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烧伤慢性创面的应用

    作者:董静;施耘;曲年震

    近年来,多种原因所致的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是困扰烧伤中心临床医生的重要难题.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这类创面不仅疗效差,而且工作量大、疗程长、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及心理压力.

  • 中医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研究现状

    作者:赵永娇;何颖华;智建文;李佳楠;聂伟健;袁亮;寇玉明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外科临床疑难病症,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愈后又极易复发,以及有癌变可能等特点[1].目前,西医治疗此种疾病尚缺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祛腐生肌法治疗本病有很大的优势.

  • 温和灸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修复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孙彦辉;孙永辉;孙立虹;梁玉磊;赵振栓;张会珍;李晓峰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动态血流、微血管数(MV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和灸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TDP组(32只)、温灸组(3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 min,每日1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第3、7、10、14天创面愈合率,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治疗前及第3、7、14天创面动态血流,免疫组化法检测第3、7、14天大鼠肉芽组织中MVC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降低(P<0.01),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灸组、TDP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与TDP组比较,温灸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温灸组和TDP组在创面修复前期(第3、7天),创面血流及创面肉芽组织中MVC、VEGF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在创面修复后期(第14天)则呈下降趋势,温灸组较TDP组表现明显(P<0.05,P<0.01).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不同时间点的创面动态血流、MVC及VEGF表达有关.

  • 温和灸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巨噬细胞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立虹;梁玉磊;孙彦辉;孙永辉;张会珍;李晓峰;马红利;赵振栓;蒋海涛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表面巨噬细胞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温和灸干预难愈性创面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8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72只,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灸组、TDP组,每组24只.不予任何干预的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 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表面巨噬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温灸组、TDP组、模型组创面修复组织巨噬细胞数均明显较正常组增多(P<0.05);在治疗第7天,温灸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多于模型组(P<0.05),且温灸组多于TDP组(P<0.05);在治疗第14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且温灸组少于TDP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在治疗第7、14天,温灸组、TDP组均较模型组高(P<0.05,P<0.01);第14天温灸组高于TDP组(P<0.01).温灸组、TDP组胶原蛋白Ⅰ/Ⅲ值均较模型组接近正常组;在第14天,温灸组优于TDP组(P<0.05).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可降低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巨噬细胞数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有关.

  • 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军峰;张杰;迟小千;张其军

    目的 分析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特点,探索难愈合创面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5月-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截瘫患者压力性溃疡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压疮4例,烧伤后创面2例,糖尿病足部溃疡2例.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给予全身治疗结合局部创面治疗,临床治疗融合康复治疗.全身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康复运动、控制感染及控制血糖等,局部创面治疗包括阶段性清创、换药、理疗、封闭负压疗法、自体皮片移植等.结果 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治疗时间3~12周.结论 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身体状况差,多伴有内科基础疾病、肢体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应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加强全身治疗结合局部创面治疗,临床融合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

  •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途径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谢江帆;杨思明;尚涛;马奎;姚斌;黄沙;付小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成体器官中的类成纤维细胞群,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不同的谱系细胞分化。Falanga等[1]将 MSCs 与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发现 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提示 MSCs 具有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并调节其他细胞功能的能力。MSCs 在进入创面或是其他损伤组织时会被激活,起到促进创伤愈合和改善局部缺血的作用。目前 MSCs 作用于创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MSCs在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功能,以及在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均已得到证实。本文就MSCs治疗皮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蜂蜜生肌膏治疗外科创面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周元安;韩乃巍;黄菊红

    慢性难愈性创面[6]、创面溃疡,皮肤缺损合并感染[1]和烧烫伤的治疗是骨伤科和外科的一大难题,西医西药的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十分理想,外用中药可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而加速愈合[4],成为中医骨伤科和外科的一大优势.近期,我院研制的自制外用中药[10]--蜂蜜生肌膏药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方凯;李晓辉;龚海粟;陈丽仙

    目的 探索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局部采用MEBT/MEBO治疗;无法自愈的创面,查找病因,彻底清除病灶,待肉芽组织培养成熟后行植皮等手术治疗;动态监测创面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经MEBT/MEBO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99.83 d±35.44 d(30 d~180 d),其中31例患者通过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后创面自行愈合;2例患者在MEBO换药治疗后,行Ⅱ期手术缝合处理,创面愈合;2例患者创面通过邻近皮瓣推进手术修复;2例糖尿病足并发足趾坏疽患者接受截趾手术,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15例患者共行20次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随访1年发现,所有植皮创面的皮下组织饱满均匀,部分愈后皮肤散在色素沉着,皮肤质地柔软,延展性好,无明显增生性瘢痕,无溃疡复发;2例皮肤溃疡恶变患者,愈合后分别随访1年和4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EBT/MEBO可抑制定植致病菌、耐药菌生长,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使愈后创面更自然、美观,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

  • 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体会

    作者:彭友林

    目的 探讨创疡贴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难愈性创面采用创疡贴治疗,并于创面愈合后进行防疤治疗,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效果.结果 35例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0 d~60 d,平均17d,随访6~12个月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创疡贴可作为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敷料.

  • 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经验总结

    作者:戴扬

    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此报告介绍了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 MEBO) 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实践证明,MEBT/ MEBO 在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能够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坏死组织,通过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实现创面组织器官的原位再生复原.在较快愈合创面的同时,具有止痛、控制感染、创面愈合质量好等优点,是慢性难愈性创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下图是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图片,详细病例资料请观看本期杂志所附光盘.

  • 高原地区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常见致病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晁生武;李毅;刘宏;刘全;唐才良

    目的 了解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感染的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创面细菌培养分离的致病菌,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做菌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判定结果,回顾性分析感染菌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8株(63.04%),革兰阴性杆菌为34株(36.96%).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变异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结论 每个创面分离的细菌所占的优势不同,都有其特殊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合理应用抗生素,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等技术治疗可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分类鉴别及临床评估

    作者:廖新成;郭光华

    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机制复杂,是目前创面修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慢性难愈性创面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别及系统评估,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及基础研究,进一步对其病因、分类鉴别及临床系统评估作以下综述,旨在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诊疗的评估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诊疗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皮瓣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谭谦;蒋亚楠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难愈性创面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由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已成为棘手的医疗难题.创面修复是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重点,皮瓣在创面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皮瓣修复创面的历史,探讨皮瓣应用的适应证及在不同部位、不同原因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并总结了提高皮瓣移植存活率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 皮肤再生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其策略

    作者:宗宪磊;蔡景龙;王魏;姜笃银

    烧伤或慢性难愈性创面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失,治疗中常遇到创面愈合缓慢,自体皮源不足,皮肤附件破坏,以及皮肤替代物的性能较差等问题,导致皮肤创面愈合后质量较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与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皮肤创面愈合关系密切,能够促进创面愈合、促进皮肤附件再生、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提高皮肤再生质量.本文对FGF提高皮肤再生质量的应用及其策略作一综述.

  •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周孝亮;刘德伍;毛远桂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是创面修复的主要细胞,它通过迁徙、增殖、分化、合成、分泌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有序进行参与创面修复过程.创面正常愈合是FB、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结果.当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FB等的相互调节平衡失调,其一可致FB的生物学行为发生变化,致使增生性瘢痕形成;另外,可致创面愈合减慢,形成慢性难愈性创面.因此,FB的生物学行为与创面正常愈合及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综合了解影响瘢痕FB生物学行为的因素,寻求一条综合调节瘢痕FB生物学行为及其因素的方法,在促进创面正常愈合及防治瘢痕形成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增生性瘢痕FB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 慢性难愈性创面细菌感染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李峰;郝岱峰;冯光;李涛;张新健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7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VITEK)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作抗菌药物耐药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79株,革兰阳性菌24株占30.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5%;革兰阴性菌54株占68.4%,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25.3%、大肠埃希菌16.5%为主;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严重,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上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0、20.0%、10.0%;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较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5.3%.结论 在充分了解慢性创面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结合清创等外科手段,是控制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的必要措施.

  • 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再上皮化的分子机制新进展

    作者:刁建升;张曦;郭树忠

    创面的再上皮化是一个以角质形成细胞为主导的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能否实现再上皮化对创面愈合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延迟再上皮化的过程往往会导致伤口愈合不佳,甚至发生病理性瘢痕或慢性难愈性创面.

  • 作者:

    关键词:
  • 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在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熊俊林;周华;黄毅;陈星光;邹隆耘;李军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在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深度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修复,另选50例深度慢性难愈创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清(扩)创+外科换药+皮瓣修复,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平均住院天数。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次数、创面感染率、皮瓣存活率、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09±0.28)次、0%、99.5%、(31±5) d,对照组分别为(3.34±1.04)次、38%、58.0%、(4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皮瓣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次数、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安柯信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伟东;王富生

    目的 探讨安柯信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人院的60例各类病因造成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创面均进行少量多次的清创处理,实验组采用安柯信银离子抗菌凝胶敷创面加纱布块包扎,对照组仅以碘伏凡士林纱布包扎.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后残余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7、14天换药后残余创面的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安柯信银离子抗菌凝胶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时间.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