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张余;章莹;潘刚明

    目的:评价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的患者进行前后路一期寰枢椎减压或仅行后路或分期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并同时采用Cervifix枕颈内固定.结果:随访6~32个月,采用自拟的影像学脊髓减压评定标准和JOA 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术后脊髓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0.2%,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4%.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移动、断裂和神经损伤,发生椎动脉损伤1例.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不影响MRI检查,有利于术后观察,便于量化计算出术后的脊髓减压改善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枕颈后路内固定器.

  •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蔡钦林

    头部和颈椎在遭受强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急性寰枢椎脱位,使颈髓和延髓受压,引起致死性损伤。对因各种非外伤性疾患所致的寰枢椎脱位,近年来也逐渐有所认识。在名称上也有称“寰枢椎脱臼”或“寰枢关节脱臼(atlanto-axial dislocation)”、“寰枢椎半脱臼(atlanto-axial subluxation)”或者称“寰枢椎关节不稳定(atlanto-axial instability)”,但使用“寰枢椎脱位”者较多。按其脱位的方向,有向前方脱位、向后方脱位、旋转脱位、侧方脱位(罕见)及垂直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较多)。临床所见大部分为向前方脱位。

  •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作者:党耕町

    寰枢椎(C1~C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一旦C1~C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胁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C1与C2处于颅、椎连接区域,解剖位置深、隐蔽,结构复杂,脊髓、椎动脉、颈内动脉、咽喉、食管等重要结构与之关系紧密,所以被视为外科手术的危险区域.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外科治疗的概念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

  • 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预防感染之经验

    作者: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徐国洲

    目的介绍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的感染预防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口咽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和疾患的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结果本组58例经口咽手术术后咽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结论只要预防措施得力,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以预防术后感染,是安全的.

  • 减压并内固定治疗复杂性Chiari畸形

    作者:张谦生;宋来君;孙红卫;郭付有;宋振宇

    Arnold-Chiari畸形 (Arnold - Chiari malformation,ACM)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此畸形又可合并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扁平颅底等复杂颅颈连接畸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不稳定性颅颈连接畸形者24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颅颈交界区的不稳对寰枢侧方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菊英;聂庆斌;王兴文;张璨;菅凤增

    目的 分析单纯性韧带切除造成的颅颈交界区不稳对寰枢椎(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及寰枢侧方关节大压力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标本被使用.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纯力矩加载,分别测试2.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和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以及1.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及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侧方关节的压力.结果 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26.67°±4.70°、9.13°±1.32°和63.11°±5.87°,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分别为14.12°±2.40°,4.15°±0.75°和50.75°±5.84°,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42.37°±3.96°、13.67°±1.10°和78.50°±4.00°,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7.43°±2.41°、6.97°±0.59°和65.26°±4.08°,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在前屈、左右侧弯及左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右侧方关节的大压力比正常组的减小.后伸和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右侧方关节的大压力也比正常组的减小.但后伸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大压力不变,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大压力稍有增加.结论 颅颈交界区单纯性的韧带切除可以造成寰枢椎不稳,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情况下运动范围比正常情况下显著性增加.寰枢椎的不稳,导致寰枢外侧关节失去正常的承重功能,进而终造成寰枢椎脱位.

  • 枕颈部融合固定术

    作者:周定标;余新光;张远征;薛怀安;程东源;许百男;朱儒远;段国升;张纪

    目的介绍枕颈融合固定的基本方法.方法 143例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分别采用枕颈植骨融合钢丝(或钛缆)固定(114例)、枕颈CD棒固定(6例)、C1-C2植骨融合钢丝(或钛缆)固定(19例)和C1-C2 Apofix椎板夹固定(4例).结果 120例平均随访6年7月,显效50例,有效47例,无变化14例,加重8例,死亡1例.结论凡枕颈部不稳定的病人,原则上均应考虑重建稳定性.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固定术式和器械,仔细操作,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管凤增;陈赞;叶明;苏春海;凌锋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尹浩;王俊;姚倍金;杨承勇

    目的 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MRI及CT确诊的3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颅颈交界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结果 25例建立了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术前CT判断,有2例可直接行枢椎椎弓根置钉,但通过3D模型测量以及术中辅助发现不能置钉;术前有3例评估不适合椎弓根置钉的病例,经过3D模型分析,后仍能行椎弓根峡部置钉.术后随访时间3~ 28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JOA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复查MRI及CT,寰枢椎脱位行撑开复位的24例中,完全复位19例,不完全者5例.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困难.结论 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提高安全性,值得初学内固定者借鉴和推广;采取螺钉间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短期疗效好.

  • 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韩圣;邹敬宇;刘源;程鹏;秦晓飞;吴安华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 Goel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佟怀宇;周定标;许百男

    目的 探讨应用Goel技术(即应用C1侧块-C2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器械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7例;年龄7~65岁,平均37.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于髂后上嵴取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 138例中136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根据出院前颈椎3D-CT结果评判,54例完全复位,83例部分复位.87例得到3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其中85例内固定稳固,植骨愈合,2例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做了翻修手术,重新植骨融合.87例随访患者功能评价(Odom评级):优35例,良5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对寰枢椎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 鼓膜修补术后寰枢椎脱位

    作者:董红;马元煦

    寰枢椎脱位是指创伤、先天畸形、退变、肿瘤、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发生关节功能和(或)神经功能障碍[1].小儿寰枢椎容易发生脱位,外伤引起寰枢椎脱位几乎都发生于小儿.寰枢椎脱位并不多见,而咽喉部慢性炎症、扁桃体切除术及乳突切除术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更不常见.2008年1月28日我院曾收治一例慢性中耳炎患儿,术后出现寰枢椎脱位,现报告如下.

  • 经口咽前路手术感染的预防(附80例报告)

    作者: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昌耘冰;章凯;权日;艾福志;徐国洲

    目的介绍预防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感染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0例经口咽前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等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经验.结果本组80例经口咽手术,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感染率为0. 结论只要预防措施得力,把握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环节,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术后感染完全可以预防,经口咽前路途径是安全可行的.

  • 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昌耘冰;章凯;艾福志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范围减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对15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2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引起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4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5/15,显效率9/15,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9.8%.本组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24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王仁春;余新光

    影象学诊断对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畸形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院收治此病24例,现将影像学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经口咽入路行延髓-颈髓腹侧减压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周定标;王鹏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行脑干腹侧减压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颅颈交界区形患者,其中寰枢椎脱位伴或不伴齿状突型颅底陷入69例,单纯扁平颅底不伴脱位16例.MRI均显示有延髓、上颈髓腹侧受压;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44例,合并脊髓空洞36例.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扁平颅底病例加斜坡下端磨除行脑干腹侧减压.结果 83例术后10d内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复查发现齿状突磨除不彻底,其中1例2次行齿状突磨除后症状消失.3例术中发现脑脊液漏,1例术中未发现漏但术后脑脊液感染发热,4例均经腰大池置管引流1周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和斜坡下端磨除行脑干腹侧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选择.

  • 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感染的预防

    作者:彭宁宁;孙立山;赵跃江;王力国;李书奎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感染的预防方法与效果.方法 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采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都有明显提高(P < 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未发生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369 2,P < 0.0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能取得很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要积极预防感染,保证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 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引流处理

    作者:彭宁宁;孙立山;赵跃江;王力国;李书奎

    目的 探讨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引流处理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将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引流方法 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同时治疗组采用积极的引流措施.结果 两组在术后1周各有13例植骨愈合,愈合率为86.7%;术后所有患者都愈合,愈合率为100.0%.两组的植骨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并发症发生对比类似(P > 0.05),但是治疗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寰枢椎经口咽前路手术中的合理引流处理对于预防术后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 "V"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

    作者:吴广森;陈兴;马远征;靳安民;张杰;李鹏

    目的 建立新型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方法 运用Pro/E 2001和MSC.Patran 2005软件,根据Ni-Ti合金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和п型固定钉的设计参数,建立复位器有限元模型,部位约束后给以100N力学加载后计算区域受力的节点范围. 结果 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形变应力场主要集中在复位器V型尖端与稳定臂折弯处,其大应力强度为4.78MPa,有2794个节点范围;V型翼的锐角交汇点处所承受的应力强度次之,达0 31MPa,有1953个节点范围;V型翼的末端受力小,为1.22×10-3MPa,有1730个节点范围.п形固定钉的应力集中在钉齿中央部位和钉齿尖端两侧,大应力强度为1.68×10-2MPa,有1146个节点范围. 结论 复位固定器加载后恢复形变时的受力情况和力学特征完全与Ni-Ti合金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和超弹性特征相适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243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