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配合
吸入麻醉是将吸入麻醉药通过机械回路进行通气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入血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配合静脉用药,从而产生全身麻醉效应.吸入麻醉易于调控,因而安全、有效,能满足各种手术需要.静吸复合全麻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由于诱导期用药剂量大,机体状态的变化及麻醉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影响剧烈,易出现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做好静吸复合全麻的护理十分重要.现报告如下.
-
注意加强麻醉药的管理及其依赖性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变等原因,吸毒人数愈来愈多,吸毒的品种逐渐扩大.除常用品种外,各种麻醉药(包括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而不是通常所说的"麻醉药品")也成为吸毒者追逐的目标.
-
吸入麻醉药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吸入麻醉药在保护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十年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以异氟醚为代表的多种吸入麻醉药除了麻醉作用外,还对多种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均有保护作用,但不同的吸入麻醉药抗不同器官IRI的作用时间窗,量效关系及其保护机制却不完全一致.
-
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影响的观察
麻醉期间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的因素很多.在低流量麻醉期间,有关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影响的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在新鲜氧流量为1L/min时,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的影响.
-
吸入麻醉药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在脑缺血再灌注中使用吸入麻醉药可以起到脑保护的作用,同时一些研究者致力于找出吸入麻醉药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现在大家一致认为的脑保护机制有AMPA和NMDA受体的拮抗、儿茶酚胺释放的抑制,抗氧化机制,降低脑代谢率,以及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通过别的一些途径进行脑保护,例如谷氨酸释放的抑制,抗凋亡机制对细胞内的钙的作用以及脑血流效应来起到脑保护作用。本文重点综述吸入麻醉药脑保护的近的潜在机制进展研究。
-
卤族吸入麻醉药对肝脏的影响
全身麻醉中广泛应用吸入麻醉药,主要是由于其应用方便、可预见的临床作用(根据临床信息、呼末麻醉药浓度);同时,与静脉麻醉药相比,可以根据呼末麻醉药浓度准确估计其组织浓度;此外,应用吸入麻醉的病人总的麻醉消耗相对便宜.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卤族吸入麻醉药.
-
吸入麻醉药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多数为一过性的,少数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近年研究发现,麻醉和手术是POC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吸入麻醉药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的积聚、神经炎症、神经元内钙失衡、突触可塑性下降以及一氧化氮的改变等有关.
-
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吸入麻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的临床麻醉,其神经毒性一直是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接受吸入性麻醉的患者术后会出现细胞凋亡、神经损伤.尤其是处于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大脑结构发生退行性变的老年人,对神经毒性物质异常敏感,暴露于吸入麻醉药后,可出现记忆、认知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吸入麻醉药导致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氨酪酸受体活性增强以及脑代谢改变相关.现就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
mTOR:吸入麻醉药影响学习记忆的一个可能靶点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可以参与翻译调控和突触可塑性的蛋白激酶,在学习记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吸入麻醉药影响学习记忆的可能靶点.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密切相关,而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新的蛋白质的表达.雷帕霉素的相关研究表明,mTOR信号通路对突触可塑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mTOR可能为阐述吸入麻醉药改善学习记忆的潜在机制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突触可塑性 记忆 -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快捷)
1吸入麻醉药和仪器的准备1.1药物1.1.1氧化亚氮(笑气)有钢瓶装和管道供气两种形式(1)钢瓶装氧化亚氮的压力为745 psi(52 kg/cm2),到麻醉机压力降低至45 psi(约3 kg/cm2)(2)管道氧化亚氮的压力为50 psig(约3.5 kg/cm2)(3)使用氧化亚氮时,吸入氧气浓度不能低于30%1.1.2卤化烷类吸入麻醉药使用前储存在蒸发器内,容量不能超过蒸发器大量(高液面处),也不能过少(低于大量的25%).
-
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血液溶解度的综合影响
目的研究低温和血液稀释对挥发麻醉药的综合影响。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每人抽取230 ml静脉血,并将其红细胞压积调整至40%。然后用生理盐水依次稀释到红细胞压积36%、32%、28%、24%和20%。用顶空二次平衡法测定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和氟烷在37℃、33℃、29℃、25℃、21℃和17℃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结果 随温度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增大,称负直线相关(P<0.05)。随红细胞压积下降,血/气分配系数的自然对数减小,称直线相关(P<0.05)。低温和血液稀释对血/气分配系数的综合影响可用下列多元直线回归方程表示: 地氟醚: logeλB/G=-0.0302×T+0.0094×HCT+0.119 R2=0.973 七氟醚: logeλB/G=-0.0295×T+0.0092×HCT+0.306 R2=0.961 异氟醚: logeλB/G=-0.0382×T+0.0154×HCT+1.120 R2=0.997 安氟醚: logeλB/G=-0.0408×T+0.0198×HCT+1.408 R2=0.982 氟烷: logeλB/G=-0.0417×T+0.0218×HCT+1.649 R2=0.994 方程中:(B/G 为血/气分配系数;T为温度(℃);HCT为红细胞压积(%)。结论 低温使挥发麻醉药的血液溶解度增大,而晶体液稀释使其减小。应用上述多元回归方程,可预测温度自37℃到17℃,红细胞压积自40%到20%任一交叉点的麻醉药血液溶解度。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 生理盐水/气分配系数 温度 红细胞压积 -
半开放式装置在急救中的应用
将麻醉机的气体输出口与病人呼吸道相形成一个回路,称为麻醉呼吸回路。通过麻醉呼吸回路将新鲜气体和吸入麻醉药输送到病人的呼吸道内,并将病人呼出的气体排除到体外。
-
Julian麻醉工作站常见故障及维修
麻醉机是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一种麻醉装置.要求提供的氧气及吸入麻醉药的浓度精确稳定且易于控制.麻醉机工作站除了具有一般麻醉机气路部分的基础构件外,还配备电脑检测控制、吸入呼出气体及病人生命体征监测等仪器,是一种高度集成化、智能型的麻醉装置.
-
德尔格系列麻醉机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麻醉机的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吸入麻醉药以及进行呼吸管理[1].现代麻醉机功能和电子计算机化设计的飞速发展,要求麻醉医师熟悉所使用的麻醉机.麻醉机品牌众多,德尔格是我院使用的主要麻醉机品牌之一.现将近年来我院在德尔格系列麻醉机应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障汇集描述,分析如下.
-
GE AESPIRE麻醉机气路故障维修2例
0 引言麻醉机是现代医院进行手术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为患者进行吸入麻醉、代替呼吸、供氧等,及时为患者提供吸入麻醉药以及进行呼吸管理[1],而气路故障的故障率是高的.现以我院GE AESPIRE麻醉机为例,总结麻醉机维修的一些方法.1 故障一1.1 故障现象连接气源,开机以后有很大的漏气声音.1.2 故障分析与排除开机,在机控和手动模式下都有漏气的声音.
-
麻醉机的工作原理和进展
目前我国医院常用的麻醉机品牌有:德国Drager,芬兰Ohmeda,英国KONTRON,北京ACM,上海MHJ等.其主要功能是为病人进行呼吸管理、供氧、吸入麻醉药、为手术提供保障.因此优良的麻醉机对手术特别重要.
-
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患者术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害.目前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麻醉药物是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对麻醉药物影响POCD的相关机制的了解,可为临床防治POCD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
七氟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由于细胞内钙超载、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及ATP耗竭,可导致心肌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七氟醚是继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之后开发出来的新型吸人麻醉药,对其研究尚少,因此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探讨七氟醚对大鼠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影响.
-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比较
低温、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可明显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1],有关性别和年龄因素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
-
阿片受体在吸入麻醉药对小鼠全麻效应中的作用
吸入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发挥全麻效应的具体机制尚未定论.镇痛药吗啡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发挥作用,吸入麻醉药的全麻效应是否也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探讨阿片受体在吸入麻醉药对小鼠全麻效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