 mmHg,45 min,iv LPS 150 μg/kg)及两次打击+apo cynin(2.5, 5, 10 mg/kg)组.评价指标采用:(1)大鼠存活时间及存活率;(2)在i v LPS(或NS)后不同时相点(0.5, 1, 2, 4, 6 h)取大鼠血清及肺、肝组织(3 h、6 h ),检测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及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及MDA含量.结果:(1)两次打击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LPS组及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存活时间缩短,8 h,1 d,3 d存活率显著降低;肺、肝组织(3 h,6 h)MPO活力显著升高,肺组织(3 h,6 h)MDA含量显著增多,iv LPS后不同时相点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提示病理模型有效.(2)在休克复苏液中伍用apocynin(2.5, 5, 10 mg/kg),可显著延长两次打击大鼠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尤中剂量组(5 mg/kg) 效果较理想.(3)Apocynin(5 mg/kg)可显著降低两次打击组大鼠肺、肝组织升高的MPO活力(尤6 h),显著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iv LPS 4 h,6 h后的血清MDA含量.结论:( 1)胡黄连甙元apocynin具有较理想的两次打击损伤保护作用,显著延长大鼠存活时间.(2)胡黄连甙元apocynin的抗两次打击损伤作用与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中性粒细胞在重要脏器(肺、肝)的趋化、粘附、干预中性粒细胞功能有关.
-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47,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74.47%(35/47)(P<0.05).研究组退热、呼吸通畅、咳嗽消失、肺哕音消失及X线片阴影消失时间分别为(2.84±0.58)d、(4.97±1.85)d、(6.23±2.22)d、(6.84±1.33)d及(5.77±1.74)d,对照组分别为(5.16±1.17)d、(7.32±2.08)d、(9.13±2.30)d、(9.04±1.97)d及(8.01±2.01)d.两组临床症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分别为(70.12±3.32)%、(1.57±0.12),对照组分别为(63.55±4.53)%、(1.38±0.15),两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升高更加明显(均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4.89%、1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其原因很多,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能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将有助于提高其抗感染能力.本文就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槲皮素(Quercetin)是黄酮类化合物,它是人饮食中的非活性成分,是蔬菜、浆果、水果、葡萄酒和啤酒等中的天然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共有5000种以上,其平均摄入量因地区而不同,但平均吸收是每天23mg,其中槲皮素是吸收多的,每天16mg.对14个不同国家的饮食研究显示槲皮素的吸收占整个黄酮类化合物吸收的68~73 %,可见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部分.
-
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程度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
目的:肥胖和糖尿病是当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疾病,并与免疫应答的变化密切相关.近的研究发现牙周病发病与糖尿病和肥胖有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衡量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有肥胖症)所患慢性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39名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体重和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将其分为4组:①8名患有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②12名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③8名肥胖患者.④11名无系统疾患的患者作为对照,衡量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吞噬作用和牙周情况.结果:各组中年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吞噬比例,吞噬细胞效能、胞内杀伤均无明显差异,但是患糖尿病的分组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其探诊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症对本研究探讨的因素影响不大.结论: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肥胖症患者其中性粒细胞功能和牙周病患病程度较之正常无明显变化.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改变与探诊深度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