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外线联合蜂胶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小红;徐武敏

    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蜂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例2型糖尿病I、II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远红外联合蜂胶换药组及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远红外联合蜂胶换药组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结论:远红外联合蜂胶对治疗2型糖尿病I、II级糖尿病足有良好的疗效.

  • 鲜芦荟汁治疗输液性静脉炎40例

    作者:徐素玲;周爱杰

    目的 探讨鲜芦荟汁治疗静脉性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发生静脉炎的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调成稠状的鲜芦荟汁敷于静脉炎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50%硫酸镁湿敷患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5%,对照组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 结论 应用鲜芦荟汁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外敷且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红外线照射对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患者的临床效用观察

    作者:刘向文;代金荣;常秀芬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对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行红外线治疗,对照组44例不行红外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移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治疗对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红外线 移植 疗效
  • 红外线(IR)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悦;刘军;赵广

    目的:研究红外线紫外线(ultraviolet infrared,UI)联合治疗与紫外线(ultraviolet,UVB)、红外线(infrared,IR)单独治疗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患处皮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白癜风患者,分别选取三处皮损,给予UVB、IR、UI治疗.照射部位均每周照射2次,每月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做出评价.结果:疗效:34例患者经UI治疗的有效率为64.71%,高于红外治疗有效率(20.59%)和紫外线治疗的有效率(38.23%),卡方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f=14.29,P<0.01).部位差异:UI联合治疗,对于不同部位的有效率为:躯干>面颈部>四肢>手足,但无显著性差异(x2=5.38,P=1.146).不良反应:IR组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NB-UVB组8例患者局部出现不良反应,UI组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类似不良反应,停止照射3~5天后症状消退.结论:本次试验结果显示:UI联合治疗对稳定期白癜风皮损的疗效明显好于UVB或者IR单独治疗.

  • 紫外线防护的新进展

    作者:袁小英;刘玮

    地球时刻都在接受太阳的辐射,其中56%为红外线(波长780~5000nm),39%为可见光(波长400~780nm),5%为紫外线(290~400nm).紫外线辐射通常被皮肤中不同的色基例如黑色素、DNA、RNA、蛋白及脂类等所吸收,色基在吸收紫外光子的过程中导致发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同时由于氧自由基的产生(ROS)而产生有害的效应[1].DNA是紫外线主要的靶标,尤其是嘧啶结构经常遭受光化学破坏,形成环丁二聚体、水合产物和其他光化学产物[2].因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增殖时经常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细胞衰老或癌变.因此采取必要的光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光防护的新进展,重点是这些光防护产品在皮肤衰老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电场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冯永强;冷婷婷;王一兵

    如何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尽早愈合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灌洗、负压、高压氧、涡流或者脉冲冲洗、超声、红外线、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1843Dubois-Reymond发现在人体皮肤伤口存在强度为1mA的电流.后来证实,伤口会产生电场,形成损伤电流(injury current),研究认为伤口电流的存在和维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002年电刺激(electric stimulus)疗法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在美国获得承认,主要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方案治疗无效的创面.本文对电场(流)与创面愈合关系进行综述.

  • 红外线综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研究

    作者:徐红霞;薛艳斌;阎晓辉;李雪萍;曹潮霞;张喜娟;赵玉聪

    目的:囊肿结节型痤疮治疗较为困难,本组应用红外线综合治疗方法,观察评估其疗效,以期建立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4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就诊于我科,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清创组、单纯面膜组和红外线综合治疗组.单纯清创组仅对软化并出现波动的痤疮进行清创处理,单纯面膜组仅采用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红外线综合治疗组采用红外线照射30min后再行针刺清创加庆大霉素冲洗创面,敷用中药面膜后再照射红外线30min,后外敷积雪苷.治疗4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随访3个月跟踪复发情况.结果:红外线综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清创组和单纯面膜组(P<0.01),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单纯清创组和单纯面膜组(P<0.01).结论:红外线综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疗效显著.

  •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富彬

    网状玻璃膜疣(reticular pseudodrusen,RPD)不同于典型玻璃膜疣(typical drusen),与黄斑病变关系密切,推测RPD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发展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地图样萎缩(geographic atrophy,GA)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高度关注.RPD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时表现不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t,AF)和红外线(infrared,IR)影像具有特殊价值.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TIC 曲线及 ADC 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琬君;程敬亮;肖云飞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类型复杂多样,其中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多见,占乳腺癌所有类型的65%~80%[1-2]。比较 X 线摄影、超声、红外线等检查,MRI 对 IDC 的检出率及诊断率高,其诊断敏感性达93%~100%[3]。随着 MRI 的发展,功能影像学逐步被认可[4]。本文对乳腺 IDC 的功能影像学进行初步探讨。

  • 颈椎斜位佳投照角度的模拟测试

    作者:卞玉刚;张纪;郭炜;王耀程

    颈椎斜位是观察椎间孔诊断颈椎病的理想位置,它的常规投照角度是以患者颈部及躯干冠状面与暗盒成45°角为标准的[1]。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投照效果并不理想,且出现的问题具有规律性:即椎间孔由上至下显示清晰程度逐渐变差。为此我们利用模拟投照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测试。1 材料与方法1.1 设备:PHLIPS—OPTIMUS 65型X线光机,该机配有红外线定位器,准直器模拟灯光线较强,使该机具有定位准确、投影清晰的特点。1.2 标本:人体全身骨骼标本一具。1.3 方法:投照时将全身骨骼标本按投照位置的要求立于胸片架前,投照时关闭室内灯光,以准直器模拟灯作投照光源,借助红外线定位,中心线对准第4颈椎,然后旋转标本观察在不同投照角度下光线穿过椎间孔在胸片架上的投影情况。

  • 超短波、红外线结合蜡疗治疗急性面神经炎20例

    作者:张莉莉;顾炳权;李淑芹

    0 引言 我院自2002-01/2002-10对2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结合蜡疗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局部氧疗结合近红外线LED照射促进家兔伤口愈合

    作者:赵飞;屈景辉;郑瑞国;乔璐;刘欣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TOT)结合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NIR-LED)照射(结合治疗)对于家兔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每只家兔背部制作4个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家兔随机分4组进行实验:对照组、TOT组、NIR-LED照射组、结合治疗组.每组共20个伤口.记录每个愈合伤口所需的愈合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1.3±2.3) d,(19.6±2.2) d,(19.2±2.6) d,(18.0±2.1) d.TOT组、NIR-LED照射组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 和TOT组(P<0.05).结合治疗组、NIR-LED照射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该类型动物模型创伤愈合.

  • 红外线结合马铃薯外敷治疗 IVF-ET 术后患者臀部硬结60例

    作者:刘颖丽;吴小琴

    黄体酮肌肉注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术后患者重要药物治疗,由于其术后肌肉注射黄体酮时间长,用药量大,重复注射,对局部肌肉刺激加强,引起皮下组织吸收不良,药物蓄积、沉积于注射部位易引起硬结[1],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 IVF‐ET 成功率。2011年1~6月我们对60例黄体酮注射后臀部硬结的患者采用马铃薯外敷结合红外线局部理疗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康复新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术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作者:陈银凤;黄为兰;朱路芳

    目的 对与腹部术口脂肪液化采用康复新联合红红外线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术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给予康复新加红外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治愈率以及术口的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时间平均为2w,2w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创伤面积有较大的差异,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术口的愈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较短,(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比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高,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89.8%,对照组的患者创面率愈合率为59.6%结论对与腹部术口脂肪液化采用康复新联合红红外线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红外线对缓解帕金森病肌强直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非;包拓;陈杰斌;郭伯文;李振海;唐小冬

    目的 观察红外线对缓解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作用.方法 将20例帕金森肌强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及康复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红外线进行治疗.用改良后的Webster量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肌强直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肌强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外线治疗可以缓解帕金森病肌强直.

  • 鸡蛋膜联合碘伏、红外线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

    作者:段家丽

    目的:探讨鸡蛋膜联合碘伏、红外线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3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鸡蛋膜联合碘伏、红外线治疗法,2次/d;对照组采用碘伏、红外线治疗法,2次/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鸡蛋膜联合碘伏、红外线疗法满意率为93.3﹪。对照组采用碘伏、红外线疗法满意率为6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膜联合碘伏、红外线治疗压疮效果良好、取材方便、换药简单、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乳腺癌的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谢锦兰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往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检查通常采用红外线、超声、钼钯X线、CT、MRI等。近年来,随着乳腺专用线圈的开发和推广,乳腺MRI的图像质量由此得到提升,如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 usion weighted Mrimaging,DWI)及磁共振波谱(MRS)等功能技术的在乳腺癌的应用,都使乳腺MRI影像诊断从既往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转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现将乳腺癌的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小平

    目的 观察和探讨不同方法 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法,对100名压疮患者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50例,采用常规治疗50例.结果 2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8.696,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可以有效减轻压疮的红肿、减少创面的渗出,促进新鲜肉芽生长,缩短压疮治疗时间.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红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必要时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封包加红外线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患儿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淋巴结直径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中药封包加红外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高原眼病

    作者:律鹏;张文芳

    在医学上, 高原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3 000m以上的地域[1].我国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原和高山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人口约6 000万(1980年).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高原低压性低氧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高原地区气压低、缺氧、气候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太阳红外线及紫外线辐射较强、部分地区终年积雪,这些独特环境对人体与视觉器官均有着不同的影响.

727 条记录 34/37 页 « 12...29303132333435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