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的改进

    作者:齐伟华;王军良;周振山;申戈;杨海燕;杨刚;孙慧茹

    目的:介绍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一种新技术.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在整体定位板上做颈肩和体膜固定,行CT扫描定位,将图像传输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按照全脑全脊髓照射的要求勾画靶区,设计治疗计划,调整剂量分布.治疗前行CBCT扫描,进行在线的体位验证.结果:通过计划系统进行剂量计算,可以直观显示靶区的剂量分布并加以调整,计划照射野衔接处没有明显的剂量冷点和热点出现体位验证结果符合临床要求;通过CBCT在线验证,保证位置准确.结论: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采用了仰卧位热塑膜固定,较传统的俯卧位使患者更舒适,治疗过程中体位容易保持,确保治疗的准确;CT模拟定位方法,较传统的模拟机定位简单易行,且定位精确;用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分布并进行调整,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避免照射野衔接处剂量分布出现冷、热点.

  • 全脑全脊髓照射仰卧位CT模拟定位技术

    作者:李珠明;崔玉琴

    目的:探讨全脑全脊髓照射仰卧位CT模拟定位技术.方法:7名患者分别躺在真空负压袋固定器上,进行CT模拟定位,打印正侧位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图,放射治疗前拍摄正侧位定位验证片,测量解剖参考点和射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患者左右方向及背腹方向误差在2mm以内,人体上下方向误差在4mm以内;放疗后,患者受照射的皮肤部位均出现色素沉着.结论:仰卧位全脑全脊髓照射CT模拟定位技术可用于俯卧位不合作的患者.

  • 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照射剂量学比较与分析

    作者:刘旭红;陈晓;艾毅钦;李文辉;杨毅;侯宇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调强治疗计划,评价不同计划方案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性,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方式.方法:对22例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制定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调强治疗计划,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俯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治疗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仰卧位治疗计划:(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异质性指数(HI由12.89上升到26.03);左肺)Dmean由1415.80 cGy降到859.19 cGy,V5由84.99%降到56.98%、V20由20.79%降到10.19%);心脏(Dmean 由1537.67 cGy降到1135.78 cGy、V10由70.78%降到42.78%、V20由26.87%降到14.78%、V30由9.49%降到3.98%);左心室(Dmean由1749.67 cGy降到1175.99 cGy、V10由80.89%降到49.12%、V20由29.56%降到15.45%);冠状动脉左前降支(Dmean由3069.95 cGy降到2627.42 cGy、V20由75.12%降到67.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TV参数(Dmean由5039.9 cGy上升到5059.5 cGy、D95由4779.6 cGy上升到4811.4 eGy);适形指数(CI由0.791降到0.692);右肺(Dmean由438.98 cGy降到259.01 cGy、V5由38.01%降到10.43%);心脏(V40由2.51%降到1.30%);左心室(V30由14.67%降到5.87%、V40由3,98%降到0.88%);冠状动脉左前降支(V10由89.97%降到76.97%、V30由54.79%降到41.12%、V40由30.75%降到21.65%);右侧乳腺(Dmax由810.12 cGy降到590.89 cGy,Dmean由259.86 cGy降到217.69 cGy).结论:与仰卧位固定方式相比,俯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治疗计划能够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区,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在保护肺、心脏、心脏亚结构等正常器官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为靶区剂量提升创造了空间.

  • 睡眠中仰卧位小重量后伸牵引治疗颈椎病90例报告

    作者:刘明康;邵亚平

    目的:总结采用睡眠中仰卧为重量后伸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方法:对9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颈型颈椎病100%有效,其中优秀8%;良好4%,对神经根型颈椎病97.7%有效,优秀19%;良好22%,对脊髓型颈椎病66.7%有效;对颈椎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及交感神经型均100%有效,对混合型颈椎病有效81.8%.结论:对颈椎病采用睡眠中仰卧位小重量后牵引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

  •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春凤

    目的 观察俯卧位、仰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单双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裸体置于配置鸟巢的保暖箱内.俯卧位组每次喂奶后20 min置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15°,四肢呈蛙状,头偏向一侧(左右交替),除治疗、喂奶、皮肤护理等时间外,每天俯卧位时间16~20 h;仰卧位组予仰卧位,头肩部抬高倾斜15°,头转向一侧,腿部弯曲,双足自然摆放.结果 出生后7 d,与仰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明显,安静睡眠时间长,呼吸暂停次数少,呼吸、心率变异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采取俯卧位治疗护理有诸多生理益处,有利于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 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与仰卧位放疗剂量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高艳;李先明;钟鹤立;李壮玲;李隆兴;李炜澔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采用俯卧位与仰卧位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第1期)、PubMed、FMJS、EMBASE、CHKD、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有关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与仰卧位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对比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7月25日.统计学处理采用RevMan5.2软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进行分析.结果 经评价终纳入17个研究,包含5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俯卧位放疗患侧肺[标准化均数差=-4.36,95%可信区间(-5.41,-3.31),P<0.000 01]和心脏[标准化均数差=-0.24,95%可信区间(-0.4,-0.09),P=0.002]受照剂量低于仰卧位.②靶区剂量均匀性俯卧位明显好于仰卧位[标准化均数差=0.42,95%可信区间(0.24,0.60),P<0.001];但靶区剂量覆盖范围在两种体位间无明显差异[标准化均数差=-0.18,95%可信区间(-0.39,0.04),P=0.11].③两种体位间腋窝淋巴结Ⅰ区[标准化均数差=-7.49,95%可信区间(-15.24,0.26),P=0.06]和Ⅱ区[标准化均数差=-5.38,95%可信区间(-11.31,0.56),P=0.08]的剂量覆盖范围无明显差异,但Ⅲ区剂量覆盖范围俯卧位明显低于仰卧位[标准化均数差=-1.14,95%可信区间(-1.61,0.67),P<0.001].结论 与仰卧位相比,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可降低心脏和患侧肺的受照剂量,改善靶区剂量均匀性,但对腋窝淋巴结区剂量覆盖范围明显不足.

  • 不同体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呼吸参数指标、血液流动学和胸部CT影像学的影响

    作者:邱合信;邢疆波;李东风;郑鲲鹏

    目的 比较俯卧位机械通气(PPV)与仰卧位机械通气(S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参数指标、血液流动力学和胸部CT影像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90例ARDS患者分为PPV组(n=45)和SPV组(n=45),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检测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血液流动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48h后行CT检查,定量分析全肺平均CT值(CTmean).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后PaO2、PaO2/FiO2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PPV组在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的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SPV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pn、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前后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h后,两组CTmean较机械通气前均明显减小,且PPV组显著小于S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动脉氧合状况及肺部CT值,且对血液流动学无明显影响.

  • 浅谈仰卧位结肠镜单人操作手法

    作者:张保东

    目的 探讨患者仰卧位下行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时的手法.方法 回顾分析一年来336例患者从肠道准备、检查时的体位(仰卧位),操作时的手法等,采用同一个操作者使用同一条内镜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结果所有患者,除肠腔狭窄外,顺利完成检查,患者基本感觉不到任何痛苦,比较满意,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仰卧位下运用此种手法进行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安全、可靠.

  • 不同体位在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中的影响

    作者:孙超;黄海;许可慰;李星智;郭正辉;黄健

    目的 探讨体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是否影响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3月~2006年12月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136例随机分为两组行ESWL治疗,行仰卧位治疗组70例(组1),俯卧位治疗组66例(组2).术前行IVU和KUB检查定位,记录每个病人从治疗到无石过程的结石大小、治疗次数、每次治疗的冲击次数.结果 达到无石的治疗次数两组接近,仰卧位组(1.9±0.8)和俯卧位组(1.8±0.7),(P=0.78).每次治疗的平均冲击波次数二者差别不大,仰卧位组(3055.1±346.3)和俯卧位组(3137.5±621.0),(P=0.95).ESWL后总共有112例(82.5%)病人达到了无石;其余的24例(17.5%)不能排除结石.仰卧位组的排石率为82%,俯卧位组的排石率为83%.两组排石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90).两组的并发症都很少,仅有轻微的血尿,尿急,尿痛,和腰痛,口服药物后均可缓解.结论 对于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来说,俯卧位和仰卧位同样安全有效.

  • 绞窄性盲肠旁疝致小肠坏死1例

    作者:沈荣华;杨清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突发右侧腹痛4小时”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右侧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同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休息无好转;无发热,发病以来肛门无排气、排便.体格检查:T 36.4℃,P64次/分,R 20次/分,BP 129/87 mmHg,急性病容,强迫仰卧位.腹部稍膨隆,未见明显胃肠型;腹肌稍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侧腹部为重,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浊音界无明显缩小,肠鸣音减弱,2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 130 g/L,WBC 18.02×109/L,N83.7%,PLT 332×109/L.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肠管扩张,腹腔积液.入院诊断:腹痛查因:1)急性阑尾炎?2)胃十二指肠肠溃疡穿孔?

  • 仰卧位与模拟术中俯卧位CT对经皮肾穿刺定位精准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韬;龙兆麟;吴丽祯;吴世皓;华庆生;刘志乐;张信基

    目的:对比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在仰卧位及模拟术中俯卧位时,肾脏、结肠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探讨术前行模拟术中俯卧位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200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仰卧位与模拟术中俯卧位CT时肾水平/垂直距离、结肠水平/垂直距离、肾-结肠相对水平/垂直距离、肾-结肠短距离、冠状位肾长轴角度的差异.结果:从仰卧位改为模拟术中俯卧位行CT检查时,双侧肾脏和结肠均移向腹侧,冠状位肾长轴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术前仰卧位CT预定位相比,术前模拟术中俯卧位CT有助于制定穿刺路径,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结肠损伤风险.

  • 声带疾病与咽喉胃酸反流之间的关系

    作者:蔡小剑;李卡凡

    目的 探讨声带疾病与咽喉胃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声带疾病患者行双探头24 h pH咽喉部食管胃酸监测,并分析咽喉部胃酸反流情况,记录其仰卧位、直立位酸暴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酸反流周期数、长时间酸反流周期数以及长酸反流时间等情况,并评估其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咽喉部酸反流阳性71例,阳性率为83.5%,直立位出现酸反流阳性率76%,其仰卧位出现酸反流阳性率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立位及仰卧位在酸反流时间、反流周期数、长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症状评分(14.8±8)分,体征评分(9.3±0.7)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症状与体征无相关,症状评分、体征评分与酸反流时间、反流周期数均无相关.结论 声带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咽喉胃酸反流,咽喉反流可能是导致声带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歪嘴哭面容1例

    作者:谢巧玲

    患儿,女,4月余,因发现口角歪斜4个月,竖头不稳1个月于2015年7月15日就诊于我院。 G3 P1(母孕前2胎为自然流产),胎龄41周因“胎心减慢”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3.60 kg,否认缺氧、窒息史。母孕早期有先兆流产及保胎史,产时有产钳助产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30次/min,脉搏126次/min,体重6.80 kg,意识清,囟平软,大小为2 cm ×2 cm,张力不高。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四肢及脊柱无畸形。头常歪向右侧。专科检查:患儿可竖头,头控欠佳,头常歪向右侧,俯卧位可抬头90°,维持时间约5 s,能左右回旋,能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未能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双手可居中活动,能吸吮手指。平常两侧的前额皱纹、鼻唇沟和双眼的关闭均对称,哭闹时右口角不能下拉呈现歪嘴(左侧口角张口时明显向左下方歪斜)(图1)。追视追听反应尚可,逗其可微笑,能笑出声。脊柱负重能力及稳定性差,未见明显畸形。四肢肌容积可,肌力Ⅲ+级,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正常。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活跃。 ATNR (-),TLR(-),双侧踝阵挛(-),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Voj-ta姿势反射示拉起反射、立位悬垂反射、侧位悬垂反射、俯卧位悬垂反射异常,Collis水平反射异常。否认病程中有抽搐发作及运动、智力发育倒退病史。入院后查头颅MRI:双侧额颞部脑外间隙增宽。脑电图示:同龄儿童正常范围睡眠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异常 Q 波。心功三项未见异常。心脏彩超:心内结构及血流未显示明显异常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值1.40 g/L。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46,XX,22p -(图2)。细胞培养法,400带。染色体核型中22号染色体短臂减少。诊断为:(1)歪嘴哭面容;(2)染色体异常;(3)脑损伤综合征;(4)脑发育不良;(5)斜颈。

  • 老年人不同体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对比

    作者:方亚群;丁振江;郝志敏;李舒承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准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昼夜规律对于判断高血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动态血压监测以其客观、方便,日益受到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青睐.丁振江等[1-3]报道选用肱动脉无创血压监测时,对侧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显著低于仰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2009年1-6月通过比较老年人不同体位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探讨它们之间差异的规律.

  •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黄海燕

    目的 探讨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心脏骤停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心肺复苏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持续采用仰卧位.观察组在获得仰卧位的氧合及血气参数之后,将患者从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体,通气后4h转复为仰卧位,记录两组氧合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的PaO2/Fi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都明显高于通气前(P<0.05),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通气前的MAP、HR和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两组的SpO2都明显升高,而HR与MAP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分别为(22.14±5.92)d、(13.40±5.20)d和(16.32±5.2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5 ±6.23)d、(19.34±5.32)d和(19.29±4.56) d(P <0.05).观察组的28 d病死率与气胸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能改善氧合与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可行的支持治疗手段.

  •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响

    作者:黄勇帆;欧翠萍;陈斌华

    目的 评价早产儿取不同体位对其心率(HR)、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至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观察1、3、5h的HR、呼吸、SpO2及睡眠时间.结果 俯卧位组患儿第3、5h的HR、呼吸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1),而SpO2明显增加(P<0.01),同一时间俯卧位组早产儿较仰卧位组早产儿睡眠时间长(P<0.01).结论 俯卧位护理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良仰卧手术体位的研究

    作者:冯祖莲;林菊珍;林保留;陈显琴;郑晓云

    目的 规范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降低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找出仰卧手术体位中的失效因子进行危害分析,通过手术体位改良对失效因子进行矫正,实施6个月后与改良前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改良前流程存在着上肢输液通路障碍,血压、血氧监测不符,上肢肌肉紧张、手指压伤、手意外伤等失效模式,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发生率由47.29%降至15.53%.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良仰卧手术体位摆置流程,可有效地降低手术体位带来的风险,保障患全的安全舒适.

  • 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

    作者:黄晋;吴漾;邱雪立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下行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在79例行PFNA手术的患者中,有48例采用侧卧位.与3l例采用仰卧位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侧卧位下行PFNA术,其操作过程与平卧位下基本相同,但在骨折复位、术区暴露、主钉置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效果方面较平卧位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在没有骨科牵引床的基层医院中也可以开展PFNA术.结论:侧卧位下行PFNA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泡蛋白沉积症自愈1例影像学报告

    作者:沈海龙

    患者男,30岁,矿砂堆场码头工人,粉尘接触史5年.近半个月米咳嗽,咳痰,呈泡沫样,病初有发热,体温38.0℃;感觉胸闷,透气不畅,无胸痛.少量吸烟,无结核病史,无其他家属史.基本抗炎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初、复诊2次均采用胸部CT平扫: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胸部扣描体位.X线胸部平片表现:右肺中上野近外带团絮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余肿野清晰,肺纹理正常,双侧肺门大小结构正常,心影大小如常,两膈而光整(图A).胸片诊断:右中上肺炎性病变.

  • 双侧顶叶挫伤致双下肢瘫痪1例

    作者:肖华明;郭文斌;王善会

    患者男,43岁,因"头部外伤后疼痛,右下肢活动障碍半小时"人院.查体:神志清,被动仰卧位.

806 条记录 34/41 页 « 12...31323334353637...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