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黄素HS15/Tween-80混合胶束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者:王婷;刘伟;吴筱霓;费小凡

    目的 制备一种HS15/Tween-80混合胶束,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混合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大小、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混合胶束中药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释药行为;通过大鼠灌胃给药的方式考察姜黄素混悬液和姜黄素混合胶束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姜黄素混合胶束平均粒径大小为13 nm,Zeta电位为 –20 mV;姜黄素混合胶束载药量为4.4%,其包封率大于95%,姜黄素混合胶束体外稳定性好,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姜黄素混悬液和混合胶束100 mg/kg,灌胃给药30 min之后,姜黄素混合胶束给药组大鼠血药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姜黄素混悬液给药组(P<0.05),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至原来的1.7倍.结论 姜黄素混合胶束可以有效地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 首个治疗罕见胆汁酸合成障碍的新药胆酸巴

    作者:赵文丽

    胆酸巴(Cholbam)是一种肝内由胆固醇合成的原发性胆汁酸。胆汁酸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通过形成混合胶束并促进肠道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胆汁酸合成所需酶的单一酶缺陷可引起合成障碍和过氧化物酶体病,患者由于胆汁酸缺失导致胆汁流量减少,引起毒性胆汁酸中间体在肝脏中积蓄和饮食中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该药获批专用于治疗单酶缺陷引起的胆汁酸合成障碍和过氧化物酶体疾病,年龄≥3周岁的患者,口服胶囊推荐剂量为10~15 mg/kg,口服1~2次/d。

  • 应用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技术观察紫杉醇混合胶束的抑瘤效果

    作者:邰文;孙敏敏;刘楠;黄志起;聂尚海;郝艳丽;张小宁

    活体动物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成熟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型影像检测技术,其突出优越性是可以对活体病灶的形态大小进行在体无损伤直观准确检测~([1]).

  • 黄芩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的制备

    作者:张晓博;谷艳玲;张丽男;哈婧;马楠;齐献利;高子彬

    目的:通过制备卵磷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制成黄芩素冻干粉针剂,提高黄芩素在水中的分散程度.方法:建立黄芩素冻干粉针剂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的配比、温度、超声功率对黄芩素在水中分散量的影响以及对赋形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并对冻干制品的pH值、性状、粒径、复溶情况等进行了考察.结果:优选出制备工艺为:有机相中卵磷脂S75:聚乙二醇(PEG)十二羟基硬脂酸锂(solutol) =9:4,1.86%卵磷脂S75为水相,240 W功率下超声1 min,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制得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13.3±5.3) nm,透射电镜(TEM)下胶束形态为圆形.结论:黄芩素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简便,能有效提高黄芩素的分散度,粒径分布理想,制成冻干粉后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保存.

  • 丙泊酚mPEG-PLA/普朗尼克混合胶束的制备和性质

    作者:李桂玲;李馨儒;范雅婷;张燕惠;李眉;刘艳

    采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胶束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和普朗尼克P105 (P105),构建了全新的混合胶束体系,用于提高难溶性麻醉药一丙泊酚的溶解度.相对于单纯由mPEG-PLA构建的载药胶束,该载药混合胶束能有效提高药物溶解度.优化处方为mPEG-PLA∶P 105∶丙泊酚=10∶4∶5 (w/w/w),粒径约为90 nm,多分散指数为0.2左右.载药混合胶束中游离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市售品脂肪乳(P<0.05).此混合胶束于4℃条件下放置6个月,其粒径、多分散指数、游离药物浓度和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4℃条件下该体系在6个月内是稳定的.混合胶束在各时间点的体外释放百分率显著高于市售品脂肪乳,这可能有利于更快发挥药效.睡眠/苏醒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胶束、单一胶束以及市售品脂肪乳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该混合胶束有望成为静脉给药系统应用于临床.

  • HPLC方法研究葛根素混合胶束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李艳姣;刘慧敏;党晓芳;张硕峰;吴金英;贾占红;韩立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口服葛根素原料药及自制葛根素混合胶束后葛根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度.Beagle犬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剂量灌胃给予葛根素原料药与葛根素混合胶束,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并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血浆药物浓度.HPLC条件:色谱柱为DIKMA 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保护柱为DIKMA ODS C18柱(8mm×4 mm);流动相甲醇-水(25∶75,v/v);柱温30 ℃;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0 nm,内标物为茶碱.采用WinNonlin 6.1软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葛根素原料药与葛根素混合胶束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61.48和202.91 min,AUC分别为515.96和2796.43 min·μ/mL,CL/F别为232.58和42.91 mL/min/kg.Beagle犬口服葛根素混合胶束与葛根素原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42.0%.混合胶束制剂明显提高了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且减缓消除速率,延长达峰时间,起到了长效、缓效的作用.

  • 载多烯紫杉醇Solutol HS 15/Pluronic F127混合胶束及叶酸接枝的Solutol HS 15/Pluronic F127载药混合胶束的制备、优化及对比表征

    作者:吴文婷;关志宇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载多烯紫杉醇Solutol HS15/Pluronic F127混合胶束(SF-DTX)及叶酸接枝的Solutol HS 15/Pluronic F 127载药混合胶束(FSF-DTX).体外表征实验表明,两种载药混合胶束体系均呈球型,粒径分别为(22.2±0.43) nm,(24.3±0.26) nm;均具备较高包封率,SF-DTX为99.05%,FSF-DTX为90.28%,且均有缓释特性.同时,细胞摄取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合胶束体系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MDR),且FSF较之于SF胶束体系能更明显增强耐药人口腔上皮细胞癌细胞(KBv)对DTX的摄取,是一种潜在的肿瘤靶向性载药体系.

  •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焦文温;张生杰;张瑜;高兴荣;韩光

    目的 制备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大鼠灌胃给药考察其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优化所得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药物浓度为0.87 mg·mL-1,包封率为86.34%,载药量为4.87%,平均粒径为148.3 nm;经拟合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释放行为符合Rither-Peppas方程;药动学数据经房室模型拟合,ISA与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原药组相比,胶束组吸收速度常数增加,达峰时间缩短,消除半衰期延长,分布体积减小,清除率降低,AUC增大,MRT延长.结论 ISA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 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

    作者:李一木;赵艳丽;李凌冰

    目的 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与胆酸钠为载体制备紫杉醇混合胶束,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混合胶束,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动态膜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情况.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载药胶束的肠吸收动力学.结果 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4.2 nm,Zeta电位为-7.84 mV,胶束多为球形.肠吸收实验中,紫杉醇混合胶束相比原料药口服液的吸收速度常数(Ka)明显增大.结论 TPGS/NaC混合胶束能够促进紫杉醇的口服吸收,有可能会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 木犀草素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魏平平;张振海;金鑫;徐群为;贾晓斌

    目的 拟制备载木犀草素的Solutol hs15/Poloxamer188混合胶束系统,对其进行制剂评价,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木犀草素混合胶束,分别应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和透射电镜对该混合胶束的粒径和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通过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实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将荧光探针包裹于混合胶束中,探索其在裸鼠体内的靶向效应.结果 所制备的木犀草素混合胶束多呈球形,较规则,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66.43 nm,包封率大于80%,24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达到97.42%.木犀草素混合胶束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大于木犀草素原药,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率也有明显提高.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DiR混合胶束组裸鼠给药后,2h肿瘤出现药物聚集现象,6h达到高浓度且明显高于其他组织,12 h肿瘤部位仍有较强的药物分布.结论 Solutol hs15/Poloxamer188混合胶束系统的粒径小,包封率高,可增加药物的细胞摄取,增强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被动靶向作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

  • Pluronic P105/PEG-PE/TPGS混合胶束系统对喜树碱的增溶

    作者:杨兴国;李凌冰

    目的 制备Pluronic P105/PEG-PE/TPGS混合胶束系统,增加胶束被水冲稀后的稳定性,提高载药量.方法 以普郎尼克P105(Pluronic P105)和聚乙二醇二乙酰基酯类的轭合物(PEG-PE)为材料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混合胶束系统,同时为增加胶束的载药量加入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以难溶性抗癌药物喜树碱为模型药物,对混合胶束系统的载药量、冲稀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人胸腺癌细胞系(MCF-7),对混合胶束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所制备的混合胶束系统,多倍冲稀后仍然能够稳定存在.同时与原料药相比极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混合胶束的细胞毒性大大高于原料药.结论 Pluronic P105/PEG-PE/TPGs混合胶束系统是一种潜在的抗癌药物给药系统.

  •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制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注射液

    作者:宋华;陈建明;梁慧君;徐莲英

    目的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制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注射液.方法 建立了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的含量测定方法,利用"归一值"对多指标进行处理,通过均匀设计法对混合胶束配方及"归一值"建立数学模型.对比数论网格法,探讨效应面法优化均匀设计数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及F检验看,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稳定时间长达3 d,平均载药率达到97.12%,平均粒径11.92 nm,以算术总评"归一值"建立的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偏差为2.00%,以几何总评"归一值"建立的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偏差为5.41%.结论 优选出的多西紫杉醇聚山梨酯80/磷脂混合胶束稳定可行,可用于生产及临床,采用"归一值"也可以对均匀设计法中的多指标进行处理,对于二因素及三因素均匀设计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可以采用效应面法优化.

  • 均匀设计法优化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的处方工艺

    作者:杨艳梅;赵丽艳;王东晗;梁宇飞;庄忠宝;张丹参;张万明

    目的 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姜黄素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包封率、载药量,并降低其沉降率.方法 采用改良的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在单因素考察的前提下,选取包封率、载药量和沉降率为因变量,姜黄素投药量、TPGS用量和F127/P123比例(质量比)为自变量,进行3因素7水平均匀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多项式线性方程拟合,绘制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并对优化后的处方进行验证.结果 优处方中姜黄素量为14.0 mg,TPGS为150.0 mg,F127/P123比例为68:32.3批验证处方的溶解度为(3.47±0.14)mg/mL,包封率为(87.15±4.39)%,载药量为(4.70±0.17)%,48 h内沉降率为(0.33±0.12)%.结论 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处方工艺经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后,溶解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亦得到提高.

  • 混合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扬龚;沈园园;钱嫦云;陆菲;徐晓芬

    许多抗肿瘤药物因为水溶解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胶束可将药物包载到疏水核,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解性,是一种板具潜力的新型给药体系.然而胶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需要提高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与此同时,如果想要在单一的胶束体系上实现多种功能,需要对载体材料进行繁杂的修饰,也是一个难题.由不同嵌段聚合物、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成的混合胶束或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相对于单一嵌段聚合物形成的胶束而言,物理稳定性和载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制备成混合胶束,可以直接方便得到多功能复合的体系.本文对混合胶束载体系统的药剂学进展进行了综述.

  • 应用混合胶束制备紫杉醇注射液

    作者:梁慧君;陈建明;宋华;卢建忠

    用吐温-80与大豆磷脂制备紫杉醇混合胶束注射液.用HPLC法考察载药胶束稀释3d内的稳定性;用荧光分析法测得空白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比吐温-80胶束低,微极性比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液低.大可磷脂含量达120mg/ml的制品稀释后于室温放置3d,紫杉醇含量未见明显下降.

  • 混合胶束在口服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学玲;刘建波;张海波

    口服给药因简便易操作、不直接损伤机体皮肤或粘膜、生产成本低、可用于长期给药等优点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然而,许多药物由于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和较低的渗透性等因素而难以跨越胃肠道粘膜屏障,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研究发现,结构和性能相似的载体材料可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混合胶束体系用于包载难溶性药物.与传统的单一胶束制剂相比,混合胶束因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载药量和更强的抗稀释能力而备受关注.将混合胶束用于口服给药系统有助于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保护其免遭胃肠道消化液的降解,增加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从而促进药物的口服吸收.文章结合具体实例,综述了混合胶束在口服给药系统中的新进展,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宝藿苷Ⅰ混合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作者:魏渝鉴;娄彬;王新东

    目的 制备宝藿苷Ⅰ混合胶束,并评价其体外活性.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包载宝藿苷Ⅰ的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泊洛沙姆188混合胶束(BSPM),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BSPM的制备处方和工艺;对该混合胶束的粒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通过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实验考察宝藿苷Ⅰ混合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所制备的BSPM呈球形,形态规则,粒径均一,平均粒径约为33.59 nm,包封率大于80%,BSPM释药缓慢,24 h药物体外释放率为82.56%.BSPM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率显著高于宝藿苷Ⅰ原料药.结论 BSPM粒径小,包封率高,可增加宝藿苷Ⅰ的细胞摄取,增强细胞毒性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且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制剂.

  • CI-921混合胶束的制备及透析拟合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

    作者:周卫赛;吴子梅;BAGULEY Bruce C.;李彩宾;张文丽;刘建平

    研制CI-921混合胶束(CI-Micelles),建立CI-Micelle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对胶束进行处方优化和体外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I-Micelles,通过透析法分离CI-Micelles的游离药物和栽药胶束,测定药物含量,得到包封率和栽药量的测定值,利用方程拟合法推算出CI-Micelles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真实值.考察聚合物的总量、两种聚合物用量的比例和水合介质的种类对胶束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考察载药胶束4℃下6d内的放置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总聚合物浓度为72 mg/mL,Pluronic F127与Solutol HS15质量之比为1∶2,5%葡萄糖溶液为水合介质时制备的CI-Micelles具有佳的包封率(>90%)和粒径分布(17~25 nm,分布系数<0.210),在4℃下放置6d,包封率及粒径均无显著变化.本实验所建立的新型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透析拟合法可以用来考察难以达到漏槽条件的弱碱性药物小粒径胶束的包封率.利用混合配比的聚合物材料Pluronic F127和Solutol HS15制备的CI-Micelles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较好.

  • 普罗布考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蒋世军;刘秀洁;黄健;高芳;顾王文;崔景斌

    目的 制备普罗布考混合胶束(Probucol loaded mixed micelles,PMM)用于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择磷脂、脱氧胆酸钠为辅料,以共沉淀法制备普罗布考混合胶束(PMM),并对其体外理化特性以及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制备了普罗布考混合胶束,其优化处方组成为磷脂:脱氧胆酸钠:普罗布考(3:4:1).PMM平均粒径为82.28 nm,多分散系数为0.179,药物主要以非晶型状态存在于PMM中.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与原料药相比,口服PMM后,普罗布考的峰浓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28倍和4.43倍.结论 混合胶束能够显著提高普罗布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解决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 杨梅素混合胶束的研制及其体外表征研究

    作者:朱婷婷;林彤远;罗晴;洪小丹;陈卫东

    目的 研制载有杨梅素(myricetin,Myr)的聚乙二醇一聚乳酸(polyethylene glyeol-polylactic acid,mPEG-PLA)/Pluronic F68混合胶束(mixed micelles,MMs),并对Myr-MMs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方法 通过丙酮溶剂挥发法研制Myr-MMs,以单因素及L9(3 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其工艺;并对制得的载药MMs的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 优处方制得的Myr-MMs的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2.73±0.03)%;透射电镜下观察Myr-MMs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为(41.74±0.27)nm,多分散系数为0.115±0.004;Zeta电位为(一25.47±1.22)mV;体外释放研究发现,MMs体外释药过程近似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ln(ln(1/(1-Q/100)))=0.927 1lnt-2.057 6(r=0.953 8).结论 利用丙酮溶剂挥发法成功研制了Myr-MMs,其成型好、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且Myr经mPEG-PLA/Pluronic F68包裹后其体外释放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