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对照组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观察组RFA治疗1次,对照组的TACE两次治疗间隔为1~2个月,治疗1~3次,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的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有效率(ORR)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控制率(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生存率(P<0.01).术后1周和2周,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水平(P<0.01,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2周,两组患者的ALT、AST、DBIL、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水平(P<0.05,P<0.01);术后2周,观察组的ALT、AST、DBIL、TBIL水平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TACE,超声引导的RFA对HCC患者的长期疗效更显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及肝脏的损伤程度都更小.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放疗肝癌疗效分析
自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6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放疗组(TACE+RT)42例,随访已3年(随访率93.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TACE和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8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顺序的不同带来的效果差异.方法 按采用两种治疗方法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先做TACE后做RFA的50例;先做RFA后做TACE的38例,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差别.结果 先做TACE后做RFA的病例临床疗效优于先作RFA后做TACE组.结论 先做TACE后做RFA可以提高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细胞免疫状态影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为肝细胞肝癌(HCC)姑息治疗,可明显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期[1,2],疗效肯定,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该方法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给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基础上,对HCC患者TACE前后的T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和观察.
-
经肝动脉小剂量栓塞化疗联合经皮乙酸灭活对巨块型肝癌疗效的评价(附28例报道)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小剂量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2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首次行常规剂量TACE治疗,重复TACE治疗采用小剂量(10 mg丝裂霉素与碘油乳化栓塞),术后1周CT复查,依据碘油的充盈状况,对碘油稀疏和缺损区域进行PAI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生存率,肿块的变化及术后肝功能、α-FP、副反应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 a,2 a,3 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78.6%,32.1%,全部患者的肿块缩小.结论 小剂量TACE联合PAI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后肝功能损伤小,副反应少.
-
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皮乙酸消融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皮乙酸消融(PAI)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后肿块全部缩小,肝功能损害在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对巨块型肝癌患者行TACE及PAI联合治疗并辅以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荷瘤鼠肿瘤生长及TNF-α的影响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是其高发区之一.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而且大部分患者被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1].肝癌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2].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有前景的新疗法,在多种以肿瘤细胞为基础的主动免疫疗法中,以GM-CSF为佐剂的疗法,疗效为理想.本研究制备了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免疫小鼠,获得明显抗肿瘤效果.
-
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ALT和HBV DNA变化研究
本文比较了26例肝癌患者首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ALT、HBV DNA的变化,并作初步探讨.
-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属于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其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1].本病多隐匿起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时多属中晚期,很多患者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者晚期肝癌患者的常用有效方法,近年来的研究[2]证明TACE术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由于肝内肿块存在双重血液来源即肝动脉与门静脉,TACE术治疗虽可完全栓塞肿瘤的动脉,但是仍然存在门静脉血供,残留的肿瘤细胞往往引起复发及转移.TACE术治疗使患者的肝内肿瘤部分缺血及肿块缩小,使肿瘤负荷降低,此时再加用放疗可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3].本研究探讨TACE术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巨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巨大肝癌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4例先行1~2次TACE,1个月后序贯氩氦刀治疗1~3次,而对照组41例仅行单纯TACE治疗。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1.0版评价疗效并随访生存。结果观察组有效率( RR)为70.5%,高于对照组的46.3%( P<0.05);观察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56.8%和36.4%,中位生存时间为19.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51.2%、36.6%、14.6%和11.8个月(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且可耐受。结论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具有互补增效作用,且安全微创,为巨大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预后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行TACE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63月,平均为(21.8±27.3)月.总体患者TACE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75%、37.49%和21.84%.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病灶分布情况、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治疗次数与TACE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结论 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分型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科诊治的136例PLC患者,68例接受TACE治疗,另68例则在TACE治疗后给予RFA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3m,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2%和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发热、上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患者1a和2a生存率分别为73.5%(50/68)和55.9%(40/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41/68)和41.2%(28/68,P<0.05).结论 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比单纯进行TACE治疗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使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行腹部扫描.结果 在治疗后3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分别为(36.8±3.1)U/L和(40.8±3.5)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6±5.8)U/L和(63.5±6.1)U/L,P<0.05];甲胎蛋白为(349.6±31.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26.5±127.5)μg/L,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肿瘤大小为(3.5±0.3)cm3,显著小于对照组[(9.8±0.7)cm3],P<0.05];观察组1年死亡7例,33例(82.5%)生存,2年死亡11例,29例(72.5%)生存,对照组1年死亡12例,28例(70.0%)生存,2年死亡24例,16例生存(40.0)%,观察组1 a和2 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霉素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甲胎蛋白水平,缩小肿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微波消融联合经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和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采用微波消融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5例对照组接受全身化疗治疗,而另45例观察组接受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答情况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28.9%、40.0%、20.0%和1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1%、28.9%、26.7%和33.3%(x2=7.571,P=0.006);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8+、CD4+和CD3+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7.256、t=5.916、t=7.701,P<0.01);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0±5.2)个月,显著短于观察组的(29.1±8.4)个月(t=8.895,P<0.001).结论 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 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
TACE术后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研究
目的 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82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在对照组,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术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48周和96周肝功能指标、2 a和3 a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结果 术后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3.6%和50.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9%和85.5%(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INR、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a DFS和OS分别为61.0%和7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和51.2%(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阳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P<0.05).结论 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避免HBV DNA转阳,使患者远期获益.
-
TACE治疗53例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53例行TACE治疗的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至少行2次TACE治疗,两次治疗间隔为30~40 d,以第2次TACE治疗结束时开始随访,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于术后第1、3、6、12、24 m复查肝功能、AFP、凝血功能指标、腹部CT或MRI检查.结果 术后1、3、6、12和24m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83.0%、54.7%、41.5%,其中1 a生存率约为60.0%,2 a生存率为45.0%;在TACE术后1 m,患者肝功能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较术前也无统计学差异[PT为(17.1±2.4)s对(16.7±2.2)s];在TACE术后24 m,血清ALT较术前下降,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89.4±21.2)U/L对(67.9±20.4)U/L,P<0.05];死亡原因主要是基础肝病所致.结论 TACE治疗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临床有一定的疗效,能显著延缓这类患者因肝癌进展所致的死亡.
-
肝动脉栓塞化疗和经皮乙酸消融双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栓塞化疗(TACE)及经皮乙酸消融(PAI)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57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首次行常规剂量TACE治疗 ,重复TACE治疗采用小剂量(10mg 丝裂霉素与碘油乳化栓塞),术后1周CT复查,依据碘油的充盈状况,对碘油稀疏和缺损区域进行PAI治疗.B组(29例)行常规剂量TACE治疗.观察 A、B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肿块的变化及术后肝功能、a-FP、副反应情况.结果:A组1 、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4%,78.6%,32.1%,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48.3%,2 0.7%.A组全部患者的肿块缩小,B组20例肿块缩小,5例稳定,4例增大.结论:TACE 与PAI 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小剂量TACE治疗对肝功能损伤小,副反应少.
-
第六部分血管介入治疗
本次北美放射学会血管介入的重点仍是肝脏介入,包括传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90钇微球治疗及介入后的影像学评价;其它主要内容是血管方面病变和生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还探讨了介人材料的使用和方法的革新等主题.
-
RSNA 2007聚焦(三)第六部分血管介入治疗
本次北美放射学会血管介入的重点仍是肝脏介入,包括传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90钇微球治疗及介入后的影像学评价;其它主要内容是血管方面病变和生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还探讨了介入材料的使用和方法的革新等主题.
-
MRI与SCT在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随访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螺旋CT(SCT)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个月行MRI及SCT检查,MRI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S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后三期扫描.并于MRI与SCT检查后1周内行DSA.以DSA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MRI和SCT对于TACE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显示情况. 结果 DSA检查发现30例39个瘤灶残留,7例新发病灶,其中2例单发,5例多发,共13个新发病灶.残留灶与新发灶均表现为局部异常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MRI共显示29例36个残留灶,6例共12个新发病灶;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100%.SCT显示共有23例28个残留病灶,显示6例共12个新发病灶;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100%.MRI对于肿瘤残留灶的检出率、敏感性高于SCT(P<0.05),对于新发病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SCT比较,MRI能排除碘油沉积的影响,更加敏感地检测出肿瘤的残留、复发及新发病灶,而且更能反映肿瘤TACE治疗后的病理改变.