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亚群的研究

    作者:刘永进;张艳宇;吕丽萍;周锡鹏;闫舫;马平;于新蕾;许金波

    本研究旨在探索鼠巨细胞病毒(MCMV)在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中的感染特性.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 MACS)分选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包括lin+细胞、lin-细胞、lin - CD117+和lin - CD117 -细胞;用MCMV攻击分选的各组分细胞并以细胞因子和诱导剂诱导细胞分化,后检测病毒核酸及相关蛋白.结果表明:在MCMV感染的lin+细胞中可检测到病毒DNA和立即早期基因的转录产物及其蛋白,而在感染的lin-细胞中则未检测到任何病毒产物.通过添加细胞因子GM-CSF、rhEPO或佛波酯,则可以在感染的lin -细胞中检测到MCMV的立即早期和早期基因转录产物以及蛋白表达.在lin- CD117+和lin - CD117 -细胞中也未检测到病毒基因转录产物,但MCMV感染可抑制lin - CD117+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形成以及下调其表面标志CD117抗原的表达.结论:MCMV可在小鼠骨髓单个核亚群细胞中潜伏感染;小鼠骨髓中具有原始干/祖细胞性质的细胞群对MCMV不易感,但MCMV感染可对这些细胞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可使细胞表面标志表达下调.

  •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小鼠脾细胞IL-12 p35和p40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瑾;方峰;甄宏;周玉峰;舒赛男;孙涛涛;李革

    目的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细胞内TH1细胞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p35和p40基因转录和表达影响的时序性变化特点.方法制备全身播散型MCMV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后3 d、5 d、7 d、10 d和14 d分离小鼠脾细胞,在PHA刺激后用RT-PCR法检测脾细胞内IL-12p35和p40mRNA水平时序性变化,ELISA法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 p70和IFN-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模型鼠在感染后第3天IL-12 p70表达显著增高(P<0.05),但第5天后急剧下降,显著低于正常鼠(P<0.05);IFN-γ在感染后第3天增高达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0~14天降至正常水平;IL-12 p35 mRNA水平变化与IL-12 p70完全一致;而p40 mRNA则从感染第3天开始持续高水平表达(P<0.01).结论IL-12 p35 mRNA和 IL-12 p70在感染5 d后持续明显下降是感染后期TH1类细胞因子持续低表达、TH1反应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后IL-12 p40 mRNA持续高水平可能导致拮抗剂(p40)2表达增加,后者可进一步抑制IL-12功能.

  • AIM2炎性体识别胞浆鼠巨细胞病毒DNA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旭芳;刘玲玲;舒赛男;刘兴楼;李革;方峰

    目的 观察AIM2( absent in melanoma 2)在感染早期识别胞浆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 DNA的变化状况.方法 建立MCMV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接种MCMV Smith株后第1、3、5和7天各处死3只小鼠;同时设模拟感染小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 blot检测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衔接子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状况;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水平;空斑法测定感染小鼠唾液腺感染性病毒滴度.结果 MCMV感染后第3、5、7天,小鼠唾液腺组织中感染性病毒滴度逐渐增加;MCMV感染鼠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呈现一致的变化,与模拟感染对照鼠比较,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相对吸光值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升高(P>0.05),第3天明显升高并达峰值[分别为(1.121±0.243) vs(0.240±0.046),(1.318±0.333) vs (0.248±0.090),(1.085±0.243) vs (0.247±0.064); P<0.01],其后接近正常;MCMV感染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也明显高于模拟感染对照鼠[分别为(112.72±5.20) pg/ml vs (47.86±4.35) pg/ml,(42.74±4.23) pg/ml vs( 22.60±2.82)pg/ml;P<0.01],其后均逐渐下降接近正常.结论 MCMC感染早期巨噬细胞通过AIM2炎性体识别胞浆MCMV DNA,可能成为CMV感染及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靶点.

  •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雄鼠生殖细胞凋亡与睾丸NF-κBp65的表达

    作者:熊锦文;胡廉;官黄涛;赵玉梅;徐红;于建萍;熊承良

    目前,大多学者认为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原微生物之一.本文建立睾丸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对MCMV感染不同时期睾丸组织进行生殖细胞凋亡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MCMV感染不同时期睾丸组织生殖细胞内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的表达情况,探讨MCMV感染对雄鼠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睾丸组织NF-κBp65表达与生殖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揭示NF-κBp65对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NF-κBp65在MCMV致病机制及机体抵御MCMV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 作者:

    关键词:
  • 大蒜新素抑制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诱导调节性T细胞扩增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亚男;王慧;刘兴楼;董永绥;方峰

    目的 在细胞水平研究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鼠胚肺成纤维细胞(MEF)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扩增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MEF和T淋巴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采用MEF对大蒜新素的大耐受浓度(MTC)处理MCMV感染的MEF 3 d后,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中叉头蛋白3(Foxp3)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效应性T细胞哑群杀伤性T细胞Ⅰ型(Tc1)、杀伤性T细胞Ⅱ型(Tc2)、辅助性T细胞Ⅰ型(Th1)和辅助性T细胞Ⅱ型(Th2)的百分比,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自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蛋白表达,标准蚀斑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的病毒负荷量,并与安慰剂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MEF对大蒜新素的MTC浓度为9.83μg/ml.MTC浓度的大蒜新素可部分拮抗MCMV诱导的Foxp3基因表达上调(87±5比114±8,P<0.01);分别上调Tc1、Tc2和Th1百分比至(12.42±1.23)%、(4.28±0.56)%、(13.25±0.68)%,与安慰剂组[(6.85±0.92)%、(2.34±0.42)%、(9.32±0.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使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至(29.98±3.15)pg/ml和(3.48±0.23)ng/ml,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水平[(38.21±4.02)pg/ml和(5.31±0.59)ng/ml,均P<0.05];同时将体系中的病毒负荷量由(6.79±0.39)降至(5.03±0.08)(均P<0.01).结论 大蒜新素在体外可通过抑制Treg途径来增强抗病毒免疫.

  • 大蒜新素预防和治疗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志峰;方峰;董永绥;李革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在体内对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MCMV重组病毒(插入LacZ基因)性肝炎模型,采用X-gal染色测定β-gal在肝、肾及肺组织中的表达.7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大蒜新素预防+治疗组(n=20),大蒜新素治疗组(n=20),更昔洛韦治疗组[60 mg/(kg@d),n=10],安慰剂组(n=10)及空白对照组(n=10).其中前两组又各均分为低、高剂量组[25,75 mg/(kg@d)],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评估肝组织组织学活动性指数(HAI),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MCMV DNA水平.结果大蒜新素预防+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较,ALT、肝脏HAI评分及MCMV DNA杂交的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并不能显著降低ALT、肝脏HAI评分及MCMV DNA积分光密度水平.结论大蒜新素能减轻MCMV性肝炎模型鼠肝功能损害,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和降低肝组织内病毒DNA负荷量,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差异,大蒜新素预防用药及加大用药剂量不能增加其病毒抑制效应.

  • 大蒜新素治疗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翼;汪世灏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即大蒜素注射液)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30只模型鼠被随机分成大蒜新素治疗组(n=10)、更昔洛韦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以MCMV K181接种之日为0,第1天开始分别运用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腹腔注射,每天1次,持续6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对照.各组分别于第7天和第35天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心脏沿正中线横断切片,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细胞浸润炎性病灶数量;取脾、肝和唾液腺组织匀浆,用蚀斑形成实验方法进行病毒滴定,以观察大蒜新素对MCMV感染小鼠心肌炎疗效,并与更昔洛韦比较.结果: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BALB/c小鼠能导致心肌炎性细胞浸润灶形成.在心肌炎急性阶段,大蒜新素和更昔洛韦与安慰剂组比较,能显著抑制模型鼠心脏浸润炎性病灶数量和脾、肝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滴度(P<0.01),且两药疗效无明显性差异(P<0.01).但在心肌炎慢性阶段大蒜新素疗效与更昔洛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BALB/c小鼠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在心肌炎急性阶段,大蒜新素能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浸润炎性病灶数量和抑制脾、肝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复制,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性差异.但对MCMV感染远期治疗作用弱于更昔洛韦.

  • 高迁移率族蛋白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师娜;王璐;许涛;李慧慧;冯晶晶;王军

    目的 研究采用人巨细胞病毒(MCMV)诱导的实验性肝病新生小鼠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实验性新生小鼠肝炎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48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病毒组(MCMV组),每组各24只,MCMV组应用新生小鼠一次性单侧腹腔注射MCMV20μl方法建立肝病新生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3d、7d、14 d留取静脉血与肝脏组织(各8只),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的HMGB1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 NC组HMGB1、ALT表达量在感染后第3天已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有所下降,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与ALT在3d、7d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此次研究以BALB/c新生小鼠为研究对象,成功建立了肝病新生小鼠模型,发现HMGB1可能在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新生小鼠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 急性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作者:李旭芳;刘玲玲;张菊;廖毅;刘杨;于萌;刘兴楼;李革;舒赛男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 IL-1β和IL-18在鼠巨细胞病毒播散性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旭芳;刘玲玲;刘兴楼;舒赛男;李革;方峰

    目的 在整体水平观察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播散性感染时脏器病毒载量、caspase-1的活化及其下游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状况.方法 建立MCMV播散性感染模型,MCMV Smith株接种后第0、3、7和14天各处死4只小鼠;同时设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标准空斑试验检测唾液腺、肺和肝组织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细胞中procaspase-1及其活化形式caspase-1的表达强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唾液腺、肺和肝组织中IL-1β和IL-18表达状况.结果 肝组织病毒滴度于MCMV感染后3天升高,其后迅速减低,感染2周内肺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呈逐渐增高趋势;与模拟感染对照组比较,播散性感染组感染后3天脾细胞中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表达明显升高(相对吸光值均P<0.01);同时,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升高达峰值(均P<0.01).结论 MCMV感染后炎性体活化,caspase-1表达升高;其下游信号IL-1β和IL-18成熟释放增加,并呈组织差异性表达.

  • 用重组病毒株建立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模型

    作者:刘志峰;方峰;董永绥;李革;聂兴草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cytomegalovirus,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mCMV感染小鼠血单个核细胞中X-gal染色阳性细胞在48h时开始出现,第3天有所减少,在第6天达到高峰;②肝、肺、肾组织病毒感染72h后可见,在第12天斑点数多,以肝组织病毒感染多见;③肝组织病变在病毒感染后96h开始出现,在第12天达到高峰.提示:利用重组mCMV建立的mCMV性肝炎小鼠模型,在感染后2周仍保持较高感染水平,为CMV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 IL-17、IL-22在新生小鼠 MCMV 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恩胜;王静;邱丙平;李存宇;李会会;王军

    目的:探讨新生小鼠鼠巨细胞病毒(MCMV)肝炎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肝脏中 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腹腔接种 MCMV 建立 MCMV 肝炎模型(病毒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接种病毒后24 h 开始每天腹腔注射更昔洛韦,连用2周。分别用 ELISA 方法和 RT-PCR 检测小鼠外周血中 IL-17、IL-22水平和肝组织 IL-17 mRNA、IL-22 mRNA 的表达。结果病毒组小鼠血清 IL-17、肝组织 IL-17 mRNA 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增高,且呈持续升高趋势,直至第14天表达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7、14 d 后血清 IL-17、肝组织 IL-17 mRNA 水平较病毒组相应时点下降(P <0.01)。病毒组小鼠血清 IL-22、肝组织 IL-22 mRNA 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增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4 d 后血清 IL-22、肝组织 IL-22 mRNA 较病毒组相应时点增高(P <0.01)。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新生小鼠 MCMV 肝炎的发病,IL-22在 MCMV 肝炎中起保护作用。

  • 巨细胞病毒感染后雄鼠生殖细胞凋亡与睾丸NF-κB p65的表达研究

    作者:熊锦文;胡廉;官黄涛;赵玉梅;徐红;于建萍;熊承良

    目的 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雄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睾丸组织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表达与生殖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小鼠睾丸MCMV感染模型,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感染不同时段(小鼠一个生精周期内),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对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及间质细胞进行凋亡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内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率在MCMV感染的第1 天开始增多(P<0.05),第4~6 天达到高峰,第21 天、第38 天恢复正常.生精小管管周肌样上皮细胞的凋亡数在感染的第1 天开始增多(P<0.05),第6~9天达到高峰(P<0.001),第21 天、第38 天也恢复正常.生精细胞的凋亡数在感染的第2 天显著增加(P<0.05),第6 天达到高峰(P<0.001);第14 天起逐渐恢复正常.睾丸组织中NF-κB p65表达在MCMV感染第2 天起开始增加(P<0.05),感染的第6~9天增至高峰(P<0.001),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第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 MCMV急性感染可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其凋亡程度与睾丸组织NF-κB p65表达呈正相关.提示NF-κB p65参与并调控了MCMV感染所致的生殖细胞凋亡,这可能是MCMV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机体抵御MCMV感染机制之一.

  •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BALB/c小鼠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唐省三;廖玉华;高翔;陈志坚;董继华

    目的:建立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心肌炎动物模型.方法:用巨细胞病毒经腹腔注射感染BALB/c小鼠.结果:MCMV感染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高峰在感染后7~14 d,死亡率为11.11%;44.5%的感染鼠出现心外膜炎.MCMV感染的第7天,心肌细胞出现肿胀、变性,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第14天,可见单个心肌细胞核固缩、溶解,心肌细胞小灶性坏死、崩解,周围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于感染后7~14 d 达高峰,第14 天后开始减轻.MCMV感染小鼠全部心肌病变积分均≤2 分,属轻度心肌炎改变;心电图的改变率达50%.结论:该心肌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转归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黄芩苷对MCMV感染小鼠Th1/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X21/GATA-3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永建;刘兴楼;王慧;郭珊;刘玲玲;李革;舒赛男;方峰

    目的:检测黄芩苷治疗后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鼠脾细胞中 TBX21、GATA‐3蛋白的表达强度,进一步研究黄芩苷在调节Th1/Th2平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MCMV播散性感染模型,在MCMV接种后24 h给予黄芩苷腹腔注射60 mg/kg ,1次/d ,共14 d ,并设立安慰剂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后3、7和14 d取小鼠脾脏,提取脾组织蛋白,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h1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TBX21和GATA‐3表达强度。结果治疗后3 d ,黄芩苷治疗组T BX2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安慰剂对照组( P<0.01)。治疗后7 d和14 d ,黄芩苷治疗组T BX2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P<0.05);而黄芩苷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 ,黄芩苷治疗组GATA‐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14 d ,GATA‐3蛋白表达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在MCMV急性感染早期可明显上调TBX21蛋白表达,进而促进Th1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清除病毒,并对MCMV诱导的Th1/Th2细胞网络改变有一定调节作用。

  • WAS基因缺陷小鼠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感染特点

    作者:张玉琳;罗小华;刘林

    目的 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 Smith株建立WAS基因缺陷小鼠(129S6/SvEvTac-WastmlSbs/J)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并观察感染特点.方法 同窝内简单随机法选取实验组小鼠(129S6/SvEvTac)WASp-/-(雌雄各半),感染对照组小鼠(129S1/SvImNJ) WASp+/+6只,雌雄各半,6~8周龄.腹腔内接种0.2 mL小鼠巨细胞病毒悬液1×105PFU;另设6只129S6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接种MCMV 9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唾液腺分离病毒,RT-PCR检测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MCMV gB基因,HE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脏器病理损害,流式细胞术检测WAS基因缺陷小鼠脾脏M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相比,实验组WASp-/-小鼠MCMV感染后一般状况差,体质量下降,活动少,耸毛反应明显,有死亡(1/6).感染后第9天,实验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唾液腺均分离出巨细胞病毒,主要脏器心、肝、肺、肾和唾液腺中MCMV gB基因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实验组小鼠肺内MCMV gB基因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出病毒.MCMV感染后主要脏器出现明显病理损害,其中肺部病理损害严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WAS基因缺陷小鼠脾脏MCMV CTL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结论腹腔注射MCMV 1×105 PFU成功建立成年WAS基因缺陷小鼠急性感染模型,观察到较对照组野生型小鼠更明显的、较重的急性感染反应;肺为感染主要靶器官之一;初次感染后脾脏MCMV CTL比例无明显变化.

  • MCMV早期感染对小鼠CD8+T、γδT和NK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莎;朱艳;张在利;詹茜;夏瑜;杜鹃;张玉琳;王利;刘林;罗小华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早期感染对小鼠脾脏CD8+T、γδT和NK细胞亚群和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将感染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的方法作为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途径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别用5×104 PFU(A组)、5×105 PFU(B组)MCMV和无菌PBS(C组)腹腔注射小鼠,体内感染9d;用1×104 PFU(D组)、1×105PFU(E组)和1×106 PFU(F组)MCMV感染离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24 h和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G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表型和功能,ELISA检测体内感染组IFN-γ、IL-2和颗粒酶B的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MCMV体内感染小鼠后,MCMV特异性CTL,B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IL-2和表达的颗粒酶B,A、B组γδT细胞表达的颗粒酶B、CD107a,B组NK细胞表达的CD107a水平均增加;A、B组未成熟NK细胞数减少,但成熟1阶段NK细胞明显增加;以上指标在A、B组间均无差异.ELISA结果提示A、B组IFN-γ、IL-2和颗粒酶B水平均较C组升高,且随病毒滴度增加而升高.与G组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D、E、F组CD8+T细胞表达的CD69,24h后CD4+T细胞表达的CD69,24 h后F组CD8+T细胞分泌的IFN-γ,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CD8+T细胞分泌的TNF-α以及24 h后D、E组CD4+T细胞分泌的TNF-α均增加,CD8+T细胞和CD4+T细胞各组间IL-2分泌和颗粒酶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与G相比,体外感染24 h和48 h后各感染组均可见NK细胞IL-2和颗粒酶B水平升高;以上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普遍随着病毒滴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MCMV早期感染后CD8+T、γδT和NK细胞功能可能较前增强,这将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MCMV M83基因mRNA在小鼠感染睾丸中的表达及与睾丸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锦文;熊承良;朱元;田永红;胡廉;丁小芳;卫海;陈丽刚

    目的: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的不同时期MCMV M83基因mRNA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及与睾丸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的MCMV M83 mRNA寡核苷酸探针对接种MCMV后不同时期的小鼠睾丸组织进行原位杂交(ISH)检测.将ISH阳性杂交信号的平均光吸度(A)值表示睾丸的MCMV负荷量,分析MCMV M83 mRNA在感染睾丸中的表达及其负荷量与睾丸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接种病毒后各时期的睾丸组织中均有MCMV M83 mRNA表达,ISH阳性杂交信号主要定位在间质细胞胞浆内.感染d 9的平均A值高(实验组组间比较,P<0.001).感染不同时期的生精上皮及间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炎性改变,d 6-9为严重.结论:睾丸MCMV感染时,MCMV M83基因的mRNA水平与睾丸感染病变程度相关;提示:对MCMV M83 mRNA动态检测可估计感染组织的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