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球表面丛状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8个月.出生即发现右眼球鼻侧球结膜下有一绿豆大结节,逐渐长大,于1984年4月第1次住院.查体:发育正常,未见其他异常或肿块.眼部:右眼球鼻侧球结膜下有一淡红色杂有乳白色实体性肿块,表面光滑,可见血管,大小约2.2 cm×2.0 cm×0.8 cm,肿块内缘自2~5点钟覆盖角膜内2 mm,瞳孔横椭圆形,近3点钟处虹膜有缺损,前房未见异常,眼底未能看清.左眼正常.临床诊断:右眼球结膜下迷芽瘤(脂肪纤维瘤).全麻下作右眼球结膜下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与球结膜无明显粘连,肿瘤侵入角巩膜缘.病理检查:肉眼观察,肿瘤呈灰褐、杂白色,质中等硬,大小为2.5 cm×2.1 cm×0.5 cm,外有薄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较丰富,呈多个结节状排列,结节内梭形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图1~3),S-100蛋白染色阳性(图4).
-
细胞角蛋白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所有哺乳类动物细胞质都含有复杂的细胞骨架蛋白包括Ⅰ微丝、微管以及中间丝,中间微丝有6种类型:细胞角蛋白Ⅰ及Ⅱ型、结蛋白、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纤维组成,细胞角蛋白是为复杂的中间丝,Moll等将细胞角蛋白分成20种.细胞角蛋白又可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分为酸性及碱性,一般而言,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细胞角蛋白总是与大的细胞角蛋白配对;而酸性细胞角蛋白总是与碱性细胞角蛋白配对,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上皮细胞表达不同的细胞角蛋白.上皮组织恶变后,其表达的细胞角蛋白与正常组织基本相同,因此,细胞角蛋白的表达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本文将主要探讨不同肿瘤的角蛋白的表达[1].
-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学参数、细胞表型及分化演变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生模型,在肝组织切片上对大鼠肝卵圆细胞进行细胞图像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卵圆细胞体积小、外形及胞核为椭圆形;胞质对细胞角蛋白(CK)19,OV6,甲胎蛋白(AFP)及波形蛋白染色呈阳性,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染色呈阴性,胞核对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呈阳性;在汇管区外周部位可见肝细胞样细胞,CKl9及OV6染色呈阳性.结论:肝卵圆细胞在形态学上明显不同于肝细胞,同时具有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表型;肝细胞样细胞为肝卵圆细胞向肝细胞演变的中间过渡细胞.
-
KAI1正反义基因对MHCC97-H肝癌细胞KAI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了解其对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肝癌细胞KAI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入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肝癌细胞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KA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两个重组子的结构均与KAI1正、反义基因表达质粒的预期结构一致.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显示,转入正义KAI1基因后的肝癌细胞KAI1蛋白染色加深,(细胞积分光密度integra oculus dehter,IOD20.127±5.099 vs12.675±1.921,P<0.01);而转入反义KAI1基因的肝癌细胞则KAI1蛋白染色变浅,(IOD 8.681±2.472 vs 12.675±1.921,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KAI1正义基因能上调肝癌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相反,KAI1反义基因则能下调肝癌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
-
胶体金标记技术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1].由于它不存在内源酶干扰及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问题,且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还可以作双重甚至多重标记,使定位更加精确[2].因此已成为继荧光素、酶、同位素及胶乳标记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标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电镜、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蛋白染色、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等领域.
-
嗜银相关蛋白染色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采用AgNOR嗜银染色方法测定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种白血病、非白血病和正常人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的嗜银颗粒,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
固定剂对动脉管壁弹性蛋白染色的影响
血管壁的形态和弹性问题与临床联系较密切,而管壁中弹性蛋白(弹性纤维)的相对含量、立体构筑及代谢状况对维持血管尤其是动脉的正常结构及弹性回缩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动脉管壁弹性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时,为避免其它成份混染造成的测量误差,常采用特殊染色法单独显示弹性蛋白.作者在进行实验中,发现不同的醛固定剂对染色结果影响明显.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实验,拟寻找显示弹性蛋白的佳固定剂.
-
S-100蛋白检测在少菌型麻风诊断中的应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麻风诊断,预后及检测病情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菌型麻风(MB)因可以查到大量的麻风杆菌(AFB),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查菌阴性、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或结核样肉芽肿的患者,诊断困难.采用S-100蛋白染色,提高了对皮肤神经、包括结构被破坏的神经碎片的辨认,确认皮肤神经内外炎性浸润、残余神经片段及神经肉芽肿等的病理改变,即可提高对未定类及结核样型麻风早期诊断.本文应用这一技术与常规HE染色、抗酸染色结合,以探讨其在少菌型麻风(PB)组织学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